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巨集創業初期準備

  百度,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李彥巨集的創業歷程

  一、創業想法

  李彥巨集在海外的8年時間裡,中國網際網路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1995年起,李彥巨集每年要回國進行考察。1999年10月,中國政府邀請了一批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國慶典禮”,李彥巨集有幸在受邀之列。這次中國之行,從根本上堅定了他回國創業的決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彥巨集曾經應清華大學邀請,在清華作了一次技術講座,搜狐的一幫員工也去聽他講課,課後這些搜狐員工鼓勵他說:“你有這麼好的技術,還不回國自己創業?我們搜狐買你的技術!”從“國慶典禮”返回美國的李彥巨集已經無心再在Infoseek繼續幹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彥巨集剛剛從東部闖蕩到矽谷的時候認識的,當時徐勇在一家制藥公司做銷售。後來,徐勇和一幫矽谷的中國人攢著拍攝的紀錄片《走進矽谷》,在北京電視臺和內地其他電視臺還播出過。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請李彥巨集到斯坦福大學參加《走進矽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彥巨集便約好第二天與徐勇談回國創業的大事。

  第二天下午,徐勇應約來到李彥巨集的家裡談“大事”。李彥巨集拿出一份“保密協議”,徐勇有些驚訝,但馬上轉為鎮定——李彥巨集在矽谷兩年半,早已習慣了美國人的談話作風。徐勇在“保密協議”上籤了字。李彥巨集說,“我們回國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吧。”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兩人一邊吃飯,一邊商量著各自在未來公司裡的股份比例、職責分工、發展規劃等等。對於這兩個身處矽谷的“夢想家”來說,創業的躁動,對前景的嚮往,就像突然噴發的火山,一時之間,讓他們激動不已。經過一夜暢談,兩人美麗的新公司計劃已然“萬事俱備,只欠投資”。

  二、創業初期

  李彥巨集他們的融資目標是100萬美金。矽谷有的是投資家,據說一片樹葉落下,總會砸住三個VC***風險投資商***。然而這一次風向變了,VC們的口味不再是門戶,而是電子商務,其中商業模式B2B最受青睞。然而,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竟然有三家VC願意給他們這家技術公司投資。這些公司看重他們新公司的三個概念:中國,技術,團隊。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兩家,半島基金***PeninsulaCapital***和IntegrityPartners,用他的話說,“熱情得實在無法拒絕”。這些VC當然不是錢多得沒處花,那天簽字前,有個VC藉故偷偷到房間外打電話問Infoseek的威廉•張,“這個羅賓•李真的很厲害嗎?”,威廉•張告訴他,“羅賓在引擎技術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兩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獨投,徐勇和李彥巨集覺得還是兩家一齊投資更好,一家60萬美金。就是這筆跟投資人說是要花半年的錢,李彥巨集足足制定了一整年的預算!從陽泉到北京,李彥巨集“走”了18年;從北京到美國,李彥巨集“走”了4年;從美國再“走”回北京,李彥巨集花了8年。李彥巨集的每一步,都是人生追求和夢想的跨越。

  2000年3月份,百度公司真正開張。除了財務、出納、行政外全是技術人員,李彥巨集和徐勇兼做Sales,專職的技術人員有5人,其他都是來兼職的北大、清華的學生。不是不想多招幾個技術人員,當時國內真正懂搜尋引擎技術的人才太少,只好一邊幹,一邊培養。

  公司開張時,李彥巨集只規定了兩條辦公室紀律,一是不準吸菸,二是不準帶寵物;前者是因為他不吸菸,後者是因為李彥巨集對貓有些過敏,會打噴嚏。而這種美國式的寬鬆辦公環境一直延續至今,作為百度公司創始人和CEO,李彥巨集如今管著近千人,辦公環境特豪華,但工程師們仍然會穿著拖鞋一屁股坐在桌子上爭論問題,他說:“在百度,我希望聰明人永遠能無拘無束地工作與思考”。

  創業之初李彥巨集從沒考慮過要租豪華寫字樓,來自山西的他似乎從骨子裡滲透了晉商那種精打細算的沉穩與冷靜。他為新公司選址在北大資源樓。這個地方緊鄰北大,和中關村隔四環相望,非常適合技術創業。他這套選址的技術是從矽谷學來的,矽谷的很多IT創業公司就環繞斯坦福大學辦公,老師和學生兼職起來方便。

  在百度成立的9個月之後,風險投資商德豐傑聯合IDG又向百度投入了1000萬美元。

  2000年5月,百度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客戶,一家名叫矽谷動力的網站。李彥巨集趕緊高興地組織了一次自覺挺盛大的新聞釋出會。也就是在這次釋出會上,李彥巨集遭遇了尷尬———做應用展示時,網路突然斷了,什麼也演示不了;到了問答時間,李彥巨集眼巴巴地等著回答記者問題,卻根本沒記者舉手提問,大家依舊不明白李彥巨集究竟是幹什麼的。

  三、創業發展期

  2001年,李彥巨集在百度董事會上提出百度轉型做獨立搜尋引擎網站,開展競價排名的計劃。然而,他的這個提議遭到股東們的一致反對:此時,百度的收入全部來自給入口網站提供搜尋技術服務支援。如果百度轉做獨立的搜尋引擎網站,那些入口網站不再與百度合作,百度眼前的收入就沒了;而競價排名模式又不能馬上賺錢,百度就只有死路一條。

  在充分陳述了自己的計劃和觀點後,仍舊得不到首肯的李彥巨集平生第一次發了大火。儘管李彥巨集的一貫自信這次受到了極大的挑戰,然而只要他認準了的東西,幾乎沒有人能改變,尤其是在關乎百度未來發展的大方向、大問題上,他絲毫不會退讓。最終,投資人同意李彥巨集將百度轉型為面向終端使用者的搜尋引擎公司,他們告訴李彥巨集:"是你的態度而不是你的論據打動了我們。"2001年10月,李彥巨集和徐勇他們正式推出百度搜索,比GOOGLE中文網站晚了整整一年。

  2002年的新年,百度突然緊張起來,李彥巨集開始隱約感覺到中文搜尋引擎的市場已經開始成熟,而更叫他開始擔心的是Google在中國網民中的口碑越來越好。一種壓力開始令李彥巨集不安——一方面是百度佔據著中國市場80%的份額,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經在國際上成為最主流的搜尋引擎。百度如何抵禦Google對中國本土的進攻?這些問題無時不在刺激著他的每一根神經。李彥巨集感覺到與Google的決戰就在眼前,百度必須在技術上超越Google。按照李彥巨集的意見,以雷鳴為首的“閃電計劃”成員必須在9個月內“讓百度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於Google。

  最終,“閃電計劃”的結果是輝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刪掉了Google的連結,理直氣壯地用自己的百度。百度的市場隊伍,白天拜見客戶,晚上拜見媒體,開始了推廣方面的“閃電計劃”。他們要讓每一箇中國網民明白,中國人自己的搜尋引擎,不比Google差。“閃電計劃”勝利結束後,公司沒有召開“慶功會”。比起矽谷的同行來,李彥巨集只是對中國的路更熟一些。同時,榮獲首屆“IT十大風雲人物”的稱號,也為李彥巨集忙碌的2002年劃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四、百度上市

  “閃電計劃”之後,李彥巨集給公司描繪了一個新的奮鬥目標:上市。“上市”曾經是每個網際網路公司的夢想,無數的網際網路公司累死在追求夢想的旅途中。

  2003年3月28日,百度在世紀劇場舉辦“百度搜索狂歡夜”活動,李彥巨集對媒體發表講話說,“百度要走到臺前!”,百度要從原來單純的技術服務提供商過渡成為“搜尋門戶”,要“讓網民和終端使用者直接從

  2003年5月28日,由中國電腦教育報舉辦了一個名為“GoogleVsBaidu——兩大搜索引擎對決搜尋之巔”的萬人公測活動。從建立百度到融資1000萬美元,從賣技術給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獨立搜尋網站,從8個人的草臺班創業到100人的“閃電計劃”,李彥巨集等的就是一個結果——是百度好還是Google好?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李彥巨集和市場總監畢勝在苦等一個結果,持續一週的“萬人公測”在參加評測的10015名普通使用者中,約55%的人選擇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選擇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選擇了“Google比Baidu好”。

  李彥巨集這個一向被人認為是低調的“海歸”,2003年不斷地拋頭路面,比搜狐的張朝陽還活躍。這一切,明眼人都知道是在為上市作準備。

  2004年6月初百度以超過3億的中文網頁連結和超過6000萬的日流量宣佈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同期百度接受了Google1000萬美金的投資,與Google的聯手錶面上是為了加強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實力、提高國際市場的知名度,但事實上百度選擇最大的競爭對手為投資方還有著更為緊迫的原因——上市。因為只有在接納了Google之後,納斯達克投資人才能瞭解到搜尋市場有多大,也只有在Google上市之後,納斯達克才會接納百度,Google已成為百度在納斯達克的樣板。有了Google的投資,百度上市多少會多一些勝算。

  北京時間2005年8月5日晚11時40分,百度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掛牌上市,發行價27美元,開盤價是66美元,然後一路狂飆,到交易首日收盤時,百度股價定格為122.54美元,市值達到39.58億美元,股價漲幅達到了瘋狂的353.85%!百度在一夜之間驚人的變成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市值一度超過新浪、網易和搜狐的總和,在繼中華網、新浪網、盛大三個資本里程碑之後,又是百度的時代了,成為繼Google後第二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當日股價超過100美元的公司,那一刻,李彥巨集迎來了他事業上的又一個巔峰。

  李彥巨集傳授創業技巧

  一、專注自己的領域

  從1999年公司成立到現在,4年的時間裡,網際網路世界滄海桑田,“網路遊戲”“簡訊平臺”紛紛強勢登場,不少人捷足先登,賺得盆滿缽滿;不少人跟風而動,也摔得頭破血流。而李彥巨集說他只在做一件事:搜尋。他說不少人曾鼓動他向網路遊戲、簡訊等領域涉足,但李彥巨集並沒有這樣做。在他眼裡,自己的公司,自己的領域還有很深的潛力可以挖掘,自己目前要做的只是將搜尋這一個領域不斷翻新。

  “在今後的若干年,百度也將只在搜尋領域發展。”李彥巨集說。

  二、向前看兩年

  當年李彥巨集在美國拋棄唾手可得的博士帽,艱苦創業的時候,美國IT界最火的是電子商務。無數人拼了老命想要擠上這輛被看好的網路列車,甚至不惜拋掉自己熟悉的行業。李彥巨集沒有跟隨大流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而是悄悄走到了尚少有人問津的網路搜尋領域。因為他看到了搜尋對網路世界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

  李彥巨集告誡躍躍欲試的年輕人:一定要有向前看兩年的眼光。跟風、趕潮流,你吃到的很可能只是殘羹。

  三、不過早地追求贏利

  過早地實現贏利就是在大量地縮減對技術的投入。

  李彥巨集認為,一個創新的公司,在技術上一定需要大規模的投入。這樣才能使自己在技術上一直處於領先甚至於壟斷的地位。而這種領先在今後一定會帶給企業大的回報。犧牲企業的長遠利益宣佈贏利,是不理智的行為。

  四、不需要錢的時候借錢

  在創業過程中,“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在美國矽谷裡,每天都有公司因為有了風險投資而開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為囊中羞澀而關門大吉。

  用一年的時間來做半年的事情,這是李彥巨集的風格。他認為,這樣可以保證有一半的錢仍然在自己的掌握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向投資人借錢,你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會馬上垮掉”。在這種情況下,新創業的公司在尋求投資的時候才能表現得像個爺們,才能夠與投資人以平等的身份來切磋具體事項。而投資人看到公司的經濟狀況良好,也就認為公司運作不錯,便會很樂意進行投資了。

  李彥巨集告誡創業的青年人,“一定要在尚不缺錢的時候借到下一步需要的錢。不要輕易將主動權交給投資人,在創業的過程中沒有人會樂善好施。”

  五、保持激情

  一個創新的過程,絕對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愛和激情,創業者將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所以,李彥巨集對青年創業者們說,先確保你對這個事業的熱愛和激情,然後再創業吧。

  “我選擇放棄博士學位來進行創業,並不是為了錢,而是真的出於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同時,我也並非完全不考慮錢的因素,但我始終堅信:在今天的社會中,只要你給了社會好的產品,社會一定會給你更多的回報”,李彥巨集說。

  百度公司的公司理念

  百度是一家持續創新的,以“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為使命的高科技公司。

  百度的使命: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

  百度的核心價值觀:簡單可依賴

  百度文化論語: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 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 專注如一· 保持學習心態· 公司離破產永遠只有30天· 每個人都要撿起地上的垃圾· 百度不僅是李彥巨集的,更是每一個百度人的· 一定要找最優秀的人才· 給最自由的空間· 允許試錯· 證明自己,用結果說話· 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願意被挑戰· 說話不繞彎子· 對事不對人· 百度沒有公司政治· 遇到新事物,先看看別人是怎麼幹的· 聽多數人的意見,和少數人商量,自己做決定·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判斷力· 用流程解決共性問題· 創新求變· 不唯上· 問題驅動· 讓資料說話· 高效率執行· 少許諾,多兌現· 把事情做到極致· 使用者需求決定一切· 讓產品簡單,再簡單· 迅速迭代,越變越美· 你不是孤軍· 打破部門樊籬· 主動分享· 幫助別人,成就自己· 只把最好的成果傳遞給下一環節· 從可信賴到可依賴

  人才理念:

  招最好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後的結果,讓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網際網路公司,最有價值的就是人。我們的辦公室、伺服器會折舊,但一個公司,始終在增值的就是公司的每一位員工。”

  “對於一個人才,我們更多注重的是,你能不能夠創造,為自身創造價值,給使用者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百度所關心的,所看重的。”

  ——李彥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