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案例分析

  大學生創業者思維敏捷、想法獨特,各種創業動機層出不窮,但是在創業過程中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大學生創業故事案例分析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五邑大學Meet Coffee咖啡店的創業案例及分析

  黎恩恩2013092036

  經濟與管理學院 13國貿

  大學生就業形勢緊張,自主創業成為很多大學生的選擇,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政策予以鼓勵。在最難就業年的背景之下,創業成為了許多年輕學子的重頭選擇。而近日隨著公司最低註冊資本門檻被取消,對於有著創業熱情的大學生來說,亦是重大利好。如何通過創業賺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以下我選取了五邑大學三名在讀大學生的成功創業案例與大家分享及分析。

  一、案例簡述

  “在這裡遇到一杯好的咖啡,遇到一個對的人”,本學期伊始,高舉文藝旗號的Meet Coffee在五邑大學躥紅。

  Meet Coffee的經營者是五邑大學管理學院大三學生廉明、陶宛軍和資訊學院大二學生馮傑文。此前都通過兼職賺了一些錢,便萌生了共同創業的念頭。為此三人還特意去廣州大學城考察了市場,最終綜合考慮人流量和客戶需求,三人決定在西南校區宿舍樓下開一間以“舒適”為主題的咖啡店。

  開業後,三個老闆進行了明確分工:廉明理性,負責財務、原材料購進等;陶宛軍執行力強,負責店面衛生、微博營銷;而馮傑文考慮問題較全面,負責出納和店面裝飾等。 2013年9月1日,咖啡店開始正式營業,聘請了一位專業的師傅調製飲品,現在咖啡店已步入正軌,購進原材料每月花費1萬元左右;水電費每月支出1000元;招收兼職,工資8元/小時。咖啡店收入是每天1000元左右,算下來每月純利潤逾萬。

  他們堅持經營手段是其次,食品質量才是核心的經營理念。保證向同學們出售的是健康的飲品和食物,店裡的奶茶原料選用雀巢全脂蛋奶、糖和現泡茶葉,不僅港市風味正宗,還很健康。另外他們還通過轉發抽獎和贈飲等方式提高了知名度,再通過高質量留住顧客。

  三人合夥工作,意見不合是經常有的事,所以廉明主張把工作和感情分開。陶宛軍也提到,“合作開這家咖啡店使我認識到,合作很重要,要學會考慮他人的想法。”

  二、案例分析

  1、三人均做過兼職,有一定的資本和經驗積累。這些實踐經驗為他們的創業提供了社會經驗以及人脈、資本。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所以在創業前還是先有一定的就業經驗,學習一些社會經驗比較好。

  2、正確的市場考察,確定符合目標消費者消費需求的專案。他們選擇了到廣州大學城這一大學生高密度分佈、學生消費市場相對完善的地區進行考察,不僅能夠充分了解到大學生的市場需求,還可以尋找到適合在五邑大學發展的商機。大學生的生活相對悠閒,一些能夠放鬆身心的舒適型店面會比較吸引學生群體課後消費。

  3、咖啡店主題鮮明統一。從確定以“舒適”為主題,以Meet Coffee 為店名,到“在這裡遇到一杯好的咖啡,遇到一個對的人”為宣傳口號,再到淡雅清新的店內裝飾,整體都突出了文藝,悠閒的風格,使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

  4、分工明確,根據個人不同的性格安排不同的工作,做到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廉明比較溫和,負責工資發放、財務、原材料購進、微信公共平臺運營;陶宛軍性格激進但執行力很強,負責店面衛生、兼職工時間安排和微博營銷;而馮傑文考慮問題較全面、細緻,負責出納和裝飾店面等。這樣三人可以發揮各自的特長的同時,分工的細化還避免了責任不到位、權力交叉混亂的問題。

  5、充分利用了學校的人力資源,避免了資金浪費。大學校園的消費高峰時段是很鮮明的,一般消費都是在課餘時間,上課時間幾乎沒有人流量,這樣的話,聘用全職員工按正常工作時間發放工資的話就會造成一定的資金浪費,而招學生兼職,除了兼職時間吻合之外,其8元/小時的工價也相對全職員工低,從而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充分利用。

  6、咖啡店的運營宣傳充分利用了各種網路媒體,藉助宣傳給予優惠促銷等活動吸引顧客。三位合夥人學以致用,把老師上課的一些思路應用到咖啡店實際運營中。

  7、財務清晰透明,把工作和感情分開,做到相互理解。很多合夥創業者失敗不是因為專案不好,而是合夥人之間的經濟矛盾或者性格不合鬧翻,因此一份清晰明瞭的財務統計表會加強合夥人之間的信任感,工作感情不混為一體能使團隊和諧,促使專案繼續發展。

  我個人認為,總的來說,這三名大學生的創業成功,最重要的還是人才,還是他們的團

  隊智慧。大學生創業,技術、團隊和資金是三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其中團隊最為重要。目前很多大學生有想法,有很多大學生有一定的技術,但就是兩者無法整合到一起。做技術的跳不出做技術這個圈子,不會管理和經營,團隊不整齊,就不會令事業有起色。而Meet Coffee咖啡店三名經營者中,兩名是管理學院學生,一名是資訊學院學生,有想法有技術,加上都有過兼職經歷,有資金支援,這是他們團隊的優勢,有了想法有了技術,後面的考察、優化資源配置、網路宣傳什麼的計劃才會出現。

  以上是我對此創業案例的分析。

  2:大學生創業案例分析

  據統計,我國2007年的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是2002年3.4倍多,帶來了極大的就業壓力。解決這一矛盾的方式除了增加就業崗位之外的最好辦法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與此同時,據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創業的比例不到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至30%。因此不難發現,要真正改變這種狀況,單純依靠優惠政策或措施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必須從學生本身入手,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瞭解創業、接觸創業、學習創業、體驗創業。隨著創業教育的開展,很多在校大學生開始了他們的創業體驗。現通過對長沙高校較為典型的在校學生創業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一些特點,用以豐富創業教育的素材,指導學生創業。

  創業案例案例一

  季某,女,溫州大學藝術設計專業2005級學生,開設一家畫室,從事美術類高考考生的考前培訓。

  季某在創業之前有著非常豐富的勤工儉學的經歷,曾先後代理過手機卡的銷售、米高輪滑鞋的銷售,代理福森造林有限公司的市場拓展業務,參加湖南軟體學院的招生工作,自制聖誕禮物出售,還在超市等地方打工。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兼職後,進入大二學習的季某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她投資了10000多元和別人合夥開了一家奶茶

  店。當時的創業初衷是想為家裡謀一些福利,可由於對合夥人的瞭解不足,在經營中產生了矛盾,不久奶茶店的經營以失敗告終,不但沒有盈利,還個人虧損了4000多元。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對季某的打擊很大,身心交瘁,病了一個月。但一段時間後,她調整狀態,以一種不甘心失敗的心態,和同學一起投資辦起了一個工作室,主要進行廣告板和封面的設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工作室經營一段時間之後,收回了成本,並且能解決自己的生活費,但因為工作室的業務與自己的學習課程產生衝突而取消經營。在有了兩次創業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季某投資2000多元,辦起了一家畫室。因為季某本人對美術很有激情,而且具有通過美術考試升學的親身體會和成功經驗,畫室的經營目前較為順利,並有一定的盈利。對於畢業以後將會選擇就業還是創業,季某還沒有明確的想法,如果畫室的發展很好的話,還會繼續經營下去。

  創業案例案例二

  黃某等7人,均為溫州大學自動化專業2005級本科生,合夥經營一家名為“久創科技”的電腦服務公司,主要業務包括組裝電腦的導購,電腦及配件的代售,電腦故障維修。

  2006年,黃某等人蔘加了學校的創業計劃大賽,雖然比賽結果並不很突出,但卻激發了他們的創業熱情。比賽結束後,黃某就和同學商量成立電腦服務公司,準備進行真實的創業。他的這一想法得到了其他8位同學的響應,通過商議,黃某出資2000元,其他人

  每人出資1000元,共計10000元啟動資金。同年7月,正式成立久創科技公司。在後來的經營當中,因為有兩名同學因為自身經濟困難而撤資,其他7人繼續維持經營。經營的7名同學根據自身特點和專業特長,分塊負責公司的各項業務;店面的營業人員由7名同學輪流充當。由於關係良好,平常的工作量和業績並不直接與利益掛鉤,而採取平均分配利潤的方式。公司營業一年多來,業績尚可,已收回投資,並於2007年6月開始盈利,當然,這沒有計算7名同學的人力投資。在經營中,公司成員發現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於是有意識的參加了一些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公司承擔部分培訓費用。現在公司準備搬遷至位置較好商業區,但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

  談起以後的個人發展,公司的成員都較為樂觀,較傾向於往大型的高科技電子企業就職,但對於創業也很有信心。

  創業總結:大學生創業一般都有以下特點

  1、創業者絕大多數採取合夥經營 。大學生心中雖然有些富於“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但大家更清楚的知道,很多小企業是通過合作起步的。對於經濟實力薄弱、學習任務繁重的在校大學生來講,團隊合作成了創業的必由之路。上面案例的創業者中都採取了合夥經營的方式,通過合夥經營來籌集資金和人力。良好的合作關係是新企業生存的基礎,季某第一次創業的失敗就反正這個命題。但大多數新企業中的合夥關係建立在同學的友誼之上,缺乏牢固的法律基礎,因而也存在較大的散夥的隱患。

  2、創業者都以鍛鍊為主,盈利為次。很多在校大學生的創業並不能給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而能維持現狀並略有盈利就已經被看作成功,甚至不考慮自身精力的投入是否應計為成本之一。究其原因,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創業時並沒有把自己所創辦的企業作為自己追求的事業,而更看重創業過程。大學生在創業過程當中更注重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提高,對於企業以後的發展和個人的資金回饋並不是考慮的重點,甚至於做好了畢業時關閉企業的準備。當然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是創業者關心的重點,是新生企業能否繼續生存的前提,是衡量創業是否成功的標尺。如果企業的發展能達到預期,也可能成為學生畢業後的事業。

  3、大學生創業一般都充滿自信,堅持不懈。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們都充滿自信——對自身能力、企業生存的自信。甚至創業失敗的同學也自信的認為,雖然是失敗的創業經歷,卻是一次難得創業體會和經驗積累,大大增強對於今後的創業或擇業的信心。與此同時,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年輕的創業者們表現出了不同於普通學生的堅韌與決心。像很多創業者一樣,如果不出現企業難以為繼的現象,就一定會堅持經營,一直到畢業。季某更是經歷了一次較為嚴重的失敗後堅持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創業。

  3:大學生畢業生創業案例分析

  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突現,部分大學生畢業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業。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把鼓勵創業、支援創業擺到就業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自主創業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同時,創業成功還可以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現通過對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06計算機應用技術班王文娟同學成功創業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找出其成功的一面,給其他志願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參考。

  1 創業成功案例

  王文娟,女,2009年6月,畢業於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所學專業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歷大專,創業專案:姐妹包裝***淘寶店鋪***。

  王文娟一直認為年輕人創業貴在闖,貴在不怕失敗。不經歷風雨,難見彩虹。王文娟畢業以後和姐姐有過2次的創業失敗經歷:第一次經驗網咖,結果遇人不淑,被合夥人騙了。第二次開了個珍珠奶茶店,但是由於經驗不足,選擇的地理位置不是很理想,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兩次失敗的創業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但是王文娟沒有就此消沉,在家人的鼓勵下,王文娟又重新站了起來。他們擺過地攤,發過傳單,最終,他們帶著一年的積蓄,開始了他們的包裝行業之旅。

  由於是個從沒接觸過的行業,他們必須從頭做起。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他們去調查市場,千里迢迢的去尋找貨源,摸清潛在客戶。2011年姐妹包裝淘寶店開始營業。

  真正涉足淘寶店,才發現電子商務和現實中的商品經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淘寶店注重的是細節,顧客容不得一點瑕疵。剛開始初期,由於快遞原因,經常被顧客給差評,經歷過退貨,經歷過被投訴,但是,姐妹包裝在王文娟的堅持下,一路成長起來。從一開始十幾平方的小倉庫搬到了100多平方的大倉庫,慢慢地姐妹包裝也有了老顧客,問題出現以後,王文娟也能夠妥善解決,並不斷地總結經營網店的經驗,不斷地改進服務方式,端正服務態度。目前姐妹包裝已經達到5鑽進入了衝冠階段。

  2 創業特點

  2.1 依託專業,合理創業 王文娟同時在創業過程中有過不同種的嘗試,但是最終還是以自己的專業為創業基礎。大學生三年的學習生活,專業知識的學習是其主要的學習目標,畢業以後依託專業去創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創業過程中,王文娟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網路平臺,進行電子商務交易,在此過程中,她的專業知識成了他成功的助推劑,所以大學生畢業生進行創業,依託專業知識,合理創業,優勢更加突顯。

  2.2 合夥投資,降低風險 對於初次創業的大學生和缺乏創業經驗的大學生而言,有一個或者幾個志同道合的合夥人一起參與是個不錯的選擇。合夥創業不僅有多人可以與你一起承擔風險,而且在發展的重大時刻也會有合夥人一起分擔責任和參與決策,大大降低經營者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選擇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要挑選合適的、互補的合夥人,相互之間能夠做到信任、理解和團結一致。案例中王文娟選了自己的姐姐一起創業,首先對自己的家人比較瞭解,在合作過程中比較容易溝通。其次,減低了合作風險。

  2.3 入住網店,拓寬渠道 案例中的王文娟的姐妹包裝淘寶網店得到很不錯的發展,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網上創業有很大優勢,無需太多的創業經驗,創業資金不需太多,創業模式靈活,風險低、壓力小,網上、實體店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市場渠道寬,創業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3 創業成功者的特徵

  3.1 腳踏實地、勇於進取 大學生創業者,是將自己推向社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取得“第一桶金”的人。這個群體雖然人數很少,但極富影響力,因為他們身上具有積極進取,永不言敗,腳踏實地的拼搏精神。創業,需要創業者具有創新、勇於開拓的精神,需要不斷去嘗試陌生的工作內容,解決各種陌生的難題;創業,意味著風險,需要創業者思路周全,照顧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同時還要關注到外圍環境包括競爭對手的狀況,有的時候努力卻未必有收穫,需要創業者具有強大的抗壓能力。案例中的王文娟有兩次創業失敗的經驗,但她不但沒有就此被打垮,反而越挫越勇。

  3.2 目標明確,積累經驗 在創業初期,創業專案也許並不一定能夠給創業者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前期投入較高,資金收入卻很低,這個時候需要創業者有個清晰的目標,將能維持創業專案的現狀或者略有盈餘作為創業目標,積累創業經驗,但不能將創業專案當成自己學習的過程,應該將創業的企業當成自己追求的事業,不斷地去創新,不斷拼搏努力。

  3.3 剖析自己,認清自身創業素質 由於創業經驗缺乏,在創業籌備階段往往缺少對創業專案市場的調查,而是進行理想化的推斷。同時對自己的認識不夠,這是導致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以上成功案例中的王文娟在創業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在失敗中不斷地去剖析自己,認清自身的創業素質,及時調整創業路徑,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業素質。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