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市場營銷的決策思維

  酒店經營者越應該沉著冷靜、審時度勢,用經理人的視角來審視酒店的市場,構建有效的營銷戰略和思維模式,從而實現酒店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這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一、構造酒店文化服務產品的思維

  談到酒店文化,更多的會讓人聯想到當前被炒得如火如荼的“文化酒店”或“主題酒店”的設計理念。我們這裡所說的文化服務產品卻不僅限於此,更主要的是指體現在員工對客服務中的軟體文化服務產品。而不僅僅指貼在酒店表面或被打上硬體“文化標籤”的文化酒店或主題酒店。我們知道,開業或執行多年的酒店,在硬體上很難轉型去構建這個硬體“文化標籤”,但在對客服務中卻可以把酒店文化內涵滲透進去,這種融入到員工血液中的文化因子換來的是對客真情而貼心的服務,換來的是被大眾消費者樹立起來的良好“口碑”。

  讓客人感悟到的優質文化服務產品要比懸掛在酒店大堂的大師手跡對客人重要的多。眾所周知,“海底撈”餐廳成功的祕密便始於此,並延續至今日而不衰。因此,練內功,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把這種文化深深根植於員工的心中,通過“滿意的員工來留住滿意的客人”,才能真正打造出酒店載有優質文化服務品質的“合適的產品”。這一點,應該是酒店市場經營者需要樹立的產品思維標籤。

  二、滿足客戶點滴需求的營銷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一個很熱的詞彙,已被大家耳熟能詳。其中很多思維方式和方法值得酒店經營者尤其市場經營者去借鑑和思考。無論是“專注”,還是“極致”或“口碑”,都蘊含著卓有成效的網際網路決策思維。無論是騰訊、百度,還是阿里巴巴,成功的精髓無不在於對客戶消費行為持之以恆的分析,在分析的背後,是千方百計來使產品時時滿足客戶的點滴需求。而這一點,恰恰是酒店市場經營者容易忽視的思維。在當今酒店市場營銷工作中,多數酒店經營者還停留在依據經驗來進行決策,依賴OTA來輸送客人和依靠個人情感來留住客戶的時代。

  對酒店產品、銷售價格以及消費者需求分析和研究的甚少。筆者曾到雲南大理一家度假型酒店授課,這家酒店雖然位於美麗的洱海之濱,但距大理古城很遠,交通很不便利,門前沒有公交車和其它交通工具。除接待團體客人外,幾乎沒有散客,更不用說是Walk In客人了,每年平均客房出租率和價格都做不上去。就該酒店產品而言,大眾散客最需要的是能夠有通往大理古城的時時交通工具,以方便最基本的出行。可是,酒店管理者多次向董事會建議購置部分車輛,開啟通往大理古城及其它景點的班車,卻始終沒有得到董事會的同意,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當今酒店中還不在少數。

  在酒店市場持續疲軟的今天,大家都在抱怨市場轉型慢,轉型難。假如酒店經營者能夠借鑑一下用網際網路思維,把分析和滿足客戶的需求作為市場營銷工作中的首要因素,局面就可能發生改變。這就需要酒店經營者轉變過去為特定客戶群體服務的思維模式,定期分析和研究大眾消費者的點滴需求,才能做到酒店市場真正向大眾消費市場轉型,只有讓產品接受大眾消費者的考驗,才能增加客戶的黏性,觸及到以前無法觸及的客戶,轉型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合適的客人”群體就會找到,這就需要酒店經營者通過決策思維模式的轉變來實現。

  三、市場準確的預測與判斷的思維

  預測始源,古而有之。古代諺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人們在生活中重視預測的最好說明。在遠古時期,由於受知識和認識手段的限制,預測主要是依靠主觀經驗以及直觀的分析,藉助一些先兆資訊加以推斷,並非科學技術,只能說是一種文化。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認識手段的不斷豐富,人們在越來越重視把現代知識,以及先進的認識手段與預測過程進行結合,把預測的前提、預測的過程、預測的結論都建立在科學認識的基礎之上,當今預測已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應用性學科,在經濟、社會、科技各個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並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酒店市場營銷和收益管理工作中,諸如房價與房量分配等指標投放市場最終是需要酒店經營者來決策的。

  樹立酒店市場預測的思維標籤,有益於酒店經營者在決策工作中趨利避害,減少決策中的不確定性。政治、經濟、環境、市場、心理及自然等構成因素無時無刻在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酒店的市場執行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為避免在市場風險中失利,減少經營管理的盲目性,就需要把市場預測作為酒店經營者決策的前奏,只有對未來影響酒店增加收益的各類因素作出準確的預見和判斷,才能達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目的,同時也是制定酒店“合適的價格”的有效手段。

  總之,在諸多酒店面臨市場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酒店經營者如何建立有益於市場發展的決策思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用發展的視角來構建酒店合適的產品,專注於分析和滿足客戶需求的思維模式,才能真正實現把酒店市場工作做到“極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