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的意思是什麼

  拔苗助長的意思: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故事解釋】:

  本成語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裡的禾苗長得快,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客觀表現出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道理。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要尊重自然規律。文章短小精練,先是用寥寥數語,形象地勾勒出一個令人可嘆又可笑的“揠苗者“形象,然後又加以評論,可謂畫龍點睛,使人頓悟作者的用意所在,敘議結合,相得益彰。

  英文解釋

  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 -- 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 ***descriptive of a person, impatient for success, so acts as to destroy the very conditions upon which success depends***;pull up a seedling in the mistaken hope of helping it to grow;pull up corn by the roots in the hope of making it grow faster;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示例】: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於~。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比喻不切實際地辦事,欲速不達

  成語故事:拔苗助長

  古時候有個人,希望自己田裡的禾苗長的快點,天天到田邊去看。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像一點也沒有長高。他就在田邊焦急的轉來轉去,自言自語的說:“我得想個辦法幫他們長。“一天,他終於想到了辦法,就急忙跑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裡拔。從中午一直忙到太陽落山,弄得精疲力盡。當他回到家裡時,一邊喘氣一邊對兒子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沒白費,禾苗都長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不明白是怎麼回事,跑到田裡一看,發現禾苗都枯死了。[3-4]

  成語啟示

  1、人們對於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律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願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2、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拔苗助長

  作者介紹

  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字子輿,鄒國***現山東省鄒城市***人。有人認為鄒國是魯國的附屬國,也有人說孟子是魯國人。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驅。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義流派。在政治上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在學說上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相傳為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父名激,母鄒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