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淘寶致富故事

  農村致富的故事裡,有著淘寶的身影,你們瞭解過農村淘寶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農村淘寶致富成功案例,以供參閱。

  1

  85後小夥回村創業做農村淘寶 請水牛“吆喝”致富經

  南報網***記者 張希***今天***7月21日***,有杭州媒體報道,一位大學生在杭州上班,工作條件很好,但辭職回老家農村創業去了。為帶動全村人共同致富,讓鄉親們瞭解自己的致富經,小夥子前幾天想了個很有意思的點子,在村裡好好的秀了一把。

  深聊後,記者獲知了其中的答案。

  小夥子叫劉斌,1986年出生的他是浙江臨安昌化人,大學專業是生物科學,畢業後一直在杭州上班。說到自己之前的工作,劉斌說工作壓力不小,但薪資優厚,環境也不錯。“透過辦公室遠望,還能看到西湖……”說起自己選擇成為農村淘寶合夥人,劉斌說自己雖然是85後,也逼近而立之年,除了想嘗試回鄉創業帶動村子致富,還考慮到方便照顧父母。

  說起自己在2000多斤的大水牛上刷了“農村淘寶就是牛”做宣傳,劉斌有些得意,又有些緊張。得意的是自己的創意得到了認可,緊張的是由於同村好友向媒體爆料,他擔心被人誤會是炒作。“不少同學在網上和手機上看到我刷牛的新聞,都給我打來電話,說你小子牛啊,都上今日頭條了。”

  “咱們臨安有個全國有名的淘寶村叫白牛村,當時就是一位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帶動起來的。”劉斌對記者解釋,外人提起昌化就知道當地有雞血石,其實昌化有不少土特產,比如山核桃、樹莓、小香薯、口感極好的苞米等等。“我做農村淘寶,一方面可以給鄉親們從網上淘到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和農資農具,一方面可以慢慢讓鄉親們瞭解網路,幫他們把好的土特產賣出去。”

  劉斌的淘寶店開了半年不到,已經給村裡人辦了不少事,比鎮上便宜的家電產品不在話下,化肥、飼料也被他送到了村民家。嚐到甜頭的村民已經把劉斌視為了貼心人,時不時來他的村淘服務站轉悠一圈。“還是很多人不知道農村淘寶到底是啥東西,我就想著找個辦法來宣傳宣傳。”

  思來想去,劉斌想到了鄰居家的牛——刷上標語在村裡邊走邊宣傳,肯定會被村裡人圍觀,這不就是最好的辦法嘛。為此,他特意從網上買了人體彩繪顏料,還託人做了固定圍欄。“運氣不大好,想開工的時候不是下雨就是颱風,好不容易才等到天晴。”

  最初方案是在3只黃牛身上刷宣傳語,後來發現黃牛性格太烈,只好找了一頭大水牛。費盡周折完工後,劉斌一手牽著牛,一手拿著擴音喇叭慢悠悠地在服務站周邊的村子轉悠。只要有鄉親圍觀,劉斌都會主動跟人家解釋自己行為緣由,順帶介紹下自己的服務站,介紹下農村淘寶上都有些什麼產品。“這年頭,酒香也得勤吆喝啊!”

  “隨著年輕人返鄉創業,給農村淘寶帶來了各種奇思妙想。有的合夥人在村裡組織廣場舞大賽,有的合夥人自費在村裡放露天電影,也有合夥人在服務站開闢兒童遊樂區吸引人流,這些都是人才迴歸的價值。”阿里巴巴農村淘寶事業部負責人孫利軍介紹,到上個月為止,全國月收入過萬的合夥人已經有十多個,5000元以上的合夥人比率接近10%。全國平均值達到了2000元以上。“這些經過大城市洗禮、經過網際網路洗禮的年輕人,會給農村帶來巨大的潛力。未來農村的發展一定是農村人才的競爭,這些返鄉創業的合夥人除了普及電商,還會用新的思維來幫助老百姓懂得如何科學地種植、售賣,帶動村民致富。”

  “刷牛青年”劉斌,只是無數年輕創業人的一個縮影。在網際網路+的國家戰略下,國務院連續出臺政策鼓勵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民返鄉創業。隨著農村淘寶構建起一個高效的農村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生態系統,越來越多的劉斌會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真實的推動網購進村、土貨進城,一次次刷爆我們的眼球。

  2

  金秋時節的河南滑縣,不僅讓人感受到農民豐收的喜悅,更讓人感到“農村淘寶”帶給農民的無限樂趣。

  河南滑縣首批43名農村淘寶合夥人中有26位是農村婦女。“全縣婦聯絡統發揮職能優勢,為農村淘寶專案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為‘農淘’合夥人提供貼心優質服務,讓廣大婦女在‘農淘’世界裡揮灑智慧、激揚風采。”說起今後工作,滑縣婦聯主席孔聰俐滿懷信心。

  今年以來,滑縣搶抓國家“網際網路+”戰略發展機遇,積極與全國電商產業領軍企業阿里巴巴集團攜手合作,全面啟動建設“農村淘寶”專案。

  點燃婦女創業激情

  在滑縣老店鎮東馬莊村淘寶服務站,農村淘寶的標誌分外顯眼,裝修整潔,農淘展品擺放整齊。“俺這個‘農淘’村點主要為村民代買商品,每天的單量都在10單以上,昨天達到了27單,交易額也不錯,能有這樣的好業績,多虧了咱縣的婦聯幹部。”正在電話通知村民取貨的阿里巴巴合夥人宋娟高興地說。

  宋娟說,在成為阿里巴巴合夥人之前,從事的是微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電商經驗,工作效益一直不錯。當初擔心做不好,想放棄,鎮裡、村裡婦聯幹部知道後就做思想工作,並在開業宣傳、入戶調查、廣場舞比賽時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她有了幹好“農淘”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滑縣婦聯幹部牟煥齋說,在農淘專案推進過程中,縣婦聯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為農村婦女提供支援和創業機會,搭建增收致富平臺,讓婦女群眾真正感受到“家”的溫暖。

  村婦代會主任貼心服務到咱家

  在農村淘寶河西村服務站,村婦代會主任楊玉香說,她在村裡做婦女工作已有22年了,為婦女姐妹搞好服務、提供幫助是她的本職工作。

  “縣裡農淘合夥人招募開始後,楊主任就發動村裡的留守婦女報名。她還督促指導她們參加培訓、面試,引導她們把‘農淘’當成事業去幹。”河西村韓大爺說。

  “開業前的三天時間裡,楊主任始終為我的‘農淘’店忙碌著。”合夥人董雪寧對楊主任的幫助感激不盡。

  “我的‘農淘’店業績能夠遙遙領先,楊主任傾注了大量心血。”董雪寧說,“她經常去村民家裡,看看哪家需要日用品、家電、服裝、食品等,若有需要的,她就告訴村民農淘網上的商品價格低、質量高、售後服務好,引導村民去‘農淘’店裡買。”

  “雪寧,幫我在農淘網上查查榻榻米床吧?”村民程豔凱問。“好的,馬上‘淘’。”董雪寧輕輕敲打著鍵盤,臉上堆滿笑容。“現在,我的‘農淘’店不光吸引了本村的村民前來網購,還吸引了周邊五星社群、順南街、西街村等村的村民來我這兒購物‘淘寶’”。

  同心共築“創業夢”

  “通過培訓,我對農村淘寶專案有了全面的認識,瞭解了合夥人所具備的條件、選拔流程和規定要求。我會引導廣大婦女把握‘農淘’發展機遇,帶動婦女在家門口創業就業。”滑縣上官鎮婦聯主席劉彩麗說。

  業務培訓只是滑縣婦聯推進農村淘寶專案中的一項舉措。農村淘寶專案啟動以來,滑縣婦聯通過宣傳發動、組織培訓、創新服務模式等途徑,全力支援農村淘寶專案建設,助推全縣農村電子商務事業迅猛發展。

  為保障農淘專案穩步推進,滑縣成立了農淘專案協調小組,縣婦聯抽調專職人員全程服務農村淘寶工作,確保工作組織到位、人員到位、服務到位;組織召開了全縣婦聯絡統農村淘寶專案培訓會,讓婦聯幹部真正成為農村淘寶專案的宣傳者、推動者、落實者。“縣、鄉、村”三級婦女組織通過巾幗滑州微信平臺、QQ群、婦聯網站、村婦女之家宣傳欄、走村入戶等形式廣泛宣傳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專案,真正達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滑縣婦聯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探索“網際網路+”的工作模式,採用“網際網路+女企業家”“網際網路+農村致富女能手”“網際網路+巾幗科技示範基地”“網際網路+巾幗家政”等,拓展農村淘寶經營領域與業務範圍,引導農村婦女積極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踐,助推農村淘寶專案穩步運轉。

  3

  隨著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鄉村加入電商的行列,農村淘寶的發展,讓農村和城市的雙向“貿易”變得更通暢,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網店”發家致富。本期帶您一起逛逛那些頗具特色的“淘寶村”—

  仿古門窗開啟“致富門”

  浙江省東陽市南馬鎮防軍村成為浙江省16個電子商務示範村之一,也是金華市唯一入選的村莊。這是東陽市實施支援大眾創業促進就業工作的一個縮影,也是東陽市就業處積極做好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結果。目前,防軍村有常住人口近6000人,網店數量超過200家,涉及電商人口達2500多人。該村電商主要從事仿古門窗貿易,去年網路銷售額達1.2億元,預計今年網路銷售額將突破2億元。“目前,防軍片區的仿古門窗大約佔到全國85%的市場份額,一部分甚至遠銷到國外。”東陽市仿古門窗協會黨委書記、副會長鬍文生說,這得益於電子商務的興盛。早在電子商務興起之前,仿古門窗產業就已成為防軍村的支柱產業,而網際網路則讓防軍村的仿古門窗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以胡文生所在的文生古藝仿古門窗為例,兩年前網路銷售的比例不足20%,如今已上升到60%。“以前網路上下的單都是幾千元,幾萬元的已經是大單了,而如今,幾十萬元的單子比較常見,上百萬元的單子都有。”胡文生說,通過網際網路,不僅開拓了銷售渠道,也徹底打響了防軍仿古門窗產業的名聲。

  非遺宣紙網上賣坐在家中就賺錢

  走進安徽涇縣李園村的曹友泉宣紙店,客服坐在自己的格子間,時不時在自己的電腦上忙碌著,她們大多是一些年輕的女孩子。“我的工作就是盯著旺旺。現在一般自助下單的客人比較多,也有些客人對產品不太清楚的會詢問,就這樣網上聊著天,生意就成了。現在賣宣紙只要一臺電腦、一根網線、加上配套物流就可以了。”客服小郭說道。從事宣紙工藝品加工的博文宣紙工藝品廠這幾天人進人出,負責人曹秋寶告訴記者:“‘雙十一’讓村裡的網店火了一把,很多店家貨不夠賣。孩子看到網路銷售這麼好,也開了家店,開始試水網路銷售了。”隨著李園網店越來越多,曹秋寶的生意也越來越好,網店拿貨基本是現金交易,廠裡資金回籠很快,也解決了以前資金週轉的問題。目前,以宣紙書畫紙及文房四寶用品為主導、經營地址在李園村的網店有200餘家,單年網路交易額3000多萬元。

  小鳥籠“飛”出國門

  山東即墨移風店鎮大歐村村民有項世代相傳的絕活:製作鳥籠。大歐鳥籠的歷史長達500餘年,2009年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大歐鳥籠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地區。近幾年,電商之風颳到大歐村,50多戶村民開起了淘寶店,拓寬了銷售渠道,也提高了大歐鳥籠的知名度,大歐村因此兩度入選由阿里研究院評定的“中國淘寶村”。吳夏瓊是大歐村試水電商的領路人之一。2012年,還在上大學的她看到同學開淘寶店賣零食,生意還不錯,受到了啟發。“我們村裡生產鳥籠,這麼大的生產基地,為什麼不能拿到淘寶上去賣呢?”據吳夏瓊介紹,目前大歐村裡開淘寶店的已經有50多戶。在淘寶首頁搜尋關於鳥籠的店鋪,第一頁上顯示的店鋪大多都是大歐村的。

  目前大歐村所有淘寶店的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至2000萬元之間。“電商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也提升了大歐鳥籠的知名度。”吳夏瓊的客戶範圍在持續擴大,有時會收到來自印尼、日韓等地的海外訂單。這讓大歐村民對大歐鳥籠的未來頗具信心。

  電商助力“綠色”遍全國

  堰下村位於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最東部,是聞名全國的“淘寶村”,全村和謝春明一樣通過淘寶園藝傳播綠色文化的有500多人,全村發展花木園藝產品基地150餘畝,建溫控大棚3萬平方米,年產花木園藝產品1000萬盆以上。

  節前後快遞物流業基本歇業,而“淘寶村”裡的“淘寶人”並沒有隨之休假,他們紛紛選擇外出考察市場,準備貨源,謀劃新一年的經營思路。“為實現花木產業的轉型升級,村黨支部在全村積極推行“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引導村民大力發展花木網路銷售業務,並鼓勵村民多走出去瞭解市場,融入市場。”堰下村黨總支書記李彥春介紹,該村共有380餘戶通過阿里巴巴誠信通、淘寶網等平臺開設花木園藝網店800餘個,佔全村總戶數的45%,帶動從業人員2000餘人,佔全村總人口的55.3%,年實現網路銷售收入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