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

  摘要: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生力軍。但是,資金短缺、融資困難、融資渠道單一卻始終嚴重製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論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各種原因,最後對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小企業司的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從數量上講已經達到4,200多萬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8%以上,經工商部門註冊的中小企業數量460多萬戶,個體經營戶3,800萬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佔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佔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交的稅收已經超過總額的一半,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僅佔主要金融機構貸款的16%,與我國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資源是不平衡的。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少,籌資能力低。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貸款風險高、經營管理水平低、信用程度低、擔保抵押難等,使之在間接融資市場,或是直接融資市場,都很難籌得所需資金。尤其在遇到通貨緊縮時,銀行的“惜貸”對中小企業的衝擊更大。因此,融資困難是當前中小企業最突出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1、中小企業存在過高的經營風險。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時間短、規模較小、自有資本偏少,在面臨市場變化和經濟波動時,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差、倒閉率很高、銀行不敢向它們放款。

  2、中小企業制度不健全,銀行難以控制信貸風險。目前,中小企業沒有建立起完整的財務制度,會計核算不健全,缺乏足夠的財務報表和良好連續的經營業績。故銀行不敢輕易提供信貸支援。

  3、中小企業社會信用偏低。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存續期短,不少地方逃避債務現象也很嚴重,制約了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熱情。

  4、中小企業缺少足夠的抵押資產,尋求擔保非常困難,大多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銀行在商業化經營和資產負債管理制度的約束下,為了降低貸款風險,一般要求貸款企業提供連帶擔保或財產抵押,其對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條件更為嚴格,要求在貸款時必須提供抵押資產。

  5、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少。中小企業大多屬勞動密集型的加工企業,相對於知識密集型企業而言,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本身就比較低,產業層次低,科技含量少,利潤空間更是狹小。

  6、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素質顯得更為重要,直接關係著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我國中小企業中大多數私營企業的領導者為初中、高中、大專文化程度,分別佔56.3%、35.1%和8.2%,除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者素質較高外,其餘綜合素質相對較差。

  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對策

  1、政府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認清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重要性,採取措施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根據中小企業信貸需求規模小、頻率高、時間急、風險高的特點,制定特定的信貸機制。銀監會在2006年7月頒佈了銀行小企業信貸指導意見,提到了銀行要建設六項機制。對於此,銀行要積極響應銀監會的政策,完善各項機制,為中小企業信貸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更新完善機制,儘可能地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

  2、大力發展中小企業金融機構。銀行金融機構應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援,適當放寬貸款期限。除了各大商業銀行自行設立貸款的信貸部門,還應該大力發展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中小融資機構,鼓勵和支援股份制銀行、城鄉合作金融機構,並儘量消除地區差異,提高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支援符合國家政策的中小企業的發展,從而有利於不斷積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經驗,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質量,促進金融業和中小企業的共同健康發展。中小企業間也可建立互助金融組織,加強共同發展和風險共擔的能力,併為建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打下良好的基礎。

  3、儘快建立健全中小企業擔保體系。政府直接對商業銀行提供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貼。可依據特定條件向社會公開招收協作商業銀行,授予每家協作銀行一定的額度,協作銀行根據政府的條件選擇中小企業貸款,貸款成功,利息全部歸銀行,貸款失敗,銀行則承擔一定比例的損失。在現有擔保體系中建立和規範協作銀行制度。明確協作銀行與擔保機構的關係和風險分攤比例,強化商業銀行考察,評估中小企業貸款專案的責任以及對不良貸款追索的義務。參照國外特殊法人制度對政策性擔保機構進行規範,明確政策性擔保機構設立的目標、職責、經營方針、監督辦法等,同時對這類特殊法人執行特定的財務和稅收政策。建立擔保資金的補充制度。政府應將扶持中小企業作為長期政策,將擔保資金列入政府年度預算,為擔保活動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同時,採取多種措施鼓勵商業銀行、企業和富裕者為擔保基金提供幫助。

  4、大膽嘗試股權和債券融資。為保證我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國家應該儘快完善我國證券市場體系,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可能。創業板的推出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一個大膽嘗試,各中小企業應該抓住機會,積極準備,爭取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資金來加快企業發展,提高技術創新。

  債券融資與股權融資相比具有風險小的優點,這對於實力較弱的小企業來說是其融資的有利方式。可轉換債券更是一種集股票和債券優點於一身的融資工具,國家可以採取相應措施來鼓勵和支援其發展。

  5、強化中小企業內部管理,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競爭力。積極規範地推進中小企業改革。要立足現有基礎,通過發展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聯營、合作,引進專利和先進技術等途徑,積極向資訊產業、新型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的方向發展,逐步淘汰落後裝置和落後工藝,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強化內部管理,引進科學的管理手段。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實現對企業運作的全程化動態管理,確保生產經營的正常執行。要規範企業財務制度,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金融工具,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外,要加強培訓教育和引進人才,從而使企業有強大的發展後勁,也更能得到銀行強有力的支援。

  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始終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對此各級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都採取了各種措施,試圖解決此問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困境不是一方的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需要政府、金融機構以及中小企業等各方面的配合和共同努力;需要長期的研究和探討,並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制定相應的措施以應對萬變的情況。只有這樣,中小企業才能達到一個發展的新境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周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

  [2]葉倩,馮丹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融資體系的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6.30.

  [3]楊令芝,周燕.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問題與創新[J].經濟特區,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