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發展模式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但是中小企業在生產成本管理中仍存在著問題,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

  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管理現狀

  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管理所處的環境和現狀.

  對中小企業成本管理問題進行分析,首先要了解當前中小企業所處的環境,尤其要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及企業管理環境等方面的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序的加快,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日益複雜,市場競爭日益加劇。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涉及資金 方面的問 題共有三點:一是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二是應收賬款壓力大;三是生產成本上升,經濟效益下滑。主要形成原因是我國中小企業起步晚,基礎差,但發展的速度快。目前,我國約有1200多萬家企業,其中957萬家是中小企業。據統計資料顯示,到2008年6月底中小經濟佔GDP的比重已超過1/3,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勢頭良好。但規模仍然較小,其中小規模、低層次、非科技型中小企業已佔到了總數的80%,平均每戶的僱員人數不到15人,註冊資本也只有100萬元左右。中小企業在遇到外部環境的顯著變化時應急反應慢,抵禦風險的能力差,相當數量的中小型企業面臨生產經營成本高、稅費重、融資難等困難,加之大多數的企業經營者缺乏現代成本管理意識,多數情況下僅憑經驗進行企業管理,企業沒有完善的成本管理內部控制制度,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1.生產成本管理觀念落後,內部成本控制效率低。當前,我們很大一部分企業的管理者在思想觀念上還停留在以產量來衡量成績的階段。這種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很多企業重視生產產量,忽視成本,未能建立起成本責任制度。這些企業管理者認為,只有廣大職工一心一意將產量提高,才能提高經濟效益。特別是在企業所生 產的產品 供不應求時,這種思想尤為突出。這使得企業在提高產量的同時可能會造成成本的提高,資源和原材料的浪費。其次,由於受到觀念的影響,很多企業僅執行一級核算,未建立成本責任中心與成本相關的考核指標,未形成全面的日常成本控制體系。這就導致企業為了保證正常生產和產品產量穩定增長而對投入缺乏科學控制,在產品的原材料領用上稽核不嚴格、物資裝置消耗量增加,雖然產量是提高了,但成本卻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市場形勢發生變化,則可能造成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嚴重後果。最後,還有一些企業內部未能形成整體的成本意識,主要體現在一些企業人員片面地認為加強企業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屬於企業領導和財務部門的事情,與自身無關。這些觀念的存在都導致企業內部成本控制的低效率。

  2.生產成本管理方法缺乏科學性,有待改善。現代成本會計的七個職能,即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決策、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這七個職能之間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有履行好這些相應的職能,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各個階段的成本管理,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成本預測是成本決策的前提,成本計劃是成本決策的依據,成本控制是實現成本決策既定目標的保證,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實現成本決策目標的有效手段。在實際的成本管理方面,由於一些中小企業受到實際情況的影響,未能形成系統的成本管理體系,即便是事後反映,也難以達到有效的調節和控制。

  3.生產成本會計核算不健全。首先,成本會計核算中會計人員仍然停留在報賬型會計上,沒有樹立全員參與成本管理的思想。其次,計算機及網路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生產成本管理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是很多中小企業並沒有充分利用和發揮其作用。這樣做的後果一是資料資源傳遞較慢,存在資源的浪費;二是不利於形成有機聯絡的企業整體成本管理系統,系統之間相互分割;三是財務軟體僅滿足財務會計要求,不能充分反映成本管理資訊,從而制約了成本管理的創新;四是,多數中小企業財務機構的設定不夠科學,存在著層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內部財務管理缺乏崗位激勵和監督機制。

  4.缺乏成本約束激勵機制。中小企業大多不能嚴格執行成本管理制度。從企業內部治理來看,中小企業管理者通常出現一人說了算的現象,為了美化企業對外形象,任意修改成本資料粉飾會計報表,這種做法不僅使企業無法獲得準確的成本資料進行管理,也可能無法調動職工的企業向心力和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