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人工養殖技術

  人工養殖田螺投資少、方法簡便、效益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人工養殖田螺技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選點養殖 田螺抗逆性強,疾病少,繁殖率高,對養殖場所要求不高,溝渠、池塘、溪灘都可放養。

  蒐集種螺 選擇色澤淡褐、殼薄、體圓、尾鈍的鮮活螺。一般體重15克~25克毫米的田螺便達性成熟,在15℃以上時便可繁殖。

  放養繁殖 田螺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0℃~25℃,若低於15℃或高於30℃,田螺便停止攝食,10℃以下時,便入土冬眠。因此,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3月~11月均可放養。若在自然區域內放養,每平方米投入11個種螺即可。如果挖水池單一養殖,每平方米可放100個~150個。池底應保留一層10釐米以上的淤泥,便於田螺爬行、取食、棲息。

  投料飼養 田螺為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水生植物、藻類、土壤腐殖質、蔬菜、瓜葉等為主食。肥沃水田,魚螺混養或水面放養紅綠萍、水葫蘆、水浮蓮的池塘,可少投或不投飼料。

  繁殖與收穫 田螺系胎生動物。每年南方4月~5月和9月~10月***有的可延至11月份***是田螺的繁殖期。一般雌螺分批產子,每次可產田螺20個~30個,4歲齡以上的母螺每次可產田螺40個~50個。產出的小田螺飼養6個月後,達3.2克毫米左右,9個月後可達到4.4克毫米左右。盛夏、初秋水溫較高,中午田螺多在石塊下、泥土、草叢中,此期間須於早晨、傍晚收螺。

  田螺人工養殖注意事項

  水質調節

  養殖池中的水質好壞是養殖田螺成敗的關鍵之一。首先要保證水質優良,凡含有大量鐵質和硫質的水,絕對不能使用。因為含鐵量過高的水,放養種苗後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殼上也附著紅鏽,甚至螺肉也呈現紅棕色。硫磺水質同樣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養殖用水以稍混濁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體最佳,不要過於清澄透明,水體應含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和充足的氧氣。由於田螺對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當溶氧量在3.5毫克/升時,就不太攝食,降至1.5毫克/升時,就會死亡,所以養殖用水必須清新,能用半流水式養殖較為理想。螺池要經常注入新水,以調節水質,特別是繁殖季節,最好保持池水流動。高溫季節,採取流水養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節以微流水養殖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釐米左右。

  日常管理

  嚴禁流入受農藥、化肥汙染的水源;防止鴨、蛇、鼠、鳥等敵害侵入;及時清除水中雜草和草根。平時採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釐米左右。高溫季節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溫升高和保證水體溶氧充足。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土冬眠,此時,每週換水1-2次,並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越冬管理

  當水溫下降到8-9攝氏度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殼頂黏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田螺在越冬期間不吃食,但養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釐米。一般每3-4天換1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關於的內容就總結到這裡,希望通過本文能夠使大家對於田螺人工養殖有更深刻的認識,為今後的工作提供很好的幫助。

  田螺養殖場選擇

  田螺養殖場地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腐殖質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養殖池建造。螺池規格一般寬1.5-1.6米,長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為準。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釐米左右。池水兩頭開設進出水口,並安裝好攔網,以防田螺逃逸。同時,在養殖池中間稀栽種茭白等水生植物,這不僅可提高土地產出率,而且又為田螺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田螺放養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養100-120個,同時,每平方米套養夏花鰱鱅魚種5尾左右進行主體養殖。田螺放養時間一般都在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