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大學生創業政策

  山東省東營的大學生即將面臨畢業季,想創業的大學生不少,那麼現在有什麼政策幫助創業嗎?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一、不斷創新小額擔保模式,在申請小額擔保貸款時,擔保人除機關、事業正式在編職工作為擔保人外,油田單位、經營規範的規模企業正式員工也可以作為擔保人,降低了擔保人擔保門檻。本人或第三方房產抵押、存單質押也被列為新的擔保方式正在推行。該區還進行了商戶聯保貸款試點,試點成熟後將在全區推廣。

  二、積極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計劃,通過舉辦“創業者懇談日”、“就業創業政策宣傳週”等專項活動向大學畢業生宣傳講解區裡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共發放《個人/勞動密集型小企業小額擔保貸款指南》、《創業帶動就業扶持政策指南》等創業資料30000餘份,解答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諮詢20000餘人次,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三、,積極落實稅費減免、創業補貼等優惠政策,對大學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放寬企業出資額,經營場所及營業執照期限等限制,並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上半年,該區共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173筆,累計51.9萬元。

  四、重視創業載體建設工作,以創業孵化基地等載體建設為突破口,把公共創業服務向鎮街延伸下沉,開展創業型鎮街建立活動,找準創業載體建設結合點,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資金、專案等全方位的創業扶持。目前,該區已建立河寧社群和德盛社群2個省級首批創業型社群和河濱社群等3處市級創業型社群;已建設認定華歐國際商貿城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1處,入駐創業實體14個。

  推薦閱讀:

  東營殘疾人大學生創業政策

  殘疾人生活補助提標擴面,未婚貧困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東營市為重度特困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已有多年,目前全市標準為一級特困殘疾人每人每月130元、二級特困殘疾人每人每月100元。2014年,東營區將特困殘疾人救助範圍擴大到持有一級、二級殘疾人證的所有殘疾人,救助標準每月各增加50元;河口區將救助範圍擴大到持證的全部殘疾人,實現了“全覆蓋”。全市對9855名符合救助條件的殘疾人實施救助。2015年,我市將實施“殘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工程”,推廣河口區殘疾人生活補貼“全覆蓋”做法,實現殘疾人生活救助提標擴面。

  去年,我市為1974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發放了護理補貼。今年護理補貼範圍擴大到就業年齡段二級以上智力、精神和肢體殘疾人。

  重度殘疾人蔘加社會養老保險由政府代繳每人300元檔次的保險費和養老金提前5年領取的政策將繼續推行。

  此外,今年還將實行成年未婚貧困重度殘疾人單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基本生活有保障。

  關鍵詞:就業創業

  無勞動能力殘疾人入股合作社分紅

  據市殘聯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實施“殘疾人就業創業扶貧工程”,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參與增收專案、經濟合作組織和產業化經營,推廣“墾利尚莊助殘扶貧新模式”,探索對無勞動能力的殘疾人開展入股分紅式扶貧模式。也就是,殘聯組織扶持、合作社出資補貼、殘疾人分紅收益,讓家庭困難的農村重度殘疾人擁有固定收入,享受普惠待遇的同時得到特惠照顧。

  據介紹,墾利縣尚莊助殘扶貧專案入股社員每人每月受益300元。

  對管理規範、扶貧成效顯著的基地給予扶持和獎勵,培育一批殘疾人創業帶動就業先進典型。

  依託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和各地人社部門確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實現對3000名以上的城鄉殘疾人進行免費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探索建立政府購買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服務機制,暢通殘疾人蔘加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認定渠道。

  2014年,我市殘疾人公益崗納入了政府公益崗管理範疇,提高了殘疾人公益崗、專職幹事工資標準。今年,將制定政府採購支援殘疾人就業辦法、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獎勵辦法、支援殘疾人家門口就業崗位開發補貼等制度,促進殘疾人就業。

  關鍵詞:預防與康復

  逐步將康復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

  2015年我市實施“殘疾預防及康復工程”。市、縣兩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建設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大。新建的市級殘疾人康復中心預計7月竣工啟用;廣饒縣、墾利縣殘疾人康復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利津縣殘疾人康復託養中心專案已完成立項、規劃等工作,即可進入招標程式。

  將0至9歲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作為今年康復工作重點,推動建立殘疾兒童康復生活補貼制度和殘疾篩查工作長效機制,逐步將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納入居民醫療保險範圍,將符合條件的康復機構納入醫保定點機構。

  實施“白內障復明工程”、國家彩票公益金專案等,讓我市白內障患者、聽障殘疾人等受益,適配假肢、助聽器、低視力助視器等。開展國家和省彩票公益金精神病救助專案,為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服藥和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補貼。實施國家彩票公益金肢殘兒童矯治手術專案,為0至16歲殘疾兒童免費實施手術,改善其運動功能。

  推動將社群康復納入社群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強化村居、社群殘疾人標準化康復室和服務代表室建設,打造基層殘疾人服務陣地,為殘疾人提供方便快捷貼心的服務。

  試點政府購買殘疾人康復服務,將殘疾兒童篩查、診斷、搶救性康復、輔助器具適配等納入試點專案目錄。

  實施康復人才建設工程,建立康復隊伍資料庫,加大康復人才培訓力度。

  關鍵詞:關愛與尊重

  為120戶殘疾家庭改造無障礙設施,打造“10分鐘殘疾人維權網路圈”

  2014年,我市對12戶殘疾人家庭實施了智慧化無障礙改造試點,配置無障礙公交車達到80輛,東營陽光導盲犬培育中心與臺灣導盲犬協會、加拿大導盲犬協會達成了共建聯盟。受益於“東營市殘疾人呼叫服務網路平臺”,672名殘疾人享受到了“電子保姆”式便捷託養服務。

  今年,我市將加快實施殘疾人家庭智慧化無障礙改造,2015年年底為120戶殘疾家庭改造家庭無障礙設施,為20戶完成智慧化無障礙改造。建立無障礙社會監督者隊伍,開展監督檢查。

  探索政府購買託養服務的新途徑,鼓勵社會力量創辦殘疾人託養機構和開展託養服務,服務機構由政府興辦向公辦和民辦共同發展轉變。

  將“東營市殘疾人呼叫服務網路平臺”建成統籌各項殘疾人工作的綜合智慧平臺。殘疾人摁下按鈕,就可以呼叫家政服務、處理緊急情況等。

  依託東營陽光導盲犬基地,建設省級導盲犬培育中心,逐步建成高標準、專業化導盲犬培育基地。

  開展“陽光法律助殘”活動,打造“10分鐘殘疾人維權網路圈”,為有需求的殘疾人免費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為我市駕駛機動輪椅車的殘疾人及時、足額發放機動輪椅車燃油補貼,幫助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接受汽車駕駛培訓。

  2015年,我市建立未入學殘疾兒童少年實名制登記制度。對200名學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救助,探索重度肢體殘疾、腦癱、孤獨症等殘疾兒童教育保障問題。

  建設市、縣兩級盲文閱覽室,豐富殘疾人生活。開展殘疾人文化藝術和體育人才培訓,加強特色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扶持發展殘疾人文體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