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網路創業事蹟分享

  網上購物已普遍為人所接受,網上開店也成為投資低門檻、高效率的創業方式如今,網上購物已普遍為人所接受,網上開店自然成為了許多人投資的選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1:女性創業者塗思思 全職媽媽變身花卉“公主”

  午後暖陽,清風和煦,溫潤如玉。陽光下,新沏清茶的嫋嫋水霧,升騰不絕……走進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司家社群花卉基地,塗思思正手持花卉書籍,研究“養花經”。眼前這位29歲的女性創業者,不久前還是一名全職太太,現在的她已是江蘇惠萬家農業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擁有近2萬平方米的花卉大棚,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

  全職媽媽不安現狀 走上花卉創業路

  大專畢業的塗思思在別人眼中本是一個可以享清福的全職媽媽,而她總覺得自己不應該“蟄伏”在這樣的生活中,“兼顧家庭的同時,我能否做點其他事情?”她走訪發現,花卉產業是個朝陽行業,目前江寧甚至南京花卉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看到這一現狀後,塗思思心裡燃起了創業的火苗。在街道的幫助下,她流轉了200畝土地,建立起江寧街道司家社群花卉基地,走上了花卉創業之路。完成手續審批辦理、平整土地、設立花卉種苗組培室等一系列前期準備工作後,塗思思考慮到後期花卉培植的需要,專門花費重金建立玻璃全景自動化智慧溫室,溫室內配有自動遮陽系統、自動通風系統、自動灌溉噴淋系統和自動溫度調節系統,可以根據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生長條件對大棚內的溫度、溼度等環境要素進行相應調節,它最大的優點就是養植出的成品品質高,週期短,沒有季節侷限。司家社群花卉基地於2012年正式投入執行。

  失敗是成功之母 總結出獨特的“養花經”

  對於花卉種植而言,選花種、趕花期是其成敗的關鍵所在。前期走訪眾多種植基地調研,平日裡也翻閱大量種植書籍,但作為一名門外漢,塗思思還是走了很多彎路。

  2013年初,蝴蝶蘭成為當時花卉界的“寵兒”。看到市場需求的塗思思從鄭州引進並種植了一批高品質的蝴蝶蘭,原本滿懷期待地等待收穫,但這批蝴蝶蘭在生長過程中卻感染了“白斑病”。經多方查證得知,原來蝴蝶蘭生長培育的環境要求較高,司家種植基地建設初期的培育種植環境達不到蝴蝶蘭的生長要求,導致高價引進的新品種受感染,只能拔除重新種植。

  看著眼前努力一個多月的成果就這樣白費了,塗思思的創業熱情像被潑了一盆冷水。為了彌補損失,趕上蝴蝶蘭的花期,塗思思組織工作人員加班多日,終於重新種植了一批新的蝴蝶蘭,可讓塗思思沒想到的是,花期趕上了,但消費者的口味“變”了,種植的蝴蝶蘭賣不出去。這一次嘗試讓塗思思損失慘重,也讓她認識到創業路遠沒有自己想的那樣簡單。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塗思思總結出了自己獨特的“養花經”,其引進和銷售的花卉不再像從前一樣跟風,而是選擇品種獨特,易於栽培和銷售的品種。

  目前,塗思思的花卉基地主要生產小盆栽和進口多肉植物。“小盆栽以節扦插和分株繁殖為主,培養土採用進口泥炭,按一定比例新增各種有機物質調配而成。小苗上盆後控制好大棚的溫度和空氣中的溼度,再給予充足的水分以及適當的光照,待小苗服盆定株後新增適當的肥料,定期消毒以及預防病蟲害,使小苗能夠有充足的養分和良好的環境茁壯的成長。”

  說起花卉的種植,塗思思有著自己的經驗和方法。“而多肉的養殖比小盆栽更為繁瑣,主要是病蟲害比較多,傳播也比較迅速,比較常見的就是蚧殼蟲,再就是更為厲害的真菌感染,這種病蟲害只能預防,出現後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多肉植物的繁殖以葉扦插和授粉播種為主,扦插的葉片要選擇健康的葉片,根據品種的不同葉扦插出跟、出芽的時間和成功率也都不一樣,我們種植多肉的基質都是經過嚴格配比調配而成,主要以核桃殼,火山石,蛭石為主,多肉植物要求的水分比較少,所以用這幾種基質透氣性比較好,不會積水導致爛根,多肉植物需要的光照比較強,但是夏天也不宜曝晒。”塗思思接觸花卉種植時間不長,但在邊做、邊試、邊想、邊摸索中,塗思思已逐步成長為一名花卉種植專家。

  此外,在區農委和區科技局的牽頭下,塗思思依託基地建成了江蘇省農業科技服務超市,定期邀請專家為工作人員、周邊農民培訓,其中年培訓婦女達800人次,還專門設定專家熱線,方便附近農民及時解決種植問題。

  搭載網路快車 拓寬銷售市場

  隨著花卉種植技術的積累,加上玻璃全景自動化智慧溫室等配套設施的相繼完善,司家花卉基地年生產花卉盆栽已達500萬盆,塗思思也從全職太太搖身變成了花卉“公主”。

  然而開心的同時,塗思思又面臨著另一個難題——銷路。以前基地裡生產的花卉數量少,基本銷往花店及批發站,但隨著花卉數量及品種的增加,傳統的銷售模式很難適應多變的消費市場,如何拓寬銷售渠道,讓花卉不再“愁嫁”?經過研究,塗思思選擇將花卉產品專供給兩家比較成熟的網店,搭載網路快車,擴大銷售渠道。2014年,塗思思的花卉通過網路平臺,實現了500多萬的銷售。這樣一來,銷路有了保證,塗思思的“惠萬家”品牌也越來越響。

  “花卉種植除了引入新品種,看準商機,還要擁有自己獨立的品牌及專利技術。”塗思思笑著說,“目前,我們已與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建立產學研教學基地,由高校專人從事花卉新品種的研發,相信我們的創業之路一定會越走越寬。”

  2:100多元小本起家 90後女孩建立獨立服裝品牌

>

  林坤,四川美術學院攝影系2014屆畢業生,畢業至今只有短短半年時間,但她通過售賣自己獨立設計或二次改造的衣服,月均營業額已超過兩萬元,盈利過萬元。12塊一件的衣服買了10件,經過自己改造再賣出去,1992年出生的林坤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小本創業之路。兩年時間,23歲的林坤有了自己的獨立服裝品牌,並開了第一家分店。

  百多元 成了她創業的“註冊資金”

  從最初的100元錢小本創業到如今擁有自己的獨立服裝品牌,從廣東到重慶求學的林坤似乎並沒有過多的規劃,“一切都是順其自然。”

  原來,在林坤讀大三的2013年,男朋友小麥也從廣東過來“陪讀”,“那時候我們去麗江採風,身上只剩下100多元錢,我們又不想向父母伸手,看到街邊12元一件的T恤,就買了10件,想拿回重慶賣。”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也緣於從小就在自家服裝廠泡大的林坤天生手巧,“那時候我經常在寢室改造自己的衣服,同學們很認可,讓我幫她們也改改。”

  回到重慶後,12塊一件的T恤經過林坤一改,立馬變了模樣。“下午放學後,5、6點鐘就拿去擺地攤,這10件衣服,3、4天就賣完了。”林坤有了六七百元的收入。

  只想找生活費的林坤沒想到,自己小試牛刀,居然能夠掙到將近一個月的生活費。於是,原本學攝影的她還是回到了父母定的專業,“偷偷跑到服裝設計專業蹭課聽。”

  有了這次經驗,林坤把父母囤積的尾貨買了回來,經過自己改造再拿去售賣,“最高紀錄半小時賣了300多塊錢,如果不是下雨應該還要高。一般一天就擺4小時地攤,高的時候能賣到1000多塊錢。”

  近萬元貨積壓 資金鍊差點斷掉

  看到這麼好的生意,林坤放棄了地攤生意,把店面開到了川美的創意微企園,同時增加了進貨量,“那一次就進了近萬元錢的貨,因為沒有經驗,7月份同學們都放假了,生意不好,近萬元的貨積壓,這基本上是我們所有的資金,如果再賣不出去,我們幾乎都沒有流動資金了。”

  為了解決存貨,林坤在網上發起了免費同城攝影活動,利用自己學習攝影的專業優勢,為參加活動者拍攝藝術照,前提是參加活動者須穿她店內的服裝。林坤說,最後活動吸引了100多人,既提高知名度,還因此多賣出了兩三千元的衣服。

  這一次危機,林坤就這樣挺過了。

  準備聘請微信運營團隊 走高階定製路線

  回顧創業經歷,林坤稱,自己家裡人就是做服裝生意的,一直不太同意她創業。店內週轉遇到困難,或者太累時,她也想過放棄。但她覺得,售賣自己設計的衣服,其實不光是生意,更多是分享自己的理念。如今,店內70%左右的生意都是回頭客或是熟人介紹的顧客,林坤覺得,這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展望將來,林坤說,近兩年大學城開了不少風格相似的服裝店,加之網上無數價格極低的淘寶店的競爭,堅定了她要有獨立設計品牌的決心。將來,她計劃聘請專業的微信運營團隊,將實體店和網上運營結合起來,將來網店的營業額要佔到總營業額的40%,實體店更多起展示和體驗的作用。

  林坤錶示,目前她開在川美微企園的店內,70%的商品都經過二次設計後改裝,或乾脆就是她原創設計的。貨源上,這些衣服是來自廣東很多服飾廠家的尾單商品,質量上過關,但是款式上過時、過季。林坤的任務,就是要將這些過時的衣服重新改造得時尚,比如將長款變成短款,或在衣物上加上小裝飾。

  除了二次改造,林坤還計劃創立屬於自己的獨立品牌,走高階定製路線。為此,林坤已經召集了校內服裝設計專業的十多名學生,結合顧客們的要求,進行獨立設計,然後交付廣東廠家使用高端面料生產。

  林坤說,這個靈感來源於有顧客在上門的時候,有時會提到自己想要一件連衣裙之類的衣服,但一直找不到合適的。這讓她想到,如果有設計團隊為客人專門設計圖紙,再交由專業廠家製作,肯定很吸引人。

  拒絕近百萬風投 要自己養大“孩子”

  畢業一年多,林坤用100元起家到如今擁有自己的獨立服裝品牌,總店和分店月均營業額達到五六萬,這樣的成績,也讓風投找到了林坤。

  “總投入不大,也就近百萬元,開始說我們佔股多少由我們來決定。”面對這樣誘人的條件,林坤卻堅定地拒絕了,“風投看重的是投資回報,但我看重的是品牌的發展和團隊的強大,現在我有了自己的獨立品牌,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我要自己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