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彥巨集的艱難創業史

  小編為你分享,一起來感受下牛人的拼搏精神。

  

  1987年秋天,19歲的李彥巨集背上行李離開家鄉山西陽泉,進入北京大學開始大學生涯;23歲,他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31歲,他建立了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百度。如今百度已經成為中國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網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

  瞭解李彥巨集的人都佩服他極其強烈且清晰的方向感。正是這種不被外界干擾的方向感,引領著百度專注地走到了今天。從北大資訊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專攻資訊檢索方向的研究生;從《華爾街日報》網路版實時金融資訊系統的設計者到Infoseek的工程師;再到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巨集都一直專注於“搜尋”這個關鍵詞。

  李彥巨集做事總是出人意料:在留學期間就已經研究了世界知名IT公司的商業運作成敗並寫下了《矽谷商戰》一書;在為商業網站提供搜尋服務且佔據了80%市場時突然決定轉型做自己的搜尋門戶並將公司贏利模式改為競價排名;在國內搜尋市場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突然宣佈百度要進軍日本;就在阿里巴巴火爆IPO的過程中,他又決定公告天下百度進軍C2C,目標直指馬雲旗下淘寶網。

  深諳本土文化的魔力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1999年底,雄心勃勃回國創業的李彥巨集在給自己的公司起名時很是認真,他設定了三條原則——其一是要代表中國的文化;其二是要跟搜尋有關又不能夠太直白;最後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簡單,中國人能聽懂。最終,他從辛棄疾的《青玉案》中獲取靈感,並選取“百度”來作為自己初創的網路搜尋引擎公司的名字。

  創業之初正趕上網際網路的泡沫破滅,很多人都對他搖頭,包括當時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先驅張樹新也表示疑問:“你怎麼這麼過時,現在還搞搜尋引擎,搜尋都誕生好幾年了。”但是李彥巨集認準的事情,不會輕易放棄。他在母校北大資源樓的兩個小房間裡開始了創業,定位是搜尋技術,業務是為其他網路企業提供中文搜尋技術服務——這是李彥巨集從風險投資商手裡拿到首期120萬美元投資的“概念”。很快,包括新浪、網易在內的國內主要入口網站陸續用上了百度的技術,百度藉此收取一定數額的技術服務費。

  即便是在拿到風險投資之後,也依然沒有人想到這個一臉書生氣的年輕人,會在短短7年後創造出中國概念股第一高位股價公司——2007年11月,百度股價突破400美元,成為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價最高的中國公司。美國《洛杉磯時報》的道恩·凱米爾勒夫斯基在他的文章中將這一原因歸結為“百度以文化優勢戰勝Google”。他發現,百度按照中國人的網路搜尋習慣,讓被點選的搜尋結果在新的視窗中開啟以及提供mp3音樂下載搜尋,這些都是百度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

  2002年10月,李彥巨集召開了競價排名業務全國代理商大會,使百度競價排名廣告突飛猛進;2003年李彥巨集發起的 “9月營銷革命”——在全國近百個城市展開“競價排名”付費搜尋服務的市場推廣活動更讓百度取得了巨大市場反響;2004年9月,百度廣告每日每字千金,創下中國網路廣告天價。2005年8月5日,百度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由此李彥巨集帶領著百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更懂中文”一直是李彥巨集展示百度優勢的“撒手鐗”。百度在北京理想國際大廈辦公區的會議室也都以“滿江紅”、“青玉案”、“慶千秋”等詞牌名命名。李彥巨集和他的團隊策劃了“精準”、“百度流量就是大”、“你知道我不知道”等幾個廣告片來宣傳自己在中文上的深厚功力。事實上,除了讓搜尋引擎更懂中文,李彥巨集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是儘量滿足網民上網的一切搜尋目的——甚至提供一直飽受爭議的MP3下載搜尋服務。

  對於百度的成功,很多人歸結為適應中國市場和中國文化的結果。李彥巨集當然認同。如今百度的“貼吧”和“知道”兩個產品同樣緊貼本土文化。在“貼吧”裡,搜尋使用者可以探討“你是不是還會玩兒時的遊戲?”甚至還可以通過興趣愛好、性別搜尋到你想找的人。貼吧按話題分類,帖子數量高達數百萬。在李彥巨集看來,2005年6月推出的“知道”是百度另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通過大眾智慧解決了搜尋引擎自然語言識別問題,使使用者查詢搜尋結果更加便利。現在,“知道”問答論壇已經回答了近2000萬個問題,成了對網民最有吸引力的產品之一,是所有的國家、所有的語言中最大的互動問答平臺。

  2007年被認為是百度的國際化元年。這一年百度帶給業界震撼的並不僅僅是它的各種搜尋產品,還有它的國際化戰略以及進軍C2C市場的計劃。2月百度視訊搜尋上線,收錄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全面的視訊內容,百度圖書搜尋上線;4月,百度盲道上線,成為國內首款網際網路無障礙產品;9月,百度又釋出了遊戲搜尋,包括攻略、遊戲相關新聞、遊戲手記等各種與遊戲相關的內容,甚至還包括特定遊戲裝備的引數和使用資訊。

  現在的百度,正在多種終端和***上開拓業務,李彥巨集希望讓百度搜索遍佈人們能夠接觸到的一切途徑:使用者不必訪問百度主頁,也可以搜尋資訊。超過3萬個搜尋聯盟會員,通過各種方式將百度搜索結合到自己的網站,使使用者在上網的任何時候都能進行百度搜索。百度正試圖提供從WAP到PDA的各種搜尋服務,即使身邊沒有PC機,使用者也可以通過手機或掌上電腦等無線平臺進行百度搜索。

  李彥巨集提倡創新,但也反對盲目創新。“在百度,我們鼓勵不斷研究使用者需要、不斷揣摩市場方向的創新,這是百度一直嚴格遵循的一個創新原則,也是百度很多搜尋產品和服務能夠在推出半年、一年的時間內,就進入產業前兩名、甚至第一名的原因。”李彥巨集公開表示,技術只有滿足需求才有價值。

  理智得像一臺伺服器

  有人形容:無論面對怎樣複雜的局面,他總能以一名理科生的理性邏輯來解析釋疑;無論面對誘惑還是困難,他總能一如既往,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轉,理智得像一臺伺服器。

  2005年,百度登陸納斯達克,首日股價上漲353.85%,創下納市新的世界紀錄,成績單令大洋彼岸的華爾街驚歎,成為它的對手Google上市以來全球最成功的IPO之一;2007年開始,百度東渡日本,踏上國際化征途,主動出擊早已在那裡迎戰的雅虎和Google。

  對於百度進軍日本,業界曾一度有人表示擔憂,懷疑它的競爭能力。對此李彥巨集不以為然:“百度更懂中文,不是說百度不可以懂其他的語言,我們做得好是因為我們認真地研究了中國的使用者、語言、文化,做出了相應的產品。百度更懂中文只是一個現象,本質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發產品的做法,這個方法可以挪到其他國家,在日本就要找到最懂日文的人,他們做決策我們朝哪個方向走。百度不是因為在中國才能打敗Google的,我們的技術、人員、體制,任何一方面都不輸於國際大公司。”

  令人驚喜的是,2008年3月13日,日本權威調查機構Video Research的最新研究資料顯示,在1月23日到2月22日,也就是百度正式進軍日本的第一個月中,百度日本的PV量不斷攀升,已經力壓所有日本本土搜尋引擎,成為日本搜尋市場上第四大擁有獨立搜尋引擎技術的公司。而在影象及視訊檢索等服務的平均利用網頁數和停留時間上,百度日本更是上升到日本搜尋引擎市場的第一位。無論如何,作為一箇中國的網路公司,能順利進入日本的高科技市場,本身就是一種突破。李彥巨集堅信,百度如果征服了日本市場,對其他市場就會更加有信心和經驗。而全球搜尋引擎也將出現Google和百度劃洋而治的格局——在英文市場和非英文市場各領風騷。

  一直以來,百度都顯得過於順風順水。雖然,其間也經歷過創業高管離職***、裁員***、競價排名***、音樂下載版權***等一系列問題。但這些似乎都不足以對百度構成致命威脅。在百度上市前的日子裡,百度除貼吧等少數多元產品之外,一直是恪守搜尋的尊嚴。而此後,百度的多元化攻勢來得突然、凌厲而迅猛,它先用知道、百科、空間陸續構建了一個圍繞著搜尋展開的社群,而後,C2C、即時通訊工具“百度HI”,甚至網路遊戲魚貫而出。

  “我曾在一個公開場合說過,搜尋未來發展的趨勢是社群化。可能是傳播範圍不廣,或者可能是很多人沒有聽懂我的意思。現在看來,搜尋引擎社群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後來出來的‘知道’、‘百科’,都是利用使用者的力量使得人們尋找資訊更加方便、快速和準確。”李彥巨集對搜尋,有著常人難以達到的思考深度。

  現在在中國,百度遙遙領先於Google,70%以上的中國網民優先選擇百度作為搜尋引擎。

  有人評價李彥巨集的成功在於:目標明確,市場定位準確。而且頭腦冷靜,不跟風,不趕潮。他似乎永遠知道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他一直堅信ASP商業模式必將獲得成功,他知道自己所專注的、而別人做不到同樣程度的就在搜尋領域;在網際網路高潮時,他能預言對於國內公司的燒錢做法,國外的投資人要吃虧;在網際網路低谷時他能鼓勵員工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

  李彥巨集穩健的風格不是與他同齡的人能具備的,但是在網際網路多元化時代的背景下,技術出身的李彥巨集如今似乎也變得“冒進”起來。隨著2008年新產品C2C和即時通訊工具“百度HI”的相繼出世,百度的兩隻腳分別伸向了一直都被看做井水不犯河水的另外兩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領地,直面淘寶、QQ甚至MSN。

  隨著百度的成功,一個個耀眼的光環不斷降臨在創始人李彥巨集身上。“中國十大創業新銳”、“IT十大風雲人物”、“中國軟體十大傑出青年”,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成功上市,李彥巨集也因此當選2005十大年度經濟人物…… 所有的一切榮譽,都沒有改變李彥巨集低調沉穩的本質。在百度員工眼中,他是一個理性、內斂、自信、信念堅定的老闆;在合作伙伴的心裡,他是一個既照顧家庭又對事業充滿激情的男人;在投資人看來,他是一個眼光高遠、商業感覺極其敏銳的管理者。

  李彥巨集帥氣的長相加上儒雅謙和的性格,容易給人親切感。然而內向的他卻不擅長與人交往,無論在公共社交圈還是平時的運動中,他更多時間沉默不語,在觀察著這個社會的這些人與事。 他的生活是忙碌而簡單的,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上網。他很喜歡運動,像打高爾夫、滑雪、游泳等,玩伴多數是在矽谷時認識的工程師朋友和公司的同事、合作伙伴、大學同學等。

  像很多矽谷技術人員的理想一樣,李彥巨集的理想是希望靠技術改變世界。“希望自己做的事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是我的人生理想和目標。無論當初做Infoseek還是現在做百度,我看到每天有上千萬的人在用自己的技術,大家從中受益了,我心裡就特別高興,覺得對社會作出了貢獻。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趨向合理,你對社會作出貢獻了,社會也會給予你同樣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