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勵志例子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創新創業的例子,學習他們的成功方法,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勵志例子,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大學生創新創業勵志例子一:

  朋友圈說我大學兩年賺了100多萬,寫給讀大學想創業的你

  我21歲,大三。幹過工地,發過傳單,做過家教,在大公司上過班,在小機構兼過職,做過11份不同的工作,賣過專案,開過公司,見了四個投資人就有人要投資,曾在一夜之間公司估值500萬又在一天後重新回到原點。上過電視錄過真人秀。朋友說我這種人在電視上只能活兩集,結果一不小心活了四集,活到了總決賽。

  閒下來的時候自戀的百度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看到一個帖子是這樣描述自己的,大一大二賺了20多萬,期間開了一家公司賣了100萬。看完後樂了一下,呵,原來在網上自己已經這麼厲害了,而這只是在網上。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後面寫的一定是關於創業過程中的艱辛,然後我如何克服這種艱辛做到今天這種地步,進而得出一個結論,這人好牛逼,但是關我毛線事。那你就想錯了。

  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去做什麼

  作為曾經創過業的大學生,自己卻並不鼓勵大學生去創業。大三了,很多時候呆在學校。偶爾會遇到一些想創業的學弟學妹徵求自己的意見。往往給他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多讀書。那句話是說給他們聽的,同時也是說給自己的。一路摸爬滾打深知大學創業的艱辛,更瞭解無知的代價有多高。

  慢慢的,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氛圍開始在高校蔓延。高校創業漸漸的在這種浮躁又浮誇的氛圍中淪為一地雞毛。接觸過一些大學創業者,很多甚至大一大二,在一些高校創業者分享的聚會上,大三的甚至已經算大齡創業者了,而大一就出席創業聚會的往往會被人投上敬佩的眼光。

  自己也曾是一個大學生創業者,對大部分大學生所做的專案有所瞭解,大學生所做的專案往往是沒有什麼技術門檻,依靠簡單的人力成本來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有的甚至不能叫做創業,只能稱作一門小生意。還有一些,有一個初步的想法,然後就去把公司註冊了,找辦公室,找人,然後把CEO CFO COO什麼的分好,以便給同學講起來時候自己還是個CEO以此來顯示優越感,只能說這些同學的勇氣令人敬佩。

  明白自己比什麼

  大學時候自己交學費,生活費不花家裡的錢並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大學時候靠兼職賺一點錢也不是為了拿來和同學比較的,以此顯示自己能力有多強。身處大學,要明白自己比什麼以及和誰比。

  大學四年應該和已經參加工作的比時間更加自由,可以趁週六週日去外面參加一些講座活動什麼的來提升自己,大學四年的所見所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等到四年後和同時步入社會的同學比的是資歷。而不是在大學時候比你比同學賺了多少錢,那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就算在大學翹課忙生意每月可以賺幾千元,但那也只是在當時特定的環境中,更可怕的是,用了四年青春賺了幾萬元錢而讓自己的能力一直停留在每月一兩千的水平上。

  大學四年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四年,也是最重要的升值期。大學最重要的是多讀書,深度思考,在業餘的時候可以做一些事情來充實自己,如果一個學生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沒做好那何談創業。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話,你連工作都沒找到,談什麼創業。這句話送給自己,也送給你們。

  大學生創新創業勵志例子二:

  大學生做校園旅遊營收百萬

  去年夏季從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畢業的林金培,如今已擁有7家實體門店、30多名員工。今年3月,他和其他3所高校的6名大學生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專注於做“高校中間渠道商”,“商家讓利給我們,我們再讓利給大學生,從中獲取微薄利潤”。該公司運營半年來,營業額超過800萬元,利潤近百萬元。而這一切,都得從他大二時當在校學生代理說起。

  從代理校園旅遊起步

  2008年6月22日星期日

  期末到了,大家都忙於準備複習考試。我的校園旅遊代理市場也開始進入淡季。掐指算算自己做這個學生代理也有半年多了,收穫還不小。

  去年10月,我花了兩週時間在校門口察看,發現週末兩天就有15輛旅遊巴士從這裡出團,按每輛車40人計算的話,就有600人出遊。一個7000多人的學校,週末就有近10%的學生出遊,可見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之大。

  我想代理校園旅遊市場應該不錯,於是就上門找旅遊公司談。在校園佔據份額最少的那家旅行社給我的返點最高,我決定給他們拉生意。

  萬事開頭難。第一個星期,靠朋友的關係僅僅成交了一單。從第二週開始,我在校園貼海報、在路邊發傳單,課後挨個宿舍推銷自己的“產品”,漸漸地有人開始主動聯絡我,並陸續接到一些集體出遊的單子。其中2006級土木工程專業200人集體出遊,是我接到的最大一單,單筆就賺了1200多元。前兩個月,總共接了20多單集體出遊,有了6000多元的收入,也算是“第一桶金”吧!

  這個學期初,我在學校成立了見習與創業協會,自任會長。我們的協會像是一支創業團隊,設有市場部、網路部、宣傳部,40多名協會成員平時參與旅遊代理業務。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不到半年時間就有盈利4萬多元,同時還增設了駕校報名專案。由於業績飆升,原先聘我為校園代理的那家旅行社,一週前任命我為專案市場部經理。

  建立跨校區聯盟銷售團隊

  2009年11月29日星期日

  過去一年多,在代理旅行社產品的同時,我們還自行開發了適合大學生集體出遊的戶外專案,比如燒烤、登山、踏青等,並且在福州各大網站釋出出遊資訊,吸引其他高校的同學報名參加旅遊。

  由於業務不再侷限在我所在的至誠學院一個學校,我們需要在各個學校設立代理點。今年暑假,我特地留在學校,和同學們探討如何把本校的代理模式複製到福州的其他高校去,大家認為需要組建一個跨校區的聯盟銷售團隊。

  開學至今,我花了兩個多月時間,通過聯絡各個高校創業協會負責人,總算建立了一支由13所高校組成的聯盟銷售團隊。絕大多數同學對我們的專案感興趣,但也有人表示懷疑。一般需要三五天的答疑和解釋才能說服一所高校加入我們的銷售團隊。聯盟銷售團隊成立之後,我們才從真正意義上將“中間渠道商”模式從單一高校發展到福州各高校。但是,從中我也發現了一些發展的瓶頸和管理的弊端:代理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頻繁,管理成本高;無固定辦公場所,各高校利潤結算困難,因分配而引發的小糾紛在所難免。這些問題得儘快著手解決,否則合作難以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