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創業之路

  創業就是賺錢,人要有夢想,需要敢闖敢幹。這是很多年輕創業者的內心寫照。看看那些女人創業的道路,學習她們,激勵自己,堅定創業的決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江蘇淮安女大學生返鄉養羊創業,創造自己的創業傳奇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江蘇省淮安市姑娘王偉偉對此深有體會。這個27歲的創業女性,早在高中畢業時就有一個夢想: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如今,她已是二次創業:將上大學時代理羊奶銷售賺到的人生“第一桶金”,投到了家鄉洪澤縣的湖羊養殖專案。身邊人說,這是一個青年創業的傳奇;在她自己眼裡,這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故事。

  大二,她就有了創業的想法

  初見王偉偉,很難將眼前這個清秀的姑娘和“羊倌”聯絡起來。但只要開啟話匣子,她開口就離不開“羊”了,“我飼養的是湖羊,這種羊的特點是,每胎多羔,耐高溫高溼,抗病能力強……”

  與“羊”結緣,要從她在常州讀大學時說起,“大二時,我有了創業的想法,就用大一當外場主持掙的三四萬元成立了貿易公司,代理國內品牌羊奶和羊奶粉。”當時正遇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國內乳業市場動盪,她原以為羊奶可以趁機開啟市場。可沒想到,羊奶一開始在超市、終端店賣不動,剩下那些還有五六天就要過期的奶,她只好全部收回,帶回學校送給同學喝。“有的同學喝不完,就拿來洗臉、泡腳,看得我挺心疼的。一開始,就虧了七八千。”

  後來,王偉偉通過張貼海報、免費品嚐、送貨上門,逐漸打開了售奶局面。待大學畢業時,她已經掙到了“第一桶金”,羊奶銷入當地各大超市,還在常州開了3家社群店。

  畢業,她回家鄉當了“羊倌”

  2011年,王偉偉從常州工學院畢業了,她一邊繼續做著羊奶代理的生意,一邊琢磨著新的創業計劃。第二年,在考察了多家養羊基地後,她決定創辦自己的公司,從事肉羊養殖。

  王偉偉就把上學時掙到的數百萬元都投到了這個專案上,又通過親友籌集了一部分資金,總投資達到了550萬元,在洪澤縣三河鎮趙集村流轉了700多畝土地,建起了養殖場。養殖場裡建有標準化羊舍及飼料用房6980平方米,青貯池3000立方米,配有飼料加工裝置7組。她說,加工好的青貯飼料能儲存兩年,可以充分保證羊群的餵養需求。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必須去挖掘,不然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能做成什麼。只要你去做,總會有希望。你要是自己看扁了自己,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王偉偉坦言,創業過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建廠時家裡連遭變故,我剛畢業不久,對建築施工一竅不通,吃住都在工地上,緊緊盯住進度,嚴控工程造價。”

  最讓她難忘的是2013年的夏天,她一個人住在剛建好的辦公室裡,周圍只有農田和在建的羊舍,蚊蟲叮咬已經算不了什麼,有時候蛇還會鑽進屋裡來。王偉偉只好養了一隻德國牧羊犬看門,這才有了點安全感。

  未來,她想帶鄉親們共同致富

  目前,她的公司第一批湖羊已經順利出欄,實現盈利不成問題。

  “準備明年春節後建第二期,整個工程將投入1200萬元,建成後可存欄15000頭種羊,每年出欄商品羊32000頭,銷售收入可以做到3100萬元。”在王偉偉的構想中,她將吸引有意向的農戶參與進來,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養殖戶+銀行”的模式,這樣不僅讓小規模養殖戶免去徵地建廠房的成本,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防疫、分戶飼養、統一出售”,還可以降低農戶的養殖風險,實現農場與農戶的“雙贏”。

  再看遠一點,王偉偉希望逐漸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從肉羊屠宰深加工專案切入,構建“龍頭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肉羊屠宰深加工+合作社+農戶”的縱向產業鏈,和“種羊良種繁育+肉羊育肥+飼料加工***草料、精料***+有機肥生產”的橫向產業鏈。

  “只有實現從養殖到屠宰加工的邁進,才真正踏上企業產品品牌化之路,從而一步步打造出中國高階冷鮮羊肉品牌。”對於未來,王偉偉信心滿滿。她說,創業永遠在路上。

  二:

  勵志的創業故事,失業女生堅強創業年營業額40多萬

  曾經是幹了5年的電腦培訓老師,一朝失業,只能靠著每月800元的失業保險金度日。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但是肖慧並未因此消沉,而是選擇堅強創業,靠著自己的堅強意志,她與好友一起創業,如今她已是海口一家電腦培訓學校的老闆,在她的幫助下,10名失業人員也實現了就業。而這個失業女老師也開始年年入賬40萬!

  現在肖慧有自己熱愛的工作,穩定的家庭,這都是靠自己兩年打拼來的。

  工作近5年後下崗 靠失業保險金度日

  2005年,大學剛畢業的女孩肖慧帶著對新生活的無限嚮往,在海口一家電腦培訓學校當一名電腦培訓老師。在近5年的工作時間裡,肖慧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教師,還負責學校行政、市場宣傳、學生就業等多項工作,同時也熟練掌握了電腦培訓學校運作的一系列流程。

  2009年,學校由於內部各方面原因停辦。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不到30歲的肖慧成了眾多下崗人員中的一員。當時正是年底,加上肖慧只有當電腦培訓教師的工作經驗,所以工作更不好找了。“沒有了生活來源,還要支付房租,當時的壓力真的很大。”那一段日子,對肖慧可以說是難忘的。好在當時能領取失業保險金,每個月有800多元,解決了住房問題,讓她渡過了難關。

  她選擇堅強 與兩位好友一起白手創業

  2010年,肖慧和兩個之前一起工作的同事商量,一起創業當老闆。當時,電腦培訓業處於黃金期,加上自身又是電腦培訓師出身,幾番合計,肖慧和兩名好友選擇了繼續走電腦培訓這條路。

  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三個女人都是初次開培訓學校,用肖慧的話來說,她們進入的是一個“三無產業”:無資金,無經驗,無客源。電腦學校的裝置需要一大筆資金,為了籌措資金,三個人到處向親朋好友借錢,湊來湊去還是差10多萬,正當三個人打算要放棄時,一個偶然的機會聽朋友說國家有下崗失業人員再創業免息兩年貸款政策,於是三個人決定去辦貸款,通過海南省下崗失業人員再創業課程培訓,並向省下崗失業人員再創業小額貸款中心貸款,電腦培訓學校就這樣順利地辦起來了。

  兩間教室、一間練習機房、25臺電腦、2架投影儀、三名老師……2010年8月,肖慧的電腦培訓學校開張了。肖慧笑著對記者說,當初自己就是一個“光桿司令”。但就是這個柔弱的“光桿司令”,卻以自己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所有的電腦培訓同行都對她豎起了大拇指。

  肖慧現在的培訓學校生意比較紅火,但創業之初卻是另一番景象。“創業之初的艱難,很難用語言來形容。”肖慧告訴記者。 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由於沒有宣傳,他們只能靠原來的學生介紹朋友過來學習,價格也是非常低,基本上毫無盈利。“在業務極少的日子,我們就不停地在親朋好友和網路上廣泛宣傳,盼著有更多學生來上課。剛開始培訓學校不僅沒有盈利,還有少許虧損。”一連幾十天下來,肖慧有些支撐不住了,想到家人,她將眼淚吞進肚裡。

  年營業額40多萬 解決10人就業

  “只要有付出,總會有回報。”肖慧一直堅信這句話。到了2012年,電腦培訓學校年營業額近40多萬元,培訓學員達1000多人,學員就業率達以上,並帶動了10人再就業。

  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創業,肖慧的業務不斷拓展,由以前的單一電腦培訓發展到團體電腦培訓、網路安全培訓、國際國內考試認證等專案。目前,她的培訓學校經營漸入佳境,發展勢頭良好。肖慧在創業中也收穫了很多。她說,很多下崗失業人員都有創業夢想,但往往經不起挫折的考驗。她提醒想創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創業前要明確創業的目標和方向,多方收集資訊,掌握實用技能,同時,在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要氣餒,要增強信心, “對症下藥”加以解決,只要沿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堅實地走下去,創業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

  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電腦培訓學校從小到大,肖慧終於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成功,終於體會到風雨過後的那抹彩虹才是人生最動人的風景。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而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她明白,如果不增強自身的實力,謀求新的發展,就會坐吃山空。肖慧告訴記者,她正在籌劃擴大公司規模,準備再購進10臺電腦,新開1個攝影棚,一家廣告公司,開闢一些新的線路。她堅信“只有規模擴大了,才能有實力、有資本去進行競爭”。

  肖慧身上充滿著的自信、自強的個性,讓每個走近她的人都感到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氣息。在完成了由“依附”到“自主創業”的“心理歷程”之後,肖慧覺得自己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感覺。當初和肖慧一起下崗的那些姐妹,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則靠領取政府最低生活補助度日。做點什麼小生意好呢?肖慧卻沒有自暴自棄,憑藉自己堅韌的性格和不懈的努力,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想用她的經歷、感悟,告訴那些抱怨命運不公的下崗失業姐妹們:“遇到困難時,不能只依賴於外力,更主要的是樹立起自強不息的信念,學會掌握和開發自己,才能擺脫困境,獲得幸福,也獲得整個社會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