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成功人生勵志故事案例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創業勵志的故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創業人生勵志故事,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創業人生勵志故事一

  培育雜交構樹代替糧食喂牲畜節約糧食

  核心提示

  “我們知道,野生食草動物能吃樹葉,可如今飼養的牲畜卻吃糧食,如果牲畜也吃樹葉,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糧食。”初次見面孫哲說,他的創業專案就是要讓構樹代替糧食,成為牲畜的主要飼料。一個月前,孫哲和他的創業團隊帶著“雜交構樹”專案落戶城陽招商.LAVIE公社。

  初創:

  環保種植袋贏得市場

  “我父親經商,主要從事對日貿易。”孫哲說,受父親的影響,大學選擇的是日語專業。畢業前,父親的生意遇到一些挫折,那時對日貿易不是很景氣。“當初學習日語,也是考慮以後子承父業,所以擇業時有些迷茫。”孫哲說,眼看要離開大學,父親給他指出三條出路,到企業上班,穩定;自己創業,有風險;出國深造,需要時間。最終,他選擇了自己創業。

  第一個創業專案是高分子材料,與所學的專業毫不相干。孫哲說,之所以選擇這個專案也是有些偶然。老家德州有一家大型高分子材料生產廠家,而負責人正好是父親的發小,一次聊天中對方提起,何不在青島開一家貿易公司,經營高分子材料?於是,他和幾個大學同學一起開始了首次創業。

  最初生產的產品主要有高速公路、鐵路、垃圾填埋等用的防滲膜。“你們能不能把材料做成種植袋,說白了就是一種盆栽植物用的花盆。”期間,一家荷蘭的客戶提醒說。當時,國內的植物多種植在大田裡,是一種粗放式管理,如澆水、施肥都會造成極大浪費,而且還耗費人工。而在國外,由於人工成本較高,容器種植已流行四五十年,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向容器內定向澆水、施肥,最主要是節省人力。

  “製作種植袋並不難,難的是要根據客戶需求定製。”孫哲舉例說,從種子到一棵小樹,需要經歷多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要根據植株的大小更換不同規格的容器。而國外講究環保,用完的容器不能造成二次汙染,這就要求使用期內容器必須自行降解掉。自行降解還有一個好處,不需要更換容器,這樣也可以保證植物不傷根。目前,公司生產的種植袋已遠銷眾多歐美國家。

  轉折:

  選擇構樹作為創業載體

  2013年,孫哲的公司承接了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段防滲工程。“以往經營的都是對外貿易,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國內團隊。”孫哲說,可工程結束後,國內團隊一下子變得無事可做。這時他又開始思索,既然種植袋在國外很流行,為何不將這一業務引入國內?想起來簡單,可實際推廣卻困難重重。使用種植袋需要前期投入,受觀念的影響,在國內的實用率很低。經過調研發現,國內使用者只有一小部分使用黑色塑料袋,好處是價格便宜,但塑料袋不可降解,會對環境造成影響。

  “我個人覺得,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環保種植袋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孫哲說,但做生意不能坐等市場。隨著種植袋業務的不斷擴大,與苗木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一個想法在他的腦中閃現:有沒有一種更好的盆栽植物作為載體,在推廣的同時,又順帶將種植袋推廣出去,這樣也可以實現新老業務的有效銜接。

  這期間他接觸到中科院的“雜交構樹”專案,而且今年2月份,國務院將此專案列為十大精準扶貧專案之一,檔案一出,孫哲感覺機會來了。一個月前,他和團隊帶著專案正式落戶城陽招商.LAVIE公社孵化器,在這裡,團隊擁有150平米免費的辦公空間,而且有了更多與投資商和客戶接觸的機會。

  創新:

  以樹代糧可節約糧食

  “這就是雜交構樹樹苗。”在辦公室裡,孫哲拿出一盆用種植袋種植的小樹苗。他告訴記者,構樹野生樹種在全世界都有廣泛分佈,生命力非常強,葉子中蛋白質含量高。從古到今,構樹的葉子常用來餵養牲畜,摘下葉片,就會滲出奶白色的液體,所以在我國南方俗稱“奶樹”。問題是,野生的構樹葉片上通體有毛,這就極大影響了牲畜吃起來的口感,因此現實生活中,養殖戶還是習慣用糧食作為主要飼料。

  構樹有花有果,用種子種植,該專案用中國的構樹和日本的光葉楮雜交,雜交後的植物要麼無花無果,要麼有花無實,但葉片更加光滑,蛋白質含量也提高一倍,是玉米中蛋白質含量的三倍。目前的栽培技術有兩種,一種是通過細胞組織培養,但成本較高;一種是通過技術讓枝條生根,這也是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

  說起發展前景孫哲說,構樹抗病性強,生長過程不需要噴灑農藥,牲畜吃了後沒有農殘。此外,目前我國每年都有大批糧食進口,進口的糧食中絕大部分用來餵養牲畜,以樹代糧可節約大量糧食。而且,構樹適合在鹽鹼地、貧瘠的土地上生長,而這些地方都不適合種植糧食。隨著雜交構樹的大面積推廣,未來有望代替糧食成為牲畜的主要飼料。

  展望:

  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

  “專案還處在種子期,主要是從事苗木的培育。”孫哲說,目前團隊已在萊西、泰安、東營、濰坊等4地建立苗木培育基地,總種植面積達千餘畝。根據規劃,到明年將生產構樹苗木一千萬株。

  說起未來孫哲說,團隊的目標是打造“一條龍”服務模式。現在,雜交構樹還沒有被客戶所熟悉,強行推廣難度較大。鑑於此,下一步除了培育、銷售樹苗外,還將推出後續服務,如派出技術人員,幫助種植戶進行田間管理。

  另外,以往的構樹餵養,多數只使用樹葉,而雜交構樹是全株收割,就像割韭菜一樣,將枝葉一起粉碎後,再經過發酵處理,最終做成牲畜飼料。這需要一定的專業技術,今後團隊還將提供收割、發酵等全程服務。

  創業人生勵志故事二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喬發亮養殖梅花鹿年賺四十萬

  2月20日,臨邑縣恆源街道辦的喬發亮,憑著永不放棄的韌勁養殖梅花鹿,從最初不會飼養到現在養殖400頭,一年收入40萬。喬發亮在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髮展規模,最終養殖梅花鹿讓他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

  2004年,喬發亮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除了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外,農閒時候還出去打工,生活不算富裕但也過的比較清閒。在一次與朋友聚餐時,朋友的一句話,讓喬發亮萌生了養殖梅花鹿賺錢的想法。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跟幾個朋友在一塊喝酒的時候,說起這個梅花鹿,這個行業特種養殖,挺好的?,從那時候就抱著試試的想法。”?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行內有句話,梅花鹿渾身上下都是寶。像鹿茸、鹿鞭、鹿胎盤等都能賣上個好價錢。當喬發亮把養殖梅花鹿賺錢的想法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拒絕。?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那時候家人也不同意,但是幹別的出去打工,也掙不了多少錢,就試試。”

  說幹就幹,喬發亮從東北引進了100頭梅花鹿,這梅花鹿剛剛住進鹿圈,就遇到了麻煩。?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一開始進鹿的時候,進鹿的那幾天,長途跋涉運進來的鹿,喝水?吃***了一半。”

  剛剛進了100頭梅花鹿,就死了一半,這無疑給喬發亮當頭一棒。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心情非常悲痛,那時候感覺幹事太難了,當時想放棄,但是鹿圈已經全部建好了,那時是前進不得?後退不得,所以說硬著頭皮?狠下心來,再繼續養殖。?

  喬發亮狠下心來,硬著頭皮接著幹。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剩下的梅花鹿在他的精心飼養下,逐漸長大。看著梅花鹿一天天長大,喬發亮也很欣慰。突然一天,喬發亮發現梅花鹿的狀態不對勁,有的趴在地上不動彈,有的不願意吃東西,有的甚至還腹瀉,這下可把他急壞了。?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找了一些當地的獸醫一下,原來喂得食物發黴變質了,當時獸醫就告訴,養殖梅花鹿喂發黴變質的食物絕對不行,所以說從那以後把食物調了一下,把發黴變質的都不能喂鹿,在平常加一些消炎的藥。”

  通過這些問題,喬發亮不斷積累經驗,他的養殖之路也逐漸步入正規。八月十五前後,梅花鹿進入了發情期,這時公鹿與公鹿出現了打仗、頂撞的問題,有些公鹿甚至被活活的頂死。?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最後通過一些內行朋友,他們給我出了一個辦法,鼻子上面有一根棍,鐵絲把鼻子穿透了,它頂仗的時候鼻子一疼,它就再也不會打仗了。”?

  就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喬發亮逐漸成了養殖梅花鹿的行家裡手,現如今,他的梅花鹿及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而伴隨著產品的熱銷,喬發亮的錢袋子也慢慢鼓了起來。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創業人生勵志故事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