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創業補貼政策的具體內容

  創業補貼的政策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在煙臺,有什麼創業的補貼政策嗎?這裡的大學生做創業能享受什麼優惠政策?小編整理了煙臺創業政策分享給大家,看完你就明白了!

  煙臺創業補貼政策

  創業場所租賃補貼:按場所租賃費50%的補貼,補貼期限1年,最高不超過1萬元。

  享受群體:法定勞動年齡內,具有煙臺市戶籍的在領失業保險金人員;城鎮就業困難人員、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人員,首次領取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滿一年以上。

  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給予1000-3000元的創業補貼。

  享受群體: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成功創業,首次領取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一年以上。

  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補貼標準為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40%。

  享受群體:吸納就業困難人員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給予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四項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的創業企業;創業者本人屬於本市內就業困難人員、且首次領取營業執照並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本人享受創業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同等的社會保險和崗位開發補貼待遇。

  一次性崗位開發補貼:按吸納一名失業人員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享受群體: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以外的其它城市登記失業人員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創業企業。

  小額擔保貼息貸款: 貸款額度最高為5萬元,全額貼息。

  享受群體: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軍隊退役人員、殘疾人。

  貸款額度最高為5萬元,享受50%的貼息。

  享受群體:被徵地農民、返鄉農民、高校畢業生等其它創業人員。

  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200萬元,按銀行公佈的貸款基準利率的50%給予貼息。

  享受群體:當年新招用失業人員達到現有在職職工總數30%以上、並與其簽訂1年以上的勞動合同,金融機構根據企業實際招用人數合理確定貸款額度,期限不超過2年。

  煙臺小微企業優惠政策解讀

  【申請專案】

  小微企業一次性創業補貼、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申請

  【政策依據】

  1《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魯政發〔2015〕21號***

  2《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扶持新註冊小微企業發展的意見》***

  魯政辦發〔2015〕43號***

  3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推動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煙政辦發〔2015〕62號***

  4煙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實施意見》***煙政辦發〔2014〕42號***

  【服務機構】

  煙臺各縣***市***、區勞動就業辦公室、各街道***鄉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

  【申辦物件】

  1登記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軍隊退役人員、被徵地農民、返鄉農民工和殘疾人等城鄉勞動者自主創業的小微企業。

  2正常經營滿一年***正常經營是指企業按月向招用人員支付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報酬,且有正常營業收入。***

  【補貼標準】

  對各類人員首次創辦小微企業,2013年10月1日以後登記註冊領取企業營業執照、正常經營並在創辦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即: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滿12個月的創業者***離崗創業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原單位參保的除外***,發放1萬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登記失業人員創辦企業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以外的其他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與其簽訂1年及以上期限的勞動合同,為其在創辦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每吸納一名失業人員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

  注:以上為煙臺市、萊山區、高新區政策,具體補貼標準以企業所在各縣市區實際補貼政策為準。

  【申請材料】

  1、一次性創業補貼申請材料

  申領一次性創業補貼需提供下列材料:

  企業法人身份證、戶口本原件;

  企業法人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原件;

  稅務登記證副本原件;

  工資支付憑證***加蓋單位公章***;

  社會保險繳費憑證原件***加蓋社保部門印章***。

  2、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申請材料

  申領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在提供上述申請材料的基礎上,還需提供下列材料:

  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名單、身份證原件;

  登記失業人員內網失業登記列印件;高校畢業生畢業證原件;

  勞動合同原件;

  企業為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明細賬***單******社保部門蓋章***等相關資料。

  年煙臺市農村戶口補貼政策就業穩定且參加社保一年可申請常住戶口,兩種情況可申請投靠遷移,對進城落戶農村人口繼續保留5年的生育政策……煙臺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近日出臺,三大類人群可申請登記常住戶口,投靠遷移申請條件也隨之公佈。

  就業穩定且參加社保一年可申請常住戶口

  戶口遷移政策將有新動向。根據煙臺市《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內容,目前三類情況可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在本市轄區範圍內合法穩定的就業人員,按規定連續參加當地社會保險1年以上的,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在縣級市市區、縣級政府駐地和其他建制鎮範圍內合法穩定就業人員,按規定連續參加當地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的,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大中專院校、技工院校畢業生和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人員,以及各類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急需引進的人才等被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等機構正式錄***聘***用並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可在當地申請登記常住戶口。

  此外,意見也對申請投靠遷移的條件作出詳解。符合此三類落戶情況的人員,在本市具有合法獨立所有權房屋者,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父母,可申請辦理投靠遷移;對租住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直管公房、產權為政府所有租賃型保障房或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管房的本市家庭戶籍人口,依法訂立租賃合同且實際居住的,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婚子女,可申請辦理投靠遷移。

  進城落戶農村人口繼續保留5年的生育過渡期

  切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權益也被《意見》點題。對於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創業問題,下一步將拓寬創業就業領域,貫徹同工同酬原則,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保障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隨遷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落實符合條件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普惠性學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義務教育後參加升學考試的相關規定。將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納入社群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體系,提供基本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對進城落戶農村人口繼續保留5年的生育政策調節過渡期。

  同時提高此類人群的住房保障,實施以“城中村”為重點的棚戶區改造,推動“城中村”居民市民化。建立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通過發放住房租賃補貼和保障性住房配租等多種方式,解決保障物件的基本住房需要。實施“三房合一、租補分離”的住房保障模式,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和新就業群體納入城鎮住房保障範圍和住房公積金制度實施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