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學生創業故事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和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下,大學生創業教育受到高度重視。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福建大學生創業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啟發。

  1:開套餐店起步 獲百萬投資

  對於福建農林大學昌融公寓的學生來說,“快客”套餐的外賣電話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家套餐外賣店最多一天往公寓送了580多份套餐。這是一家由福建農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大四學生戴仲明和黃進興自主創業的套餐外賣店。然而5天前,這家套餐外賣店易主了,不是兩人經營不下去,而是他們剛剛獲得了100萬元的風險投資,將開始新的創業歷程。昨日,兩人和記者講述了他們的創業故事。

  從“黑店”開始創業

  戴仲明和黃進興,都是福建農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05級學生,雖然是同專業的同學,但是兩人大一下學期才在院辯論隊中結識。“一認識,我們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因為我們都有創業的慾望。”戴仲明說,之後兩人經常在一起探討創業話題。

  大二上學期,他們開始第一次創業。兩人經過市場分析後認為,做快餐到學生宿舍賣,成本不高,可操作性強,肯定有賺頭。而戴仲明家開過餐館,他做菜的手藝也不賴。於是兩人開始做快餐外賣,買菜、做菜、打包,全部由兩人完成。兩人每天做足100份快餐,抬到各個宿舍叫賣。沒想到生意還真不錯,100份快餐幾乎每天都賣光。而兩人也從中掙得了一學期的生活費和部分學費。

  “現在想想,當時沒有在工商局登記,這樣的經營方式很像黑店。”戴仲明說,做了一學期後,考慮到大二、大三功課比較重,便沒有再做下去。

  大四當起了老闆

  直到大四開學前,兩人開始謀劃第二次創業。這一次他們做的還是快餐,經營方式卻發生變化,兩人做起了老闆,僱用師傅、幫手以及送餐員,專做外賣。

  2008年9月,“快客”套餐外賣店在福建農林大學昌融公寓樓下開業,送餐物件主要是昌融公寓樓的學生。為了吸引顧客,外賣店承諾:接到點餐電話後,15分鐘內送達,否則餐費全免。

  戴仲明告訴記者,做出這樣的承諾他們是有底氣的。由於快餐店就開在公寓樓下,從快餐店到學生公寓樓步行只要5分鐘時間。但是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開業前幾天,由於忙不過來,每天免費送了好幾份快餐。

  “當時我們做得還不夠熟練,比如菜做好了,分菜、打包的速度不夠快,導致在規定時間內無法送到顧客手中。”戴仲明說,隨後總結經驗,整體配合默契了,承諾終於兌現了。“後來有學生給我們打電話說,現在還想再吃到免費快餐真是太難了。”

  由於送餐及時且品質有保證,“快客”快餐店第一個月就實現了收支平衡,到了12月底,兩人收回了創業成本3.6萬元。

  一個雞腿引發的危機

  真正讓“快客”深入人心,卻是緣於一次危機。2008年12月初的一天,由於冰凍雞腿沒有完全解凍就拿去滷,導致滷汁沒有深入雞腿內部,一名吃了雞腿套餐的學生認為雞腿沒有煮熟,就撥打了工商局投訴電話。工作人員隨後到“快客”店瞭解情況。

  雖然最後的調查結果表明,滷雞腿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戴仲明和黃進興還是上門給這名投訴的同學道歉。不光如此,當天購買了滷雞腿飯的100多名顧客都得到了全額退款。

  這件事後,打電話到“快客”點餐的學生更多了。最多的一天,賣出580多份套餐。

  獲得100萬元風險投資

  2月25日,戴仲明和黃進興把“快客”套餐店轉手了。聽說的人都很不解:生意這麼好,怎麼就轉手了?原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兩人已經獲得了風險投資100萬元,目前兩人正把所有精力投入新的創業中。

  關於最新創業的具體詳情,兩人稱細節不便透露,但是他們表示,3月底,一家“公司制”快餐店將在福州市面出現,這種快餐模式將是福州、乃至全省第一次出現。

  戴仲明告訴記者,之前自己做的是個體快餐,而“公司制”外賣快餐店的特點是制度規範化、生產規範化。按照戴仲明的計劃,3月底,一個配有生產基地、快餐配送點的“公司制”快餐公司將會開始營業,主要針對寫字樓市場。“我們要做成麵包連鎖店的模式,統一生產,再分配到各個外賣配送點,由配送點上門為顧客送餐。”

  2:福安女大學生林恩輝的回鄉創業故事

  偶發的夢想,讓創業種子落地發芽

  2008年,畢業於集美大學外貿英語專業的她決定回鄉發展。一次偶然機會,她發現曉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十分適合發展生態農業,因此她決定到曉陽鎮租地建生態農業觀光園。

  最初,林恩輝到農村創業的想法,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他們希望獨生女兒能有一個穩定體面的好工作。當地農民對這個剛邁出校門的女大學生,選擇艱苦的農業創業最初也抱懷疑態度。生態觀光立體農業,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資金投入巨大,而創業資金嚴重短缺,這些都得靠她的雙肩扛著。

  執著的追求,讓創業之樹迎春開花

  2010年,林恩輝利用父親投資的200多萬元建立的農博園終於在曉陽落戶,園區佔地200多畝,引進國內外優質果種11大類80餘種***其中68種屬福建省首次引進***。林恩輝的創業夢想,是要北果南移,建山區裡的生態農博園。

  一年多的時間裡,她晴天頂著烈日,雨天腳踩泥濘,清晨四點多就起床,在田裡觀察植物習性,遇到問題就請教種植大戶和農學專家。

  克服了技術上的困難,葡萄長梢時節又碰到了用工難題,曉陽外出務工青壯年多,工人十分難請,而一旦錯過物修期,將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她憋著一口氣,凌晨四、五點起床,一天連續工作十三、四個小時,四五天就修剪了20多畝大棚葡萄。這一年,她的大棚葡萄畝產值從6000元提高到了15000元,每斤價格從5元提高到8元,50畝葡萄賺了30萬元。鄉親們豎起大拇指稱讚———這個大學生不簡單。

  不懈的奮鬥,讓創業之樹初結甘果

  在曉陽,林恩輝不僅僅是一名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兩年多的磨鍊也使她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優秀實用人才。2011年,5戶農民自願加入林恩輝成立的合作社,採用標準化鋼架大棚無公害種植法,統一進行科學管理。通過園區的引導效應,原本在西安經商的10多戶農民返鄉開墾荒山800多畝種植高山晚熟葡萄。葡萄鋼架大棚種植輻射到了壽寧鳳陽一些鄉鎮,當地農民紛紛前來學習農業技術,發展大棚種植。目前曉陽鎮的3500多畝葡萄中有2000多畝採用了鋼架大棚種植技術,新技術栽培面積翻了一番。

  林恩輝將生態理念貫穿於種植的全過程,她用豬皮製作氨基酸營養液,果樹種植有嚴格的肥料計劃;晚熟葡萄種植採用“一年不除草,冬天養鵝除草有機施肥、秋季套種芥菜”;她種的油桃、美國李採用先進的主幹型修建法,一般果園一畝種50棵,她的生態園裡可以達到200棵。如今,她引進的國內外優質果種類中有20多種試種成功,葡萄園裡引進金手指、巨玫瑰等五個新品種,為高山葡萄種植做有益的嘗試。

  園區展示新技術帶來的高效益,也讓農戶認識到學習新技術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農戶來到她的生態園裡向她請教種植技術,林恩輝說,不僅要將園區打造成迴圈、低碳、立體的現代化種養基地,還要做農民創業致富的“領頭雁”。

  3:福建大學生晒創業點子

  校園外賣app獲得企業投資

  提供校園外賣、快遞業務查詢的手機app專案“食指街”,已於去年4月開始試執行,並得到了一家企業的投資

  誠毅學院學生演示“隱形廚房”設計理念。

  本報訊***文/圖記者應潔***小戶型家庭的廚房往往會顯得擁擠,如果能將灶臺、水槽等與餐桌“整合”為一體,廚房的空間是不是寬裕多了?正是看到了小戶型公寓的這一需求,來自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的創業團隊發明了一個叫做“隱形廚房”的專案,併成功申請到了專利。在昨天的“第五屆夢想工場校際創業大賽”上,來自誠毅學院的創業團隊“大聲吆喝”,向在場企業家、投資推薦這一發明,希望能夠吸引投資。

  第五屆夢想工程校際創業大賽由共青團市委主導,廈門理工學院主辦,是一個面向全省高校開展的創業大賽,今年共有來自省內30所高校的52支創業團隊參與比賽,其中包括廈門市的高校13所。昨天,大賽在廈門理工學院舉行了啟動儀式,決賽將在今年12月份舉行。

  與一般的創業大賽有所不同,“夢想工場”更加有料――創業團隊有機會在比賽中獲得投資,通過大賽真正實現“創業”。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說,比賽邀請企業家擔任評委,也為企業找專案搭建了平臺。

  事實上,通過幾年的運作,已經有一些學生創業專案通過大賽平臺找到了資本。比如,一個提供校園外賣、快遞業務查詢的手機app專案“食指街”,它由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院、廈門理工學院、華夏學院幾所學校的學生開發,已於去年4月開始試執行,並得到了一家企業的投資。

  目前,“食指街”app已經擁有一萬多名使用者,為後溪片區的高校提供免費送餐、快遞到戶等業務,每天營業額已經超過1萬元。

  “學校附近的餐飲店很少能夠進到宿舍樓送餐,我們就僱傭在校生送外賣,保證可以送到門口,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商家返點實現,非常匹配大學生的需求,因而發展很快。”專案負責人林華毅介紹,除了送餐,他們還正在對校園快遞業務進行開發,因而需要更多的投資,“希望能通過賽事平臺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伙伴。”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