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控制的型別有哪些

  領導控制是領導者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組織目標成功實現的必要保障。領導控制是保證領導活動有序執行的重要環節。那麼?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希望幫助到大家。

  領導控制的型別:前饋控制、同期控制與反饋控制

  這是根據控制階段不同進行的分類。前饋控制又稱事前控制,就是在決策實施之前進行的控制,也就是預防,目的在於防止問題的發生。做好前饋控制的關鍵在於科學決策,提高預測能力。同期控制又稱現場控制,就是在決策實施中監督組織的執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同期控制是領導者指導培養下屬能力的有效途徑。

  做好同期控制要遵循“早發現、早糾正”的原則。反饋控制又稱事後控制,是在組織一定階段的工作結束之後所進行的總結。由於組織的工作已經結束,故而反饋控制無法改變已有的結果。但是反饋控制有其獨特的作用:其一,組織執行中的措施對組織目標的最終影響需要接受反饋控制的檢驗;其二,反饋控制有利於組織制定下一階段的計劃。

  反饋控制的物件通常涉及組織的財務、成本、質量以及成員績效等。在實際領導活動中,領導者需要增強前饋控制的意識,因為問題的產生雖不可完全避免但仍可以有效降低。但由於做好前饋控制需要掌握足夠的資訊,因此難度較大。同期控制因可行性較強而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廣泛運用。反饋控制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才是發展的根本保障。

  領導控制的型別:集中控制、分散控制與等級控制

  這是根據控制機構不同進行的分類。集中控制是指組織只有一個統一的控制中心,其優點是控制力度大。集中控制比較適合於規模較小組織。分散控制是指組織有許多控制點但沒有統一的控制中心,優點是控制面廣,如果組織各部門間或成員間的關聯度不大,則可以採用這種控制。

  等級控制是集中控制與分散控制的綜合,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集中控制與分散控制只是一種理想狀態而不可能完全實現。等級控制是向下分散與向上集中的統一,“集中領導,分散管理”就是等級控制的現實運用,二者的比例取決於組織的型別、規模與目標。發揮等級控制的關鍵在於合理選擇控制點並減少不必要的控制層次。控制層次越多,則資訊在傳遞過程中就越易失真,控制效果就越弱。

  領導控制的型別:內力控制與外力控制

  這是根據控制動力不同進行的分類。內力控制的動力是成員出於對組織目標與使命的認同與承諾而產生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外力控制的動力是成員對獎賞的追求和對懲罰的規避。

  傳統的控制大多偏向外力控制,如等級控制、預算控制等。外力控制在理論上存在一個不易解決的難題:如何使組織既保持穩定又具有活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內力控制已經成為提升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徑。內力控制著重於自我控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慎獨”精神應用於組織發展過程中,就具有很強的內力控制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