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致富事例

  很多年輕人對自主創業很神往,那意味著挑戰、智慧、財富、價值。看看那些在餐飲行業創業致富的事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85後在校大學生餐飲創業,還沒畢業已是百萬富翁

  在鄭州大學新校區,共有十多個大型食堂餐館、咖啡店,但很多人不知道,其中有3家店的老闆是該校一名在讀的學生,熟悉他的人笑言他是校園“餐霸”,大四的時候,當室友們都在忙著找工作,尚未畢業的他就已靠自主創業賺了上百萬。

  他叫向銳,1987年出生,是鄭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二學生,他經營的兩家餐館、1家咖啡店總經營面積約3000多平米,擁有20多個包間、50多張散桌,3家店每年的營業額達300多萬元,手下員工***包括大學生兼職***已達百餘人。講述這位80後在校大學生的餐飲創業故事。

  初衷:開咖啡店不單是為了賺錢

  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性強,自信滿滿,是向銳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2014年6月14日中午,在鄭大新校區的大學生活動中心2樓,一間裝飾很低調的咖啡店裡,不時有大學生情侶攜手來此就餐。這間咖啡店是向銳在2013年10月份開辦的。

  前來就餐的藥學院研一學生小陳說:“一杯咖啡十多塊錢,一份義大利麵也不到20塊錢,對學生來說很實惠,比到校外的咖啡店划算多了。”

  向銳說,當初開這個咖啡店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校園裡有同樣創業夢想的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地方,在這裡,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小型的學術講座、藝術沙龍,為鼓勵在校學生創業,校方也對該店提供了很多幫助。

  成績:三家店年營業額達300多萬元

  除了咖啡店,向銳還在鄭大的荷園食堂、柳園食堂樓上開了兩家大型餐館。

  在荷園食堂的3樓,有一家名為“校園美味工廠”的餐館,這是向銳2012年在鄭大校園開創餐飲生意的第一家店。這個面積1000多平米的餐館,雖然裝修普通,但闢有十多個包間,菜價便宜,成為很多大學生生日聚會、畢業聚會的首選之地。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向銳還在一家網站上開通了團購業務,經常有不少校外顧客來該店吃飯。

  位於柳園食堂3樓的“同和昌”餐館是他的第二家餐館。向銳介紹說,這家餐館平時主要接待老師及社會人員就餐,所以裝修檔次高一些。

  在友人的再三追問下,向銳透露了他開辦的2家餐館和1家咖啡店的年收益:3家店每年的營業額達300多萬元,創業至今,除去給合夥人的分紅外,他已賺了上百萬元。

  低谷:之前創業曾失敗賠了十多萬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向銳說,他也曾遭遇過失敗,併為此交了學費。

  2008年,他開始到河南工業大學讀大一,發傳單、當保安、做促銷,各類兼職工作他都有所嘗試,隨後又開始擺攤賣牛津詞典,因為不好意思在自己學校當眾賣書,他就跑到鄰校擺書攤。大四那年,他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代課老師,並用積攢的幾萬塊錢入股,這家培訓機構由最初的幾個學生髮展到了幾百名學生,一年幹下來賺了10多萬,這也是他做生意撈到的第一桶金。

  隨後,他與一名社會人員合夥在河南工業大學校門口做餐飲生意,因為多種原因,最後不但沒賺到錢,還賠進去了十多萬元。但家裡人沒有埋怨他,反而資助了他幾萬元,鼓勵他把生意做下去。

  在做生意的同時,他還認真準備考研,並最終考上了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

  執行力很強卻很低調

  雖然創業幾年賺了不少錢,但向銳在校園還是很低調,沒買車買房,因為他想用這些錢去投資更多的創業專案,現在,他正準備在信陽老家再開一家餐館。

  與向銳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室友呂陽說,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向銳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因為他曾經在本科期間擔任過校辯論隊的領隊,所以,說話很有條理和邏輯性,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平時,同學們都喊他“向總”。

  “他的飯店每次出什麼新菜品,經常會喊室友去試吃、提意見。”呂陽說,他們一個宿舍住著4個人,向銳跟大家聊的都是一些白手起家的名人奮鬥故事。向銳經常給室友談起他的創業夢想:做出一個在全國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

  他的合夥人黃璐說,雖然現在已是老闆,但是碰到餐館的下水道堵了、餐桌垃圾該收了等髒活累活,向銳還會親自去幹,“對朋友也很講義氣,樂於助人!”

  2013年,向銳從百餘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鄭州大學年度“創業之星”。

  向銳給有志創業的師弟師妹的8條建議:

  1、選擇你所關心的,選擇你喜歡的。

  2、創業是個體力活,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3、創業初期,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品質。

  4、建議選擇自己喜歡並且能夠把握的專案,不能看到什麼掙錢就幹什麼,那樣有些盲目,結果也未必會好。

  5、大學生創業,儘量運用科技降低成本,儘量充分利用校園資源,這樣能夠減少創業成本。

  6、一個好的合夥人比一個好的專案還重要。

  7、合夥創業中,合夥人之間要簡單一點,財務一定清楚,關係要好,執行力要強,這樣能成為一個好團隊而不是團伙。

  8、永遠不要相信神話、暴富這樣的成功學,踏踏實實做事,一定會有好結果。

  二:

  一碗酸辣湯,一份煎餃就搞定年賺200萬的創業奇蹟

  一家只有幾張餐檯的小店,只靠一碗酸辣湯、一份煎餃打天下,卻要承受18萬的年租,你會接手嗎?

  相信大部份餐飲人聽了後都會直搖頭——風險太大了!但今天,就是要給大家介紹這麼個創業案例,店主不僅沒有關門大吉,而且年賺200萬,小日子相當滋潤!

  來看一下這個一碗酸辣湯,一份煎餃就搞定年賺200萬的創業奇蹟

  經營奇蹟:幾張餐檯竟年賺200萬!

  只有幾張餐檯的小店如何賺大錢?店主人、有著龍蝦烹飪大師頭銜的周慶就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樣板。

  周慶的“歡喜鍋貼”門面簡陋、面積狹窄、寥寥幾張餐檯,主打酸辣湯和鍋貼兩種小吃。但瞭解到,這間其貌不揚的小店居然年賺200萬元!

  筆者落座後,剛吃了兩盤鍋貼,旁邊的臺子已翻了兩三次;這間小店冷天主推的熟醉蟹和烤豬蹄,不斷有人進來打包帶走;下午備好的鍋貼提前賣完,洗碗、煎檔和收銀員速速擺下案板,現包現煎。

  據瞭解,“歡喜鍋貼”50平方米的店面,每天要交500元租金,賣的卻是人均十幾元的鍋貼和酸辣湯!對此,周慶笑言:“這就好比在上海中山路租個鋪面賣茶葉蛋。”

  但仔細縷過他的開店經,你就知道“龍蝦、小吃各賺百萬”可不是在吹牛皮。

  微店突圍,選址思路:50平月租18萬,接!

  2011年,周慶決心自己開店做龍蝦,找位置時,碰上了現在這個鋪面,位於無錫八佰伴的后街,前身是家房產中介,周邊幾乎沒有餐飲店,租金超貴——一年18萬,店面極小——滿打滿算50平方米。

  這種店面到底能不能接呢?當時,親戚朋友人人反對。但周慶分析,開店有幾大要素:毗鄰小區、寫字樓、大型商場,保證了人流量;門前開闊,既方便停車,又方便拓展營業面積,那麼註定是有生意的。所以他的結論是:能做!

  “別人說,18萬的租金不能做!那多少錢能做?3萬的就能做?但一個店能不能開下去,不是這3萬和18萬的區別,如果產品定位不準,就算一分錢店租不收,也可能不掙錢。一個店能不能做下去不在於租金,而在於產品。”周慶說。

  定位思路:小店初開,就賣兩樣

  店面合同一簽,產品的選擇就決定了這個店的生死。周慶在確定產品線時極為冷靜和現實:先生存、後發展,最後才是“實現夢想”。

  步驟一:尋找“全天開工”的小吃

  在這個鋪面周圍,有商場裡的數千名營業員,有寫字樓裡的白領,有大型小區的居民,周慶的目標顧客就是這些人。

  他分析道:“這樣的店面和位置,上來就做龍蝦肯定沒有勝算,因此要先尋找別的切入點,將店做起來,再慢慢滲透進龍蝦。”

  他要選的這個產品既不能是主食類,又不能是零食類,必須是主食+休閒食品的組合,目的就是讓正餐和休閒時間都能營業。

  因為以這麼小的面積承擔如此高的租金和人工,必須全天運轉,如果只做正餐,兩餐中間就空掉了,所以他放棄了每天只能“開兩頓”的快餐,選定了可以“全天開工”的小吃。

  步驟二:一盤煎餃一碗湯

  周慶尋找的是這樣的產品:單一,貴精不貴多,“所有人就圍著幾個品種操作,才能做得精、做得獨到。”

  因此最早開業時,牆上只掛了兩塊木牌,一塊是“酸辣湯”,一塊是“歡喜鍋貼”。這兩個品種是如何確定的呢?

  在選擇小吃時,無錫小籠包、各色麵條都在考慮之列,但後來這些品種都被否定了,因為餛飩、小籠包等產品在當地多如牛毛,形不成特色,另外,這些小吃的口味可比性太高、價格太透明,毛利很難做得上去。最後,周慶選定了酸辣湯和實質上是煎餃的鍋貼。

  為什麼是這樣一種組合?

  周慶表示,一個是湯,一個是每盤只有5只的主食,如果單點這兩樣,每樣都吃不飽,所以無形中就引導了客人將這兩個產品作為套餐來點,兩者加起來才16元***剛開張時兩種產品均售8元***,十幾塊錢吃一頓飯,在食客的接受範圍內。

  如果選擇開面館,客人點一碗麵或餛飩,既有主食又有湯,吃一份肯定就飽了,極少有人會點兩碗來吃,而按照無錫麵店的消費水平,最便宜的面只需5.5元,人均也不過6元錢,假設同樣是每天100人的客流量,那麼麵店的營業額只有600元,而歡喜鍋貼則是1600元。

  價格不高,毛利不低。據瞭解,其實這兩個主打產品的毛利相當高。在確定毛利時,周慶完全拋棄了廚師定毛利的傳統演算法:“進料成本是5塊錢,那麼我的定價就應該是10塊錢,保證毛利在50%。就因為東西做得精緻,又經過巧妙的變化和組合,毛利定得高一點客人並不介意——其實一份現售價9元的酸辣湯,成本只有2.5元,而一份售價8元的鍋貼,只有5個,成本1.2元,毛利分別高達72%和85%。只要進來一個人,我就能掙他10塊錢!”

  步驟三:如何確定這兩樣產品的口味?

  要的就是不正宗

  酸辣湯是無錫本地的傳統小吃,普通館子的做法是用不鏽鋼桶燒上一大桶,有客人點單就給盛上一碗,是款人人離不了卻上不得檯面的低檔小吃。

  周慶看中了其普適性,改成單份製作的砂鍋版,作為主打產品推出。

  他設計的酸辣湯,其酸度和辣度如果讓老無錫人來評價,肯定是“不正宗”,這是他刻意為之,口味偏酸辣的設計其實是為了迎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

  在試製酸辣湯時,周慶沒有使用高湯而是用了清水,“我親自試嘗對比過好幾次,真的吃不出區別”,後來他總結了一下原因:這版酸辣湯本身偏酸辣,調入的辣醬和醋都比較重,混合後完全壓制了高湯的鮮味,因此周慶決定直接用開水燒製,既減少了工作量又節約了成本。

  “真正有生命力的經典菜品中其實很少有花裡胡哨的元素,其用料和燒法都是很樸實無華的。記得去年夏天在鄉下去姨媽家吃到她燒的龍蝦,真的非常好吃,可她用的料非常簡單,就只有姜、蔥、蒜、辣椒、鹽,還有農村那種土法壓榨的菜籽油,連味精都不加,連我這個做過成千上萬斤龍蝦的人都自愧不如。”周慶這麼告訴筆者。

  這個餡料不尋常。鍋貼則是沿用了周慶當廚師時做過的幹煎餛飩改良而來。當地也有“鍋貼”的叫法,指的是兩頭“露餡”的傳統鍋貼,而周慶做的其實是煎餃,他設計了兩個口味,除了適合普羅大眾的基本款鮮肉餡,還有一款剁椒豆腐餡。

  周慶表示,之所以只有兩種,一是因為品種多了做不精,二是每天備貨太多很難保證新鮮度。以前無錫根本就沒有豆腐餡的餃子,周慶的靈感源於在浙江吃過的一例豆腐餡包子。

  此餡一出,就迎合了90後、00後的獵奇心態,很多人會衝著這個餡料來嚐嚐看,咬開一嘗,哎,居然還是剁椒味的,新鮮!

  步驟四:一年漲兩元,客人不敏感

  周慶表示,從消費者心理考慮,8元和10元之間的區別是細微的,而10元以下和10元以上的區別,消費者則是比較敏感的,所以開業時他先將酸辣湯定價為8元開啟市場,半年後漲到9元,以後再漲到10元,客人對這點變動是不敏感的,毫無問題。

  “別小看這1元錢的漲幅,慢慢漲,利潤就慢慢上升了!”周慶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