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勵志創業路

  隨著社會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展現在社會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更多的展現在創新和創業發展的基礎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近日,一家名叫拾朵創意繪館的工作室在網上、微信朋友圈中廣泛釋出活動公告———任何人用一本書,就可以到這家繪館自己創作一副油畫。

  繪館的老闆是叫舒丹,1986年出生,大學是學動畫專業的,老家在重慶涪陵,父母在大渡口開餃子館。昨日下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觀音橋建新南路浩博天庭14-1。這裡還在裝修,設計、材料、窗簾……都是舒丹自己張羅。

  “新繪館4月份就能開館。”舒丹說,她想向大家傳遞“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給沒有繪畫基礎的成年人一個畫油畫的空間,讓他們到這裡來畫油畫,親手製作手工藝品。

  舒丹的繪館已經開了兩家,現在有20多個會員,收入是她以前工作的2倍。“這是我第二次創業,5年前第一次創業,3個月就失敗了,那次經歷讓我學到很多。”

  “第一次失敗

  讓我學到很多”

  現在回想,第一次在專案選擇上並沒有慎重考慮,沒有市場調研、沒有明確的策劃,就盲目投入。在經營管理上,沒有統一的目標,工作室的定位、發展方向沒有事先達成共識。在分工上也不夠明確,很容易出現矛盾,相互干擾。在銷售渠道上,沒有系統的營銷計劃,不知道怎樣做宣傳,吸引不了顧客。在成本控制上,首先投資合作的方式就不正規,在資金的管理上,沒有規劃和預算。

  第一次的失敗,讓我學到很多,比如要形成自己的顧客群,先要懂得怎樣多方位的吸引人;比如要想盈利,一定要懂得怎樣控制成本。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後一定要知道失敗在哪兒,才有可能迎來成功。

  專案選擇

  合作模式

  朋友邀她一起創業

  2008年8月,舒丹大學畢業,對工作去向很糾結。“我不想考公務員,想從事與美術相關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事。”舒丹說,這個想法讓她一心想創業。

  在選擇專案時,有兩個搞攝影的朋友邀她一起開攝影工作室。兩人的年齡都比舒丹大,並且都有工作經驗,舒丹覺得有經驗的人應該靠得住,而且他們兩人已經投資12萬,先把工作室建立起來了。

  工作室在重慶沙坪壩三峽廣場的寫字樓裡,裝置、服裝、場地都齊了,就缺一個管理人。朋友承諾,舒丹加入後專門負責運營管理。就這樣,舒丹向父母借了3萬元,入股攝影工作室,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合作模式

  口頭商定各自分工

  入股後,三個合夥人進行了口頭分工。一個負責攝影,一個負責後期製作,舒丹負責管理和運營。

  “我們只是口頭上商定了,沒有明確細緻的分工。”舒丹說,當時說好她負責工作室的管理和運營,但是合夥人總是要在這方面“插一腳”。合夥人想走大眾路線,讓顧客免費拍照,洗相片時再收費。但舒丹想走中端路線,明碼報價,讓消費者自己選擇。

  有一次,合夥人提出在街上開影展,但是舒丹堅決反對,“品質沒有做出來,怎麼開影展,我不想還沒做好就宣傳。”最後三人投票表決,兩人各持己見,一人棄權,最終無疾而終。

  銷售渠道

  主要客戶是身邊親友

  “雖然我們製作了網站,但最主要的客戶群還是身邊的親友。”舒丹說。

  “一聽說誰誰結婚,就趕緊去跟人家推薦自己的工作室。”舒丹說,就連她的父母聽說親戚結婚,都推薦去她的工作室。

  沒過多久,這部分資源漸漸用完了,接單子更困難。舒丹回憶,攝影工作室開張3個月總共只接下5筆單子,只發過一次錢,“我記得當時好像領了2000多元。”

  成本控制

  投資十多萬哪去了

  舒丹告訴記者,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投資了十多萬,平時只有入賬和出賬記錄,沒有成本預算。接一筆業務入賬多少錢?交水電房租又支出多少?沒有計算過業務花費的成本。

  工作室開張3個月,眼看就要交下一季度的房租,但賬上已經沒有錢了,要繼續只能繼續投錢。“我不願意再投錢,之前的3萬,是我父母跟親戚東拼西湊借的。”舒丹說。

  三個人僵持不下,決定把工作室現有物品折現兌換。“我們把所有的東西編號,電腦、照相機、鏡頭、空調、禮服……全部編號,大家來抽籤,抽到什麼就是什麼,用來抵兌大家的成本。”最終,舒丹抽到了一臺電腦、一臺相機、一臺舊空調。

  專案選擇

  合作模式

  去很多城市調查市場

  “選擇開繪室,教成年人畫畫,是個偶然。”舒丹說,第一次創業雖然失敗了,但她一直沒放棄夢想,“創業並不是想賺錢,是想堅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

  去年7月,一個30多歲的朋友說想學畫畫,舒丹當時在幼兒園當美術老師,他讓這個朋友到自己班上跟小朋友一起學畫,沒想到朋友真的去了。

  “我突然意識到,成年人也渴望藝術,尤其是上班族,在現實壓力下喪失了很多興趣愛好,藝術可以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樂趣。”舒丹說,她先在自己住的地方開了零基礎油畫班。很多成年人來學畫畫———有建築行業的人、有公司白領、有醫生。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蘇丹在酒店做過活動策劃,當時她就發現,很多白領下班後不是唱歌,就是看電視、睡覺,生活已經單調到沒有其他內容和色彩。

  於是,她去了很多城市調查成年人繪畫教學的市場。“北京、上海、廣州的文藝氛圍很濃,週末很多年輕人聚在一起,製作手工藝、看電影。相當於是給上班族提供一個溫馨、輕鬆的環境,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

  合作模式

  可以投資不能參與管理

  2013年8月,舒丹開辦了拾朵創意繪館,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有了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驗,讓舒丹在選擇合作伙伴上很慎重。“我現在基本上是自己一個人在操持整個繪館。”舒丹說。

  “我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我喜歡畫畫,喜歡自己動手做東西,我希望把藝術帶到大家的生活中。”抱著這樣的態度,舒丹不想有人干涉她的管理方式,如果有興趣,其他人也可以投資,但是不能參與管理。

  現在,舒丹的繪館,除了她還有4個聘請來的兼職老師,只負責教畫畫,活動安排、經營管理不用管,按照工資、課時發薪水。

  銷售渠道

  每月組織不同主題活動

  人氣、客戶從哪裡來?有了上次創業的教訓,現在舒丹每個月都會組織一兩次不同主題的活動。比如請大家免費到工作室看電影、動畫片,製作手工藝品、外出寫生……她給繪室申請了微信賬號,經常在微信上釋出活動,同時在貼吧、論壇發起活動,尋找志同道合的人。

  “除了這些,我還找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在他們搞活動的時候,把學員的作品拿去展覽,還可以吸引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些街道搞活動,我也主動聯絡,比如義務教居民製作紙花、髮夾等手工藝品。”舒丹說,通過活動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她的繪室,成為她的潛在客戶。

  蘇丹說,成為繪室會員後,可以不定時的到這裡來畫畫,參加各種主題活動。繪室按照畫幅大小收費,材料由繪室提供,你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自己帶走,畫了多大尺寸就付多少錢。

  成本控制

  搞活動儘量找人合作

  舒丹說,在她的繪室,最大的成本就是她自己。

  “第一家繪館是在自己的單間小戶型房子裡開的,不要房租,也不需要裝修。我只花了幾千元購買畫畫的顏料、紙張、畫框。”舒丹說,第一次創業失敗抽得的電腦、空調、相機,也成了她第二次創業的原始資本。

  在經營中,舒丹也很注意成本控制,尤其是在搞活動的時候,她會盡量找一些合作單位或者商家,雙方可以共同利用資源,節約活動成本。舒丹說,在組織活動的時候,她會特別注重跟合作方詳細說明,什麼東西是自己提供,什麼物品需要對方提供。

  成本控制好了,盈利就自然而然了。現在舒丹不但將開設第二家繪館,而之前欠父母的3萬元錢也已還清。

  篇二

  她80年代畢業於省糧校,一直在我市糧食部門工作;她曾在廣州一傢俬營企業任財務經理,還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她回鄉歷盡艱辛成功創辦蛋雞養殖場,去年又投資20萬元將規模做成全市最大,併為多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她就是糧食部門下崗職工**。

  為了生活,不惑之年外出務工

  20xx年,年近40、工齡快20年的**成了一名下崗職工。雖突然間有點難以接受,但**只是淡然一笑:沒什麼,有一雙手就能養活自己。於是,她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無奈。一箇中年女人,想找份收入高點的工作難上加難。經人介紹,**來到廣州市,在一傢俬人營銷企業當起了出納,開始月薪不足1000元,還要自己掏錢住宿、吃飯。為了立住腳,她起早摸黑,勤奮工作,總是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她不但認真幹好自己當天的工作,而且力所能及地多做份外事。由於她工作認真肯幹、責任心強,三個月後,老闆就每月發給她1500元。半年業務熟悉後,她一人幹起了兩人的活,而且當天的事即使加夜班***沒有加班費***也一定完成。**有十多年腰背痛的老毛病,工作時間長了,疼痛難忍,她就靠著門框或“按摩”。寢室的女孩見她太勞累了,常常幫著按揉解除痛苦。由於勤奮敬業,不到一年,她的工資增加到20xx元,並從出納升任主辦會計。一年之後,月薪又漲至3000元,並升任財務經理。

  為了創業,歷盡艱辛回鄉辦雞場

  20xx年底,在廣州有一份不錯工作的**做出了一個令大家不可理解的決定——辭工回家辦養雞場。此言一出,家人和親友無一人贊成,打定主意的她誰勸也沒用。在親友處籌措了幾萬元錢,一天雞也未養過的她,靠啃書本、拜師學藝,在白楊鎮檀山村辦起了自己的企業——檀山蛋雞養殖場。

  一般人只知道養殖業髒、累、苦,苦到什麼程度,只有業內人自己知道。剛進雞苗時,幼小的生命出殼當天就運到雞場,開始要30多度的室溫。裝空調是省事,但成本太高划不來,沒錢就只有多吃苦了。開始十幾天,她吃住在雞舍,日夜與小雞相伴,因為燒柴火保溫,時刻要添柴。若想偷懶,一下子添多了,火太旺,溫度太高不行,只得日夜守護,絲毫不敢怠慢。這樣她每天被熱浪薰得口乾舌燥,半個月下來,雞是稍微長大了,可以適應自然環境了,但人卻瘦了一大圈。為了節省開支,**一個人既要購料進料,又要喂水喂料,挑糞出糞,忙得不可開交。丈夫要上班,所以她總是一個人默默辛勞硬撐著。

  更令人擔心的是進雞場的路太陡了。每逢下雨,拉料出糞的車都不敢來,所以飼料就卸在幾百米之外,靠自己一包包地扛到雞場。飼料不能淋溼,否則發黴則不能用。碰雨天她得搶著扛,有時累得直不起腰,卻仍不敢多耽擱一分鐘。

  如果說苦和累還可以頂過去的話,那麼意外風險就令人難以承受了。20xx年,由於雞苗緊張,原來一家種雞場老闆的雞苗供不應求,他就從山東進了一批雞苗給**。誰知這批雞苗品種不行,剛到產蛋高峰期,產量就急劇下降,越養越虧本。無奈之下,她只好把雞賣掉,一次足足虧了4萬多元。家人勸其就此打住,她卻堅決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為了夢想,擴大規模發展事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的夢想就是辦一家屬於自己的企業,為家庭也為社會做點事情。雖然養雞場辦起來了,並初嘗成功,但她並不滿足。20xx年,**又努力擴大養殖量,繼續她的“辛苦之旅”。這既是因為她的事業夢想,也是形勢所迫。如今辦養殖業,苦、髒、累不說,由於競爭激烈、利潤微薄,唯有做大做強才能生存下去。三年的摸索實踐,她經歷了風險,也積累了經驗,在家人積極支援的同時,**為自己的養雞場規劃了一個萬羽規模藍圖。在市畜牧水產局和白楊鎮的支援幫助下,她說幹就幹,一個月就東拉西借湊了20萬元資金,並將原來的雞舍全部推倒重建。經過三個多月的日夜操勞,一個萬羽新型規模化養雞場已經建好,併成為我市蛋雞養殖業規模最大的養殖場。目前,養殖場還安置了多名返鄉殘疾農民工就業。

  回首過去,**十分感慨。展望未來,她更加信心滿懷。下一步,她將用心把養殖場辦好,為事業做大做強、為瑞昌科學發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