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泥鰍池怎麼建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屬鰍科。養泥鰍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數人都選擇池塘養殖方法,但是這個池應該怎麼建造呢?下面小編就整理了養殖泥鰍的池塘建造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養殖泥鰍池塘建造

  ⒈池塘規格

  面積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釐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釐米,池塘挖成後應把池壁夯實,用50釐米×50釐米水泥板做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釐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釐米。

  ⒉防逃設施

  養殖池周圍用網片、塑板或瓷板做圍牆,以防蛇、鼠等敵害進入養殖區。進排水口用120目網布包裹,防止泥鰍逃跑及敵害生物和野雜魚卵、苗種進入池塘。

  ⒊進排水設施

  進排水口呈對角線設定,進水口高出水面20釐米,排水口設在魚溜底部,並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釐米,排水時可通過調節PVC管高度任意調節水位。

  ⒋魚溜***集泥坑***

  為方便捕撈,池中應設定與排水底口相連的魚溜,面積約為池底面積的5%,比池底深30~50釐米,魚溜四壁用木板圍住或用水泥磚石徹成。

  選擇光照良好,溫暖通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進排水方便,3公里內無汙染源的場所建造飼養池。養鰍池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黏質土壤。面積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釐米,水深30~50釐米。

  一是泥鰍有一個特性,就是它的潛逃性。由於它體型小巧,只要有小小的縫隙,它便能鑽出去。如果池塘有漏洞,泥鰍甚至能在一天之內,逃得乾乾淨淨。所以啊,在給泥鰍建池塘的時候,這一點,需要特別的注意。另外在處理池塘的底部。挖掘機挖出池塘之後,要把池塘的底部夯得結結實實。

  二是處理池塘的邊緣。沿著池塘的邊緣挖出近1米深的溝,然後把厚實的塑料布從溝底一直鋪到地面,塑料布的介面也得連線緊密。將塑料布沿著池子的邊緣鋪滿之後,用挖出的土將塑料布壓實,這樣塑料布就和池塘連成了一體。塑料布的上端,每隔1米左右用木樁固定,保證塑料布不被大風颳開.

  三是處理池塘的進、出水口。因為現在的PVC管道造價比較便宜,所以養殖場可以考慮用PVC管道作為池塘的進水管道,它的一端出自蓄水池邊的提水裝置,另一端直接通道池塘的一邊.四是池塘的出水口是需要精心設計的,我們希望抽出去的水是池塘的底層水,池塘的底層水有泥鰍的糞便汙染,剩餘的飼料汙染,所以水質較差,換水時,就是要把這層水質比較差的水排出去。

  養殖泥鰍清池消毒

  鰍种放養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釐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

  池塘養殖泥鰍方法

  池塘養鰍,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釐米,水深50~60釐米,池底鋪15~20釐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積可大可小,以2~3畝為好。池塘應排灌方便,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放養前應進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如無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畝用量4~5千克。有條件的話,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設定集魚坑,便於日後捕撈。泥鰍苗入池前,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後2~5天,鰍種即可下塘。每畝放養30~50公斤,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量。要根據池塘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以培肥水質。另外,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量的人工餌料。投喂的餌料種類有蠅蛆、魚粉、豬血粉、蠶蛹粉、米糠、麥麩、菜餅等。投喂量可根據不同季節而不同。5~6月為鰍體重的4%~5%;7~8月為8%~10%;9~10月為5%~6%。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餌料要投到食臺上,每池可根據大小設3~4個餌料臺。投餌前應檢查吃食情況,如發現未吃完,應減少其投量。一般以投餌後2~4小時吃完為度,還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以防疾病發生。池塘要經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境。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pH值為6.5~7.2***,並每隔一定時間***15~30天***用1~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以達到滅菌防病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