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雞市場前景好嗎

  最近幾年散養雞迅速的發展,很多人加入飼養散養雞的行列。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散養雞的市場前景分析,歡迎閱讀參考。

  散養雞的前景

  由於消費者對食品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紛紛選擇綠色天然方式種植飼養的農產品,綠色消費成為趨勢。以散養雞為例,全國各地紛紛出現了許多生態散養雞基地,依照自然方式散養各種雞,例如野雞、烏雞、泰山土雞、蘆花雞、蘇北草雞等等,在價錢方面高出普通雞肉1-2倍,二土雞蛋價格更是普通雞蛋價格的好幾倍。

  但是由於近幾年的發展使得散養雞出現了以下問題:

  1.雞太老了。大家這些年都習慣了快大型肉雞,或者三個月出欄的肉雞,對飼養日期稍長***120-150天***的肉雞可接受度不高。

  2.雞比較瘦,幾乎看不到皮下的脂肪,雞肉緊。這個問題我清楚,當初也想到了會有這樣的反應。雞整日在林地中跑動,雞肉肯定會比一般肉雞的要緊一些,當然運動多了,皮下脂肪自然會少一些。

  3.價格偏高。其實我也覺得一開始的價格定的有點高,剛開始做,而且是作為嘗試性的第一步,公司確實是有些沉不下心,到了後期,看著雞天天要吃,才意識到銷售是個大問題,匆匆忙忙一搞,稀裡糊塗地就處理了。帳我知道,但是我清楚,想搞回本錢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

  4.雞蛋價格雖然是符合市場的行情,但是雞蛋的個頭和清潔度卻遠不符合行情。雞養到了下蛋的日齡,而且越下越多,剛開始負責人還是比較欣喜,想到雞蛋應該好賣,但是等走到了這一步,問題出來了,處理了一些,基本靠知情的內部人員購買或者是親朋好友的幫忙。

  就以上出現的問題,歸結一下,還望有心人指教:

  1.操之過急。匆匆忙忙上專案,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的急躁。

  2.管理嚴重欠缺。本人認為,作為一個公司去搞一個新上手的專案,不僅僅要去到別處去請一些專家教授來坐坐,看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懂養殖管理的人來操作,如果一個沒有專業素養的人去搞養殖場管理,問題的不斷出現難以避免。

  3.人員配備。公司搞養殖,人員的配置同基礎建設一樣要先行,但是人員配備同基礎建設一樣,帶上了嚴重滯後的光環。

  4.市場。市場非常有必要去做前期的調查,然後根據調查分析在做後續的建設、飼養決定。飼養的同時,又要去跑市場,做推廣,哪怕是潛在的市場,都有必要去跑,但是這些也都相當滯後了。

  5.資金。有充分的資金作為保證,才是做一切的基礎。在資金存在困難的情況下,去上馬養殖是很卡脖子的事情。

  6.生態的飼養原則是否能真正地做到?做到也是否能堅持下去?

  散養雞市場效益分析

  生態效益

  “禽流感、豬瘟、地溝油、三聚氰胺、人造雞蛋”,這年頭,消費者對食品是失望之至,食品健康、綠色、環保的觀念隨之進入消費者的心中,消費者希望吃到健康綠色的食物的心理越來越明顯。而土雞大多數屬於農村養殖,養殖模式多為散養,散養土雞相比肉雞,由於漫山遍野的跑,運動量大,抵抗力強,得病機率小,加上常於土壤接觸,營養更加完善,餵養的飼料中沒有新增劑,體內也無疫苗藥物殘留。是屬於真正生態自然的養雞方法。

  加之目前的多種先進的散養模式,如有些農民種植葡萄,散養的雞群趕到葡萄園放養,利用了空間,雞糞可以作為糞肥,或者將雞糞收集起來,堆肥繁殖蚯蚓、蠅蛆,得到的蚯蚓在用來餵雞,不僅提高雞的品質,還降低了成本。這樣的立體式生態散養模式,其生態效益可想而知。

  社會效益

  “養雞致富”這一詞確實不假,養雞戶賺到了錢,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而出售的土雞營養豐富品質上乘,促進了社會的消費,這不僅自己“致富”,還帶動了社會的經濟。而養雞的社會效益還不只如此,部分養殖戶養雞養出了特色,發明了自己的養殖模式,擴大了規模、辦起了學校,開起了公司,創造了就業的新崗位。

  經濟效益

  這個也許是散養土雞戶們最關心的問題了,若經濟效益不好,那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再好,也沒有人會去養雞。那散養土雞的經濟效益怎麼樣呢?我們以懷化地區養500只土雞為例,以懷化當地的市場價格和養殖水平為基準,詳細給廣大養雞戶計算一下飼養土雞的效益:

  從飼養成本上看,飼養土雞的成本主要包括雞苗成本、飼料成本及防疫成本。按一隻雌雞苗4元計算,500只雞苗的成本是500*4=2000元。

  一隻雞養四個月大約需耗飼料飼養成本在12-14元***分別為穀物6斤,1斤/1元,即6元,黃粉蟲3斤,一斤成本1.5元,即4.5元,蠅蛆3斤,一斤0.5元,即1.5元***,500只即耗飼料成本500*14=7000元。

  總投資7000+2000=9000元。

  飼養四個月即可出欄,一隻雞最低可達2.5斤到3斤之間,每隻以2.5斤計算,成活率最低按90%計算,即500只×0.9/成活率×2.5斤/只×15元***批發價***/斤=16875元。

  除去雞苗和飼料的投資9000元,純利:7875元。如此算來,養殖一隻土雞最低可以賺15元左右。

  這樣一算,養殖戶散養土雞一年的純利潤為:7875*3=23628元!

  再加入養殖場的建設成本,這一年就可以賺回成本、第二年就純屬賺錢。

  散養雞前景如何,散養雞效益分析就是以上的全部內容,目前放牧模式飼養的土雞很受消費者青睞。果園林地放養土雞更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好專案。

  散養雞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原則

  我國雞的品種較多,效能較為接近。而有些飼養者對於雞種的選擇存在盲目性,往往追求新的雞種,價格再高也不惜引進。其實,在選擇雞種時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雞種的適應性

  我國飼養的蛋雞和快大型肉雞品種大多數是引進的國外雞種,由於飼養條件和環境條件的差異,存在著適應性差的問題。即使是我國的地方雞種,也因南北地區地理環境存在較大的差異,引種也存在環境適應的問題。因此,在選用雞種時,應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瞭解一些雞種在我國不同地區的適應性以及雞種的效能特點,作出適宜的選擇。

  2.正規的引種渠道

  我國養雞業發展十分迅速,各地均有大量的種雞場,飼養的種雞代次也不同。由於有些地方的繁育體系尚不健全,在供種上也存在混亂,在引種的質量上得不到保證。在引種時,應考慮從較正規的大型種雞場引進,種雞場應有生產許可證和規定的飼養種雞代次。父母代雞種只能由祖代雞場提供,商品代雞則由父母代雞場生產。種雞場應提供相應的技術資料和售後服務。

  3.市場的需要

  我國市場巨大,但受傳統的消費習慣影響也較大。不同的地方對蛋殼顏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別,特別是南方,褐殼蛋比白殼蛋更受歡迎,目前,粉殼蛋的市場較好。肉雞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向優質和生態無公害方向發展。消費者對肉質風味的要求愈來愈高,以地方品種血緣為主的肉雞更受市場的歡迎。另外,對淘汰雞處理時也有對體重和毛色的選擇,在雞種的選擇時也應有所考慮。

  總之,在選擇引進雞種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應從種雞的生產效能和生產效益出發。林地果園養雞成功與否,雞的品種起決定作用。艾維茵、A.A等快大型肉雞由於生長快、活動量小、對環境要求高,不適於果園、林地養殖。除非是場地許可,在集約化養殖後期把肉雞放養到果園、林地等場所放牧,以改善肉質。否則,最好選用地方雞種或培育的優質肉雞品種。

  例如,江村黃雞、三黃雞、固始雞、蕭山雞、綠殼蛋雞、廣西麻雞和天府烏骨雞等及其配套生產的土雜雞。這些雞種以其對環境要求低、活動量大、肉質好、採食能力和抗病力強等優點,比較適合果園林地養殖。從羽色外貌上宜選擇黑羽、紅羽、麻羽或黃羽青腳等地方雞種特徵明顯的雞種。從近年來的市場消費情況看,羽色黑、紅、麻、黃,腳爪色為青色的雞,容易被消費者所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