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專業

  中小企業是現在的主流,關於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是怎樣的,中小企業創業有什麼知識點嗎?今天小編整理了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

  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

  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柱石。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日益成為推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確保經濟平穩增長、優化產業結構、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越來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生力軍作用。

  有關資料表明,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200餘萬戶,佔全國企業數量的比重已逾99%。但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競爭的日益加劇,中小企業對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培養一批遠見和卓識並重、專業和人格兼備的中小企業經理人,成為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要務。許多大學開設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是專門用來培養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如北大資源學院開設的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

  立項依據

  為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檔案精神,搭建中小企業培訓服務平臺,進一步提高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加快複合實用型人才的培養,全面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競爭力,教育部考試中心***以下簡稱“考試中心”***與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以下簡稱“中小企業中心”***研究決定,在全國合作開考中小企業經理人證書考試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

  機構設定

  為加強對中小企業經理人證書考試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考試專案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考試中心與中小企業中心共同設立專案領導小組、專家組和專案辦公室。專案辦公室承擔專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專案各項政策、制度和管理辦法的制定、釋出和執行,督促落實領導小組議定事項,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它事項。

  專案簡介

  中小企業經理人證書考試和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專案***以下稱“專案”***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較高的管理素質和較強的創新精神,能獨立從事中小企業管理工作的管理人才。專案具有一考、雙證、三個階段、五個方向、六大優勢的特點。

  一考,即教育部考試中心組織的國家考試。

  雙證,即考試通過者可獲得中小企業經理人中、高階資格證書和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專業***專科、獨立本科段***學歷證書雙證。

  三個階段,即中小企業經理人證書按企業發展階段劃分為:創業管理階段、成長管理階段、卓越管理階段。三個階段的劃分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從創業到成長的發展需要,服務物件主要為中小企業的創始人、主要負責人或職業經理人。

  五個方向,即中小企業經理人證書按管理職能劃分為: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財務管理方向、市場營銷方向、行政管理方向、戰略管理方向。五個方向的劃分充分考慮到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幾個重要部門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問題,以此來培養企業的骨幹力量。服務物件分別為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財務、市場、行政管理等部門負責人,或有意從事此類工作的人群。

  六大優勢,即本專案具有政府政策扶持;培養目標明確;課程新穎實用;助學平臺先進;注重過程考核;證書含金量高的優勢。

  -政府政策扶持:本專案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聯合教育部考試中心共同推出,充分依託政府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扶持,整合優勢資源,在政府先後出臺《中小企業促進法》、《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相關配套檔案以及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開展的。  -培養目標明確:本專案旨在為我國中小企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較高的管理素質和較強的創新精神,能獨立從事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的應用型人才。

  -課程新穎實用:本專案的各門核心課程主編均為國內著名高校MBA教授。課程以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基礎,以考生綜合素質的開發與實踐培訓為重點而建構。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模擬條件與模擬環境下的經營管理專業實踐活動,在遠端模擬實踐教學平臺上模擬經營管理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與開拓創新能力。

  -助學平臺先進:本專案的助學平臺採用了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相同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實訓所針對的理論知識綜合程度的不同,助學平臺提供的遠端模擬實訓分為分項實訓與綜合實訓兩類。分項實訓,是針對某一課程的單一知識點或單一方法、技能所設定的實訓。綜合實訓則是針對若干個知識點或多項方法、技能所設定的實訓。

  -注重過程考核:本專案的考核原則為“基礎理論夠用,注重實際操作”。專案通過優秀的網路學習資源與助學點的助學服務相結合,建立起了科學的網路學習及其過程考核評價體系,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

  -證書含金量高:經理人證書由工業和資訊化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與教育部考試中心共同頒發。學歷證書由自考委和主考院校共同頒發,學位證書由主考院校授予。

  中小企業的經營與發展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受到國家重點關注。中小企業不僅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而且,在整個世界社會經濟發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資金投入少,企業規模小,管理人員少,市場進退成本低,經營機制靈活,能更多的接觸客戶,更快的反應市場,具有大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

  重要的地位與作用中型和小型規模經營與發展困境及戰略選擇

  1引言

  中小企業在長期的經營發展中,一方面,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初露端倪,中小企業存在著融資難、技術創新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加入WTO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小企業又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使得中小企業在新的時期有必要做出新的戰略選擇,不斷地探索、研究,以便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促進企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中小企業的重要地位

  1978年,改革開放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改變了長久以來中國對外封閉的國情,使得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其中,中小企業以其自身的特色經營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市場和消費者追求個性化、潮流化的要求,保持了較為迅速的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小企業的內涵及其作用

  中小企業在理論上就是中型和小型規模的企業,其特徵通常表現為:企業資產規模不大、銷售不大、從業人員不多、管理跨度較小。

  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戶國內企業中,中小企業佔到80%以上,同時很多大企業都是由中小企業發展而成的,如聯想、海爾、海信、華為等。可見,中小企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容忽視。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更是值得人們的關注。

  4中小企業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中小企業是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壯大起來的。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歷史,也就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歷史。因此,我們可以從中國經濟發展的兩個不同的階段***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和改革開放兩個時期***來看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4.1計劃經濟時期的三十年曲折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起伏不平的三十年。處於這一時期的中小企業,經歷了一個曲折動盪的發展過程。

  4.2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蓬勃興起

  經過三十年的曲折發展之後,即迎來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好時期。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其蓬勃發展的結果,為國民經濟的良性發展抹了重彩的一筆。

  5中小企業經營發展優劣勢

  中小企業之所以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激烈競爭中獲得到生存和發展,併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除了依靠外部提供的有利條件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依賴其自身的特殊性及相應優勢。

  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優劣勢分析研究得出:中小企業資金投入少,企業規模小,管理人員少,市場進退成本低,經營機制靈活,能更多的接觸客戶,更快的反應市場,具有大企業無可比擬的優勢。

  當然,優劣也是互存的。首當其衝的則是融資難,因為資金是現代市場經濟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同時,諸多研究表明,融資對中小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而融資難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嚴重製約中小企業的經營發展。

  6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及戰略選擇

  6.1以取得外部規模經濟作為戰略選擇,走“小而群”的中小企業發展之路

  一般認為,缺乏規模經濟優勢是中小企業相比於大企業所具有的一大顯著不足。而與大型企業產生於內部分工和專業化的規模經濟相區別,中小企業也可以通過地理上的產業聚集,亦即依據外部分工和專業化協作來獲得規模經濟效應。通過企業叢集化,既能夠促進其彼此之間的合作來節約交易成本和中間費用,減少生產投入,提高經濟效益,改變單箇中小企業因自身規模原因而處於競爭劣勢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叢集內企業生產經營同一產品的特點,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地區規模經濟”,從而有力地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6.2依託大企業、大公司,實施“小而專”和“小而配”的協作化經營戰略

  一方面,與大型企業通過分工和專業化建立穩定而密切的協作關係,成為大規模、集中化生產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中小企業在激烈競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途徑之一,既有利於改進專業化生產技術,保證產品質量,又可以使中小企業降低生產經營成本,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為其提供零部件生產和服務的中小企業。

  6.3根據中小企業貼近顧客、貼近市場的有利條件,採取“小而特”的差異化經營戰略來進行拾遺補闕

  中小企業投入少,經營規模小,生產能力有限,不容易達到大企業那樣的規模經濟要求而保持成本水平的領先地位,以獲得競爭的主動權。但中小企業點多面廣、貼近顧客和市場,可以根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則來選擇那些被大企業所忽略的細小市場進行目標營銷。通過突出特色經營和個性營銷,著力滿足小批量的特殊使用者需求,以與眾不同的服務或產品特點來吸引消費者,佔有那些批量小、個性強、營銷微利的市場領域,從而在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培育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要發展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品、技術和服務,還必須通過合理產權結構和制度設計,引導企業走向一條良性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