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消失的三個現象

我是阿里集團大客戶團隊的金光,有幸來到NCC這個平臺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話題——“消失的品牌”,過去我在很多的場合也做過其他的分享,內容都是偏巨集觀的。今天這個分享更誇張一點,是講趨勢的,比較超前,那麼這會不會是一個偽概念?

我們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幾個概念,第一個是“傳統品牌”。我認為,所謂的傳統品牌是指在傳統營銷環境(包括傳統市場、傳統媒體、傳統的消費者等)下建立的品牌;第二個是“網路品牌”,網路品牌是指在網際網路營銷環境(包括線上市場、線上媒體、線上的消費者等)下建立的品牌,包含傳統品牌並非單指線上品牌,傳統品牌進入網路營銷環境後長出來的品牌,也可以稱之為網路品牌。比如今天的演講嘉賓喜盈門的俞總之前在帥康操盤電子商務時,打造的康納電器就是第一個線上廚房電器品牌,淘品牌(包含天貓原創)是網路品牌的典型代表。

我們會發現其實營銷市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品牌在不斷的“上線”,而網路品牌也不斷的“下線”去開店,在這種環境下談品牌消失,這究竟是消失還是重塑?究竟是怎麼消失?會不會是一個現實版的“中國夢”呢?

品牌消失的現象之一:化整為零小而美

傳統營銷時代,所有的行銷戰爭都圍著“品牌”展開,只要成功打造一個耳熟能詳的品牌,似乎一切營銷問題都迎刃而解。

網際網路營銷時代的來臨,隨著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不斷升級,圍繞品牌展開的行銷計劃似乎碰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隨著網際網路使用者的進一步增加,碎片化需求和細分人群日趨顯著,長尾效應正在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威力。目前正經歷著從大眾品牌—小眾品牌的變革期。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消費品牌領域中過百億級的超級品牌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將是化整為零後滿足細分需求的小眾品牌,小的才是美好的。

淘品牌,就是“小而美”傑出的代表。談到小而美,不妨多說幾句我對小而美的理解。

小而美,我的理解是做細(細分市場)、做深(全鏈條掌控)、做強(行業領先地位)。做細指的是定位要細分,由於線下模式的限制,零售終端輻射半徑和覆蓋人群是有限的,因而傳統品牌只能做面,十平方米的寬度,但深度只有一釐米;而線上細分品牌,只做一釐米的寬度,但深度可以夯實到一米;做深是指全鏈條的掌控,無論是產品的研發,還是供應鏈,都要捏在自己手裡面比較靠譜,可以沒有自己的工廠,但一定要掌控供應鏈;做強是指在一個細分市場裡面一定要做到前三名,因為市場太小,能養活的品牌是有限的,三名以後活得都比較辛苦。

因而,“小而美”如果僅僅只是理解為信用低、交易額小就太形而上了,因為,會變成“小而沒”。

“小而美”們在淘系平臺的具體表現如何呢?

我們來看一下2013年Q1天貓女裝TOP10的排名,前十名有七家是從淘系平臺誕生的品牌,其中前五名都是清一色的淘品牌,她們分別是裂帛、韓都衣舍、茵曼、歐莎、粉紅大布娃娃,再加上排名第八的阿卡和第九名的千百怡戀,傳統女裝品牌中,只有only、優衣庫和歐時力碩果僅存。

這個是不是僅僅只是女裝中的特殊現象呢?答案是否定的,近兩年,我們發現,在化妝品、箱包、母嬰等領域,TOP品牌中淘品牌佔的比例也是越來越大。

就女裝來講我們展開一下,線下的女裝品牌我們發現最多是三十多個風格,因為它的輻射半徑是有限的,如果太細分,支撐不了高昂的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

而線上,女裝類目中淘寶目前至少有三百個風格,未來可能會有三千個風格,每一個風格都是一個細分品牌,而長尾人群的聚合是完全可以支撐這樣的品牌的。

其實有時候我們有一個錯覺,很多人認為,即使去年整個網際網路的零售交易額達到了一萬三千億,也僅僅只是佔了整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7%左右,網路渠道還只是一個次要渠道,但是我們看到在這7%裡面,在很多的行業中,線上渠道已經變成一個主渠道,不再是“小三”了。

大膽預估一下,未來三到五年,服飾、化妝品、箱包、鞋、母嬰、家裝傢俱家居等行業,線上佔比將超過50%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