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如何打造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基本精神和凝聚力,是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為廣大成功的企業所關注。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是關係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課題。那麼?

  “大企業靠文化,中型企業靠規章,小企業靠老闆自己來管。”這是很多人的認為。尤其初創業的人群更有這樣的認知誤區:一個公司只有形成一定的規模之後才會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對於只有幾個人尤其是初創業的公司而言,企業文化是多餘的,更有人認為有讓員工學習企業文化的時間倒不如多去開展幾個業務。其實這種認知和觀念是錯誤的,也正是小企業無法發展的障礙之一,對於小企業而言,企業領導者更應該注重員工的文化建設。

  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成為當前許多小企業發展面臨的難題,也是企業老闆頭疼的問題,企業的發展靠員工,而企業員工與老闆之間總是從在某種微妙的關係,諸如員工不滿自己的薪資,而企業老闆總是認為員工不能為企業的利益著想,因此一些限制性的條款就開始被張貼出來,然而這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對於企業員工而言遠沒有主觀能動性帶來的公司效益大,只有員工的自我激勵才能起到實效,而這種自我激勵的來源就在於企業文化,一個大企業的發展和員工工作熱情的高漲就是最初建立起來的企業文化的持續作用。

  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創始人,要想要企業快速的發展讓員工始終保持工作的熱情和活力,企業文化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說,一個公司的創始之初,也就是你當老闆的第一天開始,要培養的就是一種文化,只有將企業文化做好了,你的企業也就做強了,而在這種從小到大的過程之中,企業文化在發展壯大後的企業中更能彰顯其作用。

  企業文化社會影響

  企業文化建設有助於企業成為社會的優秀成員,對社會乃至環境都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文化層次

  1、理念層。理念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反映了企業的信仰和追求,是企業的靈魂,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思想基礎。

  2、制度層。制度層是企業文化的中間層次,是具體物化的、對企業組織和企業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範的行為準則體系。

  3、物質層。物質層是企業文化的外在表現,它通過制度文化規範下的行為模式、標識特徵等將理念形態文化展現出來。

  發展趨勢

  企業文化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差異性。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和企業文化,而這往往是由企業經營者的文化素質、性格特徵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等決定的。西方學者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Blake***與簡·穆頓***Jane S. Mouton***在《新管理風格》中就提到:“現實中企業領導人的風格對企業的經營風格具有決定作用”。這就是在中國企業中普遍存在的“領導者”文化現象。

  在中國,由於其獨有的歷史原因和文化背景,人們往往將領導者的重要性看得很高,認為領導者指引組織方向,決策組織戰略,執行戰略決策,主導企業文化,其個人魅力直接決定企業的氛圍。總而言之,領導者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核心。此觀點顯然偏激,過分依賴領導者的作用,忽略企業自身發展以及能力的建設,必然帶來不良的後果。但這對於有著“領導者為大”思想的中國企業來說有其存在的意義,例如海爾的成功常常被定義為企業文化的成功,而海爾的企業文化就是張瑞敏文化。對於一個民族來說,這種觀點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中國企業的文化建設還將經歷一段“領導者”文化為先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