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初艱難的經歷

  推銷不怕丟面子,創業不怕丟銀子,大事可成也!看看那些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星巴克最年輕董事史宗瑋的創業故事,史宗瑋寫給80後的話

  史宗瑋簡介:

  史宗瑋,Hearsay Social創始人兼CEO,星巴克董事。1982年出生於香港,4歲隨父母移居美國,在伊利諾伊州長大。此後,她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學習電腦科學,2005年在英國牛津大學網際網路學院學習,獲得網際網路研究的碩士學位。畢業後,史宗瑋先後在微軟、谷歌公司工作,2006年加入客戶關係管理軟體服務供應商salesforce,負責公司與Facebook的合作。2011年12月19日,咖啡巨頭星巴克公司宣佈,29歲的華裔女創業者史宗瑋加入公司董事會,史宗瑋成為星巴克最年輕的董事。

  來看這位史宗瑋的勵志創業故事:

  史宗瑋的創業經歷:

  畢業後,史宗瑋先後在微軟、谷歌公司工作,2006年加入客戶關係管理軟體服務提供商Salesforce,負責公司與臉譜網的合作。漸漸地,史宗瑋意識到,如今,很多人在家裡工作,同時照看個人生意,對他們來說,工作就是玩。這改變了史宗瑋對網路應用的思考方式。瞭解了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的價值後,史宗瑋想把這一價值植入社交媒體。不久,她碰到了斯坦福大學的同窗、在臉譜網擔任軟體工程師的託德·佩裡,兩人合作開發了臉譜網第一個商務程式faceconnector,希望藉此程式看到更多、更好、更持久的商業關係。2007年,faceconnector釋出後,美國教育出版商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找到史宗瑋,約她寫一本關於臉譜和推特的書。

  當年5月,史宗瑋回香港探望祖母,在一家麵食店吃餛飩時,聽到鄰桌兩名男士用粵語討論臉譜。史宗瑋意識到,社交媒體已成為幫人們管理各種關係的工具。2009年3月,《臉譜時代》一書開始發行。如今,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9種語言,成為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科書。對此,史宗瑋表示:“這訊息令我震驚不已。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我覺得自己很幸運。”

  《臉譜時代》引起了一些商業專家的共鳴,他們試圖瞭解社交網路對商業意味著什麼,這也是史宗瑋自己創業的初衷。在史宗瑋看來,成功的公司會去顧客所在的地方。他們通過顧客和潛在顧客喜歡的方式和他們交流。在Salesforce的工作經歷,讓史宗瑋學習了關於銷售和市場等方面的東西,也培養了她的直覺:要在網際網路的新時代創造一些新東西。

  2009年,離開Salesforce後,史宗瑋找到她在斯坦福大學的同班同學、雲端計算專家史蒂夫·加里蒂,兩人在舊金山合作創辦了Hearsay Social公司。這家年輕的公司很快匯聚了來自全球IT行業頂尖企業的精英。2010年,史宗瑋和風險投資紅杉資本討論融資計劃,最終以個人魅力贏得了信賴。紅杉資本的布萊恩·蘇切爾表示:“我們每年與1000多個企業家洽談,但談成的也就十幾個人。史宗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天之後我們就簽了合同。”

  蘇切爾說,史宗瑋是個“三面手”。“首先,她有斯坦福大學的電腦科學學位。其次,她寫了一本暢銷書,定義了社交營銷,現在是炙手可熱的重大會議主講人之一。第三,她是一個發展很快的公司出色的執行總裁。”Hearsay Social公司創立於2009年,直到2011年2月才宣佈啟動。長時間保持神祕和低調的原因是,史宗瑋希望團隊能將關注的焦點放在產品上,以更好地與客戶合作。

  Hearsay Social公司後來得到2100萬美元注資,在短短几個月裡讓客戶數量增加了5倍。

  工作狂人

  史宗瑋在一次採訪時說,自己是每週工作“100個小時”的工作狂人。Facebook COO謝莉·桑德伯格說過:“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業決定,就是選擇你的伴侶。”

  史宗瑋認為,在事業上,丈夫給了她很多支援。2011年10月1日,史宗瑋和醫生男友結婚。2011年10月3日至5日,她從蜜月旅行中“逃跑”,參加《財富》雜誌在加利福尼亞州舉辦的“最強女性峰會”。史宗瑋還建立了非營利組織“善因緣”,併成為它的顧問。她招募了全美著名大學裡主修計算機學的許多大學生、研究生義工,設計教育軟體,同時向各大企業和機構募集經費,讓這些學生利用暑假的時間,到貧窮、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教小孩子們學習計算機,並通過計算機軟體的運用減少文盲。史宗瑋說,她有著“罪惡的樂趣”——玩臉譜網上的遊戲。“我最喜歡的是‘寶石迷陣4:閃電戰’,每週我都會奪得高分。這是我引以為傲的。”

  加盟“星巴克”

  2011年12月19日,咖啡巨頭星巴克宣佈,29歲的華裔女創業者史宗瑋加入公司董事會。加入這家我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之一,既感到興奮,也誠惶誠恐,”史宗瑋說,“這不僅是我個人的里程碑,而且我想象不到有什麼比這更能作為對我們在Hearsay Social所確立的社交商業洪流的肯定。”

  “史宗瑋是個技術領軍人物,將給我們強大的具有前瞻性的董事會帶來新鮮的視角,”星巴克董事會主席霍華德·舒爾茨表示,“我們對史宗瑋將為我們公司帶來的社交媒體技術知識和創意感到無比激動。我們將繼續擴大與顧客、合夥人及社群的網路聯絡及互動。”

  從1971年起,星巴克一直承諾出售高品質的咖啡。今天,其門店遍及世界各地,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精品咖啡零售商。“加入世界上最受重視、最讓人羨慕的公司的董事會,我非常興奮,期待能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史宗瑋說。談到為何加入星巴克董事會,史宗瑋表示,自己很早以前就是星巴克的超級粉絲。當星巴克董事會的人找到她時,她非常興奮,不僅因為星巴克這個品牌受人尊敬,也因為它在社交網路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

  星巴克知道史宗瑋是因為,它是史宗瑋公司的客戶。史宗瑋希望藉助這個公司開創軟體行業的新時代,來自星巴克董事會的任命,正是對這個夢想的肯定。這是史宗瑋第一次被任命為上市公司董事。她表示,自己沒有考慮過加入星巴克董事會能否為自己的公司帶來好處。對於是否會接受其他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任命,史宗瑋說,她確實認為,上市公司董事會需要吸納更多女性和年輕人。

  二:

  80後農村小夥賣LED創業,兩年銷售額突破到2億元

  對於80後的農村小夥樑榮華來說也是如此。尤其當這個行業已經趨於成熟且競爭相當激烈和殘酷。不過,他卻可以作為電商行業裡仍然在奮力打拼的小夥伴們勵志的榜樣。

  80後梁榮華用僅僅兩年的時間就從0銷售額突破到了2億元。2014年雙11當天,“品一照明”銷售額達到了600多萬。而2015年這位80後勵志哥的銷售目標是3000萬,全年的銷售額是2.4億。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位80後創業者的勵志創業故事,看看樑榮華創業成功的經驗。

  自創品牌從B2B轉型B2C

  2008年以前,樑榮華也在通過網路做LED燈的生意,不過那時候的銷售模式是網上B2B。

  “那時候正好是網商紅利期,可以說是B2B的高速發展期。”2010年開始,樑榮華感到網上B2B銷售模式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B2C日漸繁榮,憑著80後的敏感,樑榮華決定放棄在中山的工廠,創立一個新的品牌,轉型做B2C的生意,把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

  2013年他自己出資100多萬創立了“品一”照明這個品牌。最初他的團隊僅有6個人,要負責所有的事務。

  “真的很辛苦。”樑榮華表示。要想在成千上萬個網上商城裡打造出一個被消費者認可的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捨得花大量宣傳費投放直通車外,樑榮華的另外兩大利器是打造爆款和首推兩年內包換的服務。

  根據大資料虧本打造爆款

  首先要做好定位,銷售何種產品,定價如何,服務如何等等,淘寶的資料魔方則為他提供風向標。

  “根據一些大資料分析,來確定產品的款式、價格,做出合適的網路產品。”樑榮華解釋說,公司會從中選擇幾款商品出來打造成爆款。

  “一定要打造爆款,至少要排行榜前四名。”樑榮華坦言,的消費者在天貓搜尋時只會看首頁或者是前幾名的產品,而爆款是店鋪最好的廣告。

  為了打造爆款,樑榮華也是蠻拼的。在其店鋪裡有一款LED燈售價9.9元,包郵,事實上它的成本價是售價的2倍多,差不多要20元。“為了這個爆款,公司每個月都要虧幾萬,但這個爆款在天貓銷售排行榜排到了第一名,也給店鋪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聯銷售。”

  而他所打造的三個爆款,吸頂燈、燈管、吊燈銷售額分別達到了6000萬、1800萬和1000多萬。“有舍才有得嘛。”他透露,因這個爆款帶來的流量和銷量佔據了店鋪的60%以上。

  實行實體店不敢承諾的“兩年包換”

  除此之外,售後服務也是樑榮華認為制勝的關鍵。

  “品質的認可很關鍵,除了賣出產品外,你還要對消費者負責,要給他們承諾的保障。”樑榮華坦言,為打消消費者網購的顧慮,凸現出網售的優勢,他在行業內首創“兩年包換”,2年內出現質量問題,店鋪負責換新品,此外顧客選擇退貨時,店鋪主動承擔運費。

  “線下實體店根本做不到。”為此,店鋪也獲得了20%的回購率。

  店鋪的調性也是吸引消費者回購的原因之一。

  “我們店鋪裡的客服,都叫一些很有趣的名字。”樑榮華笑談道,客服名字幾乎都出自金庸小說。“有叫香香公主的,有叫梅超風的,有叫黃蓉的,小龍女的。客人再來的時候,會和客服聊聊天,也增加了顧客的粘性。”

  “強大供應鏈的支撐也功不可沒”,他坦言,最初也曾遇到過封店的糗事。“那時候沒有自己的工廠,一度曾經賣斷貨。售出一個月後還沒發貨。”為此,去年4月份,樑榮華自建了工廠,目前他已經實現了零庫存的目標。

  複製電商模式與傳統經銷商合作

  對於目前很多電商都採取的線下體驗店的模式,樑榮華表示目前正在和傳統燈飾經銷商洽談O2O的合作制。

  “傳統燈飾經銷商經常面臨要壓貨屯貨的壓力,而且還要應對電商的衝擊,很多都有轉型的想法,但是苦於沒有資源和能力。”樑榮華分析說。

  我們打算幫她們建立一個店鋪,複製我們的模式給他們,而他們回饋我們的是在店裡陳列一部分我們的產品。

  樑榮華說目前佛山已經有幾家經銷商在醞釀合作中。“這樣能夠達到雙贏的局面,一旦成功了,這種模式很快就可以複製,100家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