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的創業之路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業意識及其能力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引擎,因而很多實事與理論指出知識經濟的時代即創業的時代。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首富輪流做,今日到我家”,用這句話來形容如今的李河君是最為恰當的了,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狂漲,上漲10.36%,成為了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使得漢能薄膜發電股東李河君身價達到2000億,超越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成為了新一屆中國首富。

  李河君出生於廣東省河源市,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1994年,李河君建立漢能控股集團。漢能自成立之日始即致力於“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漢能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發電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李河君1988年大學畢業後,靠著從大學老師那借來的5萬元起步資金,通過賣電子產品、玩具等,和17個夥伴一起,通過6年的積累,到1994年底積累了七八千萬的資本。本來打算收購上市公司坐莊,但是經過對水電站市場的考察之後,李河君改變了初衷,轉而進入了能源行業,以1000多萬元收購了河源東江上一座裝機容量為1500千瓦的小水電站。之後,再次通過併購將旗下電站的裝機量擴大到了幾十萬前往,產業覆蓋浙江、廣東、寧夏、雲南、廣西等地。

  2002年,雲南省規劃建設8座百萬級千瓦水電站,李河君簽下其中的6座,總裝機規模達2300多萬千瓦。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當地發改委的阻撓,因為發改委不相信李河君能幹成。於是,李河君憤然將發改委告上了法庭,李河君最終拿到了金沙江上“一庫八級”中資源最好的金安橋水電站,該電站總裝機容量300萬千瓦。

  跨步入光伏行業

  2009年,李河君開始進行產業升級,涉足到了光伏行業。當時,正式光伏行業的“拐點”。此前,得益於歐洲市場的巨大需求,光伏產業飛速發展,2008年光伏全球安裝量增長了1倍以上。但是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的的光伏行業進入了衰退期,很多知名企業都因為產能過剩而破產,包括無錫尚德。

  李河君進入光伏行業時,選擇了薄膜太陽能領域並於2011年寒冬來臨之際開始投產。2012年,李河君即宣佈投產的8大光伏基地總產能已經達到3GW,超越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成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整合商。

  儘管薄膜的市場遠不如晶矽,市場佔有比例還不足1層。但是,李河君卻在公司內部力排眾議、大舉投資薄膜太陽能,並且還在多個場合推崇薄膜發電技術的前景,甚至表示“薄膜發電引領終極能源革命”。

  漢能薄膜被詬病

  進入光伏領域之後,李河君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或參加會議,或接受媒體採訪,向外界宣傳薄膜發電技術的廣闊前景。2013年底,李河君著書《中國領先一把》,提出以光伏革命解決中國的能源瓶頸、助推經濟轉型。李河君認為,太陽能是最符合21世紀發展需求的新能源。

  除了光伏企業的發展路線存在爭議外,其漢能薄膜發電還被詬病“過度依賴母公司”。在李河君的計劃中,其光伏產業佈局是“打通全產業鏈做出規模”。即從原材料、高階裝備製造、電池片生產到太陽能電站建設,形成完整的“全產業鏈”運作模式。

  2013年2月,漢能集團及其一直行動人持有的漢能薄膜發電的股份從20.28%漲到了50.56%,成為了控股股東。此後,漢能薄膜發電向控股股東漢能集團發起了多項收購,連續收購了其多項智慧財產權和技術研究公司。

  2013年年報顯示,漢能集團是其唯一客戶。這種情況在2014年上半年並未有多大好轉,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來自漢能集團方面的營收達到31.6億港元,佔其總營收的98%。2014年上半年,漢能薄膜發電的應收賬款為62.4億港元,其中,最大頭的是應收合同工程款項,為41.57億港元。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半年報中稱,公司的流動資金十分依賴漢能集團聯屬公司是否能及時結清進度款項。不過,對於來自於漢能集團的應收賬款,漢能薄膜發電方面“無抵押款或其他加強信貸措施”,僅憑藉漢能集團的信譽,漢能薄膜發電董事會認為,漢能集團“能夠按時結清所有進度款項”。

  成“新首富”出名

  漢能薄膜發電在2014年一年內漲幅達255%,進入了2015年,股價漲幅更是“任性”地在1月23日以來的3天內達32%,市值迅速膨脹至1500億港元。1月27日,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0.36%,報收3.73港元。在這前一天,漢能薄膜發電上漲13%,得益於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上漲,加上水電、地產等非上市公司資產,漢能薄膜發電大股東李河君的身價“有可能”達到2000億元,取代馬雲或者王健林成為中國的新首富。截至1月29日美股收盤,馬雲身價為263億美元***約合1644億元人民幣***,王健林身價為267億美元***約合1669億元人民幣***。

  之所以是“有可能”,原因在於李河君到底持有多少股份,對於外界而言仍是一個謎團,一說超過50%,一說超過90%。不論李河君是否真的成為了內地財富“一哥”,他都因此成為了輿論焦點。

  無論李河君的這個首富之名是否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他的創業經歷是真是存在的,他在創業時的獨到眼光和執行魄力都是令人驚歎的。

  篇二

  2008年開始在宿舍創業,到2015年,獲得E輪融資,擁有幾千員工,服務範圍也從上海交大周邊快速擴充套件到全國250個城市,這便是中國最大的線上外賣訂餐平臺“餓了麼”的快速發展軌跡。

  1月27日,“餓了麼”召開新聞釋出會,CEO張旭豪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餓了麼還將與戰略投資方達成深度合作。融資完成後,餓了麼將繼續保持獨立運營。

  釋出會後,張旭豪在接受採訪時難掩喜悅,他豪言,餓了麼要做餐飲界的阿里巴巴,目標是成為估值一千億美金的公司。

  已經廣為熟知的初心

  叫外賣未果啟用創業夢

  我們總是遙望大洋彼岸,為什麼那裡可以出現扎克伯格和喬布斯這樣的人。本質上,他們都受到了某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感召,相信人要獨立創造,並且改變這個世界。

  2008年,還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讀碩士一年級的張旭豪也認為,只要自己做的東西被市場認可,個體就是有價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邊打遊戲一邊聊天,突然感到餓了,打電話到餐館叫外賣,要麼打不通,要麼不送。

  創業就這樣從不起眼的送外賣服務開始了。張旭豪和康嘉等同學一起,將交大閔行校區附近的餐館資訊蒐羅齊備,印成一本“餓了麼”的外送廣告小冊子在校園分發,然後在宿舍接聽訂餐電話。接到訂單後,他們先到餐館取快餐,再送給顧客。這一模式完全依靠體力維持業務運轉,沒有太大的擴張餘地。唯一的好處是現金流充沛:餐費由他們代收,餐館一週結一次款。

  只有網際網路能夠大規模複製並且邊際成本遞減。2008年9月,“餓了麼”團隊開始研發訂餐網路平臺,張旭豪先通過校園BBS招來軟體學院的同學入夥。用了半年左右,他們開發出了首個訂餐網路平臺。在網址註冊上,他們用“ele.me”***“餓了麼”的漢語拼音***組成,網站訂餐可按需實現個性化功能,比如顧客輸入所在地址,平臺便自動測算周邊飯店的地理資訊及外送範圍,並給出飯店列表和可選選單。

  網路訂餐系統初運營時,已有30家加盟店支援,日訂單量達500—600單。可那段時間,張旭豪和康嘉卻因為過於奔忙勞碌而“後院起火”:先是竊賊光顧宿舍將電腦等財物一掠而空;接著,一位送餐員工在送外賣途中出車禍;隨後,又有一輛配送外賣的電動車被偷……

  重重壓力下,張旭豪不得不撤銷熱線電話和代店外送,讓顧客與店家在網上自動下單和接單。

  不停參賽給網站造勢

  “餓了麼”引來風投青睞

  為了給網站造勢,張旭豪不停地參加各種創業大賽,以擴充創業本金。2009年10月,“餓了麼”網站在上海慈善基金會和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聯合主辦的創業大賽中,獲得最高額度資助10萬元全額貼息貸款。12月,網站在歐萊雅大學生就業創業大賽上,獲得10萬元冠軍獎金……

  通過創業競賽,團隊總共贏得了45萬元創業獎金,獲得資金的“餓了麼”網如魚得水,到2009年底,訂餐平臺已擁有50家餐廳進駐,日均訂餐交易額突破萬元。

  為了網站的發展,張旭豪招來了網站技術總監汪淵,汪淵專門編寫了一個小軟體,可在校內BBS上給每個會員使用者自動群發站內訊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發了六萬條。“餓了麼”網站因此訪問量大增。

  靠線上和線下廣告吸引學生訂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飯店加盟絕非易事。多數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態度:“我在你的網上開個頁面,放幾份選單,你憑什麼就要抽8%?”對此,張旭豪的策略是:“談,不停地談。”他們每天出門“掃街”,最忙時一天要“掃”100多家飯店,最難談的飯店,“談”了40多個回合才拿下。

  2010年5月,網站2.0版本成功上線。“餓了麼”不僅攻下華東師大,連附近紫竹科學園區也被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顧客群從大學生拓展到企業白領。僅隔一個月,“餓了麼”就推出了超時賠付體系和行業新標準。9月,“餓了麼”全上海版上線,合作餐廳超過千家,單月最高交易額達到了百萬元。

  2010年11月,手機網頁訂餐平臺上線,訂餐業務不僅覆蓋了全上海,目標還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2011年3月 ,“餓了麼”註冊會員已超過兩萬人,日均訂單3000份。這一戰績,很快引起了美國矽谷一家頂級投資公司高度關注,接洽數次後,“餓了麼”成功融得風險投資100萬美元。

  E輪融資後錢怎麼花

  今年專注“高校、白領、物流”

  2011年7月,“餓了麼”相繼成立北京和杭州等兩大城市分公司,風投緊隨而來,2013年完成B輪和C輪融資,去年完成D輪8000萬美元融資。

  1月27日,“餓了麼”召開新聞釋出會,張旭豪宣佈獲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紅杉資本聯合投資3.5億美元。

  張旭豪分享了2014年的主要業績:2014年餓了麼平臺交易總訂單量達到1.1億,日訂單峰值200萬單,市場佔比60%;覆蓋全國超過250個城市,20萬家餐廳及2000萬用戶;移動端交易額佔比超過75%,牢牢站穩了中國最大線上外賣訂餐平臺的位置。

  張旭豪稱,融資後的三大任務是:持續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務;繼續大規模地開拓白領住宅市場;搭建以自有物流為中心,社會化物流為輔的物流配送平臺,使之成為廣泛覆蓋中國的最後一公里物流網路。

  過去幾年來,高校的學生群體是餓了麼的主力消費群體,從去年的擴張軌跡中,可以看到餓了麼仍然在延續這種從高校開戰的打法,新增的100多個城市基本都是從高校掃街開始。

  但學生群體的消費能力和忠誠度都很難令人滿意。除了在三四線城市的快速鋪開,餓了麼也在籌謀在幾個比較成熟的市場中,實現從高校到辦公樓,從學生到白領的另一種擴張。

  去年8月,餓了麼在上海10萬塊分眾樓宇顯示屏投放免費午餐廣告,共送出了20萬份20元代金券。從學生宿舍樓的傳單到樓宇廣告的投放,獲取白領使用者的成本顯然更加昂貴。但對餓了麼來說,白領及住宅市場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據介紹,這輪融資除了資本層面的合作,餓了麼也將與騰訊、京東、大眾點評等合作伙伴達成資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過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領域的優勢資源,餓了麼將逐步搭建一個全新的線上外賣領域的生態系統。

  五輪融資

  目標直指市值千億美金

  餓了麼自2008年上線,至今已獲得五輪融資:

  2011年完成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

  2013年1月,B輪融資,投資方為金沙江創投經緯中國,融資規模為數百萬美元;

  2013年11月,C輪融資,紅杉中國領投的2500萬美元;

  2014年,D輪8000萬美金融資,大眾點評領投。

  2014年12月,E輪融資,融資金額3.5億美元,投資方為中信產業基金、騰訊、京東、大眾點評及紅杉資本。

  張旭豪表示,五輪融資總計金額5億美元左右,目前主動權仍掌握在餓了麼手中,下一步的目標是成為市值一千億美元的公司,並不排除其IPO的可能。

  創業感悟

  1.其實網際網路創業產品還是最重要的,我覺得創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產品上面,對很多的痛點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決好。

  2.我覺得團隊非常重要,一個團隊真正的形成,要經歷幾波大的挫折以後,才能真正穩固起來,我覺得比較有戰鬥力的一個團隊,一般可能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形成。

  3.現在資本很熱,大家大多為了一個idea去融一筆錢,然後再想怎麼樣,好像沒有人想創業的初心。我覺得雖然融了很多的錢,還是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什麼產品,服務的是誰,怎麼去完成。

  篇三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被稱為“創業教父”。曾經的創業艱辛、近日的榮耀輝煌,使得這位卓越企業家身上有散發不完的光環在縈繞,下面就來看看馬雲創業故事吧,聽聽他的創業經歷、偉大夢想、經營哲學和人生感悟。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網際網路史上的一次奇蹟,這次奇蹟是由馬雲和他的團隊創造的。但是阿里巴巴創業開始,錢也不多,50萬,是18個人東拼西湊湊起來的。50萬,是他們全部的家底。然而,就是這50萬,馬雲卻喊出了這樣的宣言: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那是1999年。1999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狀態,國外風險投資商瘋狂給中國網路公司投錢,網路公司也是瘋狂地燒錢。50萬,只不過是像新浪、搜狐、網易這樣大型的入口網站一筆小小的廣告費而已。阿里巴巴創業開始是相當艱難,每個人工資只有500元,公司的開支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用。外出辦事,發揚“出門基本靠走”的精神,很少打車。據說有一次,大夥出去買東西,東西很多,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打的。大家在馬路上向的士招手,來了一輛桑塔納,他們就擺手不坐,一直等到來了一輛夏利,他們才坐上去,因為夏利每公里的費用比桑塔納便宜2元錢。阿里巴巴曾經因為資金的問題,到了幾乎維持不下去的地步。8年過去了。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市值200億美金,成為中國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馬雲和他的創業團隊,由此締造了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最大的奇蹟。中國大部分想創業的人都是一樣,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他們比馬雲聰明多了,能想出非常多的創業好點子來,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去執行過。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藉口和理由。“我沒有錢。”他們都這樣想。於是,他們繼續過他們平庸的生活。今天看到了俞敏洪在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上的發言,俞敏洪在發言的最後說了這樣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他說: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過得很偉大,有的人一生過得很瑣碎。如果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們一定能把很多瑣碎的日子堆砌起來,變成一個偉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沒有理想,從此停止進步,那未來你一輩子的日子堆積起來將永遠是一堆瑣碎。看完之後,你還會對自己創業沒有資金或沒有其他什麼的找藉口嗎?你要做的是: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像馬雲那樣,只要你努力了,世界上,其實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