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殖創業的故事

  成功要學,健康要學,創業要學,所有讓人積極向上的習慣都要學習。看看那些在農村養殖致富的故事,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創業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鴨30年守成“鴨司令”年收900萬

  30年前,舉家從孝感來到江夏,靠借債買來種鴨。從小養鴨戶到帶動周邊16家養殖戶抱團發展,目前每年迴圈養鴨規模達到56萬多隻,年收900餘萬元。

  其間,2003年非典、兩次禽流感,這個曾經的獸醫都一一經歷。“養鴨,守得住的才有出路。”這是“鴨司令”韓全安對他30年養殖事業從小做到大的經驗總結。

  本地鴨子飛往香港

  在江夏五里界唐塗村附近,分佈著上十個水塘、水庫。無一例外地,每片水域上及岸邊,一群群鴨子“嘎嘎”歡叫著拍打著翅膀。

  今年55歲的韓全安,是這些養殖基地的總帶頭人。

  韓全安是孝感人,養鴨之前是一名鄉村獸醫。但是,年輕的他,總覺得這份工作滿足不了他一顆想做事業的野心。

  然而,做什麼?他又一直沒想好。

  直到1984年的一天,他因偶然機會來到江夏五里界。看到當時還稱為武昌縣的這片土地上,水面寬闊,生態良好,職業敏感告訴他:這是個搞養殖的好地方。

  當時,儘管改革開放的春風已起,但江夏本地居民大多還停留在靠種水稻等莊稼以及靠手藝吃飯的思維,搞養殖的沒有一家。

  趁熱打鐵,興奮不已的韓全安跟當地相關部門談好,回老家捲起鋪蓋便來到了江夏。這一來,就是30年。

  啟動資金不足,他向親戚朋友借債買來幾百只蛋鴨種苗,甚至還向銀行貸款完善硬體設施。看到鴨子一天天長大,他的心裡也充滿了期待。

  由於本身是獸醫出身,技術上沒有問題。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鴨子長大了往哪銷?當時,本地居民對鴨肉並不像現在這樣普及,沒有預想到的情況讓韓全安傻了眼。

  正在他著急之時,在當時的武昌縣外貿局溝通下,深圳一家外貿公司要下了所有的鴨子。

  韓全安的鴨子在家門口市場有限,在外貿公司的運作下,竟飛往香港等地。

  沒了銷售之憂,他放開手腳擴大規模,一年出口鴨子10萬隻左右,他一年便成為了萬元戶。

  帶動16家養殖戶抱團致富

  隨著市場慢慢培育,當地居民對鴨肉的消費需求也開始增長。“武漢這麼多人口,攤到每家一個月一隻鴨子,也是不小的數字。”看準這一點,自1987年,韓全安調整思路開始做內銷。

  發了財的韓全安,開始琢磨更好的發展方式。“我一個人,畢竟能力和精力有限,不如把大家組織到一起,抱團發展。”此時,跟隨效仿他養鴨的養殖戶越來越多,但各家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技術、銷路、原材料成本控制都是一門學問。

  於是,他帶動當地16家養殖戶成立了唐塗養鴨協會,在養殖技術方面提供幫助,在銷售上全面負責,甚至連飼料他都負責調運。擔負起五里界乃至周邊梁子湖新華農莊養鴨大戶的加工與銷售業務。如今,養鴨協會養殖基地年迴圈養鴨規模達到56萬多隻。其中肉鴨46萬隻,蛋鴨近10萬隻?,收入達到900多萬元。在協會成員單位中,養殖規模在10萬隻以上有2家,最高年收入達到3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10萬多元。成為湖南、江西等省份批發市場及加工企業的主要供應商,他也被人譽為“鴨司令”。

  其實,在辦養殖場的這些年裡,韓全安也遇到過不少挫折。2003年的非典,人們談禽色變。2008年和去年的禽流感,讓人們更是對禽類唯恐避之不及。很多養殖戶看到市場行情不好,陸續退出,但他卻咬牙堅持下來了。“養鴨,守得住的才有出路。”韓全安淡淡說道。

  二:

  大學生村官創業賣土雞蛋火了

  會上吐真言,遭遇“圍追堵”

  “土雞蛋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嗎?他怎麼說秋天應季?我家門口那超市,土雞蛋的價格眼看漲得就要吃不起了。”21日上午李濤登臺演講時,一直安靜地在會場協助比賽的工作人員,聽到發言,開始竊竊私語,互咬耳朵。

  “我來講一下養殖時間表,春季培育雞苗,夏季茁壯成長,秋季大量產蛋,冬季賣成雞,因為河南沒有活雞市場,一般是賣到南方市場,種雞吃了雪水下蛋率會下降40%。從這個時間上來看,土雞蛋真的不是全年都有,隨時隨地都能買。”李濤下臺後,給粉絲現場答疑解惑。

  細打量,一身深色西裝,眼睛不用看發言稿,腰板挺得筆直的李濤若與人相逢在十字街頭,沒準會被大膽的城市姑娘歸類為“高富帥”,而與他擦肩而過的路人,十之八九會將他當成公司小高層。

  這人,真的是來借東風、籌資金的中小企業主,只不過,相對於那些從基層做起、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他還有個身份,就是大學生村官。有創業者的激情,又有大學生的質樸,才使得他顯得“與眾不同”。

  是兩腿子泥的村官,也是大學生心中的“創業盟主”

  閉眼難見三春景,出水才看兩腿泥。你能想象,上段提到的西裝哥,還能穿著白大褂,在三伏天潛入瓦房蓋上石棉瓦組建的雞舍嗎?他能在母雞護崽、公雞啄人、絨毛亂飛的空氣裡,除錯裝置、分配飼料。

  李濤,是河南省2005年選任的大學生村官,現任濟源市軹城鎮良安新村黨支部書記,濟源市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總經理,市青聯副主席,下鄉時間已整10年。

  “2007年冬,我選定了散養土雜雞的創業專案,踏上了創業之路。”李濤說,在科學飼養,走高品質特色化發展路線的作用下,公雞和母雞用壯實的身材和飽滿的雞蛋,來回報他。“雞場收益很好。一個基地每年土雞和雞蛋產值共計75.6萬元,純利潤達15萬。‘豫源咕咕噠土雞蛋’這個品牌已在國家商標部門註冊,還是河南省的農業優秀品牌,全省固定的銷售網點已有大中小超市387家。

  “濟源市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2013年8月15日籌建,它聯合全市村官及農村創業專案產品,利用網路營銷為平臺,為全市大學生村官提供創業產品展示、創業策劃、網路宣傳及銷售,並提供技能培訓和專業知識講座,在挖掘、整理、包裝之後,面向全國推介。聯盟以集團公司化運營模式運營,已輻射帶動了16個鎮辦900餘名農民朋友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

  借東風,農業電商還想“創奇蹟”

  “2014年至今為農戶銷售土雞蛋50餘萬斤,價值400萬元;土蜂蜜3000多斤,價值70萬元;高檔優質乾果4000斤,價值120萬元,為農戶帶來了明顯的經濟增收。”閒言碎語不多講,李濤用“經濟效益”借東風。

  濟源市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搶抓機遇,承辦了濟源市電子商務創業園,通過微信平臺、電子商務等先進手段積極開展市區範圍內的連鎖業務,將咕咕噠土雞蛋、王屋山土粗布、冬凌茶、王屋土模、黃金雜糧、薄皮核桃、土蜂蜜等優質農副產品,通過搭建起來的渠道和平臺從農戶家裡流向市場,為農戶創造更多的利益。

  下一步,他想將創業聯盟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將濟源市電子商務創業園發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大學生村官和有志青年實現夢想的廣闊舞臺。“通過大學生村官創業聯盟的努力,利用農業電商的先進理念和手段,帶動農民致富,帶動農村發展,推動農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