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選址考慮的因素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下,品牌服裝店的選址應該是在人群密集的商業區。這也是市場所最能直接聯想到的。然而,令人記憶深刻的卻往往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式的發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設施選址影響因素的權衡

  在進行設施選址時,企業有很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在考慮這些因素時,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必須仔細權衡所列出的這些因素,決定哪些是與設施選址緊密相關的,哪些雖然與企業經營或經營結果有關,但是與設施位置的關係並不大,以便在決策是分清主次,抓住關鍵。否則,有時候所列出的影響因素太多,在具體決策時容易主次分不清楚,做不出最佳的決策。第二,在不同情況下,同一影響因素會有不同的影響作用,因此,決不可生搬硬套任何原則條文,也不可完全模仿照搬已有的經驗。最後,還應該注意的一點時,對於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的企業來說,要考慮的影響因素以及同一因素的重要程度可能有很大不同。

  一項在全球範圍內對許多製造業企業所作的調查表明,企業認為下列5組因素***每一組中又可分為若干因素***是進行設施選址時必須考慮的:

  1、勞動力條件;

  2、與市場的接近程度;

  3、生活質量;

  4、與供應商和資源的接近程度;

  5、與其它企業設施的相對位置。

  由此可見,製造業企業在進行設施選址時,要更多地考慮地區因素,而對於服務業來說,由於服務專案難以運輸到遠處,哪些需要與顧客直接接觸的服務業企業的服務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對最終市場的接近與分散程度時,設施必須靠近顧客群。例如,一個洗衣店或一個超級市場,影響其經營收入的因素有多種,但其設施位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設施周圍的人群密度、收入水平、交通條件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經營收入。對於一個倉儲或配送中心來說,與製造業的工廠選址一樣,運輸費用是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但快速接近市場可能更重要,可以縮短交貨時間。此外,製造業的生產的選址來說,與競爭對手的相對位置有時並不重要。而在服務業,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服務業企業在進行設施選址時,不僅必須考慮競爭者的現有位置,還需估計他們對新設施的反映。在有些情況下,選址時應該避開競爭對手,但在商店、快餐店等情況下,在競爭者附近設址有更多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有一種“聚焦效應”,即受聚焦於某地的幾個公司的吸引下而來的顧客總數,大於這幾個公司分散在不同地方情況下的顧客總數。

  服裝業選址的特點

  工業部門的選址決策重點在於追求成本最小化,而服務業的目標則是實現收入最大化。這是因為製造業成本往往隨著選址地區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而服務業的成本在一個市場範圍內變動很小。因此,對於一個服務部門而言,特定的選址更多地是影響其銷售量和收入,而不是成本,這也就意味著服務業選址決策的重點應在於確定銷售量和收入的多少。對於服務業來說,運輸成本通常不是選址決策考慮的主要因素,由於服務專案難以運輸到遠處,那些需要與顧客直接接觸的服務業企業服務質量的提高有賴於對最終市場的接近程度時,設施必須靠近顧客群,因此,大部分服務業,由於需要與顧客接觸都是面向市場選址。例如,一個理髮店或一個超級市場,影響其經營收入的因素有多種,但其設施位置是否靠近顧客群對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設施周圍的人口密度、收入水平、交通條件等,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種企業的經營收入。對於一個倉儲或配送中心來說,運輸費用是要考慮的一個因素,但快速接近市場可以縮短交貨時間可能對其更重要。其他服務業:如諮詢、銀行、房地產、維修、旅店、保健、教育、公用事業、政府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近顧客與市場的要求。

  對於製造業的工廠選址來說,與競爭對手的相對位置有時並不重要,而在服務業,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服務業企業在進行設施選址時不僅必須考慮競爭者的現有位置,還需估計他們對新選址的反應。在有些情況下,選址時應該避開競爭對手,但對於商店、小吃店等,在競爭者附近設址有更多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有一種“聚集效應”,即受聚集於某地的眾多設施吸引而來的顧客總數,大於分散在不同地方的這些設施的顧客總數,這就是形成某種特色商業一條街的成因。

  服務業的這種特點,使得其選址對其經營業績的影響約佔七成左右,選址的失當是其他經營管理上的努力所無法挽回的。因此,服務業被冠以“選址產業”的稱號。

  為了評價服務業接近顧客和市場的程度,服務業選址常用“商圈”的概念。商圈是指以其選址所在地的中心,沿著一定方向和距離擴充套件,吸引顧客的輻射範圍。

  對於零售商業來說,一種做法是以某個原點出發,測算5分鐘的步行距離會到什麼地方,然後是10分鐘步行會到什麼地方,最後是15分鐘會到什麼地方。根據中國的本地特色,還需要測算以自行車出發的小片、中片和大片半徑,最後是以車行速度來測算小片、中片和大片各覆蓋了什麼區域。如果有自然的分隔線,如一條鐵路線,或是另一個街區有一個競爭對手,商圈的覆蓋就需要依據這種邊界進行調整。

  例如對於中小型商業店鋪來說,商業半徑為250米至500米為核心商圈,商業半徑1公里左右為中央商圈,公共交通線路可達的區域為次級商圈,整個城市四周郊區及衛星城鎮區域為周邊商圈。按此標準,中小型商業店鋪的最佳選擇當為核心圈層,即應重點考察商業半徑250米至500米範圍內的選址因素指標。

  服裝業選址的影響因素

  1.選址地區的潛在顧客群狀況:

  選址商圈內潛在顧客群狀況對服務企業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它是企業所擁有的市場。顧客群狀況是一系列指標的綜合,這包括選址地區人口數量和密度、日均人流量、年齡結構、文化水平、職業分佈、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等許多指標。企業在選址時要根據自己的目標顧客群進行調查,如肯德基在中國的目標顧客群定位為:中上收入水平的人群、追求時尚的年輕人和喜歡新奇的兒童。在這一定位下,肯德基開店選址多在商業中心,通常緊挨大型商場,一方面可以更好地面向以上這些顧客群,另一方面利用商業區相對高昂的房租,隔離資金緊張的中小規模的中式快餐店,以免受到低價競爭的影響。

  服務企業在選址時對商圈內潛在顧客群狀況一定要做大量的市場調查與可行性分析。據瞭解,幾乎所有進入中國的歐美大型連鎖集團,如家樂福、麥德龍、阿霍德、沃爾瑪、大榮、西友、伊藤洋華堂、佳世客等,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都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深入細緻的調查。投入了成百萬、上千萬的市場調查費用。麥當勞在選址時對潛在顧客的調查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用秒錶測算選址處人流量。其結果是他們在中國的投資鮮有失敗。

  2.交通條件和相鄰產業情況:

  交通條件對於商圈的大小有很大影響。如果選址周圍有許多的公交車,或是道路、交通方便,那麼銷售輻射的半徑就可以大為放大。必要的停車條件、顧客停車場地及廠商用進貨空間、車輛行人進出是否方便、行人道、街道是否有區分、過往車輛的數量及型別、道路寬窄等,都對服務業的顧客源有所影響。不同的服務企業,對交通條件的要求各有不同,並不是道路越寬、車流越大越好。就一般城市道路交通狀況看,街面寬度小於16米的街道旁做中小型鋪面的效果就要好些,這種街道只有車道與人行道之分,且沒有護欄分隔,機動車、非機動車和人流穿行其中,很符合中國人信步逛街購物的消費習慣。那種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慢車道、快車道之間以及道路中心線有護欄或綠化帶隔斷的,車輛通行快,橫向人流不易通過,往往形成“假口岸”,不宜開設中小型商業店鋪。

  城市規劃,如街道開發計劃、道路拓寬計劃、高速公路建設計劃、區域開發規劃等,商業網點數及結構、配套設施結構等。都會對未來服務業產生巨大的影響,應該及時捕捉、準確把握其發展動態。

  相鄰產業情況,如學校、圖書館、醫院、公園、體育館、旅遊設施、政府機關等公共設施能起到吸引消費者的作用。地區的治安、消防、銀行服務等支撐條件,一定的商圈範圍內競爭企業的數量,與附近服務設施的互補性,對服務企業的經營都有影響。因此瞭解城市設施的種類、數目、規模、分佈狀況等,對選址是很有意義的。

  3.選址地區的競爭情況:

  在商圈分析中,需要考慮與競爭企業的距離,競爭企業的素質,它的商圈範圍如何。計算所有競爭對手的銷售情況,服務內容和單位面積銷售額等情況,然後將這些估計的數字從總的潛在銷售額中減去,得出本企業的未來銷售潛力。有些服務企業在開業前把其它企業的弱勢瞭解透徹,以打分的方法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比如環境是否清潔,哪類產品的價格比較高,服務質量如何等,然後依據這種精確的調研結果採取具有殺傷力的打擊措施。

  如何避免商圈內競爭對手的威脅並加以有效利用,是一種雙贏的競爭方式,其手段是企業的經營內容或目標顧客群與商圈內其它企業的經營內容有一個互補作用。

  不同業態的服務性企業選址在同一區域,可以共生共榮,形成商業圈。然而,趨同業態的服務性企業選址在同一區域,若企業的經營內容或目標顧客群相同,往往會兩敗俱傷。例如:目前,國內商家大多以家樂福為榜樣,選址在城區中心地帶,開營業面積上萬平方米的綜合性超市,但由於缺乏象家樂福那樣的全球化的採購體系,貨品與價格趨同,勢必短兵相接,易陷入打價格戰的泥潭。

  人們常把家樂福、麥德龍相提並論,這兩個巨頭在不少城市毗鄰而居卻相安無事。原因在於雙方因業態不同而不正面交鋒。家樂福的大賣場針對普通消費者,麥德龍實行會員制,實際上是某種批發業態。

  4.企業的獨特性:

  小餐館、小超市、小型連鎖店、髮廊、醫藥店等,這類服務性企業有即時消費性、少容量、應急性等特點。企業通過最大限度地接近顧客,與顧客建立起鄰里關係,贏得較好且穩定的經營收益。他們的商圈較小,目標顧客群固定為徒步5-10分鐘可到達購物的居民,80%顧客為有目的的購物。因此,這類企業多在住宅小區內選址,也有在車站、醫院、娛樂場所針對流動顧客選址。

  大型綜合性超市的目標顧客為消費者中比率最大的中等收入階層,為滿足他們的日常消費需求和企業規模化經營的優勢,其商品種類齊全,同一商品的規格、等級、品種也較為豐富。這類企業的選址會更重視中央商圈的顧客群狀況和交通條件對銷售輻射半徑的影響。因此,這類企業多在目標顧客集中的住宅區、交通便利的城鄉結合部或商業密集區選址。

  交通條件則是賓館選址需要考慮的首要條件,在選址點的百米方圓內有三條以上能通達商業中心、機場、車站、碼頭的公交站線為好。最好選址就靠近如機場、火車站、汽車終點站、工業區、物貿中心、展覽中心、商務中心、大型遊樂場或風景旅遊點等區域。

  總之,每一種服務性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有其長處,也有其對環境的特殊要求,而且各種業態之間既有一定的競爭關係,又能互相彌補對方的不足,合理佈局就能起到優勢互補和繁榮市場的作用。只有切實瞭解各種業態的優缺點,廣泛地調研,認真分析各類消費者的消費心態和需求,才能充分發揮各種業態的長處,取得最大的效益。

  5.企業經營策略:

  不同型別的服務性企業的經營策略各有不同,即使同一型別的服務性企業的經營策略也不盡相同。如商品的高流通性是大型超市的經營策略。相對而言,大型超市的淨利率非常低,一般來說只有2-4%,但是大型超市獲利不是靠毛利高而是靠週轉快。大批量採購只是所有商場商品高速流轉的集中體現而已。經營策略需要具體的支撐手段,大型超市這種高流通性的經營策略從根本上是靠商品價格優勢吸引大量有購買力和購買意願的顧客流來支援的,正確地選址是企業能夠長期保持這種顧客流的關鍵。以北京為例,傳統的商業區雖然還是人流如織,但王府井、西單和大柵欄地區的遊客正趨向於“只遊不買”,市區正在日益走向空心化。有車族喜歡在交通還可以的三環路或周圍更遠處購物,普通居民也開始習慣在社群的綜合超市中花去更多時間。

  小超市的經營策略則是通過最大限度地接近顧客,給顧客帶來儘可能多的便利,如營業時間一般在16小時以上,甚至24小時,選址在居民住宅區使居民徒步購物幾分鐘即可到達,經營以購買頻率高的商品為主,充分利用營業面積,以此贏得較高的淨利率和穩定的經營收益。

  6.企業的協作管理水平:

  服務性行業的供應協作管理水平也是決定服務性企業收入與競爭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服務性企業常常通過借鑑製造業的管理經驗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後勤補給的配送能力、效率、管理績效等都是在選址時要考慮的實際問題。如家樂福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後,短時間內便在相距甚遠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開出了大賣場,就是因為他們各自獨立地發展出自己的供應商網路。根據家樂福自己的統計,從中國本地購買的商品佔了商場裡所有商品的95%以上,僅2000年採購金額就達15億美元。除了已有的上海、廣東、浙江、福建、及膠東半島等各地的採購網路,家樂福還會在2003年底分別在中國的北京、天津、大連、青島、武漢、寧波、廈門、廣州及深圳開設區域化採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