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人工養殖技術

  作為百鳥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濃、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等特點,是高檔的美味佳餚,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肉食禽類。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孔雀的人工養殖技術吧。

  

  孔雀養殖場的建設與管理

  孔雀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所生存的各種環境條件對其生長髮育速度、健康狀態及生產效能的發揮具有重要影響。同時,合理的養殖場建設對於降低飼養成本,減少飼養人員的勞動強度,方便日常飼養管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從孔雀養殖場的建立開始,就應較全面、較充分地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存在,科學、合理地進行安排。

  一、養殖場的場址選擇

  養殖場應選建在地勢平坦或略有坡度***3-5度***的砂質土或砂壤土的地區,以保證排水通暢,場舍無積水。孔雀在自然生活條件下,喜歡在具***陰的地方生活,故養殖場區應避風雨、向陽、採光良好。為避免烈日照射,可在養殖場內外種植樹木。根據孔雀要求安靜的環境和衛生防疫需要,養殖場應儘量遠離城鎮、主要公路、鐵路和其他禽畜飼養場。交通條件是保證對外業務聯絡、運送飼料、出售種鳥、種蛋等生產的必備條件,應在建場時予以考慮。孔雀的日常飲水、飼養器械清洗消毒、種蛋孵化等均需要多量的用水,因此,充足及符合衛生條件的水源是養殖場建立時所必備的條件之一。孔雀的飼養管理用電量不大,但在較大養殖場中的飼料加工、種蛋孵化、育雛和場區照明等,則用電量將會增高,為保證生產,建場時應完成電力建設並根據需要配備發電機組。為避免和減少孔雀發生傳染性疾病、寄生蟲和中毒性疾病,養殖場應建在土壤、水源、空氣環境未受汙染的地區。

  此外,考慮到養殖場的發展,在選擇場址時,應結合資金等情況,留有一定範圍的擴充套件空間。

  二、養殖場的建築設施及佈局

  養殖場主要建築設施包括:飼養籠舍、運動場、種蛋庫、孵化室、飼料庫及加工間、科研室、獸醫室及各種生產、生活輔助設施等。 雄孔雀有發達的尾羽,具有離地休息的習性,籠舍結構需堅固且要有足夠的飼養空間,每組成齡種孔雀***公母比例為1-4、5***可按30-50平方米地面,其中鳥舍佔1/3,運動場佔2/3。籠舍高度按2.3-5米設計。運動場周圍及上方應用網眼孔徑不超過2.5釐米的鐵網或者尼龍網罩起,籠舍地面採用水泥結構以利於清洗、消毒。為消除糞便方便,可在其上鋪以少量細沙。距籠舍地面1.2-1.5米橫置直徑為5-7釐米的樹幹作為棲木。青年孔雀籠舍根據群體數量及年齡大小合理安排飼養面積,要求既保證有足夠的運動空間又儘量節省飼養面積,做到運動場、鳥舍面積及位置匹配合理且管理方便。

  此外,在我國北方地區,應建立保暖鳥舍***舍內配置採暖設施***。在運動場四周地下鋪設30釐米以上的金屬網或地下牆,達到防止鼠害的作用。孔雀用飼槽、飲水器應防腐、耐用、構造合理、使用方便、安裝穩固、不易汙染且便於清洗和消毒。

  養殖場內建築設施佈局原則應考慮管理方便、利於生產、保證安全、符合衛生要求。按佈局的順序可依次分為經營管理區、輔助生產區、養殖生產區和衛生防疫區等區域。經營管理區可安排在養殖場***處,由行政管理及後勤保障等功能小區組成。輔助生產區位於經營管理區和養殖生產區之間,主要設施包括飼料加工室和飼料庫等。養殖生產區為養殖場的核心,有條件時應以高1.5-2.5米的堅固圍牆圍起,養殖生產區內主要建築設施包括孵化室、育雛室、育成鳥舍及成年***種***鳥舍等可按以上順序自上風向到下風向進行安排,各舍之間留有一定的飼養衛生間距。衛生防疫區應儘量和生產區保持一定距離,糞便及垃圾處理場應安排在與場區保持必要距離的下風向,糞便和垃圾應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養殖場管理制度的建立

  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對保證養殖場各項飼養管理工作的正常執行,杜絕疾病的發生及保證孔雀生長髮育和健康,增加養殖場生產經濟效益,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衛生防疫制度

  第一、飼料、飲水必須清潔衛生,各種技術指標需符合規定要求。可根據具體情況,按需要新增相應的保健及預防***物。

  第二、養殖場區內每日定時打掃乾淨,一般可間隔1-2周進行1次臨時消毒,春秋兩季各安排1次定期徹底消毒。特殊情況***疫情威脅,暴發疾病,使用新舍,鳥舍空閒,孔雀轉移,種蛋儲備及孵化等***下,應及時進行消毒。

  第三、孔雀飼餵用具每次使用後及時清洗乾淨,晾乾或利用陽光紫外線殺菌後使用,並間隔7-10天使用化學消毒藥物集中定期消毒1次。

  第四、場內飼養管理人員和進入場區的車輛及各種器具應嚴格消毒。一般情況下,謝絕場外人員入場,對必須進場的非本場人員應進行全面的消毒***包括更換鞋、工作服和手、腳部的消毒等***,並禁止其和孔雀、飼料等直接接觸。

  第五、根據場內外疫情情況、孔雀日齡大小及必要的血清學抗體檢測結果,按時對孔雀進行疫苗免疫預防接種。經常觀察鳥群的健康狀態,對病鳥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第六、新引進的孔雀必須進行健康檢查,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無疾病者,方可進入養殖區。

  第七、購入種蛋、飼料及其他生產用品,應來源於非疫區,進場前要進行相應的處理和消毒。

  第八、杜絕野鳥、野犬等外來動物進場,積極消滅舍內外蠅、蚊,採取有效措施減少鼠害。

  第九、及時清除場內外糞便、垃圾和各種雜物,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第十、預防在病鳥轉舍、死鳥剖檢、鳥屍處理過程中汙染環境。

  ***二***飼養管理制度

  1、種蛋管理制度:包括種蛋採集、選擇、貯存、記錄、入孵的環境要求及孵化操作的規章制度等。

  2、育雛管理制度:包括育雛方式、育雛環境條件、育雛期日常飼養管理等制度。

  3、種鳥管理制度:包括種鳥日糧需要和飼養標準、給料時間、喂飼次數、投料的數量等飼養管理制度。

  4、生產管理制度:包括孔雀的選種、育種、按生產階段的轉***組***群,種鳥及產品的出售、淘汰處理計劃等。

  孔雀的疾病防治

  孔雀屬野生禽類,在長期的大自然選擇中形成了較強的抗病力。在幾年來的飼養管理過程中,保持環境幽靜、少與外界接觸,保持欄舍乾爽、清潔衛生,定期消毒欄舍是做好預防疾病的基本工作。此外,我們還發現如下幾種疾病。

  1、巴氏桿菌病

  這是孔雀急性敗血型傳染病,多見於雛雀發病,成雀偶有發生,發病急、死亡率高,在春末夏初多見,飼料中新增土黴素可作預防,可用鏈黴素2~3萬單位/kg進行治療。

  2、體內寄生蟲

  由於孔雀喜吃昆蟲,所以易感染線蟲病以及球蟲病,我們檢驗發現有華首線蟲、球蟲,用鹽酸左旋咪唑片,每隻成雀喂3~4片,效果好,每年至少驅蟲三次,球蟲可用球蟲靈防治。

  3、用雞瘟疫苗預防接種,預防雀瘟的感染。

  4、應激因素 孔雀馴化程度不高,膽小,易受應激因素影響,產生意外死亡。

  5、此外還有黑頭病、體蝨、維生素缺乏症、異物損傷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細心地進行飼養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

  怎麼區別藍孔雀與綠孔雀

  孔雀有綠孔雀、藍孔雀之分,綠孔雀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藍孔雀為珍稀半草食性非保護動物,可以飼養。藍孔雀是集食用、觀賞、保健為一體的動物,其肉為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保健食品,極具開發價值。

  藍孔雀經幾十年的馴化飼養和選育,已改變原有的野性而變得十分溫順,成年雄孔雀體重可達6~7公斤,雌孔雀4.4~4公斤。從出殼養至商品***3公斤***約4個月,需飼料費20餘元,而商品價每隻至少 180~200元,是一個高效益、低風險的珍禽養殖新品種。另外,藍孔雀具有適應好、抗病強、耐粗飼、耗料少等優點,易人工飼養,其養殖方法與家雞相同。藍孔雀以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極好的經濟效益,被國家林業局定為特種畜寓養殖產業化經營專案藍孔雀:屬於省級保護動物。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