養殖娃娃魚需要具備的條件

  養殖娃娃魚需要哪些條件?哪些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娃娃魚養殖條件,以供參閱。

  養殖娃娃魚必須具備的四大條件

  一、選擇適宜環境

  娃娃魚人工養殖能否成功,養殖環境至關重要。

  1.養殖水溫要適宜。據多年觀察,最適合娃娃魚生長的水溫為16~22℃。在低山夏季溫度較高,如果水溫超過26℃,娃娃魚生長就會受到影響,有時會出現“夏眠”現象,溫度過高還會導致娃娃魚死亡;但若海拔過高,環境溫度與水溫過低,娃娃魚有效生長時間短,生長速度較慢,養殖也不合算。因此,養殖娃娃魚,場址最好選擇在海拔500~800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地區。

  2.養殖水質要好。娃娃魚喜潔怕髒,對所處環境水質要求非常嚴格。野生娃娃魚一般在棲息在自然植被好、環境無汙染,人類較少涉足的深山峽谷溪河中。山區人工養殖娃娃魚,水源最好選擇有常年流水的小溪溝、泉水,也可利用水質清新的大中型水庫的底層水,總之水質要清新、鮮活、無汙染,溶氧量高,PH值呈中性。從山區農田、礦山流出來的水以及城市自來水,部分化學物質可能超標,不能作為娃娃魚的養殖用水。

  3.養殖環境要安靜。娃娃魚有喜靜怕驚、喜陰怕鳳習性,因此環境安靜對養好娃娃魚非常重要。山區建娃娃魚養殖場,最好選擇在四周群山環繞、樹木茂盛、人煙稀少,環境相對獨立、安靜、陰涼的地方,並做適當遮掩。有的農戶利用天然巖洞,或者在有水源的地方人工開鑿隧洞養殖,既能保持恆溫、避光、安靜,又能防逃、防盜,養殖效果很好。

  要達到以上條件,最好在娃娃魚原產地選擇適宜環境建場。另外,山區夏季容易突發洪水,建場選址時還應做好防沖毀、防逃逸工作。

  二、科學合理建池

  1.建池。養殖場地確定後,應選擇遮陰、避光,管理與進出水方便處建養殖池。由於娃娃魚在餌料不足、極度飢餓時有恃強凌弱、以大欺小、自相殘殺習性,因此養殖娃娃魚需要建大量小池,大小分類、分開飼養。養殖池一般採取磚混結構,每個小池面積根據娃娃魚大小確定,小時1~2平方米,大時2~4平方米,池形不限,但池高需在1米以上。池底支石板形成空隙,或放泡沫板漂浮在水面,供娃娃魚在下面躲藏棲身。池內壁需用水泥趟平抹光,以防娃娃魚逃逸或擦傷。每排養殖池間設走道,方便飼餵等日常管理。

  2.進出水系統。每個養殖池都要設進水口與出水口,一般設在池的兩端。為防止娃娃魚染病時發生交叉感染,每個養殖池進水口都要與主進水管道直接相連,從主管道進水。此外,養殖池底部還要設排汙口,以排除娃娃魚糞便及代謝物,保持水質清潔。

  三、種苗投放

  1.購買。養殖戶最好到就近的娃娃魚人工繁育中心購買人工繁育的健康無病種苗。目前娃娃魚種苗較貴,為確保養殖成活率,初養殖者最好購買重量在100克以上的娃娃魚苗,這樣的種苗不僅易於成活,而且生長迅速。

  2.投放。由於娃娃魚有凶狠好鬥的生活習性,尤其是成年娃娃魚,因食物缺乏感到飢餓時,夜晚經常咬打,輕者受傷,重者甚至將小娃娃魚咬死吞食,因此養殖娃娃魚必須按照大小、強弱分類投放,適當稀養。一般根據養殖池與魚苗大小,每池投放同規格的娃娃魚苗5~10條,魚小時可密、大時宜稀。需要注意的是,因建池用的磚、水泥、石灰等都呈鹼性,所以剛建好的養殖池不能馬上投放娃娃魚種苗,必須先將池中灌滿溪水浸泡2~3天,洗刷乾淨後將髒水放掉,再用水反覆浸泡沖洗3次以上,直到灌入池中的水呈中性***PH值在7左右***,才可投放娃娃魚苗。如果沒有PH試紙測試,也可先在池中放黃鱔等魚苗試養2~3天,確信沒有問題後再投放娃娃魚苗。若是使用舊池飼養,需提前用1PPM的漂白粉和0.5PPM的晶體敵百蟲浸泡消毒、殺蟲,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後方可投放娃娃魚苗。

  四、飼養管理

  1.投喂。娃娃魚的食譜非常廣泛,各種魚、蝦、蟹、泥鰍、鱔魚、蛙、蚯蚓、昆蟲,以及豬、牛、羊、雞等畜禽的內臟等下腳料均可投喂,但餌料一定要新鮮。山區人工養殖為解決長期投喂餌料問題,可附帶養殖小雜魚,或養殖蚯蚓、黃粉蟲、蝸牛等。娃娃魚有很強的耐飢本領,長時間不攝食也不會餓死,但久餓後有暴食習慣,食物缺乏時還會出現同類相殘現象,因此人工養殖娃娃魚應注意觀察,根據水溫、天氣及娃娃魚攝食情況,定時、定量、均衡投喂飼料,促進娃娃魚健康生長。

  2.管理。一要管好水,要始終保持池中有微微流水,池水鮮活、無汙、溶氧量高,並保持適當水位,既要防止乾池,又要防止水滿魚逃;二要控制好水溫,特別是高溫季節要加強換水,使水溫始終保持在25℃以下;三要注意避光,日光較強時要及時搭設蔭棚遮陰,防治強光直射養殖池;四要保持池內清潔,對娃娃魚糞便及反吐的殘餌骨片等雜物要及時清除,防止水質腐敗引發各種疾病;五要防逃防盜,特別是暴雨季節要仔細檢查防逃設施,防止娃娃魚乘機逃走。

  什麼是娃娃魚

  娃娃魚是大鯢的俗稱,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我國大鯢除新疆、西藏、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臺灣未見報道外,其餘省、自治區都有分佈,主要產於長江

  、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貴州、陝西等省為多。大鯢喜陰怕光,生長速度較慢,在野生條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體重達500克以上,在人工條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達到商品規格。並且,大鯢人工繁殖較為困難。因此,養殖很不普遍,僅限於江蘇、湖北、廣東等地的少數養殖場。但近年來,娃娃魚的養殖受到廣泛的重視,是很有潛力的名特優養殖品種。

  娃娃魚的飼料與投喂

  ***-***成體生態生理習性

  1.生活習性成體在自然環境中棲息於陰河暗泉水之處,人工養殖的棲息於人工穴洞之中。

  2.餌料 成體為肉食性動物,餌料分兩大類:鮮活及冰凍動物***但含脂過量不適宜***、人工配合飼料。

  3,水溫 成體生長及性腺發育的決定因素,其適宜範圍為 16~25℃,最佳範圍在18~23℃。

  4.耗氧量 白天為20.28~32.89毫克/千克·公頃,夜間則為21.69~36.24毫克/千克·公頃。

  5 PH 成體適宜PH為6.5~7.5。

  6.光照 成體是背光運動—一即畏光,要求光照強度為100~500勒克斯。

  ***二***飼料和投飼方法

  1.飼料種類 娃娃魚是肉食性動物,其天然餌料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為魚、蝦、蛙、貝、泥鰍、雞鴨胚胎、羊肉、牛肉、兔肉、蚯蚓等,人工配合飼料可選用鰻魚配合飼料,我們已研製成娃娃魚人工配合飼料。天然餌料飼養成體的餌料係數3.5~6.3。人工配合飼料飼養成體的餌料係數為2.8~3.6。各地可根據當地飼料資源情況而決定投餌品種。

  2.投飼 為了提高娃娃魚的養殖效益,降低飼料成本,在投餌前,要了解成體對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與利用能力,以確定合理投餌。合理投餌包括娃娃魚營養、生長、代謝、生理、生態環境等因子和投飼量、投飼次數、投飼方法和投飼原則等問題。

  ***1***投飼時間和次數 娃娃魚在適溫條件下,消化吸收旺盛,一般 2~3天投餌1次,若溼度低於10℃則每隔5~7天投喂1次。娃娃魚晝伏夜出,夜間攝食,因此,夏天投飼時間在每天下午8~10時,冬天可在下午6~8時。

  ***2***投飼量 影響娃娃魚攝食因素很多,如水溫、溶氧、水質、病害、飼料品種、飼料質量等。娃娃魚對飼料的需要量,可視池中成體的數量、日投飼率來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A=W×E

  式中 A——日投飼量;

  W——娃娃魚體重;

  E——投飼率。

  水溫是影響娃娃魚攝食的重要因素,因為娃娃魚是變溫動物,隨水溫的高低,機體的生理代謝隨之變化。娃娃魚在適溫範圍內,其攝食與生長是隨水溫上升而呈正相關。一般在12℃以上攝食生長,以18~23℃時的攝食量最大,生長也最快,水溫升至26℃以上,攝食量下降,28℃以上就進入“夏眠”。在適宜溫度和同樣的飼料質量條件下,溶氧、水質就起主要的作用。因此成體的投餌量要綜合各種因素來確定,我們經過10年來研究結果,得出一個在不同水溫條件下的投飼標準,可供成體養殖中的投飼。

  ***3***投飼方法 投飼要根據娃娃魚的生物學習性和生態習性來確定合理的投飼方法。為了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投飼必須堅持四定投飼法,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①定時 就是根據娃娃魚生物學習性夜間攝食特點按時投飼,同時也要根據季節、水溫、水質狀況適當提前或推遲。一般投飼時間:夏天確定晚上1O時,冬天為晚上8時。

  ②定位 養成娃娃魚定位攝食習慣,能促進娃娃魚集中攝食,叢集攝食不但能提高娃娃魚的食慾,增加食量,而且還可減少飼料的流散,提高飼料效率。

  ③定質 若投飼是人工配合飼料,要儲存在低溫、乾燥、不受潮之處,成體因養殖目的不同,其飼料新增劑的新增也不同。為了提高配合飼料蛋白質的利用率,飼料在調製中要新增油脂,一般要求新增魚油、植物油等。油脂的新增量隨水溫不同而增減,一般水溫在18~23℃時,新增魚油和玉米油各5%,水溫在14~l.7℃時,油脂的新增量為5%~6%,低於12℃以下時可不新增油脂。天然餌料要求新鮮潔淨,對於變質餌料絕不能投飼。天然餌料以泥鰍、蛆蚓、鯽魚、雞鴨胚胎為理想的飼料。

  ④定量 根據娃娃魚的攝食、消化情況、個體生長、個體大小、水溫、水質等不同因素,投給適量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