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人存在哪些通病

  企業文化人的通病影響企業文化人的成長進步,也影響企業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是所有企業文化人都應該克服糾正的。那麼?

  企業文化通病:氣量狹小

  當今企業文化人普遍缺乏涵養,氣量狹小,心胸偏狹,不能容人恕己。一方面是因為缺乏中華傳統文化薰陶,缺乏身心修養和精神內涵,一方面是缺乏廣闊的開放視野,以及遠大的崇高追求。很多人總是侷限在自己的小天地裡,眼睛從來不向外看。喜歡拿自己的好惡作為標準,看待和要求外面的一切。符合自己口味的就親近,不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拒絕。一些人甚至有一種潔癖,不能容忍一點點與己不同的人和事。

  缺乏和諧包容的心胸,缺乏平等合作的精神,缺乏真誠仁愛的情懷,缺乏容人恕己的雅量,缺乏溝通交融的能力,缺乏互利共贏的境界。不合群,不團結,不寬容,不親和,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好冷嘲熱諷,好指桑罵槐,好批評指責,好使性子耍脾氣,對事拆臺多建設少,對人打擊多鼓勵少。即便是一個小小的QQ群,一個論壇空間,一份企業內刊,也動不動要求統一名片,禁止這禁止那,板著一副面孔踢人訓人。沒有一種海納百川包容一切的氣度,自己又沒有感召吸引他人的魅力,只能靠手中一點點可憐的管理權利,在那裡發號施令,逞凶作威,盛氣凌人,顯得十分小家子氣。

  對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來說,氣量狹小表現為一種學霸作風。在企業文化理論學說上,自以為是自高自大,標榜自己攻擊別人,熱衷於自創門派自立山頭,拒絕吸取借鑑他人。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正宗正統,拿企業的成就當作自己的成功案例。

  企業文化通病:不切實際

  許多企業文化人從不介入和關心企業經營,不僅僅是因為崗位職能所限,也是因為自己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這些企業文化人整天只是玩文字搞文化,對企業具體實際問題漠不關心,毫無興趣,完全脫離企業現實需求,自己獨自在一旁浮想聯翩好高騖遠。留戀駐足於辦公室的桌椅電腦,從不深入企業車間和市場客戶。眼睛只會向上看,不會左右內外看,更不會向下看,一切以老闆上級旨意惟命是從。

  對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來說,不切實際表現為主觀武斷。他們只看到企業文化的表象,不知道優秀企業文化不是憑空而來的,不能脫離環境條件產生、存在、發展和作用。他們以為自己可以編造一個企業文化體系,只要通過強行宣貫落地就可以成功。他們完全不考慮企業內外環境條件,主觀武斷地將空洞的教條強加給企業。他們只追求企業文化的“體系化”,也就是外表的高大全;卻不願使企業文化“機制化”,也就是要發揮企業文化的實用功能。他們只顧播種插秧,卻不顧土壤的基本條件。

  企業文化通病:知識單一

  不少企業文化人都是從大專院校出來,進入企業直接從事企業文化工作的。除了學校裡那點可憐的書本知識,就是一些道聽途說的八卦新聞,要麼就是網路論壇的隻言片語。特別是一些文科學生,對企業經營沒有任何感覺,也從不主動去博覽群書,增長見識,擴大視野,深入實際,總在辦公室裡為文化而文化。知識面單一,學科偏狹,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如質量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物流,財務金融等都沒有興趣,只會玩弄棋琴書畫,詩歌辭賦,電腦鍵盤,可樂菸酒。知識單一導致思想容易固步自封,沒有全盤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缺乏哲學修養和辯證思維,缺乏直面現實解決問題的勇氣和毅力。一些基層企業文化人,更是整天沉湎於網路虛擬空間,沉醉於虛無幻想和自欺欺人當中。

  企業文化通病:技能不專

  不少企業文化人像萬金油一樣,什麼技能都會一點,但又什麼都不專深。本來,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這算是一件好事,因為在這些企業內,通常都是一人頂幾個人,乃至是幾個人用的。但缺乏一種自己特別專的技能,對自己個人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最好的情況是一專多能,既能應付多種任務需要,又能在某個領域追求卓越。

  沒有一項自己特別專深的技能,不僅可能影響目前的地位,而且也可能喪失更好的發展機遇。企業文化不管理論多麼冠冕堂皇,最終還是要靠具體措施落實的。演講,培訓,書法,繪畫,寫作,賦詩,設計,製圖,策劃,組織,舞蹈,歌唱,表演,體育等等,都是自己可以專注發展的領域。一招鮮吃遍天,只要自己有一門專深的技能,只要自己堅持不懈地做到極致,就總會有一天出類拔萃,進入登峰造極的無上境界。也可以選擇一個跨學科領域,在這個領域裡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做一個將軍裡的詩人,詩人中的將軍。當無法在一個領域取得絕對優勢的時候,可以在跨領域裡取得相對優勢。這種發展模式最容易獲得成功。

  企業文化通病:思想懶惰

  現代人普遍思想懶惰精神渙散,滿足於物慾追求肉體刺激。作為企業文化人,如果也染上這種流行病,則必然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泥潭之中。思想懶惰首先表現為不愛學習,其次是不願創新,最終是不思進取不想變革。這樣的人,將很快被現代社會所淘汰。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之快,思想活躍程度之高,都是過去無法想象的。如果放棄了自己的思想活力,整個人就會顯得古板老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沒有先進思想的引領,企業文化就不可能保持先進。一步跟不上,就會步步跟不上。一旦落伍太多,要想重新追趕就會很困難。

  思想懶惰的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思維機械片面僵化,不願也不會全面聯絡動態地思維,看問題做事情都容易陷入極端、偏激、片面、淺表、孤立、絕對、僵化、保守、務虛、空談的怪圈之中。這一點毛病,不僅一般企業文化人有,就是一些所謂的專家大師也根深蒂固。這些所謂的專家大師,習慣於書裡來書裡去,照搬抄襲洋人的理論學說,不願意結合中國企業實際思考,不願意面對經營中具體實際問題,滿足於演講出書,寫文章出論文,到處騙取錢財沽名釣譽。在他們的所作所為當中,看不到一點自己的獨立思想和務實態度。不僅帶壞了學風,也誤導了中國企業。

  企業文化通病:浮誇空談

  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是古人對一些華而不實的人的描寫,也適用於當今的一些企業文化人,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專家大師學者權威。這些人理論上說起來頭頭是道,弄出一大堆文字圖表符號公式,用貌似科學的謊言愚弄老百姓,又是引經據典又是旁徵博引,把企業文化吹得天花亂墜無所不能。這些人熱衷於形式主義,偏愛於表面功夫,擅長於瞎編亂造,習慣於胡吹亂侃。所建立的理論體系華麗無比,所操作的經典套路輕車熟路,從診斷、提煉、編造、宣貫,都形成了一個個模板工具,看起來是那樣的冠冕堂皇,嚴謹系統,但就是不急企業之所急,不想企業之所想,不研究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好端端的企業文化,被這些人弄成了一個天大笑話。這些人就像皇帝的新衣故事裡的騙子一樣,用一個虛構的企業文化故事誘人上鉤。這些人至今也不願承認現實,繼續在那裡忽悠糊弄廣大企業。

  企業文化通病:偏激浮躁

  情緒偏激和心態浮躁,不是企業文化人特有的,而是當今中國人普遍存在的。只不過由於文化人喜歡舞文弄墨,經常上網灌水,所以顯得比一般人突出明顯。企業文化人中間,也不乏很多憤青。一些專家大師權威學者,也總是帶有偏激情緒觀人睹物。企業文化人如果總是懷有情緒,帶著有色眼睛,就會更為加重自己以上各種毛病,尤其是心胸狹隘和脫離實際。心態浮躁的企業文化人,沒有放長線釣大魚的戰略眼光和恆久耐心,總是急於出業績出成就,容易導致自己脫離企業客觀實際,也不顧老闆主觀意志,自說自話地搞企業文化,很容易使自己碰壁栽跟斗。心態浮躁的企業文化人,也容易失去內心的寧靜和空寂,讓心智被貪嗔痴慢疑阻塞,從而影響自己的智慧增長,不能吸收新知識新技能,不能做到務實公正客觀全面,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