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上市企業如何進行估值分析

  非上市的企業是怎麼進行估值的呢?非上市企業的估值一般是有什麼方法的?小編為你帶來了“非上市企業如何估值”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非上市公司如何估值

  最流行方法: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又稱為市場法、市場比較法等,主要將企業價值與企業的某一項財務指標相聯絡,得到兩者之間的相應比率。以市盈率為例,市盈率***市淨率***取決於貼現率、企業的增長率、分紅率或盈利能力。由於貼現率在一定時期內是比較固定的,因此對於兩家成長性、分紅率或盈利能力都類似的企業來說,其市盈率或市淨率也應當是類似的。這樣,就可以利用同類上市公司的有關財務資料和比率,對非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進行評估。

  實際上,只將市場價值主要歸因為一個因素是不太合理的,就目前計量經濟學、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嶄新的方法也開始歸為相對估值法。例如支援向量機方法、神經網路、迴歸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貼近度等技術,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通過將可比上市公司與待評估公司進行對比,尋找最為可比的上市公司,總結影響估值的因素。根據評估企業所經營的業務及所處的行業具體分析,對重資產的行業,如鋼鐵、公共事業、銀行等企業就適合用市淨率,處於成熟期的、具有穩定現金流的企業適合用EV/EBITDA、市盈率等,成長型企業比較適合使用PEG乘數及PERG乘數,屬於初創期未盈利的、或者帶有明顯行業特徵的一些企業就要特別分析了,例如APP類的用活躍使用者***使用者規模***、網站用點選量等。使用以上乘數進行估值時需要注意的點非常多,尤其要注意一點就是乘數的分母及分子應該保持一致性,是屬於公司估值乘數還是股權估值乘數需要分清楚。

  最受質疑的方法:收益估值法

  收益估值法又稱自由現金流法,這種方法更多考慮了企業未來能夠取得的成績,對於控股股東來說,企業的價值更多的來自於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而並不一定需要通過分紅直接取得投資收益,自由現金流法規避了分紅政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而將企業的現金流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指標,更加符合企業控股股東的需要。同時,該方法採集的財務報表資訊相對更多,受會計核算的影響較小,不容易受到人為的操縱。此外,該方法更多的關注企業自身情況,對於無法找到合適的上市公司作為參照的非上市公司來說,同樣是一個較為理想的估值模式。

  實際應用中,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分析,對其未來的預期營業收入進行估計,並預測未來財務報表中主要財務資料的變化情況,結合未來的資本支出和債務發行計劃,估計出企業未來年度的自由現金流量情況,最後選擇合適的公式,對企業價值進行評估。

  由於公司現金流估值時體現了公司的整體獲利能力,可以避免資本結構不同、債務融資成本差異對公司估值的影響,同時可以按照公司的目標資本結構估值,可以分析公司的最優資本結構,所以目前大部分評估股權價值的評估師一般採用自由現金流估值模型估值出公司價值之後,減去公司的有息債務價值得到公司的股權價值。

  較為保守的方法:資產基礎法

  此方法是基於資產途徑的方法,該方法在評估大部分有形資產時比較實用,原理是考慮重新取得該企業的全部資產需要花費的資金為多少。在資產評估報告中,一般會見到資產基礎法+收益法或資產基礎法+相對估價法這兩種評估方法,這是《企業價值評估指導意見》建議的,同時國有資產評估更是有明確規定必須使用兩種方法。

  針對特殊行業的方法:期權定價法

  其原理是將公司的股權視為一個買方期權,買方期權的價值=公司的整體價值-全部債務的價值。針對目前的很多高科技公司、孵化期的企業,由於尚未產生利潤、甚至可能都未產生穩定的收入,這種情況下除了採用點選量、活躍使用者數等方法進行可比估值外,部分分析師採用期權定價模型對以上公司進行估值。由於該方法使用場合比較有限,大部分停留在理論探討階段或者作為一種輔助驗證手段,擺出來作為結論的比較少,在此不再贅述。

  話裡話外:估值還是看老闆心情

  有人說:估值就是幾個老闆喝頓酒,一開心就訂了個價格,然後“專業人士”就要按照這個目標價位倒推到各種估值方法裡,然後有模有樣的做相對估值和DCF。東調西調的對上資料,只是走個過場而已。

  對於以上說法,不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但通俗來講,能夠做好企業的人都不是一般人,特別是涉及到自身核心利益的時候,相信哪怕是在喝酒,老總們腦子裡都有一本經濟賬在“嘩嘩~”響。所以實事求是的來講,專業人士重要的還是加強自身能力,切勿走到只是為了老闆高興的誤區當中。

  總結

  在現實中,常用的估值方法就這麼多,不管玩法多麼精彩,實際上圍繞的還是核心價值積提升。相信不管是市盈率還是市夢率,都離不開核心價值的支撐,價值在哪裡,價格就在哪裡!

  投資銀行是如何為非上市公司進行估值的

  在任何投資或者併購交易中,估值都是一個核心的問題。通常,投行或者財務顧問***FA***將會在估值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每一個公司的CEO都想知道自己公司的合理估值以及投行是如何為其企業進行估值的。然而估值,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估值往往是模糊的,其過程也有一定主觀性。作為賣方,理解如何使估值接近企業的實際價值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預期,也幫助投行和投資人更好地看到企業的價值。

  為此,DealGlobe易界網為您準備了這份詳細的估值方法指南,這份指南詳細介紹了投行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如何對非上市公司進行估值。無論你是創業者,投行初級員工還是打工者,我們都建議你能夠仔細閱讀,並且收藏起來。

  在這份指南中,我們會看兩種型別的併購,平臺性投資和後續性投資,所以具體的估值也取決於交易各方的視角和目標。然後我們將討論定性和定量估值方法相結合的必要性,並詳細介紹最常用的定量估值方法。最後,我們會提供一些工具,以便於更好地進行估值討論以及有效傳遞自己公司的價值。

  估值方法

  平臺性投資vs後續性投資——後續性投資的利與弊

  估值與談判的藝術

  幫助投資者看到公司的真正價值

  非上市公司估值方法

  投行有很多種方法來衡量一個企業的價值,並且不存在一種方法比另一種法更準確的說法。實際操作中,投行都是利用多種估值方法,然後取一個大概的區間。你可能覺得所有估值方法導向一個共同的結果在直覺上是合理的,但現實情況是,投行會給出幾個獨立的不同的估值結果。

  這正是核心工作所在。投行或者估值專家會考量不同方法得出的估值,然後定性、主觀地給出一個相對合理的估值區間。每一種估值方法,都有非定量的因素被考量進去並據此對估值作了調整。

  1. 貼現現金流法***DCF***

  貼現現金流估值模型是一個很強大的工具,其基於這樣一個簡單概念:即任何公司的價值等同於其在未來現金流之和的折現。這種估值取決於公司能夠持續創造收入,通常要看未來5到10年的預期收入。

  當把貼現現金流估值模型運用在非上市公司身上,可能要重點考量現金流、貼現率、控制權溢價及非流動性折價等重要假設。

  現金流估算

  投資者和投行在估算非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時,通常會特別小心。因為非上市公司的歷史財務狀況不如上市公司那樣透明、清晰。非上市公司通常歷史較短,且沒有披露財務和重要資訊的監管要求,甚至沒有規範的成本核算。比方說,創始人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工資為企業工作。

  尤其是當你是一家歷史不長的公司時,你可能不得不為估值模型所依賴的假設作出會計準則上的調整。小公司的特殊性也需要考慮。如果收購之後,創始人離開了怎麼辦?他現在的薪水能反映替代者的真實成本麼?

  貼現率估算

  這裡的貼現率是指投資者需要從他的投資裡得到的回報率。如果他認為投資有不小的風險,他會要求更高的貼現率。

  當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時,通常假定其投資者是多元分散的,這一點可以降低投資的風險。但是非上市公司並不適用這個假定。比方說,其投資者很可能是專注於某一特定行業的私募基金。

  基於企業預期壽命的不同,非上市公司的貼現率通常要比上市公司的要高。因為我們通常假定上市公司可以永續經營,而小型私人企業因為更多依賴核心創始人因而其企業的預期壽命會短一點。

  控制權溢價及非流動性折價

  在對非上市公司進行貼現現金流估值時,還有一些關鍵要素需要考慮。比方說溢價和折價。

  溢價源於控制權,控制權是產生價值的。相比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非上市公司的交易通常伴隨著公司控制權的轉移。如果原公司管理較差,投資者可以利用控制權來更換管理層以提升財務表現,這就是所謂的控制權溢價。

  但是買賣上市公司股份的交易成本幾乎為零,而私人企業的買賣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時間。貼現現金流估值法應該將這部分成本考慮進去。市場通常會給非上市公司20%到30%非流動性折價。

  運用合理的話,貼現現金流估值法會是非常強大的工具,當然也有些大的侷限。上面我們已經討論了針對非上市公司估算現金流量的困難所在,給出一個比較可靠的貼現率也是一個難題。

  之所以一同討論這些因素,是因為貼現現金流模型裡任何一個微小輸入值的變動,都會對估值有很大的影響。貼現現金流模型通常假定公司能運營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永續經營。現金流增長率或者貼現率的任何微小改變都會造成估值的極大變動。

  在交易談判桌上,大部分買方在談判的一開始就會針對企業未來增長的假設進行攻擊。幫助你的投行理解哪些東西是高度可預測的,哪些是多變的,你將獲得更好的估值並更好地與買方談判。

  2. 可比公司法

  投行通常喜歡用可比上市公司乘數來決定估值,因為可比上市公司的資料通常更有時效性和真實性。可比公司法通常是對一組可比較的上市公司採取一定的乘數來確定公司估值。

  這裡的關鍵是要確保你有一組合適的可比公司,他們在公司規模、產品組合、增長潛力等方面高度相似。投行通常會看5到15家公司。相比簡單看一組公司估值的平均值,優秀的投行通常會聚焦於那些與你公司最相似的幾家企業。

  幫助投行理解你與可比公司之間的關鍵差異有助於他判斷那些公司與你最相似,這個會極大地影響公司的最終估值。

  3. 可比交易法

  可比交易法主要看過去相似公司的交易價格,或者是有相同商業模式公司的市場價值。

  可比交易法作為一種可靠的估值方法也並非萬能。挑戰在於歷史上只有少量甚至沒有可比交易可供參考。即便投行能列出一串可比交易名單,也很難找到公開的交易資料。即便有公開資料,投行也很難判斷哪一部分價格是公司本身的估值,同時哪一部分得歸功於其他因素***協同效應,控制權溢價等等***。

  最後,市場的現狀也很重要,比如市場地位,行業特徵等等的改變。所以可比交易法有時候會被完全拋棄,有時候又能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如何幫助投行理解你的公司

  通常,作為業內人士,你會比投行更加了解一些他所不瞭解的收購交易。給到投行越多這些交易的細節,他所建立的估值模型可能就越貼近現實。

  沒有一種估值方法可以照顧到公司的所有特殊屬性,投行能做的只是儘可能考慮到這些特性,並將誤差控制在一個區間內。通過分享給投行儘可能多的他所不知道的資訊,你會得到更真實的估值區間。

  即便投行做了最好的分析,給出了最準確的估值區間,也要記得沒有什麼估值是完美的。想要在任意時間節點確定公司的估值,唯一的正確方式是找到潛在的買家,並將公司的價值很好地展現給他。這是估值的最後一步,即買家願意支付的價格。

  平臺性投資估值vs後續性投資估值

  將公司出售給股權投資公司,通常會有兩種形式,平臺性投資和後續性投資。其估值取決於買家的戰略規劃。

  針對平臺型投資和後續性投資的估值技術方法是一樣的,區別在於估算的藝術。投行會根據可比公司的現金流、成本及銷售額等進行預測。然後你得清晰有力地向投行和買家表達自己公司的價值所在,因為決定公司價值的唯一指標是買家願意支付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