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調查報告分析

  創業調查報告是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現在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創業調查報告如何做好分析?今天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1

  一、調查目的

  1、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定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積累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分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條件。

  2、時光如箭,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們也在雲南工商學院度過了兩年豐富的校園生活。為了解我校大學生對創業的態度及與此有關的困惑,我們通過確立這一課題來了解同學們的創業發展觀,並和同學們交流一下他們在創業方面意見。

  二、調查物件

  關於本次調查,我們以雲南工商學院創業街的攤主,消費者及負責人作為主要調查物件。

  三、調查人數***本次調查採取抽樣調查***

  消費者:15人 攤主:5人 負責人:1人

  四、調查步驟

  第一步:設計發放調查問卷,組織訪談,訪問在校創業大學生、消費者以及負責人,瞭解他們對創業街的認識的情況。

  第二步:資料分析及相關建議 對提取的基本資訊進行分析,參考相關資料,結合自身調查實際,提出相關的建設性建議。

  第三步:將研究成果撰寫成研究報告,上交報告。 調查形式以調查問卷為主,採取抽樣調查。問卷涉及到選擇題,問答題。發放了21份問卷,全部收回。

  五、調查成果及分析

  ***一***攤主調查結果分析

  1、攤主對搬遷後的創業街的滿意度基本不滿意;

  2、攤主基本認為搬遷後的生意逐漸變差;

  3、攤主對於在創業街做生意的競爭激烈度持兩種態度,即激烈和一般;

  4、攤主對於在創業街做生意的前景看法為前景好,沒前景,一般,三種看法持平;

  5、攤主都希望創業街搬回原來的地方,主要原因是離消費群體太遠,原來的地方消費者流動量大;

  6、攤主對於創業街管理制度,一致希望管理制度嚴格有序;

  7、攤主希望學校為創業街的建設多提供一些相關物品、多舉辦活動及多做宣傳;

  8、攤主們進行銷售活動過程中,基本會產生矛盾,主要是由於攤位分配、燈光照明、競爭力及價格差異造成。

  ***二***消費者調查結果分析

  1、消費者去創業街的頻率度為一般;

  2、消費者覺得創業街的商品品種的齊全度“不齊全”與“還可以”相持平;

  3、消費者覺得創業街商品的價格合理度基本為合理;

  4、消費者對創業街商品興趣度:80%對精品類感興趣,10%對服裝類感興趣,5%對食品感興趣,5%對十字繡感興趣;

  5、60%消費者認為攤主的服務態度好,40%認為服務態度一般,沒有人認為服務態度不好;

  6、消費者對創業街發展管理47%認為好,20%認為完全不為攤主及消費者考慮,33%認為不好;

  7、消費者對於創業街銷售商品的質量滿意度87%滿意,13%覺得一般,沒有人覺得不滿意;

  8、消費者對以前創業街的喜愛度為80%,對現在創業街的喜愛度為20%;

  9、消費者80%希望創業街搬回原址,因為原址比較有氣氛,離宿舍近,購買方便;20%不希望搬回原址,覺得現在具有規模性,比較集中;

  10、三分之一的消費者對於現有商品比較滿意,覺得不需要增加什麼;三分之二的消費者覺得應該多增加一些特色食品和日常用品。

  ***三***負責人調查結果分析

  1、攤位整改是學校要求的;

  2、創業街攤位的數量不是學校要求的;

  3、創業街商品的種類是學校要求的;

  4、對創業街的管理,是參照相關制度進行管理的;

  5、讓創業街搬遷的目的是有利於管理;

  6、對於限制攤位數量及商品品種是因為擔心影響商家利益;

  7、面對大部分同學及攤主對搬遷後的創業街很不滿意的情況,處理方式是隻能服從學校的相關安排;

  8、如果大部分同學及攤主要求搬回原來的位置,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因為只有一種答應,那就是放棄創業,創業不是那麼簡單,這樣反而是一種鍛鍊。

  六、調查情況總結

  綜合本次調查結果,我們瞭解我校大學生創業的情況,大學生對創業形勢還是比較樂觀,多數同學自己願意去嘗試創業。同時,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前大學生也暴露出社會經驗不足等問題,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是滿足大學生社會需求,從而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難的解決,使大學生為社會的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學生要想創業,並保障創業成功,就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一、是加強創業知識學習,由於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創業知識而導致創業失敗案例屢見不鮮,大學生創業者要不斷加強創業知識學習,為創業奠定較好的保障。

  二、是要有好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以及鍛鍊敏銳的市場洞察能力。

  三、是要懂得利用多方面資源和考慮諸多存在和潛在的問題。

  四、是要有意志力,有年度計劃,有理想,有目標,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愈勇,不達目標絕不終止。

  五、是選對地址,事半功倍。選地址有兩項因素絕對不可忽略,即租金給付的能力和租約條件,對於初次創業者來說,最划算的方式是訂一年或兩年租期,以防備是否有更新的選擇。

  2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招生總體規模一直在不斷擴大,預計到2011年,單從高等學校畢業生這一項來講,就會給社會就業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公共機關要減員增效,難以再大量接收大學畢業生,國有大中型企業則因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也難以提供充分有效的就業機會。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大學生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可能。因此,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問題無疑會是一種可行而且有效的辦法。一個學生創業可以吸引若干個學生的參與,創業成功就可解決一批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如果社會上形成了學生創業的氣候,將大大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 再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鄉產業結構必將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從而帶來勞動力的轉移和職業崗位的轉換,這就要求未來的勞動者不能僅僅是生產環節中某個單一工種的單一操作者,還應能夠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和創造,新技術、新工藝的實施,並進入計劃、管理、服務等經營環節。這些都要求未來的勞動者具有從業和創業的雙重能力,具備多方位的職業轉換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 調查目的

  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調查地域及概況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於2007年3月份,對漢中地區在校大學生創業軟環境進行了調查分析研究。我們的調查範圍是陝西理工學院南北校區,以及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校在校大學生。本次是隨機抽取10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的小範圍的調查,共發放調查 問卷100份,回收100份。

  100名大學生中只有16名大學生希望在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而有創業理想的大多是大一學生,佔到了總人數的68.75%,大一學生新鮮有活力,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畢業生也許是在找工作或是學業方面被所謂的現實束縛,願意自主創業的僅佔6.25%.在調查中農村學生更願意自主創業,當然,這也與漢中當地農村學生多於城鎮學生有很大關係.

  2***.對創業的瞭解程度

  對於對“大學生創業”的瞭解程度,其中有62.5%的在校大學生一般瞭解,另外6.25的大學生有一些瞭解或不是很瞭解;31.25%的在校大學生都未在學校內接受關於創業指導方面的教育;而被調查的大學生均表示有必要在學校接受創業方面的教育,學校在創業方面應加強挫折心理的教育,其他認為應加強推進創新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

  3***.不同學歷層次對創業看法

  其實,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學生,都有創業願望,有創業潛能.根據這次調查,本科生有創業願望的佔56.25%,專科生僅僅少了12.5個百分點.

  4***.創業中所要具備的素質與創業前的準備

  然而創業究竟需要我們大學生具備怎樣的素質條件,哪些行業適合我們大學生創業,在創業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這都是我們需要調查研究的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認為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資金和技術,其中技術佔了62.5%.這也正是青年創業面臨的二個難題。剛跨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缺乏資金,而本身在社會籌資方面也無環境優勢.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

  在創業資金方面,一般籌措的管道,除運用自己的積蓄外,便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援,或是再結合一、二位志同道合者,共同投資創業等。獨資創業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一方面獨資創業可使創業者擁有絕的經營權,省掉合資者因意見分歧的麻煩。另外,則因經濟結構變遷,服務業儼然是「創業新星」,吸引大批擁有創業夢想者,在這個舞臺一展抱負。而一般的服務業大多屬小額投資性質,所需的資金從25萬~200萬元不等,不像製造業或資訊業等,需要龐大的資金,造成的負擔與風較大。 親朋好友在個人的創業歷程中,大多扮演「親密戰友」的角色,出錢出力,所以,往往是創業者週轉的主要物件。尋求創業夥伴共同投資,則是一種分擔風險的分式,而且,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彼此截長補短,更能使創業的腳步快速上軌道。

  而在技術方面創業者缺乏對創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準確理解,在這一點上,有著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要比在校學生強。

  心態問題也是創業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學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帶來的壓力.在調查中各50.00%的同學對於創業中的資金短缺和創業風險等問題而是否放棄創業持不同態度.

  5***.創業地域的選擇

  近年來,隨著西部開發和中部的崛起,大學生們更多的把目光瞄向了西部和中部市場.分別佔31.25%和43.75%的大學生願意到西、中部去接受機遇和挑戰,這對於我國消除地區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面臨如此眾多的難題,我們在校的大學生是否已做好準備,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去接受創業的挑戰.87.5%的同學認為最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個人能力及強烈的挑戰精神,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也成為大學生在創業中所擔憂的.

  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頒佈了多項優惠政策,今年一月,教育部便公佈了一項有關“大學生、研究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 。

  2.對策與建議

  從這100份問卷中我們為願意創業的大學生提出幾點建議:

  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力. 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後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為,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下一頁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