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轉型的常見問題

  企業戰略轉型是企業重新塑競爭優勢、提升社會價值,達到新的企業形態的過程。中國大多企業的轉型主要是屬於企業戰略轉型。下面小編給大家講下。

  :真正理解組織能力的本質

  在傳統的思維習慣中,由於習慣了穩定市場環境的狀態,管理者們更加關注組織的硬體,較少從組織能力的行為本質上來理解組織能力、組織轉型的問題。因此,要想讓“企業行為戰略”發揮作用,管理層需要向各級管理者灌輸組織行為學的理念與方法,從管理員工行為影響要素的角度關注組織能力的提升,關注轉型期如何通過員工行為的協同改變來推進戰略轉型。

  :企業管理制度建立的新理念

  在傳統的管理理念裡,對“以人為本”的理解大多是將人作為一種有形資源來看待,很少從行為有效的層面來考慮管理制度建設的問題。在推進轉型變革的過程中,通常做法是嚴格圍繞業務戰略的要求來進行制度設計,基本路徑是“由戰略——運營——人事等制度”,並通過制度的宣講、灌輸、考核、控制等的方法,強行要求員工接受新的規章制度、激勵機制的要求,也就是常見的“不換腦筋就換人”的做法。這樣的方法,看似簡單有效,因為它也是戰略導向的、是服從於轉型戰略要求的,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一個根本原因就是這種做法忽略了員工的行為主體的特徵,假定員工可以很容易地被改造,忽略了組織阻力、員工阻力、互動阻力的嚴重性。

  因此,在運用企業行為戰略推進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關注企業戰略、員工行為、組織制度協同互動的問題。首先要意識到員工是戰略轉型落實的承擔者,員工行為的協同有效與否才是決定戰略轉型成效的根本。制度體系做到戰略導向是基本前提,但同時,制度的建立必須是促進員工行為的有效協同,制度要與員工行為有效互動才能產生作用。換句話說,制度應當是圍繞員工如何協同有效地實現戰略要求來設計的,是針對企業具體實踐特徵、文化環境特徵、員工隊伍特徵建立的共同規則。衡量這個規則好壞的前提是其有效性、可行性,不僅僅是其先進性、戰略導向這麼簡單。

  這個理念的建立,是對傳統制度建設理念的一個衝擊,但也是當今市場競爭中必須樹立的一個關鍵理念,也是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發揮行為戰略的牽引作用的基本前提。

  :運用行為與業務“雙戰略模式”

  戰略轉型的過程,是企業的業務戰略體系、行為戰略體系共同按照戰略目標、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協同改變、協同重組的過程。因此,企業在推進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必須關注“雙戰略體系”的協同互動。

  從轉型戰略的制度流程的角度,要保證業務戰略體系按照企業的轉型目標、戰略理念、核心優勢、核心價值觀要求重新建立,更要保證企業的市場定位、業務模式、關鍵成功要素與各級員工的行為目標、行為能力、行為激勵和行為環境有效協同,這樣才能夠實現將業務要求落實為員工有效行為的目的。

  同時,也要保證行為戰略與轉型戰略、戰略理念、核心優勢、核心價值觀和業務模式要求協同一致,要保證與企業行為、領導行為、員工行為有關的目標預期、知識能力、行為習慣與業務戰略的要求協同一致,與業務執行體系、管理舉措、關鍵成功要素的要求協同一致。

  只有通過這兩個戰略的齊頭並進、協同互動,兩個戰略執行體系中關鍵因素的協同一致,才能夠從組織制度、員工行為兩個方面支撐轉型戰略的真正實現。

  :發揮戰略HR的管理支撐作用

  對於處於戰略轉型期的企業來講,建立與轉型戰略、經營理念、業務模式、核心觀念和行為戰略要求協同一致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並讓其發揮落實轉型體系、管理轉型舉措的作用,是轉型期戰略HR體系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多數轉型企業面對的一個難題。

  對於傳統HR管理者來講,我們很少能夠真正從企業發展戰略、業務戰略的角度理解企業對HR的要求,更缺乏一個有效的管理模型、方法體系幫助企業建立戰略導向的HR管理體系。行為戰略和業務戰略協同互動的“雙戰略體系”,從轉型期企業雙戰略模式、關鍵成功要去對員工行為能力要求的介面入手,將業務戰略、行為戰略、戰略舉措的要求轉化為對人力資源戰略和管理舉措的要求,為戰略人力資源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藍圖。同時,戰略HR體系的建設和舉措的落實,也為業務轉型、行為轉變提供了一個日常管理的基礎平臺,將戰略轉型要求有效地轉化為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的日常行動,融入“選、用、育、留”各個環節的基礎流程和日常管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