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青春創業勵志事蹟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三個因素,眼光、胸懷和實力。看看那些大學生創業的事蹟,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王寒:用3D技術列印珠寶成就創業夢

  用3D印表機,可以打印出杯子、模具,甚至髖關節、牙齒,或一些飛機零部件。那麼,3D珠寶列印有沒有市場呢?武漢理工大學一名在校女生,將其變成了現實。“想法一定要到位,我才會去付諸實踐。”今年19歲的王寒,創業才一年多,就做出了年銷售上百萬元的佳績。

  “3D列印+珠寶”創業緣於一個靈感

  如果不是大二的一次活動,王寒可能會像許多普通大學生一樣,在校園裡度過平平常常的幾年然後畢業。

  2013年8月,學校藝術設計學院組織活動去北京採風,參觀“設計資源協作”展廳,那裡有很多比較有創意的設計。正是這次活動,讓學工業設計的王寒第一次體驗到了3D列印技術,“當時就對這個技術特別感興趣,我就在想,如何用這個概念來做一件具體的事情”。

  隨後的暑假裡,她在武漢一家珠寶公司實習,出差各地參加展銷活動時,瞭解到婚戀市場對珠寶的需求十分巨大。“能不能用3D技術列印珠寶?”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盤桓在她的腦海裡,一股創業的衝動推著她,想要把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王寒說:“當時我們學校就有創業園,能提供免費的辦公地點。”2013年9月,她向學校提出了入駐申請。憑藉獨特的創業設計,王寒順利地通過考試,入駐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園一間38.5平方米的辦公室。“光有想法不行,還需要一個創業團隊去實施。”2013年10月,王寒遞交報告給學院,申請建立一個專案興趣小組。在學院副院長方興的推介下,她遇到了比自己高一屆的同校學生鄭佳,其後來成為公司的市場總監。在鄭佳的介紹下,王寒還邀請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珠寶專業的楊定為設計師。

  2014年1月,三個合夥人註冊成立了武漢君珀珠寶有限公司。

  做真正的私人定製“個性”就是賣點

  創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還沒起步,王寒就碰了壁。

  一家實體珠寶店想與王寒的公司合作,向她借貨去展示。因為是朋友介紹,王寒很信任對方,就沒有簽署借貨合同。誰知,對方借走一批8萬元的貨後就不還了。“要知道,這可是我們多方籌措的幾乎所有的本金。”

  王寒沒有因此放棄,小夥伴們重新調整公司規章制度,決定從產品上突破,走定製路線。“創業講究一個跨界的思維,雖然珠寶是一個傳統手工行業,但是先進的科學技術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慧化。”王寒說,傳統品牌珠寶的樣式和尺寸有侷限性,而私人定製可以讓想法天馬行空,3D列印技術恰恰可以讓想法輕易實現。

  簡單來說,3D珠寶列印就是將珠寶設計圖變成現實的3D石膏模型,再由珠寶工匠往石膏模內注入熔化的金屬,製作成獨特的珠寶首飾。一些複雜的、鏤空交叉結構能一次成型。“工期從設計到生產需要25天,若以後可以用3D印表機直接列印金屬,就可以立等可取。這將是未來3D珠寶列印最理想的狀態。”王寒對記者說。

  對於市場上一些珠寶公司“現貨空戒託+鑽石=定製”的做法,王寒認為,這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定製,“我們是完全‘從無到有’,滿足客戶對珠寶的個性化需求”。

  正是因為可以按照客戶提供的造型甚至想法制作珠寶首飾,2014年,王寒的公司銷售額就超過百萬元。君珀公司線下有實體展廳,設計師事務所。一方面將珠寶設計與高科技3D列印技術相結合,另一方面與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珠寶設計系合作,將手工技法優勢融合進藝術珠寶中。“做一件事情前,一定要考慮可行性,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全,甚至未來幾十年要走的路,都要想清楚。”王寒年紀雖小,處事卻越來越老練。

  二

  侯姝媛:90後女研究生建自行車驛站,一年騎出百萬元

  一位長相清秀,看起來嬌嬌弱弱的90後女孩兒,卻迷上了對體力要求較高的戶外騎行,並在海南將這一愛好變成了事業。重慶工商大學研二女生侯姝媛,憑著一股子闖勁兒,白手起家,成立了“517騎行驛站”。如今,驛站廣獲騎行者好評,年營業額60多萬元。

  愛好變事業,填補市場空白

  春日裡,怒放的三角梅爬滿了門口的鐵柵欄,將眼前這棟藍色外牆的別墅掩映得格外漂亮。掛在柵欄上的一輛自行車和木製招牌,提醒著路人這裡是騎行者之家。

  “現在這麼好看,可當初這裡卻像個‘鬼屋’。”侯姝媛調皮地笑著。她開啟電腦裡的照片,記者看到這裡曾是一棟半拉子別墅,連門窗都沒有,足有一人高的雜草將房子包圍,建築垃圾堆得滿地都是。

  改變,始於一次騎行。

  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這是90後女孩侯姝媛對海南的第一印象。

  2013年1月,參加完研究生入學考試第二天,侯姝媛決定到海南環島騎行,慶祝考試結束。雖然之前只到蘭州附近騎行過一次,但她還是深信能在海南完成一次騎行。沒想到的是,這一次騎行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讓她由鄂妹子變成了海南媳婦。

  “帥哥,我租輛自行車。”至今她還清楚地記得到海口美祥路一家自行車租賃店租賃自行車的場景,當時的自行車店老闆叫陳啟程,當時大夥都叫他“蟲子”。

  熱情好客的“蟲子”見到侯姝媛,不停地向她推薦騎行線路,並提醒騎行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當了解到她是隻身一人來海南騎行後,決定免費當嚮導,陪她騎行去三亞。

  土生土長的“蟲子”是海南萬寧人,對線路非常熟悉,騎行過程中時刻關心她,和她一起賞美景、嘗美食。

  這次騎行,侯姝媛深深地愛上“蟲子”,兩人由騎友變成了戀人,直到後來成為夫妻。

  “‘蟲子’,不如我們建個驛站吧!”第一次騎行之後,她把開驛站的想法告訴了“蟲子”。原來,在騎行過程中,她發現騎行驛站比較少,加上沒有地方休息,導致在騎行過程中不是很順心。而和她有同感的,還有許多騎友。

  經調查,侯姝媛發現,每年12月到次年3月,約3萬國內自行車愛好者到海南環島騎遊,租車、住宿是必需的環節。如果開一家環島自行車出租和環島青年旅舍於一體的騎行驛站,一定有市場。

  兩人意見統一後,她開始在島上做調查,發現沒有一家把租車和住宿結合起來的驛站。此外,如果在環島遊的線路上開連鎖店,解決遊客異地還車不便的煩惱,一定更有市場競爭力。

  “在哪裡建驛站比較合適呢?”兩人開始在海口地區尋找地方,考察再考察,商量再商量……

  2013年1月,兩人在新埠島租了一棟毛坯別墅改造成驛站。別墅有600平方米,7間房,可以安放40個床位。

  啟動資金不足就刷信用卡來解決。為了節省開支,驛站的設計裝修全靠自己解決,牆自己刷,再請朋友幫忙在牆上繪畫,從租房到裝修一共花了15萬元。

  為了銘記創業歷程,驛站裡每間客房的名字別出心裁:經費不足、資金短缺、預算不夠……

  一個是準備入學的研究生,一個是連年虧損的小老闆,兩個合夥人都一窮二白。“你看我們這些房門上分別掛著‘資金短缺’‘缺口太大’‘預算不足’的牌子來取代房號,紀念開辦驛站時缺錢的窘境。”侯姝媛帶著記者在驛站一邊參觀一邊介紹。為了省錢,陳啟程甚至跑到工地上蹲點半天,仔細觀察電焊工如何作業,然後連續幾晚在網上找相關視訊自學電焊技術,自己硬是把院子上的一個大鐵架焊了起來。

  經過半年的努力,2013年7月,海口517驛站開業。沒鋪瓷磚的水泥地板被擦得鋥亮,色調明快的小裝修讓人覺得溫馨如家,40個床位乾淨整潔,100輛自行車整裝待發。

  夥伴變愛人,共圓青春之夢

  驛站成立一個多月,生意慘淡,前來住宿、租車的旅客寥寥無幾。經過與多位騎友溝通,侯姝媛找到了原因。“遊客來之前大都在網上訂好自行車和住宿,我們幾乎沒做推廣,所以生意不好。”侯姝媛說。於是,她開始嘗試在各大網站論壇特別是騎行論壇上推薦自己的驛站。

  “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網宣傳驛站,與騎友溝通交流,留下驛站的地址和自己的手機號碼。”回想起當初那段當“營銷員”的日子,侯姝媛依然覺得幹勁十足。

  經過多次推介之後,生意開始有了起色,陸續有騎友過來租車住宿。“硬體不足,服務來補。”侯姝媛說,熱情周到的服務是驛站一大特色。因為兩人都愛好騎行,熟知海南情況,能給每一位騎友提供詳盡的騎行攻略。驛站的名字很快在騎友中傳開,甚至韓國、哥倫比亞的友人都慕名而來。現在,驛站的牆壁上滿是可愛的塗鴉和旅客留言,由於來的客人太多,連天花板都被寫得密密麻麻。

  在驛站的創辦過程中,侯姝媛發現身邊這個木訥的“理工男”動手能力強、人品好。而陳啟程覺得身邊這個“女漢子”有主意,能吃苦。共同的愛好,共同的事業,讓侯姝媛和陳啟程由夥伴變成了戀人,進而變成了夫妻。

  夢想——

  將驛站開遍全省

  “老闆,幫忙看看我的車是否有問題了。”3月28日,在517驛站,一名騎友剛從三亞騎行過來,面對騎友遇到的問題,“蟲子”總是熱情地服務。

  “這家店的老闆人不錯。”來自河北的騎友陳先生說,去年,有一次他騎車從三亞回到海口,自行車有點問題,“蟲子”一直從晚上10點忙到凌晨3點多,幫他修好了自行車。

  “有家的感覺”“大學最後一次騎行”“說走就走的旅行”“告別霧霾,來海南騎行”……在驛站裡,處處有騎友的留言,如今驛站已成為騎友的樂園。

  建立驛站2年來,驛站的知名度不斷提升。2013年6月至今,已經有文昌、博鰲、興隆3家旅店老闆主動找上門來,成為517騎行驛站加盟店。

  “租車和住宿是環島遊客普遍關心的問題,517騎行驛站把租車與住宿一起解決,在我們當地還是首創,另外異地還車也是區別其他驛站的一大亮點。”517騎行驛站博鰲加盟店負責人劉得得說,加盟後自己驛站入住率直線上升。

  看到市場前景後,2014年4月,侯姝媛和蟲子又投資近30萬元,在三亞開了一家直營店,並帶動了7人就業。

  “去年我們有近100萬元收入,純收入50多萬元,現在驛站已經佈設環島騎行線路的東線,預計5年後我們還會在環島騎行的中線和西線開5至10家驛站,到時候騎友就會享受到我們一站式服務。”侯姝媛說。

  現在“海口517騎行驛站”有500輛自行車,兩人在三亞還開了一家直營店,在文昌、博鰲等地有3家加盟店。說到新年打算,侯姝媛表示下一步將在環島騎行的中線和西線開5至10家驛站,到時候騎友就能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務,同時在跟旅行社洽談合作,擬推出騎行旅遊專線等。

  如今,學校已開學,侯姝媛除了要經營好驛站,還要加強學習,她覺得在創業的同時不能將學業拉下。

  如今,在重慶工商大學,她經常騎著山地車快速穿過校園……

  侯姝媛深信,“我要騎”一定能借助國際旅遊島建設步伐,生意將會越來越好。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