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融資升水是什麼

  外部融資升水***External Finance Premium; EFP***是指金融市場缺陷產生投融資雙方的委託—代理問題,導致金融摩擦的存在,致使內外源融資存在單位成本差異。

  外部融資升水產生原因

  第一,企業在進行外源融資的過程中,不但需要尋找資金供給方,還要討價還價,由此產生搜尋成本、簽訂契約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因此,外源融資比內源融資更昂貴。

  第二,一旦貸款契約簽訂,企業存在道德風險,銀行對企業的監督成本提高了外源融資的價格。銀行作為企業外部債權人,如果要獲得關於企業經營狀況的真實資訊,需支付一定的審計成本***auditing cost***或驗證成本。擔保貸款升水取決於擔保品的性質。Kiyotaki和Moore指出,如果人力資本與擔保品不可分,企業違約可能性小,貸款升水較低;反之,銀行考慮擔保品的磨損、清算成本以及重新談判貸款契約的成本,會將升水提高至擔保品市值以上。

  第三,由於借貸雙方的委託一代理問題產生代理成本,這是外部融資升水的直接原因,也是貸款合同資金價格的一個決定因素。

  外部融資升水影響

  外部融資升水影響整個資金成本,進而影響投資決策。外部融資升水又與企業淨值的變化有關。金融加速器機制的核心是: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即企業淨值的變化,將導致融資成本的變化,進而引起企業投資的變化;企業投資的變化將引起下一期產出的變化,從而造成經濟波動。企業淨值在這裡扮演促使經濟加速增長或加速衰退的角色。一般說來,淨值較小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進行借貸活動時融資成本較高,對外部衝擊的反應更敏感。

  在金融加速器模型中,資產價格變動通過改變企業資產負債狀況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的地價能夠改善資產負債表狀況,減少外部融資升水,刺激投資支出,導致土地價格和現金流動進一步增加,從而對支出的增加產生正反饋效應。

  延伸閱讀

  內源融資是指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產生的資金,即公司內部融通的資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構成。是指企業不斷將自己的儲蓄***主要包括留存盈利、折舊和定額負債***轉化為投資的過程。內源融資對企業的資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風險的特點,是企業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在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內源融資是企業首選的融資方式,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代理成本系指因代理問題所產生的損失,及為了解決代理問題所發生的成本。代理成本有下列:***1***監督成本***MonitoringCost***;***2***約束成本***BondingCost***。代理成本還主要是指股東與經理人之間訂立、管理、實施那些或明或暗的合同的全部費用。由於資訊的不對稱,股東無法知道經理人是在為實現股東收益最大化而努力工作,還是已經滿足平穩的投資收益率以及緩慢增長的財務指標;股東也無法監督經理人到底是否將資金用於有益的投資,還是用於能夠給他本人帶來個人福利的活動,這些都是股東對於經理人代理成本。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稱交易費用,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科斯***Coase, R.H., 1937***所提出,交易成本理論的根本論點在於對企業的本質加以解釋。由於經濟體系中企業的專業分工與市場價格機能之運作,產生了專業分工的現象;但是使用市場的價格機能的成本相對偏高,而形成企業機制,它是人類追求經濟效率所形成的組織體。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為促成交易發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難進行明確的界定與列舉,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種類的交易成本。

  外源融資是指企業通過一定方式向企業之外的其它經濟主體籌集資金。外源融資分方式包括:銀行貸款、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此外,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融資租賃在一定意義上說也屬於外源融資的範圍。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融資方式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內源融資,二是外源融資。外源融資是指吸收其他經濟主體的儲蓄,以轉化為自己投資的過程。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源融資已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源融資已逐漸成為企業獲得資金的重要方式。

  只有當內源融資仍無法滿足企業資金需要時,企業才會轉向外源融資。企業外源融資分為直接融資為主或以間接融資為主,除了受自身財務狀況的影響外,還受國家融資體制等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