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成功創業人生故事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名人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他37歲走上創業之路,用11年時間把公司做到100億

  他是一個勇於冒險的“離經叛道”者:從高薪IT軟體寫手進入攜程負責營銷,實現“滑鼠到水泥”的轉變;後在攜程納斯達克上市後“激流勇進”,拉起一支毫無酒店業經驗的隊伍,成功創辦7天連鎖酒店。作為國內最年輕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掌門人,他37歲時創辦的7天連鎖酒店在3年之內就已躋身國內經濟型酒店的一線陣營。而如今他擁有的鉑濤集團,市值也已超100億。

  說起鉑濤集團,大家未必都認識。但要是說起7天酒店,那看到這篇文章的人估計沒有不知道的。7天酒店正是鉑濤集團的前身,創始人鄭南雁。

  2005年7天酒店成立,11年後的今天,鉑濤不再只有7天一個品牌,市值也已超過100億,但當我們找上門的時候,驚奇地發現我們還是能夠從他身上看到創業人的影子,或許是因為他依然保持著創業時期的勤奮。

  他說,酒店人靠的就是勤奮

  但凡是極具成功的企業,它的成功往往是極具優秀的創始人所撐起來的。從他們的身上,我們能夠看到他們對自己如何嚴苛,如何用自己的價值去帶動企業的價值。也只有這些人,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

  創業之初,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回憶起創業時期,他之前身邊的一位副總裁說,剛開始的時候,任何事情鄭總都會親力親為。

  當初,他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帶著我們團隊所有人去酒店做檢查。當時店面還不足10家,然後他就帶著我們一家一家的跑。到了店裡他不讓我們做任何事情,只要我們在一旁看他檢查哪些問題。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第一次去檢查,鄭總就直奔客房的衛生間去,然後俯身用手去擦拭馬桶的周圍。擦完一看手是髒的,我們當時有點尷尬,誰都沒有說話,鄭總也沒有說話。但是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做了,所以後來再去店面檢查的時候,鄭總調侃說還需要去衛生間嗎?

  後來鄭總說:“看一個酒店的好壞,就看它的衛生間。衛生間是最能說明一個酒店品質如何的地方。我們可以在一個環境一般的地方睡覺,但是沒人喜歡在一個環境一般甚至有點髒的衛生間洗漱裝扮。”

  做酒店,要學會拒絕傳統,這或許是最大的挑戰

  起初創業,鄭南雁其實並沒有多少經驗,但他非常清楚:酒店屬於傳統行業,所以很容易做成傳統品牌。但是必須要跳出來,否則說不定哪天就跟著傳統一起死掉了。

  他最喜歡對團隊說的一句話就是:“微亂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這種微亂,會讓人的思維保持活躍,會讓品牌保持活躍。

  他鼓勵所有人都暢所欲言,鼓勵基層員工與自己對話,說出只有基層員工才能瞭解的酒店狀況。

  他強調資訊透明,讓所有人都實時瞭解酒店的運營狀況,而不是後院已經著火,前方還在忙著打戰。所有人,都不能保持在舊的認知裡。

  他每一個決定,都是大家碰撞後的結果,拒絕一個人說了算。發散思維才能不被傳統化。事實上,7天的出現,確實給酒店行業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

  保持空杯心態,想進軍酒店新領域

  他可以說是中國酒店行業的大佬,他用7天酒店的成功證明了他在酒店行業的地位。幾乎沒有人再可以對他指點酒店的江山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

  外界都知道,鄭南雁近年對客棧領域興趣漸濃,他看中這個市場,但想要做好這個市場,之前的經驗未必能夠幫到他。所以在這方面,他表現出了強烈的學習欲。

  之前有一位客棧行業的創始人去見鄭南雁,說是取經實則可能是想要獲得投資。這是鄭南雁第一次深度接觸和了解客棧領域的創業人。具體過程我們無法瞭解,但是我們後來知道,他確實投了那位創業人一筆錢。

  他說:“我在客棧領域是零,但我對這個領域很感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我可以和他一起學習。”

  所以,前段時間,雲掌櫃做了一期客棧的經營課堂會,請的主講人是剛剛獲得3000萬投資的蜜月客棧詩莉莉創始人許先生。課堂過程中有人驚奇地發現,鄭南雁竟然也在這場課堂中,只不過角色確是一個默默旁聽的學員。

  這位詩莉莉的創始人,僅僅是一個90後的年輕人,對鄭南雁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晚輩。但他似乎預設客棧領域自己才是晚輩,別人是前輩。

  真正成功的人,永遠會保持一種應有的謙遜,保持一種空杯心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獲取能量,重新出發。否則,成功只是一時的。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保持終身學習。

  11年不變的是,他對酒店的極度熱情

  雲掌櫃的課堂結束之後,詩莉莉創始人認為鄭南雁既然來聽自己講課,說明對自己的專案感興趣,或許也應該去找這個大哥談一談。

  許先生說:“當我決定去鉑濤集團找大哥的時候,我發現我竟然只能用攔截的方式找到他。

  恰好得知他第二天會在公司,無奈我只能連夜把商業計劃書趕了出來,決定第二天過去“冒然訪問”。我聽說大哥是一位感性的人,然後就寫了一段能夠讓他感動的話,告訴他詩莉莉正在做什麼,而我又想找他做什麼。第二天早晨7點鐘我準時到了鉑濤大廈,我到的時間有點早,當時公司還沒人,我心裡有點惶恐,不知道大哥見到我會是什麼反應。

  7點半的時候,大哥出現了,他是第3個到公司的人。我過去和他打招呼自報家門,大哥說你跟我去辦公室吧,雖然我今天很忙,不過還是願意和你聊一聊。

  當時我就在想,大哥對酒店真的是一種熱愛,所以創業這麼多年,鉑濤市值已超100億,依然還是秉持著這麼勤勞的工作狀態,那一瞬間,我真的深受他感染。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熱愛,所以他對酒店創業人都有一種情懷在其中,願意幫助更多的酒店創業人。

  見面過程中還有一件事情讓我很詫異,我在向大哥遞名片的時候,大哥說他有我的名片。那是兩年前在一個酒店論壇上我遞給他的,當時我才剛剛創辦詩莉莉。

  從鄭南雁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勤奮、他的熱情、他的專注,所有這一切,都投身於他所創辦的酒店。

  如今,他是中國酒店最佳創新人物。他是酒店行業唯一獲得“贏在未來·商界領軍人物”大獎的CEO。他是唯一獲得“十大時代營銷人物”稱號的酒店業人士。

  如此多的唯一,讓這位“離經叛道”的創業者成為了真正的酒店人。

  二

  她2次創業外賣只送面,如今饞師兄估值達2000萬

  “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這是饞師兄在位於成都軟體園店的標語。

  成都軟體園天華路被成都人譽為“小吃一條街”,幾百米的小街上雲集了眾多面館、中餐和特色美食,有些江湖“險地”和兵家必爭之地之意。

  小小的店面格調滿滿,擠滿了顧客。據創始人陳蘭介紹,饞師兄是一家去年十月才正式上線的新興餐飲公司,因為通過兩年技術研發,解決了麵條在煮熟後不能久放的難題。

  饞師兄憑藉這一獨一無二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廣闊市場前景,在短短半年時間裡,就以“我們外賣只送面”的精準定位在軟體園打開了知名度和市場。

  這家店據說僅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立項、裝修、開業。

  “當時我們在極其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了這家要轉讓的鋪面,但是房東只給了我們不到一週的時間籌措資金,於是我們緊急啟動了眾籌計劃,在短短三天內就超額三倍完成了眾籌。”說起眾籌的火爆,陳蘭掩飾不住內心激動的心情。

  這便是饞師兄的第一家門店。

  據陳蘭講,饞師兄的團隊是由廣告創意人、影視導演、資深餐飲行業運營管理人以及行政大廚跨界組成的專業團隊,全職員工在20人左右。

  目前饞師兄有生產部、品牌部、營運部,除了品質的保障,在自身品牌的塑造和推廣上本身就具備別人沒有的優勢。

  獨門技藝,外賣只送面

  在寫字樓和白領人群較為密集的地區,外賣自然而然成為了剛需。

  而陳蘭正是發現了其中的商機。

  通過調研,她發現目前外賣基本上只有米飯的選擇,但相當大一部分人喜歡吃麵。包括之前北方的同事,寧願吃兩個饅頭也不願意吃盒飯。

  麵條和米飯一樣,都是主食,是剛需。就世界範圍來說,吃麵食的人口比例大於米飯,中國地區不一樣,比例不一,但就北上廣深這樣的以外來人口居多的大城市來說,比例比較均衡。

  “外賣市場有多大,外面送面的需求便佔有半壁江山。”

  最後,她提出了一個問題。能否有一款可以外賣的麵條?她就此諮詢了身邊很多喜歡吃麵的朋友,他們都表示很需要這樣的一碗麵。

  於是,陳蘭便開啟了2年的研發之路,而這已經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了。

  他們先期投入了100多萬進行產品研發,包括建立中央廚房等基礎設施。

  當前,已經完成產品標準化,建成一個目標日承載量2000份的中央廚房。外賣上線100多天,老客戶佔比達到60%。

  對於外賣送面,更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

  當面送到你面前時不是已經坨了就是涼了,從而嚴重的影響了食麵時的口感。

  對此,陳蘭苦心研究兩年的技術終於派上了用場。

  “保證麵條口感是我們的技術核心。”

  她向i黑馬解釋到,面不坨其實是通過原材料選擇、麵條生產、產品製作等環節環相扣,最終綜合呈現的結果。

  饞師兄通過改變麵條中麵粉、雞蛋等食材的配比***絕不含任何違規新增劑***,解決了麵條煮熟後無法長時間存放、外賣影響口感等現實難題。

  而對於送餐時的溫度問題,饞師兄則是全程80度恆溫。

  當i黑馬向陳蘭詢問今後會不會推出其他主食時,陳蘭則搖搖頭說到。

  “‘外賣只送面’是饞師兄的品牌口號,要讓大家一眼就能記住我們,我們想在麵條這個細分領域結出一顆碩果”

  似乎說到這裡時,陳蘭更加堅定了她的語氣。

  當然,這裡也有在陳蘭看來的一些難題。

  “其實這是整個外賣市場的問題,比如:平臺對商家的影響和制約,第三方配送客戶體驗的困擾,外賣平臺前期燒錢形成消費者貪便宜的習慣等問題。”

  而對於外賣平臺燒錢的說法,陳蘭認為,饞師兄只是在品牌的前期建設中會相對的投入基礎建設,不存在燒錢的說法。

  現在,各大平臺也在不斷合併和重組,我相信通過不斷的調整,市場一定會趨於理性,迴歸商業的本質,平臺燒錢也已慢慢在降溫。

  目前,饞師兄在資本市場的估值已達2000萬元。老客戶復購率能夠達到60%,消費10次以上的復夠率能夠達到11%。

  饞師兄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半年內開6-8家線下體驗店。

  而擴大配送範圍也成為了其目標之內的計劃。

  “我們未來的發展模式是實體體驗店即外賣配送點,未來我們將覆蓋整個城市,實體店2-3公里範圍的寫字樓都可以覆蓋我們的外賣。”

  二次創業,“痛”並快樂著

  饞師兄是陳蘭的第二次創業。

  作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她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並且勇於嘗試。

  陳蘭在創立饞師兄之前,是四川四知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從那時起到現在已有7年了。

  而創立“饞師兄”正是我們前中所說的,她希望可以拯救寫字樓裡面“無面不歡”的這群人,同時,她更希望把成都的美食帶向全國。

  她說,每當取得一個階段性成功或解決一個重大難題時是最開心的,而心情最低落時,往往是公司面臨缺錢缺人才之時。

  “最困難還是資金。”陳蘭對i黑馬說。

  在她眼中看來,饞師兄的團隊、方向、目標都很明確,而團隊成員在各自的領域也都很專業很優秀,大家也都很拼。

  一個想法變成現實,整個流程是需要不斷優化的,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一定創新的公司,所以前期流程中的不斷試錯很重要。

  創業是一個非常奇妙的過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生活充滿無限的精彩,當然也可能是驚嚇,需要創業者有一顆頑強的心臟。

  這是陳蘭對於創業意義的理解,也是每一位創業者應當必備的。

  創業是持續進行中的狀態,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現在有許多創業者無法平衡自己與家庭的問題。

  對於陳蘭這樣一位女性創業者來說,更加難以平衡。

  “家人的理解和支援是最重要的”。

  在她看來,在創業的過程中,家庭生活只能見縫插針的參與,並且提高每次活動的質量,讓相處的時光都儘量愉快。

  在缺少陪伴家人的情況下,要跟他們多溝通多表達,爭取他們發自內心的支援。

  “現在可能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饞師兄上,希望它能成為中國外賣麵條的第一品牌”。

  這是最後陳蘭對i黑馬說的一句話。從話中的字裡行間透露著這位平凡女性的野心,同時也透露著她對饞師兄品牌的愛。

  就像開篇所說,“我們不止有情懷,還有祕密武器”。

  希望我們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收到這張美食“名片”。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