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超市的經營範圍

  隨著收入增加和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新興零售業業態——超市的出現,中國城市消費者有了更多可供選擇的購買生鮮農副產品的場所。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在超級市場中最初經營的主要是各種食品,以後經營範圍日益廣泛,逐漸擴充套件到銷售服裝、家庭日用雜品、家用電器、玩具、傢俱以及醫藥用品等。超級市場一般在***處備有手提籃或手推車供顧客使用,顧客將挑選好的商品放在籃或車裡,到出口處收款臺統一結算。

  開超市的經營特點

  除此以外,超級市場的特點還主要表現在:

  ①超級市場的商品均事先以機械化的包裝方式,分門別類地按一定的重量和規格包裝好,並分別擺放在貨架上,明碼標價,顧客實行自助服務 ,可以隨意挑選。

  ②超級市場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和其他現代化裝置。便於管理人員迅速瞭解銷售情況,及時儲存、整理和包裝商品,自動標價、計價等,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了銷售數量。

  ③超級市場內的商品品種齊全,挑選方便 。人們可以在一個商場內購買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絕大部分商品,免除了許多麻煩。自動標價、計價、結算效率高,也節省了顧客的時間。而且由於商場的經營效益好,降低了成本,所以商品的價格相對也較低廉,受到廣大顧客的歡迎。

  開超市的經營趨勢

  2002年以來,我國超市行業的門店總數、總面積、員工人數、銷售總額、利潤總額等都表現出了穩步上升的態勢。近幾年來超市行業銷售淨利率為2.35%,平均銷售淨利率為2.6%。從中國連鎖企業百強排名來看,零售行業的集中度正在提升,超市行業也表現出相同的趨勢。前10強佔社銷總額和連鎖超市零售百強的比重在2009年分別達到2.7%和52.8%。超市10強門店數與其佔超市連鎖百強門店總數的比重在2009年也達到了34.1%。

  零售業態的構成與人均GDP水平關係密切。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間時,連鎖超市和大賣場開始盛行並且依據它們強勢的擴張性質成為第一主力業態。我國的人均GDP2003年超過了1000美元,2008年超過3000美元,正處於連鎖超市和大賣場高速發展階段,而標準超市已經處於衰退階段。

  據預測,到2018年中國分別可以容納4801個超市賣場,超市賣場面積分別為4801萬平方米。

  以上海為例,上海地區各種零售業態完整,國內外零售巨頭之間競爭激烈,上海本土超市類企業雖然數目較多但是規模普遍比較小。一直以來,華聯、聯華等超市品牌在中小型市場上牢牢佔據上海市場。國際大型超市品牌的入侵使其調整戰略,一方面鞏固其中小型市場,另一方面加緊其世紀聯華、華聯吉買盛等大型賣場布點。但是具體到知名度以及整體賣場的貨物擺放、促銷和購物環境等而言,還是外資與臺資賣場更為成熟。市場上家樂福、樂購、易初蓮花等品牌已經深入人心。

  超市行業是一個發揮規模優勢的行業,規模優勢的支撐點在於物流網路的廣泛鋪開。規模優勢通過良好的物流管理能力轉化為採購成本優勢和質量控制優勢,而質量控制優勢加上成本優勢就易於形成良好的信譽和品牌形象優勢。為了應對外資巨頭的競爭壓力,上海市政府正在積極推動聯華超市與華聯超市兩大巨頭的合併。

  上海本土超市發展趨勢:***1***規模化;***2***精細化;***3***自有品牌化。規模化方面,超市企業更傾向於建立以物流網路為支撐的門店網路,一二線成熟區域網點加密的同時,開店策略轉向渠道下沉,佔領周邊城市甚至農村市場,收購重組將成為超市企業快速規模化的捷徑。精細化方面,重點在於經營業態和模式創新、物流供應鏈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網路超市建設。自有品牌商品比重提升是供應鏈管理效率提升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