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學生創業故事

  經過兩年的發展,他創辦的渡口公司已擁有員工300餘人,成為規模最大的網遊企業。今天小編整理了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

  王力讓5000元變成了10個億,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現代的創業傳奇。然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個傳奇的締造者是一位年僅23歲的應屆大學畢業生。

  圓臉、一身休閒西服,笑起來臉上帶著一絲稚氣,迎面走來的金津更像是一位可愛、樸實的大學生。作為渡口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金津在浙江理工大學上大一時,便開始“牛刀小試”,從5000元起步,盈利100萬元,賺到了他創業之途上的第一桶“金”。金津並沒有滿足,他瞄準了朝陽產業,也是杭州正大力扶持的產業——動漫遊戲。

  經過兩年的發展,他創辦的渡口公司已擁有員工300餘人,成為我省規模最大的網遊企業。今年,當國際知名的風險基金對渡口公司進行戰略性風險投資時,公司的估值達到了10億元。如今,他成功開發的大型純3D網路遊戲《天機》已在市場上獲得收益,年底第二部網路遊戲也即將面世。與此同時,一棟高達 30多層的屬於自己的網遊大廈也即將在錢江南岸的江南大道上破土動工。

  從在校大學生到企業總裁選擇了杭州

  為什麼要選擇動漫遊戲產業?為什麼會選在杭州創業?

  “我們選擇杭州搞動漫遊戲,太對了。”儘管這幾個問題金津已回答了許多次,但答案卻始終沒變過。其實,金津老家在紹興,大學畢業後,將接手家中多項家族實業。他犀利的目光瞄準了網路遊戲的第二個投資高潮,進入了他父輩不曾涉足的領域。

  在江南大道邊上有一塊留學創業園的廣告牌,每次從紹興到杭州,金津都要路過這裡。“我哥在國外留學,看到廣告牌後,我想幫他去了解一下情況。”熱心地想幫哥哥找創業基地的金津卻把自己領進了杭州創業的大門。

  “杭州正在打造‘動漫之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創業環境和人才儲備,而且給了年輕人許多創業的優惠政策。”金津至今記得當時籌建公司時,高新區直接給公司一整層樓的辦公場地,而租金著實讓他大吃一驚——免費。與此同時,高新區的領導還時常專程到渡口網路考察工作,瞭解企業入駐後的設施建設情況,以及企業正在研發的遊戲,幫助企業解決在人才招聘、專案申報、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當然,也要感謝杭州為年輕人創業提供了偶像。”金津有些調皮地說。在他看來,從馬雲到陳天橋,杭州層出不窮的創業奇蹟也激勵著無數像他這樣的年輕人。短短2年內,渡口網路公司不僅在杭州、上海等地設立總部和分部,而且在全國11個城市建立了辦事處。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年輕大學生和這位年輕的總裁一起,共同實現著他們的創業夢。

  從傳統家族產業到高科技產業找到了自己的“渡口”

  金津給公司起了個“渡口”的名字。從此岸到彼岸,從傳統產業到IT業,“渡口”似乎更多了一層雙重含義。金津自己也說,“更想把它看做一個新的起點。”

  相比其他高科技青年的“空手套白狼”,金津是“揹著炸藥包”進入這一行的。渡口網路的數千萬投資不是來自風投,而是來自更有效、更直接的渠道—— 父母。憑什麼讓父母相信自己的選擇?金津除了大一時,三個月內靠銷售遊戲虛擬裝備用5000元賺100萬元的戰績,還有他對於自己家族企業的結構的思考。

  父親從事的產業主體是鋼構、能源、房產等,屬傳統行業。傳統行業有自身的一些弱勢,金津也目睹紡織行業一臺機器由七十萬元貶值到七萬元的過程。即便是從事房地產行業,可土地總有賣光的那一天。

  “能源越來越少,節能減排的壓力越來越大。

  聊起生意,從小就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的金津老練地算起了賬:“5個億可以投資10個高科技公司,而對於房地產來說僅僅是個中等樓盤,但兩者可以達到同等的效益。但10個高科技公司明顯要比一個樓盤風險小,資金壓力小,損耗的社會資源也少。你說哪個合算?”

  也許正是有了這樣的憂患意識,金津選擇遊戲這個高科技行業才更顯得理所當然。雖然高科技行業也存在風險,但無論從發展前景而言,還是從自己興趣而言,它都是一個具備比較優勢的選擇。

  杭州,造就了又一個創業傳奇 從頑皮的孩童到成功的創業者說自己是“Made in Hangzhou”

  “等我們大學畢業了,一起創辦網遊公司。”高二那年,金津和幾位同學在路上的約定,沒想到在幾年後真的成了現實。生在紹興、長在紹興,金津卻用了一句“Made in Hangzhou”來形容自己的創業路。

  上高中那年,正值杭州名校集團化的起步階段,在"追求教育公平與保證教育質量"理念指導下的杭州學軍中學,為這位聞著黃酒香味長大的男孩敞開了大門。

  “高中生活是最值得回味的。高一最快樂,高三最辛苦。”金津坦言,他成績並不好,從小喜歡打遊戲,但高中的教育卻深深地影響著他之後的創業。“那時候,最喜歡週二和週四,因為每週的這兩個下午都有籃球賽。”金津說,杭州的高中教育很嚴格,但也很開放,當年養成的"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認真"的理念一直到今天還在他身上表露無遺。

  “不得不說,是杭州成就了我的創業夢。”金津說,作為浙江人,作為一個在杭州本土教育培育下的年輕人,他對杭州有著非常深的感情,也更希望可以在自己的家鄉做出一番事業。

  :

  大學生創業曾一度是校園裡的“熱詞”,曾經有段時間,校園附近大學生開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紅火起來。但是全球性的經濟寒流,同樣讓大學生們感到了寒冷,本就羽翼未豐的小店,紛紛面臨“清倉”過冬。昨天,在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一場大學生創業輔導會上,見到了很多創業大學生,他們也在想辦法應對這個冬天。

  服裝店“大清倉”

  見到大三學生婷婷時,她吞吞吐吐不肯告知自己的學校名,只是無奈地說“生意很慘淡”。一年前,她在同學們滿腔熱情的激勵下,從親戚朋友那裡籌得8萬元錢,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婷婷服裝店”。然而支撐不到一年,她就將“大清倉”的告示貼在了玻璃門上。“學生開店太累,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經營管理。”婷婷說,她想在門面到期前把存貨處理掉。

  寒假將至,很多像婷婷這樣的校園“開店族”都在準備清倉轉讓。

  “近年來,在校大學生創業熱情持續高漲。”下沙浙江工商大學的陳老師說,“由於不需要大筆資金,只是小額投入、以學生為主要消費群的校園店鋪,是他們的創業首選。然而,大多數‘校園店 ’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像秋天割麥子連片倒下,基本上都擺脫不了‘開得快,關得也快’的共同命運。”但陳老師認為,即便如此,大學生創業還是應該鼓勵的,創業過程中學到的經驗更是一種財富。

  拍腦袋拍不出市場

  快期末考試了,大三學生李澹卻無心複習。他站在原本屬於他的琴行門口,撫摸著心愛的吉他,看著滿屋子的樂器一件一件被搬走心酸不已。

  從小愛好音樂的李澹,彈得一手好吉他。他見校園內也有許多人熱愛音樂,認為會有市場,去年年初在學校附近開了家琴行,專賣各種樂器。然而,雖然李澹所在的學校音樂愛好者眾多,卻多限於聽聽歌,看看演唱會,很少有人真會去買樂器發展特長。況且樂器價格都比較昂貴,一般大學生無法負擔。因此不到半年,琴行就面臨關門。

  在調查中發現,開校園店創業的大學生往往輸在市場觀念淡薄上。即使店鋪經營的只是一些小工藝品、首飾、蛋糕等大眾化的低價商品,也多由於市場飽和,大部分都入不敷出。

  精力不是海里的水

  “我現在根本沒有精力管理網店了!”來自濱江高校的大三學生小芳言語中透露著無奈,因為她剛剛關閉了自己苦心經營一年的網店。

  大二開學時,小芳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網店,經營各種大學女生喜歡的化妝品。由於小芳為人直爽、活潑開朗,而且重信譽,因此她在顧客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網店小有盈利。

  但是,自從小芳競選上了學院的文藝部部長之後,不僅要面對越來越重的學業,還要組織各種晚會,參加各種比賽。“經營網店需要長時間掛在網上,我實在沒有那麼多精力。”最後,小芳選擇了暫時放棄。“小芳的決定是明智的。”在場的一位老師說,一些大學生為了開店經常逃課,考試不及格是常事。同時,他們參加校園活動的時間明顯減少,與同學之間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覺中疏遠。

  激情過後考驗能力

  大三學生陳玲玲說她這段時間很迷茫,她和幾個合夥人之間遇到了問題。

  玲玲和幾個同學總想著能在大學時就開始創業。商量後,他們決定開一家奶茶店。大家開始時都齊心合力,滿懷激情,從選擇店面、籌集資金到簽訂協議,再到裝修完畢準備經營,前後才用了半個多月。奶茶店開張初期,所有人都很激動,常常營業到半夜兩點。

  可是激情過後,玲玲發現,由於投資時所有人股份都一樣,經營中懶惰者和積極者在營業收入分配上“大鍋飯”,逐漸引發矛盾。“大家心都散了,還怎麼開好店?”玲玲很無奈。合夥人已經兩個月沒有坐在一起討論經營問題了,奶茶店也一直收不抵支,瀕臨關門。

  資金問題、市場問題、合夥人關係問題等等,除了要處理好與學業的關係之外,校園店也會遇到所有創業者都會面臨的問題,對於初出茅廬的大學生來講,這些問題過於沉重。

  創業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大學生找工作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採訪中發現,“校門口開店”是大學生選擇最多的一種方式。“創業”形式初級、技含量不高,是導致他們難以在市場立足的重要原因。但即便如此,他們的熱情依然值得鼓勵。