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應該怎麼做

  企業文化作為社會大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客觀地存在於每一個企業之中。優秀的企業文化,將極大地促進企業的發展,反之則將削弱企業的組織功能。那麼?

  做文化一定要找員工關心的點

  騰訊的員工可能高學歷比較多,內部很多工程師、技術宅男,認準一個事情,不爽就投訴到底。比如在北京,那裡冬天有暖氣,所以辦公區比較熱,有位員工覺得熱,後來加了風扇,還是熱,暖氣只要一熱起來,他就在內部發貼。

  他在桌子上放一個溫度劑,他一週發一篇,什麼也不說,就拍個溫度計的照片放上去,做這麼一件非常執著的事情。一直用這種無聲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下面有一堆頂他的回覆。這種氛圍下,公司裡面很有趣,非常好玩,很多年之後,你會一直還記得這個人,他也不大吵大鬧,他用工程師的特色抱怨一件事情。

  80後、85後在整個騰訊佔45%以上,從事企業管理的裡都應該關注這群人,他們和我們完全不一樣,我們是慢慢的學習如何進入網際網路,他們天生就是網際網路的人。這群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他們一定知道不要什麼。非常有主見。他們在這裡工作,離職不是說因為不爽,可能是沒有什麼爽的事情。你會發現他們會呈現出這樣的特色出來。

  人是什麼樣的個性,決定公司或者文化如何做。我們做很多公司專案傳播的時候,發現現在已經進入到一種資訊過剩的時代,資訊的推送會失效。這個時候你想告訴員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何做,日常的推送沒有用,更多是面對面的形式。最後搞一些線下的活動,這個才是有最有效的,這是這個時代人的一些特點。

  做文化一定要找員工關心的點,哪些點他們很喜歡。有一次培訓,我們讓所有員工畫一下騰訊人是什麼樣子,他們畫出了一個完全不修邊幅的技術宅男的形象。因為在騰訊很多男同事完全就是短褲、文化衫,文化衫有時候都穿成蕾絲邊,因為衣服的領子都洗得變形了。

  拖鞋是浴室的拖鞋,頭髮亂糟糟的,也不打理,穿著公司的衣服和包,他們完全不關心外表。但是你說有美女,他們就會蜂擁而至。而且,他們的電子器材一定是最好的。蘋果6出來全是蘋果6。到處擺著公仔,騰訊人的形象基本都是這樣。

  騰訊有職業分工,有開發,有產品,設計,運營,整個像一個動物園,我們叫程式猿、產品狗、設計獅。這些是騰訊人的職業特徵,也決定了文化的形態。比如每年編排晚會,裡面一定有一個節目:一個程式猿因為加班,女朋友跟他分手了,最後如何如何又和好了。

  有用、有趣的東西,才會被員工接受

  我們做很多文化工作的時候,都會做CE***使用者調研***,一個制度可能翻過來調過去,這個制度員工怎麼想,做很多活動的時候,到底員工怎麼看?騰訊內部會有這種競爭和合作,平等和透明。包括說微信當時討論的時候,也是內部很多BG都在做類似的東西。

  騰訊內部有BBS和樂問,這是內部非常出名的平臺。我們保留一個原則,只要你不說國家不允許的,包括政治、色情這些東西,我們從來不刪貼。經常會有很熱的貼子爆出來。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同事在吐槽財付通,他想買一個微信的相框,用財付通支付,他當時用截圖、段子手的寫法,把一系列體驗非常爛的感情全部表達了出來。他說財付通這個產品體驗太差了,發出後,很多員工都會討論說這個產品的問題,大家不會介意指出一個內部產品或者管理方面的問題。

  這個問題被指出來之後,馬化騰回覆了那個貼子,他說:財付通是很爛。當時所有人跑到馬化騰那裡回覆留言:老大原來真的在這個論壇上活著,在上面簽名留念。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有很多像天涯、同事,祕密這樣的APP,想封鎖一個東西,現在已經不可能了。你怎麼知道員工真正的想法是什麼?還不如讓他們在內部說出來,大家可以公開的、毫無保留的內部做表達。這也是我們在做內部文化的時候特別關注的一個點:企業現在要即時地去了解員工到底在想什麼。

  另外我們工作網際網路化的一個點,就是方式一定要好玩。什麼會被員工所接受?第一、這個東西有用,第二、有趣。有這兩點,員工才會對你傳播的內容有感覺。

  文化不是紙面上怎麼宣傳而是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現在來介紹騰訊人如何在這樣一個環境下工作,為什麼打造了這樣的文化。首先要有一個共同的共識:文化到底是什麼?借用喬布斯的表達:文化不是紙面上怎麼宣傳,而是信仰什麼,如何思考,如何做事。

  簡而言之,文化就是企業裡面一群什麼人,用什麼方式,什麼樣的思想做什麼事情,決定這家企業文化的特質。這個是我們約定俗成的、預設的共同思想、共同行為,這個就是我們企業的文化。

  和騰訊文化相關聯的,第一個不得不提的是總辦團隊,被稱為“長老會”,由創始人構成,全是男性,有時候我們戲稱十四羅漢。騰訊五位創始人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包括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現在只有曾李青創辦了一家投資公司,投資了包括淘米在內的一些企業,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騰訊出來的創業的員工都可以找他。”

  總辦團隊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家共同決策的一個團隊,非常平衡,我們經常去總辦會議上做很多彙報,比如說馬上要到年底,有聖誕晚會,總辦團隊又要上臺演節目。決定他們演什麼的時候,並不會說為了某一個人如馬化騰,其他人就當綠葉,是不行的。

  每個人都要求自己很帥,自己一句臺詞不好都會修改。做非常多決策的時候,他們都是在共同討論。並不會說一個人可以決定一件事,這群人決定了這個公司一直以來可以不斷朝前穩健的奔跑。

  而且這幫老闆很辛苦,都是加班狗,騰訊這麼大了,他們還在非常辛苦的看一些很細的東西,很多人在這個程度已經退休了。像昨天晚上給幾個老闆發了一個郵件,有一個制度要修改,發給了馬化騰,劉熾平,劉熾平凌晨一點回的,馬化騰凌晨四點回的郵件,這份努力很可怕。

  微信那邊張小龍下午4、5點在公司,凌晨4、5點離開。我們和微信團隊溝通的時候,一般白天找不到人,只能下午和晚上和他們溝通,這個時候你又要下班,很痛苦。騰訊員工有點像把這個公司當成自己的事業,不只是一份工作,很多員工有這種感覺,非常熱愛這家公司,就想把事情做好。

  有時候我們也非常羨慕一些企業,比如阿里、華為等等,他們老闆可以站出來,發一些文章說一下具體的思路和想法。我們騰訊的老闆們真的是一年就固定的幾次機會邀請他們。所以騰訊這家公司所謂的神祕,是因為他不願意說。

  部門不同,階段不同,文化也不同

  部門不同,文化不同。騰訊內部每個業務完全閉環了,微信是一個事業群,遊戲是一個事業群,每個事業群的感覺現在看完全不一樣。微信感覺是特別的文藝氣息,微信提出的就是微信生活,追求簡單,追求美。

  SNG就是社交網路,QQ這部分,完全是老的騰訊,務實、低調,非常踏實。現在很多人都說不用QQ了,但是在三四線城市,QQ對於年輕人的影響非常巨大,而且活躍逐年的上漲,QQ一點一點找他們使用的場景,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能體現。

  階段不同,文化也不同。這些年過來,騰訊文化有這樣幾個階段,最開始自然的形成,然後逐步發展,慢慢會形成一些體系,最後升級進化,每個階段文化也完全不一樣。

  我們每個階段都會和戰略做非常緊密的結合,2011年,騰訊提出開放合作的戰略,我們把價值觀合作,包括使命等,會進行一個內容產出上的變化。告訴員工,之前合作是跨部門的合作,現在是新階段的合作,一定是和合作夥伴一起,看整個產業鏈,不再是自己玩自己,需要一種大局觀的視野。每次新的戰略的提出,我們都會順應進行文化的優化和升級。

  文化一定是進化的,人越來越年輕,越來越個性,隨著這種組織或者管理模式的變化,舊的那些東西不再適用的時候,你的文化如何做?前一段時間看一些論文,談到CEO統計最關注什麼,在一種新的形勢下,一個企業的文化如何能夠支撐這個公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是排在最前面的一個問題。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文化,騰訊文化不一定在你的行業適合。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特別深入骨髓的東西。在看文化的時候,可能這個行業,或者你周圍的企業裡面,借鑑哪一家,如果你自己認為有些改變非常好,你就去改變,其實文化最根本是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