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轉型有什麼風險

  中國大多企業的轉型主要是屬於企業戰略轉型。“轉型”大師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蘭曾言,“到了徹底改變企業思維的時候了,要麼轉型,要麼破產”。那麼?

  政策法律的風險

  轉型戰略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國家的相關法律和政策,如國家對於土地控制、能源消耗、環境保護、信貸稅收等政策甚至會關乎企業戰略轉型的生死存亡。國家對於企業擬介入轉型業務領域的程度和方式的限定與變數、對於部分政策條款的逐步明朗化、對於某行業的改革重組等對企業戰略轉型、對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企業面對政策法律的風險,必須仔細研究並能夠成功預見、規避與有效釋放。

  企業定位的風險

  企業既然實行轉型,其轉型前後的業務無論是在內涵還是在外延上都有一定差異。尤其對於歷史悠久、業務成熟、平臺穩定、廣大客戶熟悉甚至認可度仍較高、而事實上危機四伏的業務無論向全新的或者相關的企業定位推進時,出資人、管理層到操作層、客戶端能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轉型剛度把握的風險

  轉型業務有一個投入回收期的問題,前期收不到錢,或者收益不明顯,需要傳統業務加以支援。但是,轉型的步伐小,無法達到轉型的目標,在未來新的環境下,經營和競爭就會滯後;如果都做轉型業務,轉型的攤子鋪得過大,那麼傳統業務就不足以支撐轉型業務,所以就必須確定一個轉型的“度”,把握好這個“度”非常重要。

  觀念轉變的風險

  態度決定一切,觀念影響行為。如果失去與行動相匹配的理念,再科學的發展戰略也沒有意義。轉型是戰略層面的一種選擇,基層企業和員工對此並不十分理解。企業經過宣貫和組織大討論,短期內員工對於轉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可能會有初步的認識,但真正樹立與企業戰略轉型相適應的全新理念,尚需要一個過程。通常,企業員工對轉型存在四種認識和態度:

  一是從內心裡認為應該轉型,

  二是表態式地擁護,

  三是持有異議或反對,

  四是認為轉型是上層的事、事不關己而採取漠視態度。

  如果大多數員工在理念上不能適應轉型的要求,那麼轉型的實踐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人力資源配置的風險

  從理論上而言,擬轉型的企業多是老企業或大中型企業,其員工人數多,各類人力資源組成引數複雜,絕大多數員工面臨技術、觀念、思維等方面的挑戰,企業大多又不可能像國外企業那樣採用市場化的簡單手段,那麼,對原有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和諧的配置,面臨較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