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太賣醃菜創業故事

  編者按:村民吳玉仙:“幾百年前,有一個老頭晚上上廁所不小心把醃菜罈子弄倒了,弄倒了他就讓它倒在那裡,也不去管它,到時間長了以後,去看看菜已經醃好了,嚐了後覺得味道蠻好的。這個菜倒在那裡就叫倒篤菜。”

  倒篤菜是用一種叫倒篤的方法研製的鹹菜,該醃製方法是紹興、金華和杭州市部分地區***如富陽、蕭山***採用的一種醃製方法,過程主要為切菜、拌鹽、裝壇、封篤 。這些地區 種植的品種和寧波、嘉興、湖州不同,都是以細葉型雪菜***九頭芥類***為主,他們的醃製方法是:將採收來的雪菜洗淨—涼燥,堆放 1-2天使其萎癟,然後切碎***1cm左右***,或整 株放在腳盆一類的容器內加鹽搓揉至微有汁液。加鹽量不宜太多,諸暨菜農認為不可超過 1.5kg鹽/50kg菜。搓揉後放入容量可裝100-150㎏菜的陶缸內。方法也是放一層菜加一層鹽,逐層踩踏壓實,要壓出滷汁,至頂面加上封口鹽,再用尼龍覆蓋,用石塊或泥土加壓。一般一個星期後就可食用。由於放鹽少,一個月後就要變酸,就及時取出,晒成黴乾菜。如要長期儲存***如放一年***應取出再翻缸踩踏一次,除去滷汁,裝 入小口甕***壇***內,並儘量排盡甕***壇***內空氣,予以密封***,將甕***壇***在室內倒篤放置。富陽人也有放在毛竹筒內儲存的經驗,據說,用這種方法醃 制儲存的醃雪菜,滋味十分清香可口。

  

  杭州建德市的潘秋梅經營著一家飯店,十多年來生意一直非常紅火.她在上海經商的丈夫也擁有上千萬的資產。1999年,潘秋梅做生意正做在興頭上,發了財的丈夫突然專門託了朋友來勸潘秋梅回家當太太。

  潘秋梅的朋友朱秋玲:“在我們當地,他們條件也是屬於比較好的,完全可以回來當太太。”雖然丈夫心疼她是一番好意,但潘秋梅是個要強的人,她不願呆在家裡享福,也不打算領丈夫的情。

  可是到了2000年,潘秋梅卻主動要放棄飯店了,放棄飯店不是想通了要回家當太太,而是北京來的一個處長讓她動了別的心思。

  潘秋梅:“他第一次路過我們酒店來吃飯,因為他是到千島湖來玩,第一次吃了以後,他就發現我燒的菜特別好吃,後來回頭又指定到我們這裡吃。”

  處長後來每次從北京來建德都點著名要吃潘秋梅的菜,只因潘秋梅的菜裡比別人多了一樣叫倒篤菜的東西。

  不僅是北京的處長,店裡的很多回頭客都是衝著這個菜而來的。

  倒篤菜是建德一帶農民自制的傳統醃菜,家家戶戶都會醃製。

  村民吳玉仙:“幾百年前,有一個老頭晚上上廁所不小心把醃菜罈子弄倒了,弄倒了他就讓它倒在那裡,也不去管它,到時間長了以後,去看看菜已經醃好了,嚐了後覺得味道蠻好的。這個菜倒在那裡就叫倒篤菜。”

  記者:“為什麼要倒過來呢?”

  村民王秀玉:“倒過來就可以把裡面的水排出來。好吃香味道好又不壞。”

  由於很多人愛吃倒篤菜,潘秋梅將它作為飯店的配料每年都要消耗5000多公斤,這讓潘秋梅看到了新的商機,她打算專門做這個倒篤菜生意。

  2001年春節,潘秋梅回到老家以高於市場一角錢的價格,發動鄉親為她種植了7000畝芥菜。

  可到了收穫季節,翹首期盼的潘秋梅卻被農民送來的芥菜嚇懵了。

  潘秋梅:“我長這麼大第一次驚呆了,就像農民起義軍,我第一次真正感覺到,真正的農民起義軍來了,挑的挑,拉的拉,拖拉機運的運,一下子把我驚呆了。”

  潘秋梅:“光我們家就種了30多畝,一天要拉幾十趟,全村人都這樣,2角錢一斤.”就在潘秋梅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潘秋梅:“春天的天,人家講小孩的臉,要變就變,四點多就下起了大雨了,看著這個雨越下越大,我就說不出話來了。”

  花4萬元錢收購起來的芥菜爛掉了大半,當時的情況讓潘秋梅連悲傷都來不及,她趕緊僱了一批人將沒爛的那一小半醃起來。半個月後,一個突如其來得好訊息才讓潘秋梅重新看到了希望。

  潘秋梅:“一個上海的朋友,他是專門做廚房經營供應的,他聽說我這裡有基地,有大面積的基地做成的倒篤菜,他就來看我們還在做的過程中,他就跟我們訂了一個訂單,他說這裡做的菜我全包掉了。”

  菜還沒醃好,就有人全定下了,碰到這樣的好事,當然求之不得。

  好不容易盼到菜開壇,潘秋梅卻又決定不賣了。

  市民客戶林美華:“潘總打電話給我說,不賣了,挺納悶的,我覺得怎麼簽了合同了,到手的錢怎麼還不賺。”

  不是到手的錢不要,而是潘秋梅發現菜裡有沙子。醃製時由於匆匆忙忙趕時間,請的那些人對衛生都很馬虎。

  如果賤價賣掉,也還是賣得出去。可是考慮到長久的利益和尚未建立的品牌,潘秋梅卻忍痛將3000多壇醃菜全部倒掉了。

  市民:“場面很大開了好幾輛車,反正圍觀的人很多,我們很多人在那裡看,大家覺得很可惜這個菜倒掉 ,為什麼不便宜點賣掉,所以很多人覺得,這個老闆好像有點傻一樣.”潘秋梅並不傻,損失了9萬元錢,她卻因此贏得了品牌效益和人格信譽。

  第二年,潘秋梅汲取教訓從頭再來。這次醃製倒篤菜,她精心挑選了一些特殊的人做工人。

  潘秋梅:“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它們對這個工藝比較熟悉,做起來比較自然還能做到位,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就是這個村子的人,這裡的負責人。”

  吳玉仙:“主要以村子裡面的人為主,以前家家戶戶都會醃。”

  用技術熟練的農村老人做工人,生產出來的倒篤菜既保證了傳統工藝,又保證了倒篤菜的衛生和質量。

  2002年,潘秋梅開了家小店鋪,賣起了倒篤菜為主的當地土特產。上次的倒菜事件給她帶來了旺盛的人氣,生意一開張就很不錯。賣了一段時間後,潘秋梅卻漸漸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潘秋梅:“有些人價格亂報也不規範,他也不會去明碼標價,給顧客感覺就是這種地方很可怕。”

  由於建德緊鄰千島湖,市裡有很多像潘秋梅一樣賣土特產的小店鋪,彼此之間惡性競爭隨意叫價,給遊客帶來一種不信任感,潘秋梅決意要讓自己的店與眾不同。

  2003年10月,她在建德最繁華的街道開了一家專賣土特產的超市,銷售以倒篤菜為主的杭州土特產。超市經營,價格規範了,品種增加了,潘秋梅成為建德土產行業中做得最出色的一個。

  從做倒篤菜起,潘秋梅的目光就盯緊了來千島湖的遊客,她將遊客鎖定為自己的目標消費群體。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潘秋梅每天都在琢磨他們的心思。

  潘秋梅:“我們旅遊,到南京是醬板鴨,到北京是烤鴨,到德州旅遊的時候大家都找德州扒雞,我就覺得我們建德為什麼不可以做。”

  潘秋梅蒐集了一些與特產有關的傳說故事,為了讓遊客知道這些故事呢,她把這些小故事印成冊子,每天派人到景區去分發給導遊。

  導遊:“在座的各位乘坐東方一號的遊客,大家早上好,在大家遊覽千島湖之前,我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安江的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底蘊,那麼,先來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這個故事發生在乾隆下江南年間。”

  而歷史傳說果然讓遊客產生了興趣。

  顧客甲:“這樣既可以瞭解這些傳說,瞭解物品是怎麼由來的,然後又可以嚐到當地的特產,感覺聽過傳說以後吃得更香一點。”

  顧客乙:“我在車上聽導遊介紹倒篤菜是一種蠻好吃的菜,就是傳統方法把罈子倒過來,因為從小吃過現在又出來了。”

  顧客丙:“因為路上導遊都給我們介紹,還把一些典故都給我們講了,我們都特感興趣,講的什麼典故,什麼乾隆皇帝,什麼吃梅乾菜。”

  售貨員:“特別是乾菜鴨,聽了這個傳說以後他們是買了很多,有些人三袋四袋買回家吃。”

  導遊:“我們先把故事告訴大家,這樣客人很容易就接受了我們當地的這些特產,所以這樣就可以提高他們的購買慾望。”

  潘秋梅:“導遊給遊客介紹一個文化故事,他就有興趣帶點兒回去,帶回去給親戚朋友,他就感覺非常好,不是帶一件東西,而是帶了一個故事,帶了一個當地的文化。”

  大凡來千島湖旅遊的遊客,只要聽到那些傳說,都會對與傳說相關的地方食品產生興趣,潘秋梅的超市營業額也因此翻了四五倍。

  2004年的一天,一個特殊遊客的光顧,竟然使她的倒篤菜一步登天成了航空專用食品。

  潘秋梅:“有一個遊客她是航空公司員工的家屬,到這邊來旅遊,旅遊以後到我超市,購了高山玉米和倒篤菜,休閒包的,然後她吃了以後覺得味道很好,她說為什麼不可以引進航空公司呢?”

  與航空公司合作,讓倒篤菜飛上藍天,這是潘秋梅夢寐以求的事。可這塊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吃到嘴的。

  潘秋梅:“因為他們最起碼就是要求無公害綠色有機的,還要通過ISO QS認證,我覺得我們當時還沒注重這一塊。”

  建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書記汪巨集:“由於醃製品它工藝比較特殊,比方說像亞硝酸鹽,這種指標往往是很難達到要求。”

  潘秋梅從質檢部門瞭解到,2004年杭州市的食品質量檢測活動中,一些眾所周知的名牌都被查出了問題。一向對自己產品很自信的潘秋梅開始顯得底氣不足了。

  公司部門經理方燕:“去年我陪他們到我們種植基地來檢查,他們以後,覺得四面都是山,想汙染都非常困難,這環境太好了。但是我們對加工後的產品,我們心裡也不是有十分的把握。”

  而檢查結果卻令雙方都感到難以置信。 建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副書記汪巨集:“我們當時就覺得很意外,仔細看,分析,發現工藝上跟人家不一樣,從現場抽檢的結果來看呢,它的亞硝酸鹽這項指標相當不錯,低於國家標準很多。”

  潘秋梅自己也沒料到,奧妙就在她所採用的傳統倒壇醃製方法上。

  王秀玉:“這個東西是稻草,用稻草蓋上水就出來了。”

  記者:“蓋上之後怎麼辦?”

  王秀玉:“蓋上以後把罈子翻過去。”

  記者:“就是倒過來。”

  王秀玉:“這個裡面的水排出來了就不會壞。”

  記者:“慢慢往外沁,因為是稻草。”

  倒壇醃製本來是為了保持傳統的風味,無意中竟還部分排出了廢水中含的有害物質。這是2004年潘秋梅收穫的意外驚喜。

  2004年8月,她的倒篤菜和高山玉米成功地通過各項檢測,被上海虹橋機場和杭州蕭山機場同時採納為航空專用食品,年供應量近50噸。

  就在潘秋梅事業大獲成功之時,丈夫再次打電話要求妻子回家享福,忙得不可開交的潘秋梅自然沒有答應丈夫,不過,她也期待著有朝一日不再像現在這樣勞累忙碌。

  潘秋梅:“等到再過幾年把事情忙順了以後,我就可以摸摸桌子點點票子,看看數字,那就很愉快了,喝喝茶找朋友聊聊天,做闊太太我還閒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