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養殖創業故事案例最新分析

  人生一個樂事就是創業有成,但創業成功並非易事。看看那些養殖創業的故事,為找到自己的創業之路。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在家養殖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在家養殖創業故事1:湖南郴州“泥鰍大王”的科技路

  桂陽縣有個 “泥鰍大王”,叫李經武。最近,他遇到了一件大喜事:他正在申報的一項發明專利,被江蘇省一名客商看重,開了很大的價錢。究竟是什麼 “準專利”值這麼多錢?近日,筆者來到該縣鹿峰街道新澄村採訪了李經武。

  “現在水質還可以,大家把水裡的雜草撈出來,以便進一步保證水質。”李經武正穿著長套鞋在泥鰍塘裡和工人們一起撈雜草。筆者瞭解到,他養的33畝泥鰍苗馬上就要集中捕撈了,現在正是關鍵時期。

  “聽說你的"準專利"有人開個很大的價錢,究竟是什麼發明值這麼多錢啊?”筆者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呵呵,這可是我研究了幾年的成果,名稱叫泥鰍專業飼料。”李經武告訴筆者,這種飼料是為鰍魚量身訂做的,既可以節約飼料成本,又能讓鰍魚長得又快又健康。

  2007年起,李經武承包了3畝水塘養殖泥鰍。幾年來,買鰍苗賣泥鰍,效益平平。在該縣科技特派員唐高雲的指導下,他的思路豁然開朗,從2009年開始鑽研泥鰍催產、人工受精等孵化技術,經過10多次失敗,當年攻克了孵化難關,掌握了先進的孵化、育苗技術。

  李經武並不滿足。養殖泥鰍5年來,好鑽研的李經武前前後後一共擁有了泥鰍催產注射固定套、鰍苗捕撈裝置、泥鰍種苗孵化池等六項專利。在競爭激烈的養殖業中,這些專利的取得讓老李的泥鰍養殖之路越走越寬。

  “我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靠賣鰍魚苗和技術,只有在養殖技術上不斷進步,在提高鰍苗成活率上下工夫,事業才能越做越大。”李經武說,“科技就是生產力,今年我可以賣出1.5億尾鰍苗,產值在300萬元左右,贛州、衡陽等地147家養殖戶慕名而來買苗子,就是看中了我的養殖技術和鰍苗成活率高。”如今,李經武與本縣和外地的187戶養殖戶簽訂了長期供苗合同,帶動養殖面積1700餘畝。

  在家養殖創業故事2:養殖梅花鹿賺錢嗎?喬發亮養殖梅花鹿年賺四十萬

  2月20日,臨邑縣恆源街道辦的喬發亮,憑著永不放棄的韌勁養殖梅花鹿,從最初不會飼養到現在養殖400頭,一年收入40萬。喬發亮在挫折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髮展規模,最終養殖梅花鹿讓他走上了一條致富之路。

  2004年,喬發亮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除了種植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外,農閒時候還出去打工,生活不算富裕但也過的比較清閒。在一次與朋友聚餐時,朋友的一句話,讓喬發亮萌生了養殖梅花鹿賺錢的想法。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跟幾個朋友在一塊喝酒的時候,說起這個梅花鹿,這個行業特種養殖,挺好的?,從那時候就抱著試試的想法。”?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行內有句話,梅花鹿渾身上下都是寶。像鹿茸、鹿鞭、鹿胎盤等都能賣上個好價錢。當喬發亮把養殖梅花鹿賺錢的想法告訴家人時,卻遭到了拒絕。?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那時候家人也不同意,但是幹別的出去打工,也掙不了多少錢,就試試。”

  說幹就幹,喬發亮從東北引進了100頭梅花鹿,這梅花鹿剛剛住進鹿圈,就遇到了麻煩。?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一開始進鹿的時候,進鹿的那幾天,長途跋涉運進來的鹿,喝水?吃***了一半。”

  剛剛進了100頭梅花鹿,就死了一半,這無疑給喬發亮當頭一棒。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心情非常悲痛,那時候感覺幹事太難了,當時想放棄,但是鹿圈已經全部建好了,那時是前進不得?後退不得,所以說硬著頭皮?狠下心來,再繼續養殖。?

  喬發亮狠下心來,硬著頭皮接著幹。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剩下的梅花鹿在他的精心飼養下,逐漸長大。看著梅花鹿一天天長大,喬發亮也很欣慰。突然一天,喬發亮發現梅花鹿的狀態不對勁,有的趴在地上不動彈,有的不願意吃東西,有的甚至還腹瀉,這下可把他急壞了。?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找了一些當地的獸醫一下,原來喂得食物發黴變質了,當時獸醫就告訴,養殖梅花鹿喂發黴變質的食物絕對不行,所以說從那以後把食物調了一下,把發黴變質的都不能喂鹿,在平常加一些消炎的藥。”

  通過這些問題,喬發亮不斷積累經驗,他的養殖之路也逐漸步入正規。八月十五前後,梅花鹿進入了發情期,這時公鹿與公鹿出現了打仗、頂撞的問題,有些公鹿甚至被活活的頂死。?

  臨邑縣恆源街道辦喬家村喬發亮:“最後通過一些內行朋友,他們給我出了一個辦法,鼻子上面有一根棍,鐵絲把鼻子穿透了,它頂仗的時候鼻子一疼,它就再也不會打仗了。”?

  就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喬發亮逐漸成了養殖梅花鹿的行家裡手,現如今,他的梅花鹿及產品已銷往全國各地。而伴隨著產品的熱銷,喬發亮的錢袋子也慢慢鼓了起來。

  在家養殖創業故事3:養鹿能手高培德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近日,筆者來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紅旗農場六分廠的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200多隻梅花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愛。說起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老闆高培德的“寶貝”,每天他都會早早地來場裡看這些“寶貝”。

  聽見說話聲,“躲”在室內的幾隻梅花鹿立刻從地上站起來,緊緊挨在一起。高培德說,雖然梅花鹿已經馴養了多年,但還是很怕人。在養殖區內,筆者看到,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間約有200平方米,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套房”裡都養著十幾只梅花鹿,而這樣的“套房”有十幾個。

  雖然擁有多年的養鹿經驗,但是一入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高培德對筆者說:“剛開始養殖的時候,一隻母鹿產一隻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時候才四百多元一斤,這樣算下來,養一隻鹿就得賠個五六百元錢,一賠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選擇養殖梅花鹿賺錢的道路,我沒想過放棄,就算賠錢我也養,多大困難我也得堅持。”

  堅持不是盲目的幹挺,而是在觀望中依靠科學養殖,並將思想付諸行動。為了摸索梅花鹿的飼養習性,高培德總是早起晚睡,每天細心照料鹿群,不但向縣裡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請教,還專門請了一位飼養員指導飼養。幾年下來,高培德在養殖上總結了很多經驗,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不僅挺過了價格低谷期,還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

  從小規模飼養幾隻,慢慢發展到十幾只,如今已養殖梅花鹿230只。前幾年,高培德在紅旗總廠租了地,建起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欄舍和管理用房,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現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門收購,時常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艱辛和摸爬滾打,高培德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鹿養殖賺錢能手。

  農民日報:北鹿南養好賺錢

  “別看梅花鹿個頭很大,但膽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動靜就會亂跑。”7月6日上午,走進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鑫雅鹿場,“鹿老闆”範蝶就囑咐筆者,雖然是人工馴養的梅花鹿,但還是很怕人,進去後不要鬧出大動靜。

  2006年範蝶辭掉了醫藥公司的採購工作,帶著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承包了30畝地,先引進80頭梅花鹿,開始自己的養鹿之路。

  在遠離家鄉的東北養殖梅花鹿,範蝶放不下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一年總要往家裡跑幾趟。通過一番考察後,他萌發了把梅花鹿遷到仁壽飼養的念頭。2012年9月,範蝶將10頭梅花鹿從東北運回了仁壽,進行試養。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飼料是青草以及玉米、麩皮、米糠等。”範蝶介紹:“在老家養鹿也有很多好處,空氣好、水源好,特別是水草豐富,加上四川境內少有鹿場。”引進梅花鹿後,範蝶就一天都沒有消停過,每天需準備足夠的無汙染青飼料;清理場內的衛生;特別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壽本地養鹿的經驗,去年他又從東北運回了90頭梅花鹿。

  “在南方飼養梅花鹿飼草豐富,飼料成本低,由於氣候的原因,鹿子的長勢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兩季。”範蝶自信地介紹:“一頭3年齡的公鹿,通過產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頭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飼養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頭梅花鹿取鹿茸,產量很不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梅花鹿還是挺賺錢的。”

  在家養殖創業故事4

  瓊海小夥謝善陽:堅持最初創業路 規模養殖豪豬致富

  家住海南省瓊海市陽江鎮紅色村三樂塘村小組的謝善陽在技校畢業後,他曾在海口、廣州等地打過工,擺過地攤,賣過燒臘,開過文具店……雖然沒取得多大成就,最後,他仍然堅持最初的創業夢,返回家鄉海南瓊海,率先規模養殖豪豬成功,並且向村民及全省多地農民輸送豪豬苗和養殖技術,帶領越來越多村民致富。

  瓊海小夥迷上豪豬 輾轉幾年重歸養豪豬創業

  謝善陽在2007年從海口的某技校畢業後,他現在海口一家公司實習,接著又到廣州學習電動工具維修,後來又到了某企業當業務員。正是在廣州的學習、打工中,謝善陽偶然發現市場上有賣豪豬刺,好奇下,他了解得知,安徽有豪豬養殖基地,2008年就到安徽考察。

  “最早我是在電視上的健康欄目瞭解豪豬刺用途廣泛,而且還發現市場很少有賣豪豬刺的。”2009年,謝善陽回鄉決定養殖豪豬創業。

  謝善陽把想法和父母交流後,父母沒有同意,而是投資10萬元讓他到海口桂林洋大學城經營文具店,但最終以虧本告終。後來幾年在父母的支援下,謝善陽先後在海口、廣州等地打過工,擺過地攤,賣過燒臘,開過文具店,雖然未能堅持,但“業雖敗、心還在”用謝善陽的話說“就算交了學費”。

  2011年謝善陽在海口當酒類業務員,這時他認識瞭如今的妻子,當時妻子在海口某公司當會計。受母親啟發,謝善陽決定先開始銷售豪豬刺,於是他擺起了地攤,有時候一天最高銷售1000元。

  “如果把豪豬肉一起賣,生意肯定會更好。”2012年,謝善陽重新回到養殖豪豬的創業初衷,並得到妻子的支援,他瞞著父母家人,辭去海口當時月薪5000多元的穩定工作,夫妻兩人回陽江鄉村養豪豬創業。

  像孃家借錢引進豪豬養殖 努力克服“四道關”

  經歷多次創業失敗,還先後花去父母幾十萬元的儲蓄,但謝善陽志更堅、心不滅,2012年下半年他向孃家借5萬元作為本金,到安徽學習並引進15頭共5組***每組1公2母***,每頭3700元。

  當時由於沒有經驗,所引進的豪豬因安徽、海南兩地氣候條件差異,水土不服,導致一下子死了6頭。謝善陽沒有消極更沒有後悔,他積極向市、鎮畜牧獸醫部門技術員請教,還與當地養殖專業戶交流探討,針對豪豬生長問題,利用食鹽防治,同時改善生長環境,在飼料中新增本地沙黃土等,經過半年摸索實踐,終於控制疾病,母豬也開始產仔。

  第一道“水土適應關”過了,又來了“母咬仔”難題。2013年豪豬共產仔18頭,其中有10頭被母豬咬死。謝善陽經過學習得知,一旦母豬受到驚嚇,它們為保護仔豬不受侵犯,最好的辦法就是咬死仔豬。

  原因找到後,2014年謝善陽再次借了6萬元到安徽引進30頭***10組***,重新改造修建豬舍,達到母、仔隔離飼養、改良生長環境。

  第三道關是“防病治病關”,豪豬常見病為豬腳癱瘓、感冒、痢疾等,謝善陽經常向當地專家行家學習請教,逐漸從一無所知的“門外漢”,成為豪豬養殖的行家裡手。

  面對最後“銷路關”,由於豪豬肉質生性有一股羶味,推出市場一時難以接受,謝善陽研究發現,豪豬臀部生長著一種自我防護的特殊器髒,遇到攻擊時,發放羶味以防護。只要在屠宰時除掉,羶味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多方學習養殖豪豬 年出欄商品豪豬200多頭

  創業之路的跌跌撞撞,使謝善陽逐漸走向成熟和理性。他意識到創業不能單憑一股熱情,要尊重科學,掌握相關技術技能。

  在豪豬養殖過程中,謝善陽將海南與內地的溫度、溼度作比較,做好豬舍通風透氣,安裝電燈、風扇等防暑防寒的裝置,確保豪豬有健康成長的環境。

  謝善陽還根據野生動物的特性,向當地中草藥醫生請教,瞭解“雙黃連”、板蘭根等中草藥的作用,用於豪豬的防病治病。以黃豆、玉米作為主料,到河邊和山野中,採摘本地植物的葉莖根來搭配飼料,並按豪豬的大小,體質強弱的配比進行飼養。

  同時他起早貪黑,專注母豬發情期所需的營養、溫度、溼度,落實防病防疫的舉措,守在生育期母豬的身旁,配好飼料裡蛋白質與青飼料的比例,抓好復配繁殖,加快豪豬的繁殖。

  由於科學管理飼養得當,後來引進的豪豬安然無羔、生長正常,因為在當地餵了鹽水,回來又喂鹽水又控制食量,讓豪豬逐漸適應水土;豪豬生長過程,決不喂含激素的飼料,而是以當地玉米等為主料;防疫則主要使用中藥不使用抗生素……謝善陽終於成功了!

  目前,謝善陽家的豪豬存欄量達到了600頭,其中母豪豬110多頭。豪豬生長期一般10個月至1年,1頭商品豪豬20至25斤,市場價每斤95元左右。年出欄商品豪豬200多頭,贏利20餘萬元。

  除了學習養殖技術外,謝善陽還報名參加海南電大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積極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班學習,參加團省委舉辦的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暨農村合作組織負責人培訓,還積極參加省、市創業致富大賽,並以《野生豪豬馴養繁殖養殖基地》專案獲省創業大賽初創企業組優秀獎,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業創富能力。

  牽頭成立三樂豪豬合作社 開發豪豬產業鏈

  謝善陽在海南率先規模養殖豪豬成功。為使產業不斷做強做大,讓人們接受,擴大市場效應,他邀請村內外對豪豬飼養感興趣的村民前來參觀,接受村民們諮詢,並向他們提供種苗與技術。

  2014年底,謝善陽牽頭成立了陽江鎮“三樂豪豬合作社”,向來訪者提供資料資訊,共同研究,共同開發,共同進步。所有社員的豪豬苗、養殖技術和防病防疫技術由他負責,待豪豬出欄時,他又以市場價格將其收購,實現社員、顧客和自己共贏。

  除了周邊鄉親,三亞、儋州、白沙等地農民紛紛慕名而來購買豪豬苗和學習養殖技術。合作社與島內外52戶養殖戶合作,年出欄豪豬3000頭以上,發展勢頭良好。

  如今,謝善陽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支援,正在自家承包地中增建二幢豪豬場,還籌劃合資100萬元,在村外建設存欄1000頭的豪豬基地。

  謝善陽希望經過擴大養殖規模向深加工進軍,他還加緊引進技術及人才,開發豪豬藥用及工藝品專案,使豪豬養殖綜合利用,拉長產業鏈,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看過在家養殖創業故事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