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前期的準備

  創業前期,我們應該做好什麼樣的準備呢?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了!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創業即自己開創事業,是個人在充分考慮自身條件、經過縝密的市場調查和準備後開辦小商店、小工廠、小服務部等的過程。創業猶如打仗,存在很大的風 險,只有“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不可不做充分準備。創業準備一般包括自身條件準備、創業專案確定和創業條件準備三個方面。

  一、自身條件準備

  並不是每一個都適合創業,也並非每一個創業者都能成功!要想創業成功,創業者首先需要準備自身的條件:

  1、瞭解自己是否具有創業意向

  2、明確自己的創業目標

  3、分析自己的職業心理特徵

  4、參加創業技能培訓。

  二、創業專案選定在分析自身條件和了解創業機會的基礎上,創業者可以對創業專案做初步的選擇,即選擇創業的切入點。是辦修理廠,還是辦加工廠; 是開美髮中心,還是進行軟體開發;是開商場,還是經營酒店;是個人獨立經營,還是與人合作經營。選擇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創業的成敗、興衰。因此,創業者 首先要對現階段國家政策進行認真的學習,深刻地領會,明確哪些行業是鼓勵發展的,哪些是加以限制的。選項一定要有發展前景,絕不能因利益驅動的短期行為而 貽誤遠大前程。其次,應從選擇自己熟悉的社會經濟熱點。再次,必須對所選的專案進行深入、細緻、認真的市場調查。因為對創業專案的初步選擇多半是憑自己的 經驗、興趣、閱歷和對社會的籠統認識而作出的,要全面瞭解其可行性、風險和前景,還需要進行周密的市場調查。通過市場調查可以瞭解相關店鋪或工廠、公司的 營業面積、場地租金、員工薪酬、月營業額、利潤、所需裝置及裝置價格等方面的資訊;瞭解可能的顧客***客戶***的群體,瞭解他們可能數量、分佈、文化層次、消 費水平及消費需求;瞭解自己的競爭對手,創業者應該清楚,在自己未來的經營範圍內,有多少家同類型的小店、小廠、小公司,它們佔據的市場份額有多大,它們 的經營方式有什麼特點,在哪些方面還能滿足顧客的需求等等。在此基礎上,從技術和經濟角度對所選專案進行評估、測算,最後確定切實可行的創業專案。

  三、創業條件準備

  創業條件準備主要包括地址選擇、資金籌措、手續辦理。

  企業選址要根據行業特點確定。生產、加工類創業專案的地址選擇一般要考慮:

  1 滿足生產、加工需要。種植要有土地,養殖要靠水,建材加工要有場地。

  2 交通便利。

  3 租金可以承受。

  4 員工的生活便利、安全。

  商業店鋪、餐館、各種服務部的選址要考慮:人口密度大而且流動性大,在鬧市區或繁華地段,交通便利且易停車;在特定的場所***如學校、車站、醫院等***附近;同行密集地。

  籌集創業資金一般有兩個渠道:一是創業的資本金,二是銀行貸款金。銀行貸款,希望貸給資本金與負債1比1左右的企業,這樣的企業抗風險能力和還 債能力較強。個體、家庭經濟資金的籌集比較簡單,主要是自籌。合作創業,合作人共同出資籌辦,要明確彼此間的權利和義務,明確合作者的出資額、出資方式以 及各自承擔的責任,共同經營,共擔風險,共享盈利。

  開店辦廠辦公司都要具有合法的經營資格,辦理相應的手續,這些手續主要包括工商註冊、稅務登記、勞動用工、銀行開戶、各種行業相應的許可證等。 其中,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的工商註冊一般要經歷3個步驟:一是申請和受理;二是審查和核準;三是發照和公告。稅務辦理的步驟主要包括辦理稅務登記、辦理 納稅申報和辦理納稅繳納等手續。

  2016年是否應該創業

  2016年必將以"失控"為標籤注入史冊,當下,全球經濟已迎來凜冽的寒冬,各國央行正大開信貸閥門***一枝獨秀的美國也已有停止加息的跡象***、瘋狂給實體經濟注水,負利率政策更是頻頻祭出,變形的貿易壁壘也將紛紛加碼。

  當前全球經濟與二戰前相似

  但這一切註定是沒有用的!當下的全球經濟與二戰之前,無論表裡均其為相像——在缺乏革命性技術創新對全球經濟進行供需再平衡之下,為了擺脫災難性的產能過剩,在二戰之前的3年裡,全球有50多個國家啟動了本幣貶值。而就在今年春節期間,這一幕似乎重新開始上演,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紛紛暴跌的同時,日本和瑞典均已經將利率下調為負利率。

  坦白地說,當下的全球經濟還有什麼是不過剩的,鋼鐵、水泥、紡織、化工這些傳統產業就不用說了,就連新能源、生物醫藥、IT、網際網路+之類的所謂新興產業,當下也已呈嚴重過剩之勢。

  2016年,不要扯什麼創業!

  別的不說,以"網際網路+"為例,在過去兩年,中國誕生了數十萬個網際網路創業專案,而在這其中,有近3萬家成功獲得了天使輪投資,但能夠維持至今的事實還不足300家,最終能脫穎而出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可能最多僅有30家左右。算一算,"網際網路+"式萬馬搶過獨木橋,能夠成功過河的概率是多少,萬分之一!豈能說不過剩,事實上已經嚴重過剩!!

  在全域性性產能過剩之下,資本迎來了寒冬,你還扯啥子創業!憑藉一個創意、一個PPT就能忽悠到風險投資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是的,在這個所謂的"大眾創業"年代,形式上的創業門檻確實明顯降低,公司註冊改為認繳制了,只要將你有點創意、做份專案計劃書,再拉上幾個小夥伴,大抵就可以免費入駐地理偏遠的各色園區孵化器。

  但是,你想過沒有,本來創業成功的概率就比出車禍還低,更何況當下的經濟形勢呢?

  2016年,保住工作就是保命!

  在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出後的80後、90後,對經濟蕭條沒有直接、甚至間接的感受,說白了,在蜜罐長大的80後、90後***相比60後、70後***,大都沒有個體層面的危機意識。

  但是,你意識到沒有,為什麼國家發改委會闢遙"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這說明事實層面的"失業潮"已經暗流洶湧;為什麼今年春節沒有"春運難"的新聞?因為絕大多數製造業企業因為沒有訂單、因為嚴重虧損,早已在去年10月份提前對員工停薪放假;為什麼最近央視連續播放大型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個人想創業,個體想追逐夢想,企業想轉型,傳統產業想盈利,你最好去非洲,去亞非拉這些欠發達國家,那裡才有更多的機會和空間。

  不要說你從事的不是傳統行業,不是製造業,你要知道,中國經濟的基石是製造業——製造業的不景氣、以及向智慧化轉型的趨勢,勢必會大面積擠壓我國就業機會的半壁江山,在我國產業結構的組成中,製造業和包括文化產業、金融業在內的現代服務業,歷來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未來其他產業的就業機會必將受到嚴重擠壓,而80後、90後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這與上一代人兄弟姐妹多不一樣,在就業空間遭受衝擊、就業壓力陡增之下,你還要上養老、下養小,這就是為什麼,我說,"2016年,保住就業就是保命!"

  智慧製造能拯救全球經濟嗎?

  全域性性產業過剩的全球經濟,正在期待有一個革命性的技術創新,來拯救全球經濟,來啟動全球經濟供需的再平衡。

  但是,你如果瞭解經濟發展史的話,你就會明白,這一刻不會很快來臨,至少在3—5年不會出現。革命性技術創新的崛起、衍變和系統轉化需要一定的週期——從原始農牧時代過度到現代農業時代,其間整整化了近4000年,從農業時代切換到工業時代,又整整用了近400年,而從工業時代整體邁入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又足足耗費了40多年。

  未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是什麼?一如鐵器的發明迎來了現代農業時代、蒸汽機和電力的發明驅動了工業時代的到來、網際網路的發明開啟了當下的網際網路時代一樣,未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需要能夠重新開啟一個全新的經濟時代,並對當前的結構性供需失衡進行系統性的再平衡。

  包括政界、科技界和企業界,許多人將"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這個寶押在智慧製造上。上個月在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其主要議題就是以"智慧製造"為標籤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錯了,智慧製造不可能拯救全球經濟,更不可能推動全球經濟供需的再平衡,為什麼這麼說,智慧製造最大的優勢是提高生產率、大批量地取代人工製造,不僅無法推動全球經濟的供需再平衡,反而會加劇全球性大規模失業潮的來臨。

  你知道嗎?有全球最大代工企業之稱的富士康,通過工業機器人取代生產流水線工人,其崑山工廠去年裁員人數就高達5萬人,而且,這還僅僅是開始,去年底富士康還在大手筆投資機器人公司,以期進一步提升期智慧製造的水平、並降低智慧應用的成本。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當下智慧製造的蔚然興起,未來必將碾壓許多人的就業機會,現在的工業機器人售價約為5萬美元,未來批量化生產之後,售價很有可能壓縮在2萬美元之內,這是什麼概念?以當下國內製造業企業的用工成本計,這意味著企業用機器人取代流水線工人,僅需要兩年不到即可全部收回投資,這還不算與之相配大幅降低的管理成本。

  2016年,就業不易,創業更難,請且行且珍惜!

  對於年輕人,我慎重建議,不要盲目創業,做好本職工作、並對自身的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如果你能在未來2—3年內,不被職場淘汰,你或許已經稱得上優秀!

  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2016年,全球性產能過剩的一潭死水、無法求解,在各國互搏式的貨幣發水、負利率、變相貿易壁壘頻頻推出,且註定最終無效之後,全球地緣性的政治紛爭、尤其軍事紛爭,必將進一步加速升溫。

  事涉全球性的產能過剩,其最終的求解方案,要麼是軍事性的毀滅後再建,要麼是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開啟供需再平衡的新時代。

  從區域性來看,中國產能過剩的去處,只有亞非拉,尤其是經濟落後、人口眾多的非洲國家,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今年春節央視會連續播放大型紀錄片《中國人在非洲》——2016年,你要想創業,你要想賺再多的錢,你想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非洲可能是你最好的去處!

  從全域性來看,全球性產能過剩的求解,可能已經不在地球,而需要向太空去尋覓。人類太聰明、太勤奮、也太貪婪,在過去漫長的數千年裡,技術創新對人類文明的推進是正向的,而最近幾十年對人類文明的推進卻明顯是負向的。

  去太空尋覓破解方案,許多人可能認為遙不可及,更有人會認為是痴人說夢。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步,都是由極少數無畏的追夢者所推動的,140年前,正是有愛迪生對"人類之光"的追求,才開啟了現代工業的偉大時代,現在,最有可能擔此重任的是誰?我認為是埃隆•馬斯克!他能夠擔此重任,不是因為他是特斯拉的創始人,而是因為他創辦了太空探索公司***SpaceX***,SpaceX作為全球首個能將宇宙飛船送上軌道的私人公司,在整合創新、市場化運作、以及其成本優勢下,未來極可能可以實現普通人飛往太空、移居火星的夢想。

  2016年10大創業趨勢

  1、O2O概念式微

  如同過去的“滑鼠+水泥”一樣,O2O將在2016年沉寂。這並不是說線上線下的打通受阻,恰恰相反,剔除了O2O概念以後,二者的融合會加速。

  2、線上正在主宰我們的生活

  過去我們強調的是從線上要返回到線下,但是2016年,我們會發現趨勢是從線下到線上——更多的場景都會在線上完成。

  這意味著人類的生活方式將會出現重大變化。這個變化會導致生活、工作、社交等各個方面的邏輯重新構建,無論是媒體、金融還是工作、消費,都會重新調整,這其中有巨大的機會出現。

  3、人工智慧止步不前

  有人說美國是技術創新,中國是模式創新。如果這個說法確實成立,則意味著中國創業領域裡,人工智慧價值為零。

  4、智慧硬體原地踏步

  一方面,智慧硬體自身的各個環節仍在基本打磨;另一方面,智慧硬體目前和生活場景脫節,噱頭大於實質。

  智慧硬體產品的好,應該可以讓人第一時間感覺得到——如果以此為標準,此前99.9%的智慧硬體都是紙上談兵。

  5、全新管理模式發軔

  蘋果的成功,撬動了過去200年管理領域的根基。如果蘋果在未來3年內仍然突破預期,蘋果的產品管理模式才可能被廣泛接納。但至少到現在,產品為先的基本邏輯框架已經成立。

  6、積木式創業

  要讓創業更簡單,首先要讓創業服務能標準化和模組化。2015年在創業服務領域有大量的創業者湧現,為這一趨勢提供了基礎。如果2016年再出現大量為創業服務的自由職業者,那麼這個領域就會被重構。

  那麼,在創業服務的大格局裡,哪些會常態化?哪些則會衰退乃至消亡?創業的各個環節都有機會,但是,你首先要幫助創業者更容易的創業,幫助從業者獲得更大利益。

  7、內容在2016年將會很值錢

  這個趨勢比總小編預想的還要快。

  準確的說是產品化的內容將成為最值錢的IP。當渠道分化和整合完成後,IP就會越來越值錢。但內容不僅要有價值,而且要產品化、可以佔據使用者心智。

  8、未來產業將重新分類

  過去的電商、社群、搜尋……等分類方式已經過時,全新的劃分模式即將出現。其實,現在的創業者也會很容易發現,過去單純的分類已經不適合當下的創業者了。

  9、指尖兒時代的新基礎設施

  創新的最大成就,就是一批企業會成為新時代的基礎設施——京東、微信、搜尋、IP等或成為渠道、或作為交通幹線、或成為內容載體,將會在移動時代成為大家的生活***工作***工具。但如果一個企業背離這一趨勢,就會走向消亡:迅雷、人人網等很多二線品牌都會再見。

  10、2015年的“獨角獸”更像是“恐龍”

  餓了麼、滴滴快的、58趕集、世紀佳緣百合網、新美大……一大批2015年的獨角獸雖然很大,但是並不可怕。相反,它們的合併證明其缺乏核心競爭力,依靠資本的力量突圍然後又受制於資本的約束合併,寒冬時期在它們控制的領域下,也有全新的創業機會。

  最後,還是要提醒各位創業者,任何一個人的預判,都只是幫你做形勢收集的素材而已。不要簡單的相信他人的判斷,也不要一直死守著自己的結論。因為這是一個動態的世界,只有每次清零不斷更新的結果,沒有一成不變的未來。絕對不要把一個動態的場景下的某個答案當成永遠。所以這個世界才美妙,而且瞬息萬變。

 

 

  的人還:

1.創業準備工作

2.公司創業前期準備

3.創業初期需要做的準備有什麼

4.創業初期準備有哪些

5.網路創業有哪些前期準備

6.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7.創業前需要做的準備

8.創業準備工作

9.創業準備工作

10.如何做好就業創業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