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創業勵志例子分享

  在創業活動中,文化不僅會影響一個地區的制度環境和經濟環境,同時還影響一個地區人們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1:愷英網路王悅:中國最年輕富豪

  33歲的蘇州崑山市澱山湖鎮人王悅一夜爆紅——2月24日,胡潤研究院釋出“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王悅以66億元財富上榜,成為白手起家的中國最年輕富豪。

  王悅,1983年生,父母是普通的人民教師,他白手起家,打造了自己的“遊戲王國”,掌管著700人的遊 戲上市公司愷英網路。

  大二開始做“站長”

  雄霸百度手機鈴聲下載

  翻閱王悅履歷,並不驚人。他生於1983年,父母都是普通老師,自己曾在鎮上的澱山湖中學求學。2001年,王悅考入位於西安的長安大學,讀的是水文水資源專業,“不是不喜歡,是基本聽不懂。”他說,“我就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做,所以開始整天上網,學習做網站,很快成為一名草根站長。”

  王悅並不像很多同學那樣迷戀網路遊戲,他只玩一些休閒益智性的遊戲,最多偶爾打打CS。他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怎樣做好網站、做大流量。他買了本PHP手冊***一種通用開源指令碼語言,主要適用於Web開發領域***,需要實現哪個效果就翻看哪個函式,這是王悅最大的樂趣所在。

  學會做網站後,王悅幫別人做過平面設計、LOGO和介面,但發現都不賺錢。2002年讀大二時,他註冊了很多域名,做過各種流行網站,包括下載站、音樂站等。

  “在百度搜索手機鈴聲的時候,百度共76頁,從第一頁的第一條到最後一頁最後一條手機鈴聲下載基本都是我的網站。”

  量上去了,質也要提升。“不管是在網站下載軟體或看書,做個人網站必須專注於把使用者體驗做好,使用者才會收藏。”把內容放到第一屏還是第二屏,需要什麼按鈕、什麼大小,內容展示多大,怎樣讓使用者來了就喜歡這個網站……王悅早就開始注重研究使用者行為和使用者體驗。

  王悅回憶,網站程式寫好後,搜尋引擎會讀取頁面,百度每半個月或一個月更新一次後,他的網站經常有幾百萬頁被收錄到資料庫,流量非常高,很多都按照點選、註冊、彈窗、下載等各種組合方式進行收費。大學未畢業他就賺了第一桶金,足足有幾百萬。

  先擇業再創業 學習

  “偷菜”做出“摩天大樓”

  儘管做個人網站也能賺不少錢,但王悅一直希望有機會創業。在沒有合作伙伴、人脈等資源的情況下,王悅決定先擇業再創業。

  2005年,王悅到上海蔘加一次草根站長大會時,遇到了51的創始人龐東昇。同為個人網站站長出身的兩人一見如故,王悅隨後抱著學習的態度加入51。彼時,51正處於初創期,只有十多個人。

  3年中,王悅歷經行政、產品、策劃、運營等崗位,做到遊戲事業部總監,親歷了51的團隊從十幾人到500多人、使用者從百萬到1.5億的高速發展,也學會了很多融資的溝通技巧,以及懂得怎樣維護各種關係,如何處理公司高速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2008年,王悅帶著十多個人離開51,在上海成立愷英網路獨立創業,以3839這個小遊戲網站作為主營業務。很快,3839就超越7K7K,成為僅次於4399的“全球第二大”小遊戲網站。

  儘管網站每月有幾十萬元的收入,但王悅最終還是決定把3839賣給“域名大王”蔡文勝,因為他隱約嗅到了社交遊戲龐大的市場空間。

  當時的中國,網民們都愛玩偷菜等農場遊戲,王悅發現這類產品並不複雜,於是撥出兩名工程師、一個美術,用3個月開發出愷英網路的第一款社交遊戲“樓一幢”,可以讓使用者在虛擬摩天大樓裡開理髮店、蛋糕店、SPA中心,可以搶客人,偷金幣……

  2009年下半年,“樓一幢”登陸人人網,出乎意料的是,僅有3名研發人員的這款遊戲很快達到100萬用戶量。緊接著,愷英網路成為騰訊平臺上的第一個第三方遊戲開發合作商,“樓一幢”以“摩天大樓”的名字入駐騰訊平臺,使用者數量快速突破一億。

  其實,“摩天大樓”的成功並非偶然。專案組研發時,並非通過問卷調查等傳統手段調查使用者喜好,而是直接從3839資料後臺挑選出每天玩家最多的遊戲進行研究,遊戲做出後,根據騰訊、人人網等每個平臺的特性調整使用者玩法偏好。王悅說:“做社交到底該怎樣把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又該怎樣利用這些關係把人吸引進來並保留下來才會產生真實互動……這些寶貴經驗都是51給我們的。”

  優點是“不懂遊戲”

  信任團隊成功借殼上市

  “樓一幢”火了之後,頂級投資團隊凱鵬華盈***KPCB***找到了王悅,火速投資1500萬美元。拿著錢,愷英網路開通了24小時客服,並從麥肯錫、騰訊等公司網羅人才。

  在連續推出《恐龍時代》《熱血海盜王》《捕魚大亨》三款社交遊戲之後,2011年9月,愷英網路推出首款網頁遊戲《蜀山傳奇》,依靠騰訊流量,註冊使用者超千萬。2012年,愷英網路從騰訊開放平臺的月淨分成已經超過了2000萬元,成為騰訊第三方遊戲開發商中業績最佳者。

  不為外界所知的是,《蜀山傳奇》只是一名程式設計師的作品。當初這名程式設計師提出要做一款網頁遊戲時,王悅沒有反對。“我們會尊重每個人的想法。考察了一個多星期之後,感覺認可這個人和他的帶隊能力,起碼之前他做出來的東西讓人感覺很靠譜。”開放、信任是王悅和愷英網路的管理風格,也成功造就了愷英第一款網頁遊戲。“High起來;敢於決策,允許犯錯;最重要的事,馬上去做;天道酬勤”是王悅一直強調的企業文化,允許大家犯錯誤,給負責人足夠的決策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交學費也在所難免,比如當初“樓一幢”在一個平臺上運營時因為更換新版本遊戲停掉幾天,導致使用者大量流失。王悅允許這些錯誤出現,關鍵是出現之後應該及時採取措施彌補。“不管公司付出10萬塊,還是100萬,只要這些錢在公司的承受範圍之內。我們知道在糾錯過程中團隊的成長是飛速的”。

  從社交遊戲,到網頁遊戲,再到如今的平臺戰略,“不懂遊戲是我的優點,也是缺點。因為不懂,所以很信任團隊,給他們更多空間去發揮。”王悅說。

  2015年4月,愷英網路以63億借殼登陸中小板,將主營鞋業的泰亞股份變身網遊企業。

  報告顯示,2015年愷英網路總營收達23.3億元,同比增長220.36%,實現營業利潤6.7億元,同比增長992.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956.32%。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規模達19.61億元,同比增長228.12%。

  如今,王悅以66億元財富與滴滴快的程維一同入選“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國最年輕富豪。“今年,愷英計劃在上海設立分公司,進軍綜藝IP。”談及今後公司發展,王悅信心滿滿。

  王悅自述“成功五點”

  速度與執行力是第一

  短短7年取得一番成就,愷英網路憑什麼?

  王悅曾在一次演講中總結:“對我們公司來說,第一點就是速度與執行力。我們開始只是十來個人的小公司,根本沒有辦法跟傳統的網遊公司去抗衡,我們有的就是速度。我們速度非常快,我們每天都可以專注於做一件事情,社交遊戲也好,網頁遊戲也好,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鑽研這一款產品,決策也非常快,所以第一款社交遊戲跟網頁遊戲我們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這在行業內也是速度非常快的。”“第二點就是優秀的人才跟團隊。第一款遊戲成功以後我們推出多款產品,其中一些做得不是很好,但是團隊成員還是非常有激情,非常努力,凝聚力很強。我覺得人才的積累跟培養,對公司是最有價值的。”“第三點就是資料的支撐。為什麼我們第一款遊戲就能夠成功,我們有一個統計系統,每天幾百萬流量的遊戲是什麼,我們把這個遊戲加入很多社交因素,通過三個月的打造磨合,在人人網、騰訊上釋出,很快被使用者認可。我們覺得創業前期可能很多時候都依靠經驗指導,但長期來看能否持續推出成功的遊戲,還依賴於資料,長期來看肯定不能拍腦袋。”“第四點就是大膽學習,敢於創新。如果只是去抄,去模仿,我們只能吃別人吃下來的,只有大的創新我們才有大的機會。”“第五點是我們覺得趨勢很重要,一定要順勢而為。”

  專訪愷英王悅:

  記者:您從2008年開始創業,當初怎麼想到在遊戲行業創業 ?

  王悅:當初我在社交網站51負責網遊業務。在負責期間對網遊業務有了全面的瞭解和操作,所以出來後就自然而然地在社交遊戲領域進行創業。

  問:從51出來後你們做的第一款遊戲情形如何?

  王悅:最初我們只是有個小遊戲平臺,叫3839遊戲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每個月有著幾十萬的收入。當時《開心農場》遊戲一躍走紅,於是就打算照著做款社交遊戲,花了兩三個時間把遊戲做出來,然後上線,非常的火。當時非常簡單,一個前端程式設計師,一個後端程式設計師,他們在筆記本上寫一下,然後定下來要做,最後就做了出來。另外加上美工,把影象畫得可愛一些就行了,當時就這三個我。我們把產品思路定下來後,再給些經驗。

  社交遊戲的最大特點就是使用者數量巨大。我們的第一款遊戲在騰訊開放平臺上,很快就達到每月1500萬的量。但是當時ARPU值很低,每個使用者也就付個幾百塊錢,那麼一款遊戲當時可能就無敵了。而像現在的手遊,每天的日ARPU值就有一二百,所以說差別很大。雖然有這麼大的使用者群,但是它的營收貢獻還是有限,一個月一兩千萬有限了。不過在社交遊戲領域,一個月能夠達到一兩千萬收入的遊戲作品相對還是很少。

  當時我們做社交遊戲的時機也不錯。當時騰訊平臺上社交遊戲也不多,所以每天新進使用者有一兩百萬,而且推廣上也不花一分錢,但是在當時那種形勢下,遊戲人氣雖很高,可就是不怎麼賺錢。對公司來說,在利潤上貢獻其實非常有限。

  另外,在海外優勢方面,我們可以相互導流量,比如把A遊戲的使用者導到B遊戲,而且我們自己也有個遊戲平臺。對騰訊來說,它出於安全性的保護,相對就比較嚴格,不允許導流量。而對我們來說,通過前期積累了巨大的使用者量,使用者的轉移成本很高,沒法轉移。所以說雖然積累了很多,但是在營收上也沒太大用處。

  問:在做社交遊戲方面,當初是怎麼想到和facebook合作?

  王悅:facebook是一個非常開放的平臺,只要網上申請、提繳後,他認為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開放介面將遊戲接到它的平臺上,然後開放給使用者玩。當然如果你做的好,他們也會聯絡你,給你更多的資源來進行推廣和支援。

  我們最早是在2009年底開始在facebook上運營遊戲。最初的三個使用者是我手動去邀請的,接下來使用者每天都是三倍數的增長,很快就發展到每天活躍使用者達100萬,我們也沒有花一分錢廣告費。

  不過從去年開始,我們已逐步把facebook使用者給匯出來。現在我們也逐步轉型,從網頁遊戲轉向手機遊戲,在港臺地區也開始進行拓展。

  問:然後公司接下來就開始做網頁遊戲?

  王悅:公司做了四五款社交遊戲,同時也開始做網頁遊戲。當是就是感覺社交遊戲做得也很辛苦,不怎麼賺錢,關鍵是使用者不能利用,不能引導。於是開始考慮做網頁遊戲,又是從0開始,和小團隊沒有什麼區別,之前積累的東西產生不了太多價值。而且在和騰訊合作過程中,一是要看騰訊是否進行推廣,二是要看它是否給導流量。所以說主要還是取決於別人。在當時這是個很大的問題。

  2011年時就商量想做一款網頁遊戲。於是花了三個月時間,研發出了網頁遊戲《蜀山傳奇》。這款遊戲也是在騰訊平臺上運營的很好,做到了5000萬。這也是因為時機不錯,加上產品本身也很好,當時騰訊平臺上也沒有太多的遊戲。這款遊戲成功了以後,我們也開了很多網頁遊戲。道理其實也很簡單,一款遊戲成功了以後,那就重複著去做嘛。一款成功了,那麼我們就再來五款。不過,後來騰訊上游戲也越來越多,騰訊的扶持相對也就變得削弱了。公司後來在網頁遊戲方面,最多時有十個團隊在做。

  遊戲行業成功有著很大偶然性。成功率其實也很低。所以後來我們也對團隊進行了整合、優化。現在我們頁遊團隊已只剩下兩個,開始走精品路線,另外也從海外市場代理一些好的產品發到騰訊平臺或者我們自己的平臺上。

  問:在深耕頁遊市場的同時,我們看到愷英後來還進軍頁遊平臺,併成為了國內前十大頁遊平臺?

  王悅:因為我們積累了很多海外使用者。我們在facebook上的使用者允許自由導換,所以我們在做社交遊戲時已經積累了大量使用者,於是我們再做網頁遊戲時就可以很快地將使用者導過去。

  因為做了這麼多年的遊戲,發現什麼才叫好遊戲我們沒法評估,騰訊告訴你說你這款遊戲是好遊戲就是好遊戲,騰訊給推廣了於是就能成功;第二是發現每做一款遊戲,就要不斷地去徵求別人,求其推廣,我們最初做《蜀山傳奇》等遊戲時都沒花過一分錢廣告費,全是靠“病毒式傳播”,擁有了一兩億使用者。也因為這種發展方式,於是就招聘了一位國內遊戲投放領域的精英人才,考慮做頁遊平臺,經過評估後我們就決定做頁遊平臺,於是花了一百多萬買了xy域名,不久後該平臺就做到了每月4000萬用戶,成為國內十大頁遊平臺之一。有了這個平臺後,我們就可以根據資料分析出什麼是好遊戲,對自己研發遊戲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問:那麼在你看來,究竟什麼才是一款好的頁遊?

  王悅:其實在聯運市場,評判標準也很簡單,大家都是花錢在砸廣告、買使用者,所以大家都是憑經驗在判斷,首先你的遊戲能否長期吸引使用者,使用者會不會在遊戲裡平均玩兩個月時間,即使前期虧本,但兩個月後可以回本,而回本後可以繼續投放,而哪怕只要多賺一塊錢,我們也願意去推。當然每個遊戲平臺也有其特性,比如有的只做PK類遊戲,有的是運營體育類遊戲,也要根據其特點進行投放推廣。

   2:於曉暉的小娛WiFi 流動網咖的隱形冠軍

  小娛WiFi的創始人於曉暉很低調,他沒有過度曝光產品,而是專注於每天一點點打磨產品,是個典型的“蓉漂”。他的小娛WiFi專注於為流動人群提供上網服務,儘管不是先行者,但月收入已達幾百萬元,公司估值4億元。在離渠道和市場都不算近的成都,他為什麼能彎道超車?

  從盛大投資人到小娛WiFi創始人的華麗轉身

  2004年,於曉暉正式加入盛大網路,在盛大的3年時光,他先後主導多個遊戲專案,並組建了盛大成都研發中心。

  3年後,他推開微軟的大門,負責管理微軟在成都的Xbox360遊戲孵化器。

  轉眼又過了3年,開發、管理、運營……各個職能的工作於曉暉都做過,投資是他從未嘗試過的。所以,他在2009年迴歸盛大,擔任18基金投資總監。

  作為投資人,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見創業團隊,聊專案。在這個過程中,熱衷於不斷嘗試的於曉暉在2012年末萌生了創業的想法。他認為,投資是做面的事情,而創業是做點,把一個點做深做透。

  同樣在2012年,盛大網路創始合夥人譚群釗離職,創辦了豐厚資本。得知於曉暉有意創業之後,這位昔日的上司告訴於曉暉:“你只要把公司開起來,我就給你投資。”

  離開盛大18基金創辦小娛WiFi,於曉暉如何進階為估值4億的WiFi運營商

  時至2013年,網際網路對傳統行業的衝擊加強,北京的網際網路創業氛圍最先熱鬧起來。相較於北京資訊發達,VC雲集的情況,“慢都市”成都的創業環境相對閉塞。這意味著,在成都創業,你必須要做出成績,才能得到投資人的認同。

  成都的先天條件不足,但整體創業氛圍踏實、不躁,於曉暉依然選擇紮根在這裡。

  在網際網路行業耕耘了十餘年,此時的於曉暉明白,沒有什麼比進入一個市場容量和商業前景兼備的行業更為關鍵的了。

  找到藍海

  於曉暉在2004年就來到成都,他當時在盛大做投資,接觸過各種創業者,“此時,內心的創業衝動就開始呼喚了”。

  有一次,於曉暉開車到富士康,看到旁邊有個很小的手機便利店異常火爆。這家店可以給工人的手機上拷貝電影、電視劇、音樂等娛樂內容,收取一定費用。於曉暉想,如果將流動人口的服務做得更加規模化,是否就是一個創業方向?如果將網咖的服務佈局到流動人口的宿舍樓,不就變成了移動網咖?

  說幹就幹。2012年底,他開始自己創業,核心模式就是:手機+WiFi+流動人口=流動網咖。計劃很巨集大,但最開始做的事情,只是在宿舍樓裡去布WiFi,給流動人口提供上網服務。

  儘管於曉暉在做電信運營商乾的事,但他不怕它們來爭搶市場。運營商雖然也會布WiFi,但一般布在高校,因為高校學生會買手機、開卡,以此來捆綁服務,而流動人口不是運營商關注的重點。這些不被關注、低淨值的使用者成為了於曉暉的目標人群。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中國的民工有2.7億左右,高校學生3000萬,加起來是3億人。在移動網際網路出現之後,這些人是新的藍海。

  專案籌備中,融資也如期而至。2013年9月,譚群釗促成了豐厚資本對小娛WiFi的天使輪投資,金額為數百萬人民幣。

  小娛就這樣起步了,從富士康成都工人宿舍的WiFi搭建開始,小娛切入計費WiFi市場。

  運營一年半後,小娛WiFi在全國的B端使用者達到了30萬以上,實現盈利。

  紮根行業

  曾做過投資的於曉暉,看過很多泡沫和浮躁。他總結,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成熟的商業模式就是“3+1”:做廣告、賣東西、玩遊戲,再加上網際網路金融。而他自己做的則是基礎***級服務,直接做上網收費。他也在心底打過小算盤,3個億的使用者群,如果能覆蓋2億使用者,每人每月平均收費30元,一個月的收入就是60億元,一年720億元。

  於曉暉看到,現在沒有幾個細分領域能比這個市場更大,“那些在媒體上炒作的東西,其實興也快,死也快”。於是,於曉暉專注這個領域,持續深耕。

  小娛WiFi的定位也十分清晰,主要分佈在兩個場合:第一是計費WiFi,比如富士康宿舍、高校宿舍、大型出租屋、地下室等;第二是公共WiFi場合,比如咖啡廳、餐館等。目前,以成都富士康員工宿舍、北京芍藥居出租公寓、上海新起點藍領公寓、東莞長安鎮出租屋等為代表的藍領市場,以及以成都優客逸家、上海蘑菇公寓、杭州蝸居等為代表的白領市場都在使用小娛WiFi的產品。

  付出終有回報。小娛WiFi現有全國布點8萬多個,日活使用者300萬,月盈利幾百萬元,已獲得平安資本2000萬元A輪融資,估值達4億元,成為這個行業的隱形冠軍。

  不賺快錢

  小娛WiFi曾經有很多競爭對手,做得最早的2007年就開始起步了,但最終都沒有形成規模。論其原因,於曉暉說:“競品都是一竿子插到底,自己送裝置,自己做運營,好比蓋一座房子,蓋好了自己再成立物業公司去做運營,做得過重。”

  小娛WiFi的運營模式是讓代理商去談商戶,自己提供雲服務。換句話說,小娛WiFi將開始最能盈利的一部分讓給代理商掙,讓它們賺能看見的錢。而小娛WiFi準備細水長流,把所有的使用者彙集起來做增值業務。對於曉暉來說,雖然單個使用者提供的貢獻很薄,但規模化之後就大有可為。這無疑也是小娛WiFi最智慧的一點。

  目前,小娛WiFi的主要收入是通過資料分析,針對使用者投放更精準的廣告。此外,於曉暉正在佈局大資料,使用者每次上什麼網站、上多長時間,資料都已留存,可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比如,資料能分析出一個高階使用者,當這個人走進一家商店時,他們就會告訴店員,一個高階使用者來了。這都是小娛WiFi未來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