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併購戰略要注意什麼問題

  企業併購戰略風險主要源於企業在併購戰略分析時的自我評估不當,以及併購戰略模式選擇時對併購協同效應的不確定性認識不足,因此,應構建企業併購戰略模型,為企業決策者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從根本上防範併購戰略風險的發生。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企業併購戰略的注意事項,希望你喜歡。

  企業併購戰略的注意事項

  企業併購戰略注意問題:在企業戰略的指導下選擇目標公司

  在購併一個企業之前,必須明確本企業的發展戰略,在此基礎上對目標企業所從事的業務、資源狀況進行調查,如果對其收購後,其能夠很好的與本企業的戰略相配合,從而通過對目標企業的收購,增強本企業的實力,提高整個系統的運作效率,最終增強競爭優勢,這樣才可以考慮對目標企業進行收購。反之,如果目標企業與本企業的發展站略不能很好的吻合的話,那麼即使目標企業十分便宜,也應該慎重行事,因為對其收購後,不但不會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資源的共享或的競爭優勢,反而會分散購買方的力量,降低其競爭能力,最終導致購併失敗。

  企業併購戰略注意問題:購併前應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細的審查

  許多購併的失敗是由於事先沒有能夠很好的對目標企業進行詳細的審查造成的,在購併過程中,由於資訊不對稱,買方很難像賣方一樣對目標企業有著充分的瞭解,但是許多收購方在事前都想當然的以為自己已經很瞭解目標企業,並通過對目標企業的良好運營發揮除根大的價值。但是,許多企業在收購程式結束後,才發現事實並非想象中的那樣,目標企業中可能會存在著沒有注意到的重大問題,以前所設想的機會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者雙方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管理風格很難相融合,因此很難將目標公司融合到整個企業的運作體系當中,從而導致購併的失敗。

  企業併購戰略注意問題:合理估計自身實力

  在購併過程中,購併方的實力對於購併能否成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為在購併中收購方通常要向外支付大量的現金,這必須以企業的實力和良好的現金流量為支撐,否則企業就要大規模舉債,造成本身財務狀況的惡化,企業很容易因為沉重的利息負擔或者到期不能歸還本金而導致破產,這種情況在購併中經常出現。

  企業併購戰略注意問題: 購併後對目標企業進行迅速有效的整合

  目標公司被收購以後,很容易形成經營混亂的局面,尤其是在敵意收購的情況下,這是許多管理人員紛紛離去,客戶流失,生產混亂,因此需要對目標公司進行迅速有效的整合。通過向目標公司派駐高階管理人員穩定目標公司的經營,然後對各個方面進行的整合。其中企業文化整合尤其應該受到重視,因為許多研究發現:很多購併的失敗都是由於雙方企業文化不能很好的融合所造成的。通過對目標公司的整合,使其經營重新步入正軌並與整個企業的運作系統的各個部分有效配合。

  企業併購戰略原則

  最後在介紹一下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關於企業購併決策的五項基本原則:

  1, 購併企業必須能為被購併企業作貢獻。

  購併企業只有徹底考慮了他能夠為被購併的企業做出什麼貢獻,而不是被購併企業能為購併企業做出什麼貢獻時,購併才可能會成功。對購併企業的貢獻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技術、管理和銷售能力,而不僅僅是資金。

  2, 企業要想通過併購來成功的開展多種經營,需要由一個團結的核心,有共同的語言,從而將他們合成一個整體,也就是說,購併與被購併企業之間在文化上要能夠整合,要有共同的文化基礎,至少要有一定的聯絡。

  3, 購併必須是情投意合。購併企業必須尊重被購併企業的員工、產品、市場和消費者。

  4, 購併企業必須能夠為被購併企業提供高層管理人員,班組被購併企業改善管理。

  5, 在購併的第一年之內,要讓雙方的管理人員大部分都得到晉升,使得雙方的管理人員都相信,購併給公司帶來了機會。

  企業併購動因分析

  企業併購有多種動因,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企業發展的動機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不斷髮展才能生存下去,通常情況下企業既可以通過內部投資獲得發展,也可以通過購併獲得發展,兩者相比,購併方式的效率更高,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購併可以節省時間。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是處在一個動態的環境之中的,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謀求發展,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必須把握好時機,儘可能強在競爭對手之前獲取有利的地位。如果企業採取內部投資的方式,將會受到專案的建設週期,資源的獲取以及配置方面的限制,制約企業的發展速度。而且通過購併的方式,企業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將企業規模作大,提高競爭能力,將競爭對手擊敗。尤其是在進入新行業的情況下,誰領先一步,就可以取得原材料、渠道、聲譽等方面的優勢,在行業內迅速建立領先優勢,者以優勢一旦建立,別的競爭者就難以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通過內部投資,逐漸發展,顯然不可能滿足競爭和發展的需要。因此,購併可以使企業把握時機,贏得先機,獲取競爭優勢。

  2, 併購可以降低進入壁壘和企業發展的風險。企業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壁壘,包括:資金、技術、渠道、顧客、經驗等,這些壁壘不僅增加了企業進入這一行業的難度,而且提高了進入的成本和風險。如果企業採用購併的方式,先控制該行業的原有的一個企業,則可以繞開這一系列的壁壘,是現在這一行業中的發展,這樣可以使企業以較低的成本和風險迅速進入這一行業。

  尤其是有的行業受到規模的限制,而企業進入這一行業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這必將導致生產能力的過剩,引起其他企業的劇烈反抗,產品價格可能會迅速降低,如果需求不能相應的得到提高的話,該企業的進入將會破壞這一行業的盈利能力。而通過購併的方式進入這一行業,不會導致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擴張,從而保護這一行業,使企業進入後有利可圖。

  3, 購併可以促進企業的跨國發展。目前,競爭全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跨國發展已經成為經營的一個新趨勢,企業進入國外的新市場,面臨著逼近如國內新市場更多的困難。其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經營環境的差別、政府法規的限制等。採用併購當地已有的一個企業的方式的進入,不但可以加快進入速度,而且可以利用原有企業的運作系統、經營條件、管理資源等,使企業在今後階段順利發展。另外,由於被併購的企業與進入國的經濟緊密融為一體,不會對改國經濟產生太大的衝擊,因此,政府的限制相對較少。這有助於跨國發展的成功。

  ***二*** 發揮協同效應

  購併後兩個企業的協同效應主要體現在:生產協同、經營協同、財務協同、人才、技術協同。

  1, 生產協同。企業併購後的生產協同主要通過工廠規模經濟取得。購併後,企業可以對原有企業之間的資產即規模進行調整,使其實現最佳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原有企業間相同的產品可以由專門的生產部門進行生產,從而提高生產和裝置的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原有企業間相互銜接的生產過程或工序,購併後可以加強生產的協作,使生產得以流暢進行,還可以降低中間環節的運輸、儲存成本。

  2, 經營協同。經營協同可以通過企業的規模經濟來實現。企業購併後,管理機構和人員可以精簡,使管理費用由更多的產品進行分擔,從而節省管理費用;原來企業的營銷網路、營銷活動可以進行合併,節約營銷費用;研究與開發費用可以由更多的產品進行分擔,,從而可以迅速採用新技術,推出新產品。併購後,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大,還可以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3, 財務協同。購併後的企業可以對資金統一排程,增強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由於規模和實力的擴大,企業籌資能力可以大大增強,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對資金的需求。另外,購併後的企業由於在會計上統一處理,可以在企業中互相彌補產生的虧損,從而達到避稅的效果。

  4, 人才,技術的協同。購併後,原有企業的人才,技術可以共享,充分發揮人才,技術的作用,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尤其是一些磚有技術,企業通過其他方法很難獲得,通過購併,因為獲取了對該企業的控制,而獲得該項專利或技術,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 加強對市場的控制能力

  在橫向購併中,通過購併可以獲取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迅速擴大市場佔有率,增強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另外,由於減少了一個競爭對手,尤其是在市場競爭者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增加討價還價的能力,因此企業可以以更低的價格獲取原材料,以更高的價格向市場出售產品,從而擴大企業的盈利水平。

  ***四*** 獲取價值被低估的公司

  在證券市場中,從來理論上講公司的股票市價總額應當等同於公司的實際價值,但是由於環境的影響,資訊對不對稱和未來的不確定性等方面的影響,上市公司的價值經常被低估。如果企業認為自己可以比原來的經營者作的更好,那麼該企業可以收購這家公司,通過對其經營獲取更多的收益,該企業也可以將目標公司收購後重新出售,從而在短期內獲得鉅額收益。

  ***五*** 避稅

  各國公司法中一般都又規定,一個企業的虧損可以用今後若干年度的利潤進行抵補,抵補後在繳納所得稅。因此,如果一個企業歷史上存在著未抵補完的正額虧損,而收購企業每年生產大量的利潤,則收購企業可以低價獲取這一公司的控制權,利用其虧損進行避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