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老闆有哪些不易之處

  老闆要做別人不做的事和別人做不了的事,而不是抱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放。瞭解這一點其實是做老闆的最大的難處,而做到這一點,則更是難上加難。做個好老闆真正的困難,是瞭解企業規模不同時他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而這樣的經驗是不可逆轉的。換句話說,只有當一個人經歷過這些事情的時候,他才有可能感悟到這個變化的規律;而當他正在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其實是不知道這其中的問題的。

  作為老闆,我覺得很多的時候你要揣著明白裝糊塗。比如說,有些人做事的方法我是很不喜歡的,或者是有些人做事的習慣我是很不習慣的,那種東西我就覺得不踩線、不違紀,沒什麼操守問題,我都可以捏鼻子。

  做老闆的不易之處有三:

  一是老闆沒有人管;

  二是老闆沒有人教;

  三是老闆應該做的事情隨時間變化而變化,但沒有人會提醒我們。

  老闆沒有人管是顯而易見的。公司任何一個部門的任何一個員工都會有上司。如果員工做得不好,就會有人說他、懲罰他;如果他做得好,就會有人誇他、獎勵他。但是老闆除了在家裡有老婆管著之外,在公司裡完全是一個說一不二的人,所以是一個沒有人管的角色。因為沒有人管,老闆可以為所欲為。當他做錯了事的時候,不會有人站出來告訴他;當他做對了事的時候,最多也只能自己給自己一個獎賞。

  但做老闆的最難之處,在於老闆的角色是飄移不定的,是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的。

  所幸的是,老闆可以從前人的感悟和他們的經驗中學習。比如,有人把老闆分為小老闆、中老闆和大老闆。他們認為小老闆要做的是“事”,中老闆要做的是“市”,而大老闆要做的是“勢”。這樣的總結對我們做老闆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的確,當我們的企業很小的時候,我們事無鉅細,需要親力親為把每一件事都給做好;而當我們的企業有一定的規模的時候,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市場的全貌;當我們企業的規模再上一個臺階的時候,我們就要考慮去影響整個市場的格局,也就是說要“順勢”和“造勢”。

  就我個人的理解,一個老闆一生中至少要完成下面的四次轉變。

  在管理上,一個老闆必須學會由管事到管人的轉變。所謂管事,就是管具體的事情;所謂管人,就是通過組織別人來實現做事情的目的。企業很小的時候,你是沒有多少人可管的,你只需要把事情做好;但是當你的企業有一定規模的時候,如果你還在管很多小的事情,那麼你的公司是沒有辦法做好的。一個老闆是否完成了這樣一個轉變,我們可以通過看他在管事和管人上的時間分配來判斷。

  在管理上,一個老闆要完成的第二個轉變,是從管人到管規則的轉變。所謂管人,是指管理具體的人;所謂管規則,是指為自己的公司和員工制定適合公司的一系列的遊戲規則。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的激勵機制。規則定好了,你就不需要花力氣去盯著每一個具體的員工了。

  一個老闆如果完不成由管人到管規則的轉變,那麼他的公司也就沒有辦法完成從中小公司到大公司的過渡。

  在經營上,一個老闆要做的第一個轉變,是從銷售到營銷的轉變。我們很多的老闆都是銷售高手、業務高手出身,我們對銷售有著天然的興趣,它也是我們個人成就感的主要來源。但是當你的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你就必須放下具體的銷售工作,轉而梳理自己公司的營銷,這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產品定義和產品開發活動。一個老闆,如果一直捨不得放下銷售和衝鋒陷陣的感覺,那麼他的企業也就不會由一個小企業變成一箇中型企業。

  在經營上的第二個轉變,就是從營銷到戰略的轉變。所謂戰略,是指企業的整體,是指企業做出的重大的決定——做什麼和不做什麼。只有當一個老闆完成了從具體的營銷到戰略的轉變,他的企業才有可能從一箇中小型企業成長為一個大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