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換債券融資風險是什麼

  可轉換債券是指發行人依照法定程式發行,在一定時間內依據約定條件可以轉換成股份的公司債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總結的可轉換債券風險以及避規,希望會對您有所指導。

  可轉換債券融資風險

  1 發行風險。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很不完善,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對資金需求的日益旺盛。相信我國的證券市場將日趨活躍,股票認購也將十分踴躍。在這種大環境下,可轉換債券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融資工具,其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不亞於股票,故可轉換債券的發行一般不會遇到困難。但隨著證券市場的規範化、投資者的理性化和可轉債發行量的規模化,只有具備良好業績和發展潛力的公司及其投資專案才能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所以能否成功發行可轉換債券將直接與發債公司自身素質和發行時機息息相關。發債公司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及標的股票價格表現情況,合理確定轉債發行價格和轉換價格來減少可轉債的發行風險。

  2 轉換風險。可轉換債券在發行成功後,又將面臨著將其轉換成股票時的風險。發債公司的轉換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由於可轉換債券的期權使轉債市場價格波動大於其標的股票價格波動,這樣可轉換債券的投機程度及交易活動程度要比標的股票厲害。可能導致可轉換債券集中到轉換期終止日前才決定是否轉換,加大了轉股失敗的風險;另一方面,在轉換期內發債公司股價表現不好或股市低迷。使股票價格低於轉換價格,投資者就會寧願承受利息損失,要求發債公司還本付息而不實施轉股。如果轉股失敗,在發債公司現金存量不足的情況下,就必須變現公司資產或向銀行貸款以償還債務。這樣則可能導致公司的財務負擔過重。資本結構變差,增大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甚至清算破產。再者,市場利率的下調也會使發行企業蒙受一定的損失。當可轉換債券票面利率相對市場利率較高時,債券持有人行使轉換權的動機將減弱,發行企業將不得不承受較大的還本付息壓力。因而轉股的減少將同樣會使企業陷於很被動的融資困境。

  3 其他因素帶來的風險。

  ***1***經營環境風險。公司對其所處的經濟環境總是無法把握或確定其變化規律的。由於可轉債在存續期間受公司的經濟條件、公眾的購買能力和購買偏好、其他公司的債券發行數量、同期的銀行存款利率、個人收入調節稅稅率、公司形象、公司債券的可轉讓性等因素的影響,有可能導致公司花費了大量的發行費用、廣告宣傳費用、各種手續費用等,卻沒有籌集到需要的資金。

  ***2***經營業績風險。投資者購買可轉換債券,是希望可轉換債券發行人的股票會隨著其經營業績的不斷提高而使該企業的股價不斷上升,股票市價超過轉換價格而給他們帶來較高的投資收益。然而,一方面,當發行人經營業績不佳而導致其股價下跌時,投資者便不願將所持的可轉換債券轉換成股票。這就會給發行企業帶來損失。另一方面,因為發行企業突然融進大量低成本的資金,往往會投資一些低效益或風險過高的專案,過度擴張。同時,因為可轉債的發行量較大,未來對利潤攤薄的影響也較大。企業對此必須維持高增長速度。以增加利潤,抵消轉股時的衝擊。因此,可轉債的發行可能增加公司的經營壓力。

  ***3***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與資本結構有關的風險,財務風險的大小取決於公司的負債總額。一般來說,舉債較多的公司承擔著較大的風險,舉債較少的公司承擔著較小的風險。債務越多。公司失去償還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被合併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而,公司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公司舉債越少,所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小。公司財務狀況越差,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公司財務狀況越好,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小。事實上,債券發行人總是希望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全部轉換成股票,而對到期償還債務不會作太多的準備。在可轉換債券的有效期內,若企業經營失誤或股市

  低迷。可轉換債券到期會無法轉換成股票,可能會出現發行人和擔保人無力償債或拖延償債的局面,形成財務風險。

  ***4***兩面性的風險。可轉換債券對於公司的償債能力具有“雙刃劍”的作用。即當公司經營狀況良好,公司股票在市場上增值,市場價格超過轉換價格時,投資者將會迅速執行轉換權。這樣,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會降低,股權資本的比率將會增大。從而使公司的償債能力大大加強。這是好的一面;反之,當公司經營狀況欠佳時,股票在市場上貶值,投資者將不會順利執行轉換權,繼續持有債券,這樣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將繼續偏高,甚至會更高,反而將增加其償債壓力。這則是雪上加霜,將使公司處於更加艱難的境地。

  ***5***操作風險。金融衍生產品通過將投資風險從風險厭惡者轉移到風險偏好者那裡,使市場參與者都能承擔與之相適應的風險。但金融衍生產品本身的使用,又會產生新的風險。操作風險的產生是由於缺乏內部控制,交易程式不健全,價格變動反映不及時或錯誤預測行情,作業系統發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風險。由於衍生產品交易的複雜性,欺詐在此類風險中的危險性很大的。其主要表現形式有:越權交易:挪用客戶保證金為自己從事衍生交易;誤導客戶。即向客戶提供虛假行情。誇大贏利,隱瞞風險;進行私下對衝,隱瞞虧損等等。

  ***6***被接管和兼併風險。對發行可轉換債券的公司來說,由於所發行債券具有轉換成股權的性質,在可轉換債券融資佔公司總資產比例較高的情況下,公司可能面臨股權結構的變化,從而有被接管或併購的風險。

  可轉換債券融資風險的防範與規避

  1 選擇有利的發行時機。發行時機選擇不當,會直接導致“轉債”發行和轉股失敗,因此企業在選擇發行時機時既要考慮“轉債”發行的成功,又要考慮日後轉股的成功。一般來說,“轉債”的發行以巨集觀經濟由谷底開始啟動、股市由熊走牛、市場利率下降時為較佳時機。因為此時投資者對股票正開始由逃避、害怕轉向靠近、歡迎,並對股價預期看好,作為與股票緊密相連的“轉債”也會因此而受到青睞,因而“轉債”在此時發行會較順利。隨後隨著經濟執行速度的加快,股市也逐步進入牛市,股價高漲,此時投資者便會紛紛將“轉債”轉為股份。市場利率同“轉債”市價成反比關係,利率下調,“轉債”市價就會上升,從而使轉債易於為投資者所接受。要特別注意的是,企業應避免在經濟繁榮、股市處於牛市頂峰時發行“轉債”。因為隨後的經濟衰退、股市下滑很可能會導致“轉債”在到期前轉股的困難。在國內首次發行“轉債”的深圳寶安公司就是失敗的一例。“轉債”發行時正處於股市大牛市,儘管在投資者狂熱的投機心理驅使下發行取得了成功。但隨後股市的長期低迷使寶安“轉債”的轉換率最終只有2.7%,債轉股徹底失敗。

  2 理設計轉債要素。

  ***1***合理確定轉換價格。“轉債”能否轉換。主要決定於預期股票市價是否高於轉換價格,而發行企業股票市價受未來市場走勢和企業經營業績影響,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轉換價格的設計就顯得很重要。一般來說,為了吸引投資者。減少企業風險,轉換價格應設計得儘可能低一些。但要注意的是。轉換價格定的過低,會減少企業融資量,影響企業現有股東權益。因此在設計轉換價格時,應均衡發行企業和投資者雙方的利益,以“雙贏”為目標。

  ***2***合理確定票面利率。因為“轉債”附有股票期權,其票面利率要低於不可轉換債券,從而減少了發行企業融資成本。但票面利率過低會使“轉債”吸引力下降,相應增加了發行和轉股風險。企業應依據未來證券市場行情和投資者的期望市場收益率來設計票面利率,使“轉債”風險和收益的組合實現最優化。

  ***3***合理確定轉換期限。轉換期限較長,有利於持券人選擇時機行使轉換權,也有利於發行企業比較主動地應付期限之內的各種情況,從而有利於吸引投資者。迴避風險。

  ***4***合理設計贖回和回售條款。在贖回條款中,發行企業可以規定明確的贖回條件,如設定隨時間推移逐步降低的階梯式贖回價格,促使持券人為了避免更大損失選擇轉換;規定當股票市價達到或超過轉換價格一定幅度時企業有權贖回轉債;約定贖回時以現金、普通股、認股權證或其他工具支付“轉債”本息以防範現金支付困難等等。在回售條款中,發行企業可以規定較短的回售期和較低的回售價格。以儘量避免這一條款給企業帶來的巨大風險。

  3 發行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經營業績和樂觀的發展潛力。最為重要的,是發行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經營業績和樂觀的發展潛力,這是“轉債”融資風險防範的根本。企業發行“轉債”融資的最終目的,是轉換股份獲得股權資本,以降低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壯大企業實力,而“轉債”的發行風險、轉換風險及未上市國有企業上市失敗風險的存在,使企業可能無法實現這一目標。“轉債”發行時機的選擇和要素的設計可以有效防範風險。但並不能阻止風險的產生。為了剷除風險產生的土壤,實現企業的終極目標,企業必須致力於增強自身的經營能力、贏利能力和償債能力,努力改善經營環境,提高經營業績,這些才是治本之道。

  4 確定最佳融資期限。公司的總資金需求可分為長期資金需求和短期資金需求,公司的資金來源,也可分為長期資金來源和短期資金來源。不同償債期限的資金來源的不同組合,構成公司不同的融資期限結構。一般說來,短期融資成本較低,風險較大;長期融資則相反。上市公司應根據資產的變現日期安排相應的融資期限結構,使資產的償付日期與資產的變現日期相匹配。公司流動資產的短期性變動部分或季節性變動部分用短期負債融資:長期性流動資產以及固定資產副通過長期負債、股東權益和長期性流動負債***應付賬款和應計費用***等長期性資金予以解決。

  5 建立融資風險預警系統。上市公司融資風險的大小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上市公司很有必要未雨籌繆,建立企業融資風險預警系統。融資預警系統是指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能夠預先告知企業所面臨的危險情況,從而可以為各方贏得時間,控制風險。減少損失。預警指標的設計和選擇是建立預警系統的重要前提。因此,上市公司在建立融資預警系統時必須綜合考慮自身的融資行為特點和所處的融資環境,選擇合適的預警指標。可以從公司的償債能力、獲利能力、以及融資結構等方面建立指標體系。指標確定後,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確定各項指標的權重,採用專家評分和數學建模結合的方法對指標進行評價。然後根據預警系統提供的警情,對公司融資風險進行提示,以便公司及早發現融資風險,做好防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