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成功創業之路

  創業是成功的過程,成功也是一輩子的過程,在創業的大隊裡,很多人從餐飲行業找到了成功之路,看看這些人的故事,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創業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80後海歸辭去摩根大通工作開河粉店創業

  許多海歸回國後選擇創業,在自己國外的所學所見上做文章,進入更加生活化的行業。王超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9月26日下午4時,我走進一家剛開業不久的越南河粉店。店面不大,裝修倒像一家小咖啡館。由於是週六下午,朝陽SOHO並沒有太多人來上班,店裡顧客只有三兩桌。小店名為“越粉皇”,老闆是一位年輕海歸,他叫王超,從英國回國工作5年後,辭職創業。見到我,王超笑著打招呼,和我坐下來開始閒聊。

  辭去在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的工作,痴迷於“吃貨”

  一切源於留學時的記憶

  王超本科畢業於加拿大的卡爾頓大學,之後在英國拉夫堡大學讀完金融學碩士。當我問及在國外5年的經歷給他帶來的影響與成長時,王超卻皺起了眉,“這個很難說,太多東西都是無法量化的。”他反問,“在加拿大吃了4年的河粉,成為我現在創業的專案,算不算影響最大的事?”

  王超始終無法忘記在本科期間吃到的美味。那時,一位移民加拿大的叔叔帶他吃了第一碗越粉,而這一次就連吃了3天。“我意識到有兩個好東西是可以複製到國內的,越南河粉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它好吃不貴。”

  在重新思考自身發展定位後,王超辭去了在摩根大通證券公司的工作。“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創業的夢想,而越粉的記憶永遠佔據著我的腦海深處,二者就在我思考創業專案時發生了連線。”作為一個對越粉欲罷不能的“吃貨”,王超說起了自己創業夢。

  下班直接倒在馬路邊的長凳上睡了半宿。

  始終沒有停下來

  雖說王超言語不多,但與我聊起河粉製作和創業故事,他卻是一大堆的話。他喜歡講述創業中的小插曲作為閒談的笑料。

  為了瞭解越粉的正宗味道,今年4月份,王超花一個月的時間吃遍越南大街小巷的河粉店。王超笑著告訴我,“真是欲哭無淚,最後我發現越南當地的河粉竟然沒有加拿大的好吃!”後來,他又吃遍了北京的越南餐廳,並在其中一家做了幫廚,學會了越粉的做法。“做幫廚那會兒,工作真的很累,下班直接倒在西單馬路邊的長凳上睡了半宿。”

  王超眼廚房視窗,說起了店裡的越粉,“機緣巧合結緣店裡的老師傅,他做越粉20多年了。我倆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才調出了現在無限接近當年口感的味道。”

  天漸黑,店裡的客人更多了,王超馬上起身去招呼。更有幾位來捧場的好友,王超便過去多聊了兩句。趁著這個空當,我跟店員聊起了他們的老闆。兩個姑娘相視而笑,“老闆人很好啊,沒有架子,在店裡啥也幹。他平時話不多,但是很在意細節,我們有啥小毛病,比如態度不夠熱情,沒有及時給客人倒水,就會說我們。”

  裝修裝飾、廚具購置、裝置除錯、菜品試製、服務培訓……各個細節都要親力親為

  學會了用困難去“保護”

  王超是個典型的行動派。創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論裝修裝飾、廚具購置、裝置除錯還是菜品試製、人員搭配、服務培訓等等,各個細節都要親力親為。問及創業的困難,他又是一堆“吐槽”。

  麻煩不只是開業前,營業第一天也是問題百出。那天中午顧客滿座,但出菜很慢,甚至出現客人退菜的情況。由於翻檯太慢,第一天的營業很不理想。加上當天晚上下水管堵塞冒水,種種問題讓一直找人修理到凌晨的王超頗受打擊。

  講述完故事,王超停頓了一下對我說,“其實困難是會保護我們的,只要能夠克服,它就會變成門檻去阻止新的競爭。後來我採購了一批廚具,上菜慢的問題得到解決。”

  談到創業這一路走來,王超也頗有感慨,“我們幾個私下裡就在討論:創業,我們到底有什麼?資金,不多。資源,有限。我們有的就只有精神,一種不服輸的執著。不論是員工還是股東,最重要的是團結互信。而對於自己,從事喜歡的工作,快樂一點。”

  現在,越粉皇已經進入了發展上升階段。王超很開心,“就在昨天我們已經達到了營業的平衡點!”

  二:

  三個廚師的故事 辣尚癮創始人談餐飲生意經

  打工

  王勇的一位老鄉,98年開始在京城做餐飲。王勇畢業後,跟著他在店裡打工,一邊學習餐飲業的管理。那個品牌,在當時跟金百萬齊名,但是在幾年後7家店的規模停滯不前。為什麼走不下去?99年市場上廚師2000元/月,而店裡廚師只有800元,沒有讓員工看到希望。2000年後,王勇決定自己幹餐飲,就邀請了另外兩個在其他領域發展的廚師好哥們。他當時暗下決心:讓跟隨自己的員工都看到希望。

  創業

  三個廚師的故事開始了。

  2003年,全北京有3000家成都小吃,小吃加冷菜加小炒那種。蓋飯,就是當時成都小吃首先引入到北京的。三個廚師先後做了4家成都小吃的店,3年小賺了50萬左右。

  2003年夏天,非典,整個京城都沒人了。

  非典後,屬於違章臨建的店都拆了。

  三個廚師,就帶領著員工20多個人,在右安門,找到了一個180平的鋪子,開了“渝都家廚”。

  剛開始因為有清晰的定位,每月能做50萬流水,三個人非常高興,可好景不長,一年以後,又折掉前面80平米的違建,王勇最後堅定地說了一句100平米我也要做到50萬左右,用50平米做了前廳,50平米做了後廚,一個不可思議的前後比例佈局,然後天天有顧客排隊等位,15張桌子每張1000元,每天15000,而後又發展了外賣,僅外賣每天營收也有3000-5000。

  名字由來

  其實,“辣尚癮”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在趕集網公開徵集的。當時,很多人各抒己見,紛紛為餐廳“命名”。經過一系列的篩選,最終,整個團隊在“辣上癮”與“辣尚癮”兩個名字間徘徊,談到這裡王勇開玩笑似的說,“起個名字得好記,琅琅上口,辣上癮滿好聽的。後來決定用尚,突出時尚性,咱們這辣就是時尚。我們最後還給予被選中名字的參與者豐厚的物質獎勵。”

  市場定位

  不得不說,辣尚癮的市場定位很準,無論選址還是選材。王勇回憶,幾年前他在三里河逛家居,發現一燈飾產品的廣告語印象深刻——不為所有人,只為欣賞他的人存在。這意味著,選擇此燈飾用品不僅僅是照明,而是體現一種品質生活。 他漸漸意識到“做餐廳更是如此,市場定位必須準。像辣尚癮這樣型別的企業,12家店,如果只為賺錢不做品牌,每年至少少花200萬。但是,塑造品牌關係到企業的靈魂和未來。”

  王勇說:“辣尚癮問世的時候已經2009年初了,那個時候已經湧現了一系列的知名烤魚連鎖,我們需要直面競爭。猛然一想,香鍋當時正當流行,我是否將香鍋加入選單?於是經過嚴密調研,香鍋和烤魚都奉上餐桌,並存。說心裡話,產品一定不要太多樣化,不靠複製。企業想生存只要將一個品類做深做精就會被人們口口相傳。”

  如何做產品

  餐飲企業欲求發展,出品是基礎,辣尚癮也不例外。他們的研發團隊深知顧客的需求,單烤魚口味就設定了十六種之多,並不斷推出新品。傳統的“香辣烤魚”“麻辣烤魚”點選率佔60%以上,但結合老人和兒童的口味要求,他們特意研製了“養生玉米烤魚”“生態番茄烤魚”,將玉米汁,番茄汁滲透到魚肉中,營養豐富,鮮美可口。當品種比較單一時,必須從口味突破。

  他們認為,麥當勞雖只做漢堡,但是卻有雞肉,牛肉,魚肉,多種口味,同樣造就了食品王國,推向世界。而另一個品類“香鍋”,王勇表示,絕不加任何人工香精。一般街邊的小店可能會有回收花椒,辣椒反覆利用,但辣尚癮不會,欲做連鎖,品質一定要有保證。

  如何做品牌

  做品牌,不僅需要員工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客戶的鼎力支援。辣尚癮的顧客,大部分是年輕人,也可以說是“網路潮人”。這樣的顧客群體,最好的經營方式便是網路營銷。曾經的營銷活動,是簡單的優惠券“滿100減30”,後來發現,根本無法挽留顧客,他們嘗試著將返券的額度調小,但是一經調整,顧客便覺得吃了虧,表示“優惠力度小,我們就不來”。

  漸漸他們明白,餐飲企業不能只在散客上做文章,必須有一系列“忠實顧客”的支援,認可你品牌的客人,才是需要用心關懷的客人,而不是為了大幅度折扣而來。於是,辣尚癮開啟了會員制營銷,從最早的微博關注加粉送券,到現在的簡訊、微博、微信三通道發展會員,開啟常態的生日營銷,流失喚醒營銷等等。我們欣喜地看到,辣尚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積累了近10萬會員,整個專案執行團隊自信地說“年底,我們一定突破15萬”!

  為何短短的時間,有這樣驚人的效果?用“執行力”三個字概括最合適不過了。辣尚癮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工作中,將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他們深知,會員制營銷是企業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可以讓企業良性發展,塑造品牌。企業品牌價值在社會上提升,員工的價值自然也會在正能量的大家庭中展現。

  引流、增收、維繫兼顧

  跟普通中餐相比,麻辣香鍋和烤魚是非常適合做團購和推廣的。因為這個品類毛利相對較高,可以做出力度較大的折扣。但難題是,如何通過變換折扣組合方式,既能吸引使用者,又能使商戶保持盈利的狀態。

  說到優惠就會談到團購,當團購剛剛開始火爆的時候,辣尚癮開始上線團購套餐了。其實團購有兩個作用,一種是營銷,用極端的折扣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另外一種是營收,就是希望通過價格和銷售量的相乘來取得營收的增長。

  初期,辣尚癮使用的是前一種方式,就是用非常低的價格來吸引使用者的眼球,在獲得關注度後,辣尚癮改變營銷策略,通過售賣優惠券的方式,既能吸引使用者,又能保證營收。

  除了團購之外,辣尚癮各家門店會做其他補充的活動,如果近期團購上銷售的是優惠券,那麼店內會補充一些2人、4人套餐,滿足不那麼熱愛點菜的使用者,而且套餐的價格也是相對優惠的。

  王勇認為,銷售套餐不僅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更可以在採購的時候有所預期,套餐內的選項銷量會明顯多過其他品類。而不做套餐是無法預判的。

  除了團購之外,辣尚癮還通過會員管理來進行營銷,通過團購吸引的客戶,然後再通過會員卡進行深度維繫。據瞭解,辣尚癮很早之前花費十幾萬元上線了會員系統,現在全國已經積累了20萬會員。

  很多會員是到店消費的團購使用者,王勇觀察到的一個有趣的現象,來自大眾點評的使用者會提前看商戶的介紹、特色菜品、使用者的點評資訊等內容,會對辣尚癮有相對深入的瞭解,而來自美團的使用者更多被菜品和價格吸引。

  這樣,針對不同平臺吸引到店的消費者,推廣會員卡的說辭也可以不同,在乎菜品的就推薦菜品、積分,在乎價格的就重點說折扣。

  慎選加盟商

  為了迅速擴張品牌,辣尚癮採用了自營、戰略合作、加盟三種合作方式。自營可以培養優秀員工,積累經驗。而戰略合作是對方出資,辣尚癮出團隊來經營店面,然後利潤分成。加盟則是交加盟費用,辣尚癮提供品牌授權、技術指導。

  戰略合作與加盟可以加快辣尚癮品牌擴張的速度,但同時,王勇也非常在意辣尚癮品牌本身的提升。戰略合作的日常管理跟直營店完全一樣,連上線優惠券、團購都是全國通用的。

  對於加盟店面,王勇會特別慎重。比如剛畢業的家裡掏錢開店的大學生,他會慎重考慮,甚至會讓對方在直營店面呆一個月來進行考察,因為這種型別的孩子沒吃過苦,家裡又能給點本金,做事怕不踏實。

  年齡太大的也要慎重考慮,因為餐飲行業是個苦行當,要拼身體的,年齡大了怕身體上吃不消。而且,開店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如果年齡比較大,又用積攢多年的繼續開店,萬一店面生意不好,加盟者損失會比較大。

  跟同鄉創辦的成都小吃擴張3000個分店的速度,王勇帶領的辣尚癮擴張速度算非常緩慢,這種嚴格限制了辣尚癮的擴張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個品牌的質量。而現在,王勇依然不打算刻意加速,不求做大先做強,穩步擴張是正途。

  可以說,對於加盟商的慎重選擇是辣尚癮維繫品牌質量的重要管理手段。

  讓跟隨公司的人看到希望

  “讓跟隨公司的人看到希望。”如今的辣尚癮日漸羽翼豐滿,從核心三個人的團隊,帶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發展到了八百人,很多骨幹都是堅守多年。

  辣尚癮有一個人性化的“規定”,只要未婚雙方在辣尚癮工作年限之和滿五年,公司會將其雙方父母接送到北京並免費給他們辦理隆重的婚禮。正如王勇所說“如今的辣尚癮,已經成為一個助夢者,是一群有夢想人的舞臺。也許你錯過了一段季節,也許你曾經迷失一段方向,可你錯過了太陽,你還會再迷失月亮嗎?也許還有荒漠沼澤,也許還有雨雪風霜。但是我們堅信,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也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

  在辣尚癮直營店打工的店長以及中層,只要工作夠一定年限,就可以持有該公司的股票,每年可以分紅。

  除了分紅之外,辣尚癮還採用了保底政策,即自營店面的新開門店,如果賺錢了,大家一起分紅,如果短期賠錢了,公司也會給予保護性分紅。因此,很多自營店面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基本選擇留在辣尚癮。

  計劃

  2014年下半年,重點打造、培養金牌店長。

  並結合市場情況,對公司內部組織架構重新進行調整。不僅在品牌,還要在未來產業鏈上創造更好的機會。

  而今,公司旗下的特菜品牌每年營收都在百萬以上。因為未來消費者,更關注的,除了口味,還有環保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