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融資模式和企業融資困難的區別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激活了市場競爭、提高了市場效率,更是我國現階段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對社會的穩定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1、兩個概念完全不同

  企業融資模式是指一個企業不管是因為經營不善還是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而需要做企業融資,在融資過程中會因為企業經營特點而採用不同時的融資模式或融資方式;如:,銀行信用貸款、銀行抵押貸款、小貸公司貸款、保理公司保單貸、融資租賃、基金、信託、政府基金等等

  企業融資困難是企業可能因為流水不足,信用不良,抵押物不足等等各種原因導致融資過程不順利的現象。

  2、發生的原因

  企業融資模式 會出現多少問題,主要原因是企業經營問題、企業經營推廣、領導信用、企業信用、企業型別比如固定資產比較少,流水不足等限制性條件,決定企業可以選擇的範圍有大有小。

  企業融資困難,是因為企業經營狀況經營投資方或貸款方考查不符合放款情況,導致融資不成功的現象。抵押物不足,企業信用有汙點,流水不足等是主要原因。

  3、兩者關係又緊密相聯

  企業融資模式如果多樣性,可以有效避免企業融資困難現象的發生。企業融資困難也反應了企業融資模式的選擇範圍比較小。

  4、舉例說明:

  某環保企業因擴大經營生產要融資,通過專業的節能環保投融資服務平臺

  瞭解到,企業融資模式比較多,銀行信用貸款、銀行抵押貸款、小貸公司貸款、保理公司保單貸、融資租賃、基金、信託、政府基金等等,這些都是企業融資模式;

  事實上,該環保企業因為裝置折舊速度太快,不方便做抵押類做貸款;而且融資規模不超過一千萬;但是流水經營情況不錯。此種情況下,如果選擇銀行抵押貸款、基金、信託、政府基金類企業融資模式,肯定會出現企業融資困難情況;但是如果選擇銀行信用貸款或保理公司保單貸款,相對來說就不會出現企業融資困難的現象。

  企業融資的環境因素

  1.政府因素

  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政府對國有企業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國家扶持政策一直實行向大企業傾斜,而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夠,這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歷史原因。大型企業能夠容易地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得到資金,而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卻相應被提高了許多,中小企業要取得貸款必須付出更大的成本。

  2.金融機構因素

  ***1***銀行金融機構的運作機制約束中小企業融資。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各國政府為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機帶來更深層次的危害,都採取了謹慎性原則。這一巨集觀調控,使得中小企業貸款首先受到傷害。金融機構內部清理整頓,使得銀行收縮信貸規模,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惜貸"。***2***缺乏與中小企業相適應的金融機構。在國有商業銀行中,中小企業的規模歧視依然存在,大銀行從節約成本費用角度出發,不願向中小企業投放資金。雖然城市商業銀行、信用社和地方性商業銀行等成為了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導行,但是這些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不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最終還是制約著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

  3.信用擔保體系因素

  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還不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的機構少,並且擔保基金的種類和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民營擔保機構受到所有制歧視,只能獨自承擔擔保貸款風險,而無法與協作銀行形成共擔機制。由於擔保的風險分散與損失分擔及補償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擔保資金的放大功能和擔保機構的信用能力受到較大制約。

  4.直接融資因素

  企業的直接外源融資主要是通過發行股票的股權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的債券融資。從股權融資來說,上市的門檻太高,使得大多數中小企業無法通過這種方式解決急需的資金。雖然創業板的推出,低門檻進入、嚴要求運作的特點將有助於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獲得融資機會,但創業板在中國還處於初級階段,還存在著不足,或許能相對緩解融資問題。從債券融資來說,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股票市場和銀行信貸市場的發展,而且中小企業往往達不到債券發行額度的要求,因此,中小企業要通過債券融資幾乎沒有可能。

  5.法律體系因素

  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一直缺乏比較有效的法律保護,儘管《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少數法律對中小企業有一定的規範,但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擔保、上市等融資方面的保護甚少。2003年出臺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在經濟法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中國真正走向市場經濟的標誌之一,也是中國實現經濟民主化的重要一步。但是,《中小企業促進法》也存在著侷限性,中小企業的法律保障體系還有待完善。

  企業融資的自身因素

  1.中小企業素質較低,信用狀況較差

  中國中小企業的素質普遍不高,有相當一部分是城鄉企業,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缺乏競爭力,市場風險高,這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敢向其發放貸款。中小企業大多為私營企業或合夥企業,管理水平落後,經營風險大,信用觀念差,財務制度不健全,資訊不透明,使得金融機構不能把握中小企業的貸款風險,增加了放貸風險。

  2.中小企業缺乏擔保物

  無論是什麼企業要求貸款或者擔保,都需要有擔保物來提供保證。中小企業僅有的抵押品就是其有限並且價值低廉的土地、房產和機器裝置,其規模也就制約了這些抵押品的價值。

  3.中小企業人才匱乏

  中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為私營企業,企業領導者的素質不高,缺乏現代的管理理念和領導力,而企業的發展需要管理者能表現出一定的遠見卓識,具有先進的融資理念,為企業規劃出合理的融資方式,以較低的融資成本來籌集資金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同時中小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較低,留住人才的能力弱,使得企業新鮮血液注入少,先進理念和技術難以運用於企業,制約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